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乾貨!2022年中國地鐵建設行業龍頭企業對比:中國中鐵PK中國鐵建 誰是地鐵建設行業龍頭?

2022-04-16 10:00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隧道股份(600820)、宏潤建設(002062)、中國中鐵(601390)、中國鐵建(601186)、中國中車(601766)、輝煌科技(002296)、康尼機電(603111)、內蒙一機(600967)、今創集團(603680)

本文核心數據:企業營收對比、企業主營業務對比、企業研發投入對比

1、地鐵建設行業龍頭公司業務佈局歷程

1950年,中國鐵道部工程總局和設計總局成立,1989年,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成立,2007年,中國中鐵在滬港兩地上市;2022年,公司與復旦大學展開「雙碳」戰略合作,支持中國中鐵打造投建運的全產業鏈低碳數字化轉型IP;中國鐵建前身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於1989年成立,2007年,中國鐵建在滬港兩市上市,上交所股票代碼為601186;港交所股票代碼為01186;2020年,公司旗下鐵建重工於上交所科創板混改上市。

2、地鐵建設行業佈局及運營現狀

——主營業務對比

1)中國中鐵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的地鐵建設相關業務包括基建建設、勘察設計和諮詢服務、工程設備和零部件製造以及其它產品和服務。公司為「一帶一路」的主要建造商,承包項目涉及老撾、印尼等地。

2)中國鐵建

中國鐵建的地鐵建設業務有工程承包業務、勘察設計諮詢業務和工業製造業務,業務覆蓋鐵路、公路、城市軌道、水利水電、房屋建築、市政、橋樑、隧道、機場碼頭建設等多個領域。

——地鐵研發金額對比

2018-2020年中國中鐵的研發投入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2020年中國中鐵的研發投入為134.66億元,中國中鐵研發主要側重於鐵路、公路、城市軌道交通等領域專用施工機械的製造;2018-2020年中國鐵建的研發投入呈不斷上升趨勢,2020年中國鐵建的研發投入為186.06億元,主要包括大型養路機械、掘進機械、軌道系統等機械設備的研發。

——地鐵建設業務區域佈局對比

1)中國中鐵

中國中鐵認真貫徹國家「走出去」戰略,以「一帶一路」為契機大力開拓海外市場。駐外機構及項目遍及亞洲、非洲、歐洲、南美洲、大洋洲等近百個國家和地區,截止至2021年9月,中國中鐵在全球範圍內設立總部22個。從項目來看,公司具有代表性的海外項目包括印尼雅萬高鐵項目、中老鐵路項目、亞吉鐵路項目、孟加拉帕德瑪大橋及鐵路連接線項目、匈塞鐵路(匈牙利段)、俄羅斯莫喀高鐵設計項目、埃塞亞的斯亞貝巴輕軌項目、以色列輕軌紅線項目、烏茲別克斯坦安帕鐵路卡姆奇克隧道項目、安哥拉Sequele新城房建項目、剛果(金)華剛銅鈷礦項目等。

2021年上半年,公司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國內市場,其營業收入達到4731億元,佔總營收的94.96%。

2)中國鐵建

中國鐵建經營範圍遍及包括臺灣在內的全國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世界135個國家。2021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多來自境內,境內地區營收為4677億元,佔比超過95%。

3、地鐵建設行業業務業績對比

——中國中鐵地鐵建設業務業績

2018-2020年,中國中鐵地鐵相關業務營收呈不斷上升趨勢,2020年地鐵相關業務(基礎設施建設、勘察設計與諮詢服務、工程設備與零部件製造)營收為8833.7億元,主營業務毛利為10.17%;2021年上半年,地鐵相關業務營收為4623.04億元,主營業務毛利為9.10%。

(注:地鐵建設業務營收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勘察設計與諮詢服務、工程設備與零部件製造業務營收;主營業務毛利為全部業務毛利。)

——中國鐵建地鐵建設業務業績

2018-2020年,中國鐵建地鐵建設業務營收呈不斷上升趨勢,2020年營收為8498.43億元;2020年主營業務毛利率為9.26%。

(注:地鐵建設業務營收包括工程承包業務、勘察設計諮詢業務、工業製造業務業務營收;主營業務毛利為全部業務毛利。)

4、前瞻觀點:中國中鐵是中國地鐵建設行業NO.1

在地鐵行業中,地鐵建設業務的豐富程度和研發投入決定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而地鐵建設業務的營收以及毛利率能反應公司的經營概況。基於前文分析結果,前瞻認為,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的業務佈局範圍類似,除了國內項目之外,均在國外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有業務佈局,從營收和毛利率的角度,中國中鐵的盈利能力更勝一籌,因此,中國中鐵目前是我國地鐵建設行業中的「龍頭」。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年中國地鐵行業發展前瞻及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諮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諮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院交流互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