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上海芯片保衞戰

2022-04-22 07:00

  上海是半導體重鎮,其臨港、張江、漕河涇、松江、閔行紫竹等地均有大型的芯片產業片區。

  當地的芯片產業有多重要?據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統計,2021年,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2579億元人民幣,貢獻了全國集成電路超過四分之一的銷售額。上海集聚了全國近40%的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從業人員達到20多萬人。

  可以説,上海及周邊地區是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結構最均衡,產業鏈最完整的區域。

  從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到材料和設備,在芯片產業鏈的五大關鍵領域,上海均有龍頭企業,比如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中微公司、上海新昇等。

  上海半導體工廠如果停工停產,就會直接影響筆記本電腦、手機等終端產品的交付。

  「集成電路下游客户的芯片備貨周期在一個月左右,重要料號備貨周期約半個月。如果封控時間延長,終端客户庫存吃緊,或將導致減產甚至停工。」頭豹研究院分析師王品臻解釋道,終端產品交付期變長,會對消費者體驗造成影響,國內品牌對國內供應鏈的依賴程度會比國外品牌高,影響更大。

  臨危應對

  單就晶圓廠來説,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是上海產能規模最大的兩家。

  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其在上海的300mm晶圓廠是公司最先進的FinFET工藝晶圓廠,14nm及改進型的12nm工藝晶圓片都是在這里生產的,可月產3.5萬片。

  華虹半導體資歷更老,成立於1996年,其芯片製造核心業務分佈在浦東金橋、張江、康橋和江蘇無錫四個基地,運營3條8英寸生產線、3條12英寸生產線。

  上海中微和新昇,也是半導體細分領域的龍頭。

  中微公司有18年的歷史,總部位於上海,主要生產刻蝕設備、MOCVD設備,是半導體設備領域的龍頭。

  上海新昇,已成立8年,在臨港新片區辦公,公司主要為下游芯片製造企業提供12英寸大硅片等關鍵原料。為實現300mm半導體硅片自主可控的目標,上海新昇承擔了多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任務。

  上海疫情初期,半導體龍頭廠商做好了短期封控的準備,工廠實行封閉管理,基本能夠維持營運。

  比如,3月底,中芯的部分員工住進集體宿舍,採用班車接送員工上下班,實現「兩點一線」的閉環管理。

  華虹召回超過五個廠區、超過6000名員工駐廠,將會議室改建成臨時卧室,並自制淋浴房,全程進行閉環管理。

(華虹集團駐廠員工 來源:華虹集團官方公眾號)

(華虹集團駐廠員工 來源:華虹集團官方公眾號)

  接到封控通知后,上海新昇組織協調近400名員工在凌晨進入公司,保證生產。中微公司則安排100多名員工到公司堅守崗位,並邀請餐飲公司派駐8位工作人員隨行,帶了一周的食物。

  上海新昇副總經理譚照光接受第一財經的採訪時表示:「我們的生產設備和產線保持24小時運轉。設備如果停止后再復工,可能會造成損壞,或者是需要工藝參數的調試,挑戰蠻大的。在全球芯片緊缺的情況下,一旦斷供,就會影響整個下游供應鏈。」

  艱難運轉

  封控延續到4月中旬后,加上疫情外溢影響,製造業工廠維持運營變得更難。

  王品臻告訴《21CBR》記者,「工人情緒不穩定,設備、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出貨轉運不穩定,即時不停工,產能利用上也會有一定的降載。」

  另外,受制於封控政策,公司之間的溝通交流受限。王品臻認為,隨着封控時間延長,這會對新產品的開發造成負面影響。「廠區內若有核酸檢測異常人員,工廠可能直接停工,影響更甚。」

  除上述芯片企業外,上海也有眾多品牌供應商的工廠駐紮,從中可以看出部分製造業工廠的生產狀態。

  廣達上海製造城共有8個廠房,超過40000名員工,是特斯拉和蘋果的供應商。和碩科技的工廠位於上海和崑山兩地,它是蘋果第二大代工廠,組裝生產近3成的iPhone。

(在廣達上海製造城,工人們全程佩戴口罩和麪罩在各個機臺間作業 來源:新華網)

(在廣達上海製造城,工人們全程佩戴口罩和麪罩在各個機臺間作業 來源:新華網)

  4月12日,和碩宣佈,公司在上海和江蘇的工廠暫時停工。4月13日,廣達集團公告,子公司達功(上海)電腦等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暫時停工,復工時間待通知。

  值得注意的是,艱難情況下,上述幾家半導體公司一直堅持生產,並未停工。《21CBR》記者統計后發現,截至4月16日,上海浦東新區的中芯和華虹維持封閉生產狀態,臨港新片區的新昇半導體工廠生產線亦在運轉。

  復工復產

  芯片產業復工復產步伐加快。

  4月16日,上海印發一份「白名單」,准許666家企業在20日重新開工。白名單里有66家半導體公司,中芯、華虹、中微、新昇、臺積電、日月光等企業皆入列。

  4月18日,中微公司一位人士表示:「作為首批‘白名單’企業,公司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立刻開展具備復產條件員工摸排,在嚴格落實‘指引’各項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時,最大程度保障客户各類訂單保質保量及按時交付。」

國金證券研報提到,中芯、華虹、臺積電松江8寸廠及封測廠環旭,因事前準備充分,盡力維持營運,對一季度營收的影響不嚴重。「白名單」出臺后,后續產能會跟上。

  暫時停工的代工廠,也迎來了轉機。廣達上海製造城里生產特斯拉配件和蘋果電腦的兩個工廠已經復工,廠區實行閉環管理。該公司預計,到4月22日,復工人員有望達到6000人。

  至於停工的影響,廣達方面表示,4月上半月生產、出貨辛苦,局部申請復工后,物流、供應鏈也需要時間恢復。

  和碩仍未給出具體復工日期。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琪表示,和碩最快可能要等到4月底或5月初才能復工。Isaiah Research高級分析師Eddie Han稱,蘋果可能會考慮將訂單從和碩轉移到富士康。

  王品臻表示,封控之下,各芯片企業還是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一是,生產方面,閉環管理的企業,如果出現陽性感染者只得暫時停工,有的企業還面臨設備、物料短缺而無法繼續生產的狀況。

  二是,交付和物流方面,由於實行封控政策,國內物流跨省運輸極其艱難,運輸成本大幅上升。海關基本停滯,進口貨物無法順利清關提貨。出口空運貨物因倉庫封控、作業人員減少、航班減少,無法按時出運。

  「長此以往,各地涉及上海供應鏈的企業都將面臨停產威脅。任何一個環節缺失,都會造成整個產業鏈停擺。」王品臻直言,在供應鏈異常狀態下,資金周轉期會拉長,企業需做好相應準備,確保充足的現金流。他還呼籲政府建立應急物流渠道,以保障運輸順暢。

  (實習生賴潔薇對本文亦有貢獻)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