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夜讀 | 「便宜股獵手」鄧普頓:生活中只買便宜貨,投資中只買便宜股

2022-05-09 23:56

在投資界,能被英女王授予爵士爵位的投資人屈指可數,約翰·鄧普頓84歲高齡的時候就獲得了該榮譽。

他的投資履歷十分傳奇,當年憑着1萬美金的借款,創造了220億美元的財富。而他創立的鄧普頓集團,旗下的共同基金更是成績斐然。

在長達70載的職業生涯中,他為全球投資人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益,並開創了全球投資的先河,在日本、韓國和中國的經濟起飛中獲利豐厚。

鄧普頓的侄孫女及侄孫女婿在新書《逆向投資:鄧普頓的長贏投資法》中,將其投資生涯和長盛不衰的投資原則全面展現。

按照鄧普頓親自為這本書撰寫的序,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篇中文版序言,把鄧普頓的投資策略梳理成以逆向投資為中心的五個基本原則,文中無處不閃爍着這位睿智老人的投資智慧。

在市場陷入極度悲觀的至暗時刻,總有人會想起逆向投資大師——約翰·鄧普頓(JohnTempleton),以及他的名言:

來源:公開網絡

「牛市生於悲觀,長於懷疑,成於樂觀,死於狂熱」。

約翰·鄧普頓是全球著名投資大師。1999年,Money雜誌將鄧普頓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選股人之一」。

2006年,鄧普頓與巴菲特、彼得·林奇、格雷厄姆等共同榮獲《紐約時報》評選的「20世紀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

《福布斯》則稱鄧普頓為「全球投資之父」及「歷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之一」。由此可見,鄧普頓在投資界的聲譽之高、地位之重。

鄧普頓管理的鄧普頓成長基金成立於1954年11月,如果此時你買入1萬美元,到1992年鄧普頓退休,38年這1萬美元能增值到200萬美元,年化收益率14.5%,平均每年跑贏市場3.7%,領先幅度有三分之一,業績卓越,業內罕見。

1992年,鄧普頓退休轉讓基金公司時,其資產管理規模高達213億美元。

巴菲特有句名言,向大師學習一個小時,勝過自己苦苦摸索十年。我們如何向鄧普頓學習呢?最簡單方便的辦法就是讀關於鄧普頓的好書。

這本《逆向投資》是鄧普頓哥哥的孫女勞倫所寫,鄧普頓本人親自作序,可見他對這本書的認可。

來源:公開網絡

而且,這篇序言寫於他去世前一年,可以説是鄧普頓對自己一生投資策略的總結。序言不長,1000多字,但我建議所有讀者仔細閲讀,畢竟要了解鄧普頓,最權威的莫過於他本人寫的東西。

既然這是一本講述鄧普頓投資策略的重要圖書,我們如何來讀比較好呢?

與格雷厄姆、林奇等投資大師相比,鄧普頓同樣堅持以價值投資原則為本,但是他特別強調逆向投資,特別善於逆向投資,也特別敢於在市場極度悲觀的時候逆向投資。

逆向投資讓鄧普頓賺到人生第一桶金,也讓他的基金業績38年大幅跑贏市場,所以我稱鄧普頓為「逆向投資大神」。

按照鄧普頓為這本書寫的序言,我把鄧普頓的投資策略梳理成五個基本原則,即以逆向投資為中心,並與其他四個原則互相關聯:

以價值投資為選股的根本,以分散投資來降低組合風險,以全球投資來擴大機會池,以極度悲觀點投資為逆向投資的極致。

以逆向投資為中心

鄧普頓認為,要做成很便宜划算的股票投資,唯一的方法就是逆向投資,在別人都在賣出時買入。

「市場上有人願意用估值很便宜的價格賣出股票,只有一個原因:因為別人都在賣出。再也沒有別的原因。要買到估值很便宜的價格,你必須去尋找並投資大眾普遍最害怕和最悲觀的冷門股。」

可見逆向投資違揹我們的生活常識,正如鄧普頓所説:

「可以説不管做什麼事情,人們都在努力奔向未來前景最美好的地方。你找工作會去未來前景良好的行業,你辦企業建工廠會去發展前景最美好的地區。

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你是在選擇股票去投資,那你就必須反過來做——逆向投資,在未來前景最糟糕的冷門股中尋找便宜股。」

來源:公開網絡

逆向投資違揹我們的生活常識,卻是鄧普頓一再強調的重點,為什麼?困難不在於估值分析,而在於有勇氣與大眾逆向而行。

鄧普頓在70多年的投資生涯里,一直奉行這個投資座右銘:

「在別人都在沮喪地賣出時買入,在別人都在熱情地買入時賣出,這樣逆向投資,需要你意志極其堅強才能堅持做到,但是最終會給你帶來極其豐厚的長期回報。」

這讓我想到了巴菲特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發表在《紐約時報》上那篇文章中的一句話:「我投資買入股票時奉行一個簡單的原則——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逆向投資非常賺錢,原因就在於難以做到,也很少有人能夠做到。

我很喜歡這本書中講的鄧普頓四個逆向投資典型案例:

第六章講到他在1999年科技泡沫時逆向做空科技股;

第七章講到他2001年「9·11」事件發生后逆向買入航空股;

第八章講到他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通過基金逆向投資韓國股市;

第九章講到他在2000年大牛市期間逆向推薦買入債券。

以價值投資為選股的根本

國內很多人喜歡把價值投資上升到哲學、國學,甚至玄學,簡直越講越玄乎,鄧普頓卻把價值投資説得非常簡單易懂:價值投資就是買便宜股。

來源:公開網絡

鄧普頓稱自己是便宜股獵手:「我們能用的投資方法有很多,但是我過去70來年運用下來最成功的投資方法就是買入便宜股,買入那些市場價格遠低於其內在價值的股票。」

寫到這里,正好想到我剛翻譯的「巴菲特2022年致股東信」,最后一句巴菲特也稱自己為便宜股獵手。

bargainhunter,在這本書中指的就是便宜股獵手,這樣翻譯比較高大上,其實用通俗的説法就是,專門找物美價廉便宜貨的人,不是很便宜很划算,堅決不買。

馬克·莫比烏斯在鄧普頓手下工作多年,以管理新興市場基金聞名於世。他回憶說,鄧普頓對手下基金經理的具體投資選股可以説是完全放手,唯一稱得上指導的只有一句話:「一直尋找便宜股!」

投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投資。我很喜歡這本書第一章講到的內容,鄧普頓在生活中購物只買便宜貨,在投資中只買便宜股。

本書第二章用一個孩子要賣掉他的汽水小攤的故事,說明了價值投資的本質,買股票就是買企業,關鍵是看價格是否大大低於企業的內在價值。

只買便宜股,這是鄧普頓逆向投資策略的基石。

鄧普頓如何確認股價足夠便宜划算呢?本書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別介紹了鄧普頓的市盈率(P/E)、市盈率與增長率之比(PEG)、市淨率(PB)三大估值指標及應用案例。

以分散投資為組合穩定器

逆向投資有時會看錯,價值投資有些個股估值可能會出錯,導致組合業績大起大落,大幅震盪,所以鄧普頓強調逆向投資的組合必須足夠分散:「分散投資,應該是任何投資計劃的基石。」

鄧普頓談到分散投資的好處時説:「唯一不應該分散投資的人,是每次都看對的人。」

來源:公開網絡

鄧普頓理性地承認,他做的投資也不見得每筆都能賺錢,所以希望把投資失敗的風險分散到很多隻個股上,讓個別股票選股錯誤的虧損對組合的影響變得很小,從而讓組合業績更加穩定,所以分散投資就是逆向投資的風險減震器和業績穩定器。

這也是格雷厄姆的教誨,他總是分散投資到200只股票上。管理鄧普頓成長基金期間,鄧普頓總是分散投資好幾百只股票,林奇的后期投資組合里有1000多隻股票。

本書也詳細分析了逆向投資應該分散投資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學術研究表明,充分分散投資,組合收益率波動性更小,收益率更高。

事實證明,很多人做股票選來選去,還跑不過代表整個股市的指數,就是因為指數相當於同時分散投資市場上所有股票,所以個股風險大大減小。

這里我不再多説,只是説上一句大實話:格雷厄姆、林奇、鄧普頓這些厲害的投資大師,都始終堅持分散投資,你最好也不要過度自信。

以上所講的鄧普頓三大投資原則,以逆向投資為中心、以價值投資為選股的根本、以分散投資為組合風險穩定器,是幾乎所有投資大師的共同做法,而全球投資和極度悲觀點投資是鄧普頓的招牌。

他通過全球投資把逆向投資的選股範圍擴大到了極致,通過極度悲觀點投資把逆向投資的逆向程度做到了極致。

以全球投資來擴大機會池

鄧普頓有兩大招牌,第一個就是全球投資。

可以説,鄧普頓是美國基金經理全球投資第一人,這不是我説的,彼得·林奇在《戰勝華爾街》第六章中就這樣寫道:

「我是1984年開始正式投資美國以外的海外股市的。」

來源:公開網絡

「除了約翰·鄧普頓之外,我是第一個重倉投資美國以外海外股市的美國基金經理。鄧普頓成長基金,是我管理的麥哲倫基金的全球版。

不過我一般只是把10%~20%的資金投資於美國之外的海外股市,鄧普頓則是把大部分資金都投資於美國以外的海外股市。」

鄧普頓於1954年在加拿大設立鄧普頓成長基金,向北美地區客户發行,進行全球投資,比林奇早了30年,倉位比例也比林奇大得多,因此林奇也承認,鄧普頓是美國全球投資基金經理第一人。

全球投資有雙重好處,既能增加機會,也能降低風險。

一方面,全球投資讓鄧普頓逆向投資選股的機會池擴大了五六倍,畢竟美國股市只有5000只股票,加上歐洲、日本、韓國、東南亞、中國股市,就是2萬多隻股票。鄧普頓曾説:

「如果你想尋找非比尋常的交易,不能只在本國股市尋找,要到處尋覓。我一直堅信全球投資的理念。這一直是我的信條。」

另一方面,全球投資,組合更加分散,能降低風險,提高收益。鄧普頓説:

「縱觀70來年的整個投資生涯,我都在全球各國股市尋找最划算的便宜股。

研究表明,長期來看,和簡單地只是分散投資於單一國家股市的股票組合相比,分析並投資全球各國股市的股票組合,投資收益會更高,波動性會更低。」

本書第四章、第八章和第十章詳細講述了鄧普頓如何先后投資日本股市、韓國股市、中國股市,如何分析這些國家和股市的機會和風險,又如何選擇個股。特別是投資日本股市,讓鄧普頓一戰成名。

以極度悲觀點投資為逆向投資的極致

什麼時候股市最便宜?市場上所有人在賣出股票的時候。

來源:公開網絡

什麼時候市場上所有人在搶着賣出股票?市場情緒悲觀到了極點的時候。

鄧普頓稱之為極度悲觀點:

「在市場到達極度悲觀點時投資買入,這是我70多年投資生涯一直使用的基本原則。

也就是説,市場最悲觀的時候,正是你應該最樂觀的時候。

這本書詳細解讀了我在70多年投資生涯中使用了哪些方法來確認市場情緒到達了極度悲觀點,這些方法適用於個股,適用行業板塊,也適用於一個國家的整個股市。」

極度悲觀點投資是逆向投資的極致,因為極度悲觀就會發生恐慌性拋售,導致股價被極度低估,此時大膽買入自然極度便宜,若能長期持有,未來盈利自然極高。

鄧普頓在70多年的投資生涯里,不是一次,而是多次在極度悲觀點逆向投資。本書中就講了三個案例,你一看就知道,那可不是一般的極度悲觀點。

鄧普頓第一個極度悲觀點的投資案例為他賺來了第一桶金,本書第二章有詳細講述。1937年3月到1938年3月,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擔憂導致美國股市下跌:僅僅12個月,股市就下跌49%!擔憂世界大戰,股市暴跌一半,市場到達了極度悲觀點。

1939年,鄧普頓找以前的老闆借了1萬美元,在美國兩個交易所買入所有價格低於1美元的股票,一共買了104只。

后來他對這些股票平均持有4年,只有4只股票虧錢,整體盈利增長了3倍,1萬美元變成4萬美元。

來源:公開網絡

這相當於當時一個紐約白領10年的工資收入,能買一棟獨棟別墅。

鄧普頓第二個極度悲觀點的投資案例寫於第五章,美國《商業周刊》1979年8月有一期的封面標題是「股票已死」。

1982年道瓊斯指數在800點上下震盪,鄧普頓卻在電視節目上公開表示:美國投資人正站在一個大牛市的面前,未來十年道瓊斯指數將會漲到3000點。

也就是説,他預測未來10年市場是1982年的4倍。結果,1991年,鄧普頓的「10年4倍」預言成真。

鄧普頓第三個極度悲觀點的投資案例出現在第七章,2001年「9·11」事件發生后,航空業受到嚴重衝擊,他卻逆向買入航空股。這讓我想到巴菲特在金融危機最悲觀的時候大量買入銀行股。

能取得大成功,才能稱得上大師,而要取得大成功,必須有大勇氣。在市場悲觀到達了極點時投資買入,是最極致的價值投資,也是最極致的逆向投資。

極度悲觀點投資纔是鄧普頓最大的招牌、最大的絕招,而且他是多次在極度悲觀點勇於逆向投資而大獲成功,所以我才稱鄧普頓為「逆向投資大神」。

最近幾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兇猛,政治、戰爭等「黑天鵝」事件也不斷發生,市場情緒相當悲觀。危機危機,危中有機。

逆向投資幾乎就是一買就套,極度悲觀點投資買入甚至會套了又套,長期煎熬,久經考驗,極不容易,所以成功的逆向投資纔會有很高的長期盈利。

讓我們再次誦讀「逆向投資大神」鄧普頓那段全世界流傳最廣的逆向投資名言:

牛市生於悲觀,長於懷疑,成於樂觀,死於狂熱。市場最悲觀的時候正是你買入的最好時機,市場最樂觀的時候正是你賣出的最好時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