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招行田惠宇落馬風波后續:大學室友、前同事均被查

2022-04-24 18:46

原標題:招行田惠宇落馬風波后續:大學室友、前同事均被查;泰禾「建行系」三大高管上月被帶走,是巧合還是必然?

事出反常必有妖。

要參君

  最近,銀行業比往日多了不少談資,要説起最熱鬧的幾家銀行,無非是招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興業銀行

  4月22日,上述風波中的幾家銀行各有一位干部落馬。招商銀行原黨委書記、行長田惠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同日,福建省金融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蔣雲明(保留省管企業正職待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福建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原風險總監韓鳳林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建設銀行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和山東省青島市監察委員會監察調查。

  值得一提的是,建行深圳分行近期可謂「熱鬧」非凡,不僅上述原風險總監,該分行原行長、副行長在幾日前也相繼「落馬」。

4月15日,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黨委副書記、副行長張學慶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建設銀行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和山東省青島市監察委員會監察調查。4月12日,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王業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建設銀行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和山東省青島市監察委員會監察調查。

  從履歷來看,上述被查的銀行干部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一方面,田惠宇與蔣雲明是上海財經的同班同學,還是室友;再加上建行深圳分行的原行長、副行長、風險總監十天之內齊落馬,而田惠宇又曾在早年掌舵過建行深圳分行。種種聯繫下,業內不少聲音認為,田惠宇被查或不排除與前同事、同學有所關聯。

事出反常必有妖。實際上巧合的不只四月被查的上述五位銀行干部,今年3月,泰禾集團三名「建行系」高管相繼出事,或事出行賄。

  3月中旬,黃其森及泰禾集團執行副總裁黃曦、副總裁林文華相繼被帶走。據悉,黃曦於2018年8月加入泰禾集團,離職前擔任建行總部投資銀行部總經理一職,早年間其還曾歷任建設銀行總行信貸管理部副處長、信貸審批部處長;總行公司業務部副總經理、集團客户部副總經理、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總經理、資產管理部總經理、機構業務部總經理。

而林文華曾任建行福建省分行福州城北支行行長;黃其森也是建行出來的,他大學畢業后曾經在建行福建分行工作8年。公開信息顯示,泰禾集團與建設銀行最近的一次重大合作是在2019年1月28日,泰禾集團與建行福建分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行福建分行將為泰禾集團及其成員單位制定綜合融資方案,融資總金額100億元人民幣。

  近日,曾經在地產界風光無限的泰禾集團也陷入了虧損的漩渦。4月22日晚間,泰禾集團突然發佈2021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稱,預計2021年度營業收入42.6億元至56.3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35億元至46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淨利潤為虧損36億元至48億元。根據此前預告,泰禾集團計劃於4月30日披露《2021年年報》和《2022年一季報》。

  不僅如此,泰禾集團此前還陷入多起拖欠工程款和銀行貸款、債權逾期、房屋買賣合同糾紛等的訴訟中。1月3日,福建證監局出具了對泰禾集團的警示函,認為泰禾集團存在如下違規情形:一、未及時披露項目合作終止事項;二、未及時披露並表企業減資事項及其進展;三、對外發布的貨值信息依據不充分且未在指定媒體先行發佈。其中第二項涉及違規轉移上市公司鉅額資金的嫌疑。

  原本商業銀行與房地產商在業務上就有着多重牽扯,何況在房地產業深耕多年的國有大行。此番三名「建行系」的泰禾集團高管短時間內相繼被帶走,一個月后又有4名原建行深圳分行高管被查,是否因為銀行行長與房地產大佬之間的恩怨情仇,難免惹人浮想聯翩。

  去年10月,中央第十巡視組進駐中國建設銀行,為時兩個月左右。今年2月24日,中央第十巡視組向中國建設銀行黨委反饋了巡視情況。巡視反饋稱,建設銀行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不夠紮實,「兩個責任」履行不夠得力,嚴的氛圍沒有形成,對下級「一把手」管理監督不夠嚴格,信貸、集中採購、新興業務等重點領域存在廉潔風險,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依然存在。同時,巡視組還收到反映一些領導干部的問題線索,已按有關規定轉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中央組織部等有關方面處理。

  去年6月底,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曾發文通報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建設銀行紀檢監察組主動查處的職務違法犯罪案件中,涉及信貸領域案件佔比超過70%,包括違法發放貸款、以貸謀私、收受賄賂等多種情形。(行長要覽)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