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毛利率降至10年最低:顧家家居一年縮減274家經銷店 3.43億元商譽仍存減值風險

2022-05-12 22:1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原標題:毛利率降至10年最低,顧家家居一年縮減274家經銷店,3.43億元商譽仍存減值風險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翁榕濤 廣州報道

  日前,顧家家居(603816.SH)召開了線上業績發佈會,公司董事長顧江生、總裁李東來回應了有關地產環境對家居行業的影響,如何應對疫情對線下門店的衝擊,以及公司生產基地佈局等問題。

作為軟體家居龍頭股,顧家家居自2018年以來通過收併購以及推進產能建設的方式,將全屋定製戰略提升至公司戰略高度,一方面公司經營規模持續擴大,營收大幅增長創歷史新高;另一方面在原材料價格上漲、商譽減值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公司的利潤水平有所下滑。

  數據顯示,2021年顧家家居的銷售毛利率僅為28.87%,而2020年同期該數值為35.21%,同比下降了6.34個百分點。此外2022第一季度營收達45.4億,同比增長20.05%,營收受疫情影響增速放緩;銷售費用及研發費用分別同比增長24.11%、33.06%,費用率明顯提升。

  毛利率降至10年最低 一年縮減274家經銷店 

  對於顧家家居而言,毛利率下降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從2016年剛上市時候的超過40%的毛利率,5年時間從「4」字頭跌到「2」字頭,整體銷售毛利率呈現下滑趨勢,去年更是出現大幅下滑。

  Wind數據顯示,顧家家居2012年至2020年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39.6%、40%、40.75%、41.13%、40.44%、37.26%、36.37%、34.86%、35.21%,可以看出總體呈現下滑趨勢,而到了2021年為28.87%,首次跌到「2」字頭。

疫情反覆導致整體消費疲軟,國際形勢推動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伴隨着去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行業遇冷,家居行業的發展邏輯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2021年財報顯示,不少定製家居企業淨利潤大幅下降,主要原因和上游地產商商票逾期未兑付,公司對持有的商票、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以及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有關。

數據顯示,顧家家居的信用減值損失在2021年大幅上漲386%,2020年同期有關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的壞賬損失僅為795.91萬元,而2021年則大幅上升到3871.71萬元。

  談及對地產行業所帶來的影響,李東來指出,「公司認為地產周期影響較小,主要原因是家居行業市佔率、集中度提升仍存較大空間。家居行業市場廣闊,但是行業分散,集中度低。近幾年,作為頭部企業,規模利潤增速遠快於行業,市佔率水平逐步提升;國內存量房市場廣闊,升級類家居消費需求持續提升。」

  相較於新房市場所帶來的大宗業務而言,以軟體家俱起家的顧家家居目前可能更重視提高市佔率,以及重點開拓存量房市場。

一位家居行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過去幾年,由於大宗業務的比例上升,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家居企業的利潤普遍下行。中小家居倒閉數量增加,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而另一方面,頭部家居企業還處於爭奪市場份額的階段,利潤空間也隨之縮減。」

  數據顯示,家俱製造業虧損企業數從 2015年的536家上升到2021年的1084家,佔家俱製造業企業總數的比例從2015年的10%上升到2021年的16.3%。

  從營收和利潤方面,顧家家居作為百億元級別的家居企業,仍保持着較高的增長速度,錄得營收183.4億元,同比增長44.81%;錄得歸母淨利潤為16.64億元,同比增長96.87%。

  之所以淨利潤增速高於營收增速,主要是2020年計提商譽減值所導致,若不考慮該影響,則2021年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25.2%。實際利潤增速仍然低於營收增速。

  從產品分類來看,主要是沙發、牀類產品和集成產品貢獻了大部分營收,期內分別錄得營收92.67億元、33.38億元以及31.40億元,貢獻了總營收的86%,但沙發、牀類產品的毛利率分別同比減少3.02個百分點,2.38個百分點。

  而定製家俱、紅木家俱以及信息技術服務仍處於培育期,期內錄得營收6.6億元、1.26億元以及9.3億元。紅木家俱的毛利率表現較為亮眼,同比增加8.06個百分點。

就實體門店的情況來看,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的門店數量分別為6076家、6486家以及6691家,而2021年末門店數量為6456家,同比去年減少235家,主要是自有品牌經銷店減少274家,與此同時直銷店反而有所增加,從110家增至152家。

  總體來看,自有品牌線下經銷店的總數量自2018年以來首次下滑,也意味着顧家家居在線下門店的擴張逐步陷入停滯。

  針對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的毛利率下降問題,顧家家居指出, 2020年以來,行業均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部分大宗材料價格持續攀爬,將對收入與毛利率產生一定影響。 

  公司採購端密切關注大宗材料的走勢,適時實施聯合招標、戰略儲備、年度返利、佈局調整、材料替代等策略,確保年度採購成本管控目標的達成。同時,銷售端將做好價格與成本的重新評估與調整準備,確保產品漲價措施落實到位。

  3.43億元商譽仍存減值風險

  顧家家居從軟體家俱起家,在2016年開始轉型定製家居領域,推動「定製+軟體家俱一體化」戰略,通過收併購以及擴充產能的方式進行規模擴張。

2021年度,公司於重慶江津佈局「西南生產基地項目」,於杭州追加布局「顧家家居新增100萬套軟體家居及配套產業項目」,於墨西哥佈局「顧家家居墨西哥自建基地項目」,投資金額分別為12億元、24.96億元以及10.37億元。

  除了上述3個生產基地,目前顧家家居還有6個生產基地項目正在推進。2020年,公司在佈局年產50萬標準套家俱產品項目越南基地,顧家家居華中(黃岡)第二製造基地項目。

  2019年,佈局越南基地年產45萬標準套軟體家俱產品項目、顧家定製智能家居製造項目;2018年佈局華中(黃岡)基地年產60萬標準套軟體及400萬方定製家居產品項目;2017年佈局嘉興王江涇年產 80萬標準套軟體家俱項目。上述6個生產基地項目共投資近60億元,目前均處於工程建設狀態。

  對於在海外自建基地項目,顧家家居表示,中國軟體家俱製造行業與國際品牌之間競爭日益激烈,公司必須加速海外基地佈局和建設、增加產品的款式、增加推向市場的產品規模,才能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鞏固行業地位,逐步擴大市場份額。

  自2016年上市以來,顧家家居一路高歌猛進,一方面通過募集資金和自籌資金佈局多個生產基地,另一方面也收購了多家國內外家居企業,形成了較高的商譽。

  2018年,顧家家居先后收購了德國品牌RolfBenz及RB management、意大利品牌Natuzzi子公司納圖茲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泉州璽堡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璽堡家居)、東莞優先家居有限公司(優先家居)、班爾奇家居(上海)有限公司(班爾奇家居)、寧波卡文家居有限公司(卡文家居)6家家居企業的股權。因為這些對外收購大多數是高溢價併購,最終在當年形成了8.33億元鉅額商譽。

  2020年,顧家家居收購的企業除東莞家居之外均出現業績不達標的情況,總體商譽減值共計4.90億元,其中上海納圖茲、璽堡家居、班爾奇、卡文家居4家企業的商譽減值金額分別為1.38億元、2.45億元、0.3億元、0.4億元。

截至2021年底,上述收併購形成的商譽仍有3.43億元,包括上海納圖茲2.23億元、優先家居1.03億元、RolfBenz及RB Management 1748.5萬元。

  若收購的目標企業不能完成既定的業績目標,則商譽仍有進一步減值的風險。以璽堡家居的三年業績承諾為例,承諾2019年、2021年、2022年分別實現營收10億元、11億元和12億元,分別實現淨利潤5500萬元、6500萬元和7500萬元。

  實際上,璽堡家居2021年錄得營收8.13億元,淨利潤989萬元;2020年錄得營收7.69億元,當年淨利潤虧損295萬元。實際營收和利潤均離原定業績目標相距甚遠。

  在消費升級背景下, 消費者對品牌、設計、產品質量、環保以及一站式購物的要求不斷提升,中小企業難以有優勢,行業集中度在不斷提升且有望持續。

  在大家居模式上,顧家家居推行「軟體+定製一體化」,偏向於一站式拎包入住;定製家居龍頭歐派家居則推行「定製+裝修一體化」,由裝修公司提供硬裝和主材等,而歐派提供定製產品並整合其他品類。兩家頭部家居企業根據自身不同的優勢,制定了不同的發展戰略。

關於公司定製產品產能的相關情況,李東來指出,「顧家家居自19年投資10億建設定製製造基地,規劃產能20億元,為后續定製的持續增長和交付提前佈局,21年下半年逐步開始產能投建及爬坡。」

  據李東來介紹,目前公司定製產品從銷售前端到后期生產,實現全流程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可視化。配備行業領先的全新高端設備,例如智能分揀系統,採用機械臂實現無人化工序,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和製造能力。

歐派家居去年營收首次破200億元,顧家家居則超180億元,而索菲亞大亞聖象夢百合尚品宅配喜臨門等5家企業營收則位於50-100億元之間。家居行業的競爭格局,從過往的多頭並進、你爭我趕,逐漸演化成了以顧家家居、歐派家居為代表的兩大家居龍頭遙遙領先、眾多腰部企業齊頭並進的狀態。

  此前,歐派家居在定製家居領域表現亮眼,顧家家居則在軟體家居領域遙遙領先,二者競爭並不明顯。而現在,兩大家居龍頭都進入了大家居這個領域,雙方也在產品質量、組織架構、渠道建設、營銷策略方面展開面對面的較量。

  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從單品類的櫥櫃和衣櫃定製,到大家居、全屋定製,再到現在的整家定製,考驗的是家居企業全方位、多渠道的資源整合能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