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方正和生李堯琦:價值觀是最有確定性的賽道

2022-04-15 22:52

姜鑫

營業收入86.21億元,同比增14.31%;歸母淨利潤18.22億元,同比增66.19%;兩個增速均為近五年新高,方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601901.SH,以下簡稱「方正證券」)2021年的業績增速,站到了證券行業的前列。

探究財報業績增長亮眼背后的密碼,可以發現除了財富管理板塊發力外,股權投資業務的發展亦是重要引擎。

作為方正證券私募股權投資業務的子公司,方正和生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方正和生」)在方正證券不久前召開的業績發佈會上被頻頻提及。2021年,方正和生實現淨利潤1.37億元,較2019年增長3.64倍。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方正和生管理基金認繳規模達138億元,同比增長22%,存續已投項目92個。雖然過去幾年方正證券因為各種因素發展遭遇掣肘,但私募股權投資業務卻在與近3萬隻私募基金的同台競技中,交出亮眼答卷,方正和生如何實現了這樣的成績?

在方正和生總裁李堯琦看來,「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錨定戰略,做適合自己的事」。

但這些,做起來並不容易。

李堯琦高中通過物理競賽保送到復旦大學,本科畢業后獲得全額獎學金到麻省理工學院讀材料專業碩士,碩士期間獲瑞士銀行錄用,進入金融領域,先后在瑞士銀行紐約、倫敦、香港總部,從事交易對手風險管理及定價、全球資產配置與策略投資,以及複雜衍生品交易及產品設計等工作。2012年,年輕的李堯琦加入方正證券,2017年成為方正和生的掌舵者,從未有過股權投資經驗的李堯琦至此開啟了準創業的發展歷程。

李堯琦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專訪,講述方正和生如何走出自己的高速發展之路。

初涉一級市場

2010年,吸收合併了泰陽證券的方正證券完成股改,並於第二年登陸資本市場,成為第7家上市券商。

2012年,李堯琦在瑞士銀行辭職回到國內,加入方正證券,先參與了衍生品部的籌建,后負責組建金融工程部、資產管理業務市場發展部等多個公司一級部門,並擔任部門總經理。

2014年,方正集團發生高層「地震」,旗下企業的發展也受到影響。2015年7月,方正證券公告稱,因涉嫌未披露控股股東與其他股東間關聯關係等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原民族證券的「20.5億元抽逃出資」問題亦被曝光。

2017年,方正證券一邊揹負着股東帶來的壓力,一邊在自身展業受限的同時謀求發展。李堯琦則「臨危受命」,掌舵方正證券旗下股權投資子公司——方正和生。

2016年,證監會對券商旗下直投子公司進行更為專業化的監管,並促使行業迎來了為期一年的整改期。李堯琦與方正和生的結緣發生在整改后期。回憶起這一階段,李堯琦將其概括為「極具挑戰、百廢待興」。「從2017年11月,方正和生才真正以股權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身份開始展業。展業伊始,我們面臨着幾個現實:第一,整個資本市場募資都很困難,資管新規醖釀推出,原來最主要的出資人銀行、保險都出不了資了;第二是方正和生歷史上都是以做直投為主,也就嘗試性做了一點股權投資、基金管理的業務,而且自有資金出資比例很高,即使這樣,整體資產管理規模才20億;第三是行業很難,方正和生的起點也不高,只有一單退出案例,募資困難,很多人對公司並不看好;第四是我之前並沒有做過股權投資,缺少相關經驗和背景。」李堯琦總結道。

做減法五大戰略迅速發力

「我們在一個極具挑戰、百廢待興的狀態下開始了準創業的過程。」李堯琦表示。

在充分分析公司面臨的形勢后,李堯琦和團隊定下了幾個戰略:

首先是做減法。此前,方正證券的直投項目中,農業、互聯網、消費、影視等各個行業均有涉及。但在李堯琦看來,方正和生的稟賦不能支撐公司在各個行業都有足夠的認知和見地,因此聚焦在醫療和科技領域。「方正證券是市場上獨特的、有着頂尖高校背景的證券公司,一提到北大,大家想到的就是醫療和科技,所以在那個時間點,雖然消費和互聯網依然是熱門,但我們都堅決放棄了。」李堯琦稱,2019年科創板的推出,證明了減法戰略的正確性。

第二個打法是與市場常規打法不同的重資產打法。李堯琦介紹,「市場上近三萬家俬募基金管理人,方正和生的差異化優勢是背靠大型上市金融機構。依據這一稟賦,我們做了重資產戰略,別人都做輕資產,自己都不出錢,方正和生就多出錢,按着監管上限去出錢。」

在募資難和沒有亮眼業績紀錄的情況下,重資產模式一方面降低了募資難度,另一方面使得方正和生與客户形成了更深度的利益綁定,堅定了客户的信心,而對於方正和生自身來説,會發自內心地去挖掘好的項目,而不是僅僅是爲了賺管理費而進行投資。

第三個策略是充分利用北大的資源。「北大的資源是其他私募管理機構所不具有的優勢,那我們就要圍繞北大來做投資佈局。」李堯琦稱。

事實證明,這一選擇是對的。目前方正和生在管的最為核心的兩隻基金分別為50億規模的科技成長期主基金和10億規模的科技早期主基金,早期主基金為:北京元培科技創新投資中心(有限合夥)。

據瞭解,北京元培科技創新基金自2019年2月份開始籌備,該公司通過公開投標遴選被確定為基金管理人,奠定了其在科技早期投資領域的基礎。李堯琦稱,「擁有10億規模的科技早期主基金,擁有北大的獨特的項目來源和項目資源方,這是我們獨有的優勢。」

另一隻50億規模的成長期主基金的主要出資方為安徽省財政出資人,方正和生自有資金出資20%。該基金也是方正和生通過參與市場化遴選,並在眾多優秀候選管理機構中最終勝出。

第四個戰略是做大規模。「與其做規模小的基金,不如做規模大的基金,最后花的時間和精力其實差不多。」在李堯琦看來,基金的規模效應和投入的精力並不完全成正比,此外,基金管理規模大了才能夠招團隊,留住優秀人才。

第五個戰略是在團隊管理方面,李堯琦設置了合夥人機制。他介紹,幾年下來,其公司團隊的人數沒有變,卻進行了多次流動。「每年我都進行嚴格的篩選、評價和淘汰,再引入更好的人,淘汰率基本在5%左右,最近一兩年經過篩選之后,團隊已經非常穩定,大家的精神狀態和價值觀高度一致。」

價值觀是投資第一要義

李堯琦表示,「資本是生產資料,我們通過優化生產資料在社會里的配置,讓真正有技術含量的、優秀的企業家和團隊在獲得了生產資料之后,更好地發展,實現個人的職業理想之外,也幫助到了委託我們管理資金的投資人,更幫助了國家和社會。」

在被問及投資方法論時,李堯琦認為,最重要的是價值觀。積極正向的價值觀,是做好投資的前提。「如果投資的價值觀僅僅是爲了賺錢,或者説爲了與創業團隊博弈,那麼具體行動上就會產生一些差別,例如,有的投資機構會設置比較嚴格的對賭條款。在運作北京元培科技創新基金的過程中,我們有很強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因為我們面對的都是國內頂尖的科學家乃至院士,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里非常優秀,但在創業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我們作為他們的投資人,不光要提供生產資料(資金),同時也要幫助他們避開一些創業中‘坑’,給予他們在公司治理、團隊搭建、商業模式、股權架構等方面的指導與支持。」

據李堯琦介紹,方正和生旗下基金的期限均較長,例如北京元培科技創新基金的期限是12年期(5年投資期+5年退出期+2年延長期),安徽50億元成長期主基金的期限是10年期(5年投資期+3年退出期+2年延長期),在基金產品的設計里體現了公司的價值觀——做耐心的資本,值得信賴的資本。

李堯琦在工作中特別看重企業文化。「一個人不可能對所有的領域都專業,我的角色是要把一些最優秀的投資人員和懂各個細分賽道的投資人員吸引到方正和生,並留住他們,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然后服務好那些信任我的投資人。合夥人文化的核心就是要信任、支撐和聆聽。我們在努力營造一個讓大家敢於提反對意見,敢於擔當,敢於站出來去支持或否掉一個項目的企業文化。」

期待未來賦能

2022年1月30日,銀保監會做出批覆,同意平安人壽提出的重大股權投資新方正集團的申請。根據重整計劃,后續股權過户后,平安人壽、華發集團和轉股債權人持股平臺將分別持有新方正集團66.507%、28.503%和4.99%股權。方正證券董事長施華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目前方正集團重整工作進展順利,已經進入實質性運營階段,后續重整進度將及時進行信息披露。

方正和生也期待着來自中國平安更深度的賦能。

在李堯琦看來,未來與中國平安的合作是雙向賦能的過程。目前中國平安的戰略重點由科技轉向健康領域,方正和生投資了很多創新醫療器械和創新葯項目,可以優先在中國平安的保險客户羣里發揮作用,降低保險的賠付率。李堯琦表示,「另外,中國平安的綜合金融服務能力,也將拓展與方正和生的合作觸點,比如平安銀行的信貸支持對於被投企業進入明星科技企業會有幫助;在一些自動駕駛項目中,平安財險的參與可以為企業帶來新的商業模式;在智能礦卡的項目中,平安租賃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決策門檻;平安資本則可能為公司帶來協同投資的機會等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