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馬斯克」怒收「推特,醉翁之意不在酒

2022-04-27 17:26

美東時間,4月25日凌晨。

《華爾街日報》與《紐約時報》的實時新聞每隔十分鍾就更新一次,大家緊盯的焦點,是一場全球矚目的「世紀交易」進入談判的關鍵階段:社交媒體巨頭推特(Twitter)的董事會,正與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就收購的最后細節進行緊張的博弈。

一錘定音,「鋼鐵俠」終於得償所願。

根據推特官方發佈的通告,馬斯克將以每股54.2美元的價格對該公司進行全資收購,交易價值約為440億美元,預計將於2022年完成。這意味着,推特這家全球最大的社交平臺,未來將從紐交所退市,轉而成為為由馬斯克私人控股的公司。

推特正式進入馬斯克時代。

三月中旬,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布的文件顯示,馬斯克已經擁有推特7348.7萬股,佔公司普通股的9.2%。此舉讓馬斯克成為推特最大的單一股東,同時也取代了美國投資巨頭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成為推特最大的外部股東。

4月初,馬斯克成功進入推特董事會,但按照規定,一旦其任職董事會成員,就無法作為個人股東或集團成員擁有超過14.9%的股票。

爲了進一步增持甚至收購推特,馬斯克在高調加入董事會后不到一周,選擇退出,勃勃野心已給后面的收購埋下伏筆。

盤算一下,從蓄謀已久到正式出手,再到鬥智鬥勇向推特頻頻施壓,最后突破重圍成功獵殺,這位世界首富只用了30天左右時間。

且從最終塵埃落定的交易價可以看出,在這場利益的博弈里,馬斯克作為最大贏家算是妥妥地「達成夙願」了,而終局的走向,也完全符合其最初的設想和的收購的野心。

那麼,他將帶領這艘媒體巨頭駛向何處?

01 不懼「毒丸」,瘋狂「獵殺」

談判的最后幾小時,非常焦灼。

華爾街的金融機構此前分析説,決定最終是否達成交易的關鍵,是推特董事會如何衡量馬斯克每股54.2美元的出價,如若11名董事會成員能夠接受這一報價,這筆交易成功的可能性將非常大。

此外,接近此次談判的知情人士還透露,推特董事會此前只願接受每股至少60美元的出價,因為該公司股價去年曾上漲至每股70美元以上。

每股54.2美元,收購價440億。

這是最后的成交價,一夜之間,這位技術狂人的商業巨爪終於從硬科技領域伸到了社交媒體。

創業十年之后,推特董事會還是把公司給賣了,且賣的時候更多的是妥協,不僅接受了低於60美元的出價,且最后的數字和馬斯克提出的價格分毫不差。

推特帝國的大門,就這樣被推倒了。

馬斯克這邊,似乎推得毫不費力。

一方面,是鈔票到位了。之前有人為馬斯克的小金庫擔心,畢竟這位世界首富的大部分財富都套在特斯拉的股票里,要拿出數百億美元的真金白銀,哪怕是富可敵國的馬教主,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掏出來的。

在周四的一份證券文件里,馬斯克詳細介紹了他將如何從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和其他金融機構籌集資金,這些機構和公司已答應向馬斯克提供高達130億美元的債務融資,另外還有125億美元的貸款,后者可以綁定其所持的特斯拉股票。馬斯克還表示,他將使用另外210億美元的現金購買推特的其余股權。

另一方面,是搞定了大股東。最近幾個月,馬斯克對這場「獵殺」的碩果是志在必得的,他甚至絲毫不避諱地對外宣佈,如果第一階段談判失敗,他還有一個B計劃,與推特的幾位大股東私下會面,説服他們相信自己的出價。

已經有股東選擇站隊馬斯克:管理成長基金Thrivent Asset Management LLC的布倫納已公開表態,馬斯克是成熟且經驗豐富的管理者,有望成為推特強勁業績的催化劑。布倫納掌控的基金擁有推特約0.4%的股份,價值1.6億美元,但該機構同時也是特斯拉的股東。

推特的董事會,其實並不強勢。

決定此次交易的11名董事會成員,其持股加起來才勉強達到2.5%,如果不算前任首席執行官傑克·達西(Jack Dorsey)的2.253%,剩下10個人的持股總和甚至還不到0.1%。

讓馬斯克佔盡「人和」的是,作為推特聯合創始人且個人持股最高的達西,與馬斯克一直維持着非常緊密的私人關係,倆人志趣相投,惺惺相惜,對方能給馬斯克絕對的支持。

金字塔尖的遊戲,有時候挺殘酷的,在馬斯克周密的排兵佈陣之下,推特董事會最后能拿出的撒手鐗,也就是他們的「毒丸計劃」簡直不堪一擊。

就在這個月,爲了「狙擊」馬斯克的430億美元惡意收購報價,推特董事會試圖用「毒丸計劃」將這筆交易扼殺在搖籃里。「毒丸計劃」就是大家熟悉的股權攤薄反收購措施,是金融領域抵禦惡意收購的一種防禦措施,通過稀釋收購方手中的股份價值,降低推特對馬斯克的吸引力。

面對推特投喂的這顆「毒丸」,縱橫江湖多年的馬斯克根本不在怕的。他用一周的時間搞定了錢、搞定了股東和董事會,甚至把社會輿論都搞定了,扛着「言論自由」的大旗高調反撲,給推特董事會頻頻施壓,終究還是拿下這場高達440億美元的收購交易。

02 推特進入馬斯克時代

收購談成,馬斯克第一時間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是登錄自己的推特賬户,轉發了推特官方的那篇新聞稿。終結了談判鏖戰,馬斯克難掩內心的狂喜和興奮,僅僅用了一個詞的評論,就把壓在心里許久的激動徹底釋放,帶上一連串渲染氣氛的愛心、火箭和小星星,以及那三個強化語氣的感嘆號。

第二件,是向全世界宣告了「新推特時代」的無限暢想,以及昨日刷爆網絡的「言論自由是民主運作的基石」。

馬斯克在推文里寫到,擁有一個廣泛且包容的公共平臺,這對文明的未來是極為重要的,推特應該是數字城市廣場,對人類未來至關重要的事情都可以在此自由辯論。

「我希望,即使是對我個人批評最兇狠的聲音,都能在推特上被保留,因為這纔是言論自由的真諦。」

與此同時,他還在另一份收購聲明里確認了即將對推特操刀的一系列變革,包括通過新功能加強產品,使算法開源以增加信任,打擊發布垃圾郵件的機器人以及驗證所有登錄用户的真實身份......

不做網紅做老闆,馬斯克收購推特的目的是什麼?這是馬斯克成為推特最大股東之后,業界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

目前,馬斯克並沒有就其收購的原因表述太多,但至少,擺在明面上的,言論自由算是其「推特理想國」的重要憧憬。

從馬斯克收購公佈后的一連串操作可以看出,推動言論自由已成為推特進入「馬斯克時代」的變革主線,而這位「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霸道總裁,正一步步接近自己對推特的終極目標。

這樣的做法,也符合馬斯克一直以來的「狂人」做派,看不慣的東西,就從來不慣着,既然無法忍受,那就直奔主題,拿起武器揭竿而起。只是爲了達成「言論自由」的目標,馬斯克已經醖釀許久。

時間回溯到一個月前。

擠進董事會的馬斯克通過推特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的話題焦點,在於推特是否應該增添「編輯按鈕」。在馬斯克的施壓下,推特后來宣佈了對一項編輯功能進行內部測試的新計劃,且相關的開發工作在去年就已經開始了,就在「某些網絡民調進行之前」,這里的線上民調正是馬斯克此前發起的言論自由度調研。

再往前回顧,馬斯克年初曾滿腹牢騷地發表了一則推文,質疑推特現有的言論自由標準不夠清晰,並呼籲推特對外公佈其大數據算法。有意思的是,馬斯克的這條推文還被推特前掌門達西轉發點贊,沒錯,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位持股較高、且和馬斯克私交甚密的推特聯合創始人。

這里又引出另一條暗線。

業界普遍認為,摯友達西在一場「宮鬥」里被人趕走且退出推出董事會,強勢如馬斯克當然為其憤憤不平,加之新掌門阿格拉瓦爾(Parag Agrawal)制定的戰略思路與馬斯克觀點相左,這也倒逼着這位硅谷鋼鐵俠狂撒幾百億為朋友出氣。

幾個月前,馬斯克曾在推特暗諷阿格拉瓦爾,但他深知打嘴炮對改變現狀並沒有任何助益,最好的方式,是用實力推翻,或是用資本去改變。

言論自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正因為有其B面存在,纔會被有心人利用,甚至早已蠢蠢欲動。在馬斯克的用户字典里,他通常更傾向於「暫停」,而不是「永久禁令」,目前輿論普遍關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相關賬號的去留,收購推特,這也讓特朗普重新加入推特提供了更便利的土壤。

實際上,就在馬斯克加入董事會不到半天的時間,一些共和黨人就希望這位硅谷首富能為其牽頭,恢復特朗普在推特的社交賬號。

因為特朗普事件,推特被很多人詬病為「保守」與「偏見」,這家社交媒體甚至還在總統競選期間暫時凍結了《紐約郵報》的官方賬户,只因爲后者報道了候選人拜登的負面報道。

只是這一次,特朗普自己表態了。

就在昨日,特朗普表示自己將按計劃加入一手打造的社交媒體新平臺TRUTH Social,目前並沒有重返推特的計劃,即使馬斯克邀請他重返推特,也不願再回去了。

但是,現在拒絕不代表未來不發生變數,華爾街分析師認為,在社交互聯網平臺日趨壟斷且獨角獸化的當下,如若特朗普一手創辦的TRUTH Social最終宣告失敗,重返推特也並非沒有可能。

03 福兮?禍兮?

推特計劃在4月28日左右發佈其2022財年第一季度的業績數據,鑑於近日剛宣佈的收購交易,該公司在財報發佈前將不再接受任何形式的採訪和電話會議。

雖然最新財報尚未出爐,但縱向看,推特這些年的經營業績確實不算爭氣,「恨鐵不成鋼」,這似乎成了投資者對推特信心下滑的真實寫照。

這家公司在過去的2021財年累計虧了2.2億美元,時間軸再往前推,2020年的虧損甚至高達11.4億美元,過去七年就有五年是虧錢的,確實有負投資者的期待。

這正是業界較為關注的一個話題,無論馬斯克如何呼籲言論自由與話語邊界,推特作為一家商業公司,終究還是要回歸到盈利的現實主線,而非懸在半空飄忽不定的「理想國」。

美國對衝基金巨頭Elliott Management於2020年入股推特之后,推特宣佈了幾項較為激進的改革目標,包括增加用户增長和到2023年將其年收入翻一番。

收購成功之后,馬斯克需要重塑的不只是推特的舊有價值觀,還要站在商業和管理的角度,讓推特儘快實現現金流與營收的新突破。

對這筆交易,業界還有其它擔心。

比如,精力問題。

這位硅谷鋼鐵俠目前領導者汽車製造商特斯拉、火箭公司SpaceX、腦機接口與芯片科技Neuralink以及美國基礎設施和隧道建設公司Boring Company,哪怕是有三頭六臂,也很難顧及全面。如若在加上推特這麼個社交媒體巨獸,恐怕馬斯克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早已逼近了極致。

也許,馬斯克在推特需要一個可靠且能力全面的二把手高管,就像其在SpaceX與總裁肖特韋爾(Gwynne Shotwell)搭檔一樣。

因推特內部紛爭而離職CEO的達西或是一個較好的選擇,他是推特的聯合創始人,且和馬斯克有足夠的默契,有內部人士透露,他已經將自己目前所在公司的頭銜從CEO改為「Block Head」,這種轉變或是重返推特的一個信號。

再如,裁員與搬遷。

推特的程序員們當下最關注的,或許不是公司易主之后該如何執行新的價值觀,而是擺在面前的潛在裁員可能性。甚至有華爾街分析師透露,不排除馬斯克將推特總部遷至德州奧斯汀的可能性——

一方面,那里較加利福尼亞有更突出的勞動力優勢和基建空間,且有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作為人才儲備來源。

另一方面,馬斯克此前也將特斯拉搬遷到德州,他認為那里的創業氛圍更符合自己的DNA,如若推特也在未來遷址德州,這意味着公司內部面臨人員大換血。

還有管理模式。

一直以來,馬斯克扮演的角色都是天馬行空的創新者,或是喜歡拋出奇特想法的挑戰者,這些特徵及其偏執狂的風格對於推特未必是好事。

已經有推特的工程師透露,馬斯克近日提出的算法開源、打擊發布垃圾郵件的機器人以及驗證所有登錄用户的真實身份等「美好憧憬」,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

這些想法,實現起來各有壁壘和現實難度,或是關乎用户體驗,或是關乎信息與網絡安全,如若馬斯克最后一意孤行,很多偏激的決策或指令都將給公司帶來「新的災難」。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