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貝殼找房:穿越中概股迷霧

2022-05-06 09:48

(文/張玉 編輯/馬媛媛)一段時間以來,受「美國欲摘牌名單」的影響,中概股一度暴跌。日前,貝殼找房率先做出了舉措。

5月5日早間,貝殼找房宣佈,擬以介紹形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同時繼續在紐交所保持主要上市地位並交易。

根據規劃,此次貝殼回港主板上市,不發售新股及募集資金,待港交所最終批准后,預計將於5月11日開始掛牌交易,股票代碼為「2423」。

「中概股警告」

今年4月22日,貝殼控股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列入《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認定名單。同樣被列入名單的還有理想汽車、瑞幸咖啡、知乎等。

彼時,貝殼找房迴應稱,公司一直在積極尋求可能的解決方案,以最大程度地保護股東的利益。

而如今,5月份剛剛開始,貝殼便向外界釋放出了自己的應對措施。據瞭解,貝殼此次回港採用的是「雙重主要上市+介紹上市」方式,港交所和紐交所兩個資本市場均為主要上市地。

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指出,此次貝殼的舉措跟當下的市場行情有一定的關係,受多家中概股被美國列入欲摘牌名單的影響,中概股一度暴跌。在此背景下,只能開闢新的資本市場。

在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看來,介紹方式上市往往一開始不涉及融資,不發行新股,由於已經有成熟市場交易和大量現有股票流通,所以在港股上市幾乎沒有門檻,而未來,當上市公司需要融資的時候,其可以從兩個市場分別融資。

盤和林分析稱,貝殼此次介紹形式上市,主要是考慮兩方面因素:其一是考慮中概股退市風險,當前貝殼還在燒錢階段,未來需要有一個融資口,故而貝殼考慮在美股之外開闢第二融資渠道,也就是港股。其二,考慮這種方式回港上市門檻較低,可以繞過繁宂的IPO程序,實現多平臺融資。

「類似上市也可以迴避資本市場所帶來的影響。若是傳統的IPO模式上市,則往往會受近期資本市場的波動,導致股價明顯異動。而介紹形式的上市,客觀上就可以迴避融資環境波動所帶來的不利,也防範上市發行新股導致股價稀釋的風險。」地產分析師嚴躍進稱。

去年虧了5個億

貝殼找房是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房產交易和服務平臺,主要為消費者提供二手房和新房交易、房屋租賃、家裝家居等房地產交易服務。

2021年,貝殼平臺完成了超過450萬筆房產交易,合計總交易額達3.85萬億元,是中國最大的房產交易和服務平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就是鏈家。

儘管貝殼可以稱得上是中介行業的巨頭,不過,當下大的地產環境下,貝殼找房的業績表現也並不理想。

招股書顯示,2021年,貝殼找房淨收入807.52億元,淨利潤卻虧損了5.24億元。與之相比,公司2020年營收收入為704.81億元,淨利潤27.78億元。

2021年下半年,貝殼找房淨收入由2020年同期的432億元下降17%至359億元。此外,由於經常性經營成本及額外擴張的影響,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及第四季度分別確認經調整虧損14.16億元及6.13億元。

具體來看,一方面,各地持續爆發的新冠肺炎對貝殼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在招股書中,貝殼表示,2022年初,上海出現一波因奧密克戎變異株引發的感染,為遏制其傳播,已經實施了一系列限制及隔離措施。公司在上海的經濟門店暫時關閉,「這些區域性病例的出現、在我們其他地區的潛在傳播和相應的限制性措施並不受我們控制,且可能繼續對我們的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另一方面,持續被曝出的開發商資金斷裂也為貝殼應收帳款的回收埋了一個巨大的「雷」。根據行業慣例,貝殼找房在被聘銷售新房項目時,產生房地產開發商應收帳款且需要向開發商支付誠意金。截至2021年12月底,貝殼找房向房地產開發商支付的保證金結余為6億元,后者所欠的應收賬款為110億元。

深度綁定騰訊

公開資料顯示,貝殼找房一共公開進行了8輪融資。貝殼找房坦言,自2010至2019年,公司在紐交所首次公開發售之前進行了多輪融資,參與人包括各類專業股權投資基金及著名互聯網科技公司,有關投資的所得款項淨額共相當於人民幣300億元以上。

具體來看,從2011年天使輪后,2016年,貝殼找房完成B輪融資,共計募集所得款項淨額26億元,當時就出現了騰訊投資身影。2017年,公司C輪融資募集87億元,投資方包括融創、萬科、百度、高瓴資本、騰訊、華興資本、新希望集團等。據悉,融創中國和萬科集團先后各自投入30億元左右。

2019年,貝殼找房完成了D輪和D+輪融資,共計吸納36億美元。天眼查顯示,投資機構分別包括碧桂園、海峽資本、高領資本、騰訊、紅杉基金、軟銀集團等等。

2020年8月,貝殼找房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根據上市之前的IPO招股書信息,時任貝殼找房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左暉個人持股8.85億股,持股佔比46.8%;CEO彭永東持股為3.6%;騰訊持股3.76億股,持股佔比12.3%,為最大機構股東;軟銀願景基金旗下SVF II Shell Subco (Singapore) Pte. Ltd.持股為10.2%;高瓴資本持股為5.3%。

而從公司5月5日披露的股權架構來看,貝殼董事長兼CEO彭永東持股佔比4.8%,聯合創始人兼執行董事單一剛持股2.7%,由左暉家族信託最終控制的Propitious Global 持股比例為23.3%,其受益人為貝殼創始人及榮譽董事長左暉的直系親屬。此外,其他美國存托股份持有人和投資者持股56.7%。此外,騰訊則持股10.8%。

經歷過種種變動,貝殼找房曾經的明星投資人團隊,如今只有騰訊還在堅守。貝殼找房表示,公司在業務的方方面面與騰訊合作,包括客户通訊網絡、廣告及雲技術平臺。此外,貝殼找房非執行董事李朝暉目前擔任騰訊副總裁兼併購部主管,同時也是騰訊投資管理合夥人。

今年4月28日,貝殼找房與騰訊計算機訂立雲服務及技術服務框架協議。據此,騰訊計算機同意向貝殼提供雲服務器、雲數據庫、直播、顛簸、雲通信、雲安全等產品及服務。

在嚴躍進看來,一方面,這兩年香港市場比較看好持有型和存量經營性的企業,尤其是具有輕資產運營模式的企業。另一方面,貝殼的介紹形式上市和雙平臺上市的模式,對於其他中概股尤其是互聯網企業等都有積極的啓發意義。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