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5-07 14:50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武瑛港 北京報道 近日,愛康醫療發佈2021年年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愛康醫療實現收入約7.6億元,與2020年收入10.4億元相比,減少26.5%。隨着收入減少,2021年愛康醫療盈利約9262萬元,與2020年的3.1億元相比,減少70.5%。
根據年報,愛康醫療收入下降主要由於人工關節帶量採購價格下跌,導致經銷商為減少庫存而減少採購關節植入物,同時,愛康醫療為若干特定關節植入物作出了未來銷售的價格折讓,因此撥備人民幣約1億元。其盈利大幅下降是由於收入的減少以及研發營銷費用的增加等。
除了收入與盈利數據,2021年,愛康醫療的毛利約為5.0億元,較2020年的7.15億元減少了30.1%,同時,儘管愛康醫療的主要原材料的採購成本有所下降,但由於價格折讓撥備影響,2021年其毛利率為65.6%,低於2020年的69.0%。
另外,2021年愛康醫療的銷售成本與2020年相比下降18.3%,主要由產品銷售數量下降所致。
據瞭解,愛康醫療產品線中,2021年膝關節和髖關節產品收入佔總營收83.7%,脊柱及創傷產品收入佔10.4%,iCOS定製化產品收入佔3.1%。
但是目前骨科領域帶量採購持續推進,人工關節國家集採和創傷耗材十二省聯盟集採已落地,骨科脊柱類耗材集採也已進入具體實施階段,其中人工關節平均降價82%,創傷耗材平均降價88.65%。
愛康醫療董事長在年報中表示,2021年是愛康醫療歷史上極不平凡和充滿挑戰的一年,新冠疫情和人工關節集中帶量採購超出年初對市場影響程度的預判。
新冠疫情導致愛康醫療的國際市場協同戰略無法實施,在經銷商為主的銷售模式下,人工關節集中帶量採購政策使業績在當期遭受重挫,特別是在部分省區試點的省採更是嚴重影響銷售增長。人工關節集中帶量採購不但對愛康醫療商業模式、銷售增長帶來影響,也對其整個產品供應鏈體系帶來許多暫時性影響。
另外,剛剛加入愛康醫療的理貝爾受到十二省創傷耗材帶量採購和遷址的雙重影響,其脊柱創傷業務在保障供應方面出現滯后,造成業務損失,相關情況直到2021年12月才得以改善。
從具體業務來看,愛康醫療髖膝關節置換內植入物產品包括常規膝關節植入物及髖關節植入物,以及3D打印標準化髖膝關節置換內植入物。2021年,愛康醫療髖關節植入物實現收入約4.7億元,較2020年的6.8億元下降30.6%,膝關節植入物收入1.7億元,較2020年的2.6億元下降35.1%。
據年報分析,儘管醫院的人工關節植入數量維持穩定,但由於受國家集採影響,價格預期下跌,進而導致經銷商減少初次關節植入物進貨,以及愛康醫療為若干關節植入物作出了未來銷售的價格折讓,因此撥備人民幣約1億元。
據瞭解,在人工關節國家集採中,愛康醫療三個品牌的四條產品線均中標,獲得國內關節市場接近20%的份額,醫院申報需求手術量在所有品牌中排名第一。年報顯示,對於人工關節的使用,省級和地市級重點醫院以往以進口品牌為主,這些醫院手術量大並且對產品的技術標準要求高,在國家帶量採購下,通過與這些醫院合作,愛康醫療將擴大關節植入物的市場份額。
年報進一步分析,隨着人工關節集採的有序開展,短期內可能會對市場規模造成一定波動,但是長期來看利好整個產業的平穩發展。
一方面,缺乏經濟規模的小品牌將逐步退出市場,有利於行業加快整合,龍頭品牌將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價格的下降會減輕病人負擔,促進病人對於手術的需求,從而增加整個行業的市場規模。另外由於進口品牌不再享受價格優勢,對進口的替代速度也將加快。
對於脊柱和創傷內植入物產品,愛康醫療的產品包括理貝爾品牌的常規脊柱內植入物和創傷內植入物,以及3D打印脊柱內植入物。
2021年,愛康醫療脊柱和創傷內植入物產品收入為7930萬元,較2020年的6930萬元增長14.5%,根據年報,2021年由於12省聯盟針對創傷產品的帶量採購,創傷產品收入有所下降,但愛康醫療利用3D打印技術擴充了脊柱產品銷量。
值得關注的是,在愛康醫療全年收入減少26.5%,盈利減少70.5%的情況,其定製產品及服務實現收入2330萬元,較2020年增長303.1%。
愛康醫療的定製產品及服務包括定製的關節、骨盆、脊柱與創傷植入物產品以及定製手術增值服務,2021年,愛康醫療加強對定製類手術及手術增值服務的推廣,成功進入多家三甲醫院。
年報顯示,隨着外科醫生患者對產品的要求逐步提高,特異化需求增多,定製化產品將有更廣闊的應用場景。同時國家集採幫助國產品牌進入更多中高端的三甲醫院,給愛康醫療提供了藉助3D打印技術拓展中高端市場的機遇。
3D打印是愛康醫療定製產品及服務的核心技術。根據年報,目前愛康醫療是中國唯一擁有3D打印定製化產品註冊證的公司,在產品層面,目前愛康醫療推出了3D定製平臺、3D金屬打印Ring- fix翻修臼杯系統、骨科保髖產品- 3D打印AVN Cage產品等。
據瞭解,3D打印有多方面優勢,包括手術精準度高,使複雜的手術簡單化;定製個性化的手術工具,簡化手術操作;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出血,提高手術效果;對骨損傷、關節損傷等疾病患者進行個體化定製,製作出與患處形態相符合的假體等植入物等。
有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3D打印醫療市場規模達到12.29億美元,其中3D打印植入物市場規模達到8.23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3D打印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96.39億美元,其中植入物市場達到81.2億美元。
根據火石創造梳理,除了愛康醫療,在2015年-2016年期間,全球幾大著名骨科醫療器械製造商施樂輝、史賽克、強生等陸續推出3D打印產品,這些產品經過多年的研發與驗證,獲得了FDA的批准,並正式進入到醫療市場。在國內企業中,博恩生物、點雲生物、尤尼科技等企業在骨科3D打印方面也均有佈局。
但是3D打印技術似乎也正面臨多方面的技術難題。根據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相關研究人員分析:首先,在體外培養細胞的3D生物打印中,理想的材料不僅需要具有良好的可分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而且其支架還需要在打印成型后仍保留相宜的力學性能和較高的生物活性,但至今可以同時符合這些性質要求的新型生物材料較難找到;其次,3D打印技術中還存在打印機的侷限性、打印過程的無菌問題以及倫理道德等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