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綠碼咖啡」全國躥紅,年輕人的情緒里,藏着多少產品創意?

2022-05-20 09:07

‍‍5月過半,咖啡圈新爆款又雙叒來了:綠碼咖啡。

把日常出行必備的「健康碼」、「已做核酸」字樣,搬到咖啡杯上,傳遞「綠碼能量」。

這種形式在北京、廣州、杭州等多個城市掀起熱潮,NOWWA挪瓦咖啡、放哈等品牌也在玩諧音梗「綠馬出行」。

大火的綠碼咖啡里,藏着什麼營銷新風向?

喝咖啡也要保住綠碼,「綠碼咖啡」全國躥紅

這幾天,「綠碼咖啡」忽然在全國各地躥紅。

咖啡館們巧妙地將人們日常使用到的「健康碼」字樣,貼到了咖啡杯上,寓意「喝咖啡之余,也要保住綠碼」。

綠碼咖啡玩法多樣,除了印上綠碼,廣州咖啡品牌「無牌」,還把「已做核酸」字樣也印在了杯子上;青島Once coffee&store則將綠碼與插袋咖啡相結合,把「綠碼」貼在分裝袋,杯子貼上了「所在地」。

還有一些商家,在杯子寫下寄語:「憑此綠碼可痛飲此杯」,「販賣幸福,禁止焦綠」,瞬間就讓大家共情了。

爲了配合綠碼的顏色,還有商家推出綠色的開心果牛乳;蘇州也出現了色彩清新的綠碼氣泡水,顏值和概念雙雙在線。

還有各種諧音梗、聯名玩法。

NOWWA挪瓦咖啡與成都包子品牌李與白聯名,推出菠菜綠皮包子+咖啡的早餐CP,打出「吃綠包,守綠‘馬’」的宣傳點,在李與白買包子,還可以獲得NOWWA綠馬貼紙。

放哈也在用「綠馬創意」為即將到來的端午節做準備,推出「粽」是綠碼水晶粽,和飲品綠碼手「粽」握。

「綠碼咖啡」的相關話題,在社交平臺的熱度非常高。抖音上,#綠碼咖啡話題播放量已經有3.7萬,小紅書上的相關筆記也有4000+篇。

翻看眾多消費者分享帖,我發現了綠碼咖啡受到年輕人追捧的原因:

疫情之下,綠色健康碼就像我們的第二張身份證,綠碼和飲品組成的CP,與當下疫情的焦慮情緒產生了奇妙的情緒對衝,帶給消費者不一樣的心理感受 (當然,也要注意適度營銷,不要給消費者帶來誤導) 。

苦中作樂、情緒對衝,藏在年輕人情緒里的產品機會

不難看出,這次出圈的綠碼咖啡,抓住了年輕人當下的真實情緒。

疫情當下,人們難免會陷於焦慮、煩悶的情緒中,而綠碼咖啡帶來的「綠碼能量」,讓人會心一笑、輕松討論,為人們提供了稀缺的有趣和快樂。

兩種情緒的對衝,形成了一種名為「苦中作樂」的特殊感受,為年輕人提供了恰到好處的情緒安慰。

而梳理了年輕人的各類流行文化,我發現很多都與情緒相關。比如「朋克養生」,一邊熬夜一邊滋補;還有「早八咖啡文化」,用喝咖啡的快樂彌補早起上課的痛苦。

前兩天,一直都擅長抓年輕人情緒的瑞幸,推出了新品「抓馬西瓜拿鐵」,又收穫了一波熱度。

和抓馬西瓜一起推出的還有「西瓜喝法靜蹲挑戰」,就是一邊做靜蹲消耗熱量,一邊喝「抓馬西瓜」。網友紛紛在挑戰貼下評論,「蹲瘦了能再補幾杯嗎?」

——一個靜蹲挑戰,巧妙緩解了年輕人糖分攝入后罪惡感,滿足了他們的情緒需求。

疫情的種種限制之下,消費者到店率下降,商家與消費者的鏈接度相對較低,此時,抓住年輕人的某種「情緒需求」,幫他們表達自我、引發共鳴,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麼,在當下的大環境中,還有哪些情緒營銷玩法?

最近火爆的情緒營銷給我4個啓發

梳理了近期火爆的營銷案例,我總結了4個情緒營銷思路:

1、好的情緒營銷里,一定要有場景

「很多時候,人們喜歡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所處的場景,以及場景中自己浸潤的情緒。」《場景革命》的作者吳聲説過這樣一句話。

換句話説就是,情緒營銷里一定要有場景。

「綠碼咖啡」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緊扣做核酸、掃二維碼場景,在場景下給予快樂情緒,讓咖啡成為焦慮情緒下的情緒安慰劑。

類似的例子,還有前段時間熱度很高的喜茶的防疫貼紙,用集郵的方式,為枯燥的核酸過程增加一些期待和快樂。

在特殊場景下,都放大了「苦中作樂」,這種不那麼飽滿的樂趣,在當下的環境中比直白的情緒衝擊更有效果。

2、抓住身份認同,比如「拯救打工人」

年輕人是咖啡、奶茶消費的生力軍,打工人和學生又佔年輕羣體的大部分,抓住這兩個身份產生的情緒,就成功了一大半。

中山「拯救咖啡」有個咖啡「執返劑」系列,「執返劑」在粵語中是「抓一副藥」的意思,消費者到店「就診」,老闆會根據「症狀」開出對症咖啡,必能咖到病除,重燃希望。

拯救咖啡準確抓住了人們因為工作產生的複雜情緒,它雖然不能直接解決人們的問題,但卻提供了一種相反的情緒安慰:工作其實沒那麼苦,一杯咖啡下肚又是一條好漢。

在學生羣體中流行的早八咖啡文化,與「拯救打工人」十分相似,小紅書上有一條這樣的帖子,「早八人每天都需要咖啡給動力」。

真正起到作用的,是咖啡在平淡生活中給年輕人帶來的心理慰藉。這也是咖啡文化本身的價值之一。

3、養生+自律,是這屆年輕人的癢點

最近,羅森便利店的「一整根」人蔘水熱度很高,這瓶飲品十分簡單,透明瓶子里裝着一整根吉林長白山人蔘,和淡黃色的人蔘水。

第一瓶19.9元,第二瓶5元,配料表十分乾淨,味道也很簡單,網友形容中草藥味+微甘甜。

我注意到,荷田水鋪也有這款飲品,廣州、青島等多個地區都在出現,年輕人們把它稱作「熬夜水」。

邊熬夜邊養生、時而自律時而擺爛,是這屆年輕人普遍的生活狀態,他們熱衷在熬夜、吃甜品后的愧疚感中找安慰,這本質上也是一種情緒上的代償。

4、提供希望,激發人們心中美好的一面

前一段時間,羅曼林推出「只捐一分錢也能去門店領冰淇淋球」的活動,所得捐款直接捐到當地紅十字會,幫助有需要的人。

許昌「昊昊王子」奶茶店,疫情期間每天做500杯奶茶供抗疫人員自取,很多網友評論:「這樣的奶茶店,必須讓它火」,「等疫情散去,一定要去喝一杯他家的奶茶」。

疫情期間,這些品牌的舉動,無意間觸碰到年輕人最敏感的神經,給被疫情負面情緒包圍的人們打開一個缺口,給他們一份希望,一些感動。

結語

翻看小紅書上的各種關於綠碼咖啡、疫情貼紙的帖子,我感受到了屬於年輕人獨有的表達方式。

每天喊着生活沒意義的年輕人,其實對感動、希望、快樂,擁有極高感知度。也許年輕就是這樣,又喪又充滿希望。

這種糾結、對立的矛盾情緒,造就了一大批有趣的產品創意。

其實相比營銷,我更傾向於把商家這種做產品的方式,看做店主們對咖啡、茶飲的理解——咖啡和茶飲,本就是生活的甜味劑、小確幸。

疫情之下,茶飲店和咖啡館的日子都不好過,店主們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消費者傳遞一種苦中作樂的心態。

任何時候,保持有趣、積極創造,都會帶來希望。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咖門」(ID:KamenClub),作者:徐冉,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