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港交所5月9日起實施衍生品假期交易,投資者需要注意什麼?

2022-05-07 14:39

編輯:Dennis

香港交易所(00388.HK)在3月11日宣佈,非港元計價的期貨及期權衍生產品推出的假期交易及結算服務獲市場廣泛支持,並已經在2022年2月底順利與各市場參與者完成準備測試。其衍生產品假期交易服務將於2022年5月9日公眾假期開始實施

衍生產品假期交易讓國際投資者可以在香港公眾假期期間,繼續在港交所買賣證券(在其他標的市場的期貨及期權產品),以進行風險管理。假期交易包括除元旦外的所有香港特區公眾假期(新年除外),但不包括周六和周日。以往部分節日前的半日交易將延長為全日交易,例如目前聖誕前夕、元旦前夕及農曆新年前夕並沒有午市及收市后交易時段(「T+1時段」)。未來,除元旦前夕外,上述非港元計價的期貨和期權在聖誕前夕及農曆新年前夕均會設有T+1時段。

一、有哪些標的可以在假期交易?

港交所的資料顯示,目前非港元計價的期貨及期權產品共72個,其中股票指數產品46個,其中與中國市場相關的產品包括近期推出的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美元)指數期貨,以及中華交易服務中國120指數期貨、MSCI中國自由(美元)指數期貨及期權、MSCI中國自由淨回報(美元)指數期貨等。另外還有26個匯率產品,包括人民幣(香港)兑美元期貨、人民幣(香港)黃金期貨、人民幣(香港)白銀期貨、中國鐵礦石期貨等。港交所計劃分批將其旗下的非港元計價期貨及期權納入假期交易,所有香港交易所MSCI期貨及期權合約將是首批納入的產品。

具體標的如下:

來源:港交所

二、衍生產品假期交易客户按金安排

按金:即期貨交易中作為履行合約義務的保證,經紀行要求客户存入經紀行帳户的一定數額的投資基金。

實施衍生產品假期交易后,參與假期交易的交易所參與者(「H交易所參與者」)必須向於每個交易日買賣H產品的客户發出追加按金通知儘管該交易日為香港公眾假期(「H日」),而進行H產品交易的客户必須於H日繼續履行按金責任。H交易所參與者務請注意,其必須於與客户先訂立適當安排,以方便進行款項結算,尤其於H日香港銀行可能不會營業。

就按金責任而言,本交易所謹此提醒交易所參與者以下範疇:

(1)基本按金要求

(2)維持按金要求

(3)香港及美國共同假期期間固有客户的按金要求

詳細:有關衍生產品假期交易客户按金的安排

三、推出衍生產品假期交易的新大額未平倉合約申報程序

參考 2022 年 3 月 11 日發出的通告,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宣佈,其衍生產品假期交易服務將於 2022 年 5 月 9 日佛誕公眾假期開始實施 。

為維持假期交易合約(「H 合約」)於可進行交易及結算的香港公眾假期(「H 日」)的大額未平倉合約的監控能力,期交所將於實施當日就 H 合約推出以下新大額未平倉合約申報程序。

A. H 合約的新大額未平倉合約申報程序

B.非 H 交易所參與者的申報

C.不遵守大額未平倉合約申報規定的可能執法行動

詳細:推出衍生產品假期交易的新大額未平倉合約申報程序

三、佛誕節假期的風險管理安排

香港期貨交易所旗下所有市場將於 2022 年 5 月 9 日休市,MSCI 期貨及期權除外。由於部分主要市場於上述期間仍然開放,為確保市場有適當保護措施以應對任何可能出現的潛在風險,結算所決定採取以下風險管理措施:

1. 結算所將於 2022年5月6日就恆生指數、小型恆生指數、恆生中國企業指數、小型恆生中國企業指數、恆生科技指數、恆生國企股息點指數、MSCI 中國 A50 互聯互通(美元)指數、MSCI 日本淨總回報(美元)指數、MSCI 臺灣淨總回報(美元)指數、MSCI 臺灣(美元)指數、美元兑人民幣(香港)及人民幣(香港)兑美元期貨合約向結算所參與者進行強制即日追收變價調整,即日變價調整將以上述市場在 2022 年 5 月 6 日約下午 3 時的未平倉合約計算。閣下須確保在收到有關變價調整要求(如有)詳情通知后的一小時內完成付款。

2. MSCI日本淨總回報(美元)指數及 MSCI 臺灣淨總回報(美元)指數期貨合約的按金水平將於 2022年5月6日T時段營業時間結束后暫時提高,詳情如下:

來源:港交所

MSCI 日本淨總回報(美元)指數及 MSCI 臺灣淨總回報(美元)指數期貨合約的按金水平將於2022年5月9日營業時間結束后恢復至現行水平。

詳細:有關佛誕翌日假期的風險管理安排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