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4-14 09:08
「垃圾終歸是垃圾」,大學生被HR辱罵,平臺迴應!「喜歡雙休的沒事業心」,還沒入職PUA就來了?
21圖 / 新華社
大學生求職,卻被HR辱罵是「垃圾」?
近日,湖南一名大學生在社交媒體發文稱,通過BOSS直聘平臺與湖南領航中視國際公司HR溝通時,被后者稱「垃圾終歸是垃圾」。
求職被HR辱罵
據湖南工商大學的黃同學在社交媒體發文稱,自己為應屆畢業生,因為疫情省考推迟,通過BOSS直聘找工作,在與湖南領航中視國際公司溝通期間,該公司HR詢問當事人有無實習經歷,當事人回覆沒有,HR稱「學校不靠譜」,當事人回覆沒必要再聊,該HR最后回稱「垃圾終歸是垃圾」。
工商資料顯示,領航中視國際成立於2021年4月,其經營範圍為互聯網廣告服務、信息技術諮詢、廣告製作等。
事發后,當事人黃同學對線上求職溝通的過程進行介紹,表示對方語言攻擊后,系統提示「如在求職過程中遇到騷擾、低俗等違規行為,可以蒐集證據並舉報的方式向平臺反映,一經覈實,平臺必嚴肅處理」,其隨即進行拉黑舉報。
BOSS直聘平臺用户協議的相關條款顯示,嚴禁用户侮辱或誹謗他人,涉及人身攻擊或其他侵害他人權益的,發現和接到投訴后有權凍結賬號。
4月12日,南方都市報從BOSS直聘平臺獲悉,涉事公司崗位招聘被關停。通過招聘平臺搜索該公司顯示「暫無相關內容」。
線上招聘近來成為常態,HR與應聘者因言語糾紛引發熱議並非個案。
「喜歡雙休的沒事業心」
就在4月9日,長沙一公司HR回覆稱求職者稱「喜歡雙休的沒事業心」,引發熱議。
有網友發文爆料,找工作時和HR(人事)談論雙休事宜,遭其嘲諷稱「喜歡雙休的都沒事業心,實體企業最怕招到混日子要雙休的。」
HR的説法引起了該應聘者的不滿,其認為每個人的想法和追求不同,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在聊天過程中,該HR還表示,老闆説過最討厭談雙休的,只要談雙休,再有才也堅決不招,最怕混日子要雙休的。招聘者隨之回覆稱是其老闆的格局問題。
查詢顯示,該HR曾在招聘軟件上發文稱「公司文化是家人文化」。招聘崗位顯示該公司待招8個。該公司HR稱:我們一直沒有雙休,員工也願意這樣,其他公司一天上8個小時班,我們上7個小時,算下來也補了個雙休。也有員工迴應稱,目前公司實行單休。
4月9日,@湖南醉有味檳榔銷售有限公司發佈微博,針對話題「長沙一公司HR稱喜歡雙休的沒事業心」迴應稱,當天由於該員工也接受了其他求職者莫名辱罵,同時因小孩子哭鬧造成該員工精神和心態不佳,加上求職當事人言語刺激,因此情緒失控,發表不當言論,造成不良影響。公司將立刻將該員工做出調崗處理,其不再擔任公司HR職務,將待其休完產假回司后重新調整具體崗位。公司將爭取與求職當事人取得聯繫,將此情況做出説明、致歉爭取求職當事人理解。另有媒體稱公司0人蔘保系不實信息。
《勞動法》並未強制規定必須雙休,只對工作時間進行了明確規定,至於實行什麼工作制(標準工時制、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由用人單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但無論實行哪種工作制,都不能背離法律規定的8小時/日,40小時/周,167.4小時/月工作時間,任何超出時間都屬於加班,應按照《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支付相應加班費。
如果每日工作不超過八小時,計算方式按照《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第二款:「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如果不僅每周工作六天,同時工作日也存在延長工作時間問題的,那計算方式應按照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評論:招聘PUA不可容忍
以下是來自極目新聞的評論:
其實,公司只要不違反《勞動法》,充分尊重員工意願,單休的確也不違法,求職者不能接受,就另謀其他崗位,一別兩寬,有何不好?
但上網搜索類似案例,會發現很多時候,與黃同學此次遭遇類似,本來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糾紛和矛盾,但一個不靠譜的HR,只需要用一句無根據,不冷靜、沒必要的話,就能立刻讓求職者感到不適,而在勞動者權益意識提升,勞資關係格外受關注的當下,一旦曝光上網,也必然會讓眾多身為「打工人」的網友感到氣憤。
找工作本來是一個你情我願,雙向奔赴的過程,能一拍即合,愉快合作當然很好,但如果未達預期,不盡匹配,也很正常。HR,身為人力資源管理者,在招聘中代表的是公司的形象和需求。求職者和HR的溝通,實質上並不是個人閒聊,而是彼此瞭解和衡量的過程,雙方地位是平等的,氛圍也應該是理性的、友好的,有什麼必要言語之間帶着高人一等的輕蔑,甚至言語攻擊辱罵?到底是仗着自己代表着招聘一方,有了不切實際的優越感,還是缺乏專業素養,將個人情緒過多地帶入了工作之中呢?
其實,如果只是HR個人素養問題,倒是簡單許多,無非是警醒當下的公司和招聘平臺,在選用HR時要更加註重專業性,避免因不專業的操作,導致自身風評被害。
更值得注意的是,當這樣的例子一再出現,是否説明當下的求職市場中,存在這種套路化的「招聘暴力」?
一些公司是否縱容或者暗示HR,故意在招聘中荒謬、粗暴地對待求職者,甚至進行人身攻擊和人格侮辱,以打擊對方的信心,貶低對方的價值,從而有針對性地尋找那些好控制、好欺負的求職者,從而更便利地在職場實施「霸權主義」,或是鑽空子地提出一些有損勞動者權益的要求?這種帶有PUA性質的招聘,值得所有求職者提高警覺。
現代職場不是封建社會,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是合同契約關係,而沒有人格上的等級之分,專業的、有能力的HR可以通過與求職者的溝通,找尋到公司需要的人才,而不專業、不懂法的HR,不但可能招惹是非,也會損壞公司的形象。
求職者要保持清醒,積極選擇職業發展方向,拒絕所有以「壓力測試」、「人格測試」為由的侮辱和攻擊,遭遇不合理對待時積極維權,共同抵制任何形式的「招聘暴力」,這樣才能倒逼所有HR好好説話、合理溝通,也能督促用人單位合法招聘,守法經營。
延伸:2023年考研報名或超520萬人
大學本科階段每個年級都有超四成學生參與實習;超五成大學生畢業后希望繼續深造;45%的大學生喜歡在社交平臺分享;28%的大學生對未來感到迷茫……
4月9日,新東方聯合艾瑞諮詢共同發佈《2022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白皮書》(下稱「白皮書」),全面展現了Z世代大學生羣體畫像。新東方還發布了《23考研年度報告》(下稱「考研報告」),對23考季考研趨勢及考情進行解析。
考研報告預計,2023年全國考研報名人數可能突破520萬人,競爭更加激烈,Z世代大學生會如何選擇?
「四系」大學生
「現在的大學生被稱作Z世代大學生,他們表現出一種自我意識和自我發展的態度。」在發佈會上,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説。
俞敏洪認為,與他上大學時的上世紀80年代相比,Z世代大學生生活在環境國際化、社會多元化、科技現代化、工作靈活化、競爭白熱化的大環境中。
「視野開闊、獨立性強、學習能力好、朋友交往簡單、傳統負擔輕、為情所困少、決斷能力強,是Z時代大學生的優勢。」他説。
白皮書通過調研,描繪了當代中國大學生的四類細分畫像,即「燃」「佛」「勤」「能」四種風格。
「燃」系大學生是學習計劃周全,堅持高度自律,學習熱情澎湃的卷王;
「佛」系大學生學習心態淡然,不執着於成績,但他們實踐活動豐富,熱衷發展愛好特長;
「勤」系大學生一般有些社恐,他們特立獨行,喜歡自己一個人刻苦學習,默默努力,相信天道酬勤;
「能」系大學生信息廣泛,能學會玩,堅持完美主義人設,喜歡嘗試各種有效學習方式,希望獲得更完美的成績,對未來焦慮爆棚。
根據調研,不同類型大學生的愛好和休閒生活也略有不同:「燃」系學生中隱藏着很多寫手,分享表達不在話下;「佛」系學生多才多藝,不乏文體大神;「勤」系學生一邊圍觀,一邊安靜享受自己的日常;「能」系學生活力滿滿,更愛分享。
作為互聯網原住民,他們都能夠在各網絡平臺間自如穿梭:在B站上學習,在微博看明星看新聞,在知乎看科普,在短視頻娛樂,在小紅書學美粧看分享,在百度上搜新聞找知識。調查還顯示,45%的大學生願意在社交平臺上發佈狀態,分享他們的生活和想法。
「從2002年在校大學生規模達771萬到2020年超3599萬,從大學生重視學習到重視學習+發展,我們可以感受到時代變遷之中,大學生羣體的量變了、質變了、結構變了,背后的需求、痛點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發佈會上,艾瑞研究院院長金乃麗説。
就業競爭壓力驅動
近年來,就業已成為談論中國大學生必不可少的話題,大學畢業生繼續升學的意願日趨強烈。
白皮書顯示,面對「畢業后是繼續深造還是直接工作」的問題,有54%的受訪者希望繼續深造。
金乃麗解釋,工作起薪與學歷掛鉤成為大學生選擇升學的驅動因素之一。據調研,從絕對值來看,大學畢業生學歷越高,起薪越高,對工作的滿意度也越高。除學歷外,大學生也重視高含金量證書等「求職硬通貨」的獲取,以求在未來贏得企業更多的青睞。
大學生活豐富多彩,但學習考試仍是重中之重。白皮書顯示,除了校內課程,大學生最看重的是四六級、職業資格證書、考研等課外考試,其次是參與實習兼職工作、發展愛好特長。
據此次調研,大一到大四的學生中,每個年級參與實習的人數都超過了四成,他們實習的目標主要是鍛鍊專業能力(49%)、積累工作經驗(49%)以及獲得額外收入(45%)。
學習備考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大學生付出時間與汗水。調研顯示,大學生備考時最大的困難是缺少有效的學習指導(39%),而身邊娛樂活動的誘惑(33%)、學習動力和熱情的缺失(33%)也給備考帶來「重重阻礙」。
而在「大學生的成長痛點」層面,調研顯示當代大學生的痛點多而分散,28%的受訪者感到對未來較迷茫,24%認為自己不會表達,22%苦惱於不會攢錢,21%覺得自己能力不強,此外還有成績不好、情商不夠、有點懶等等。
他們理想中的自己應該具備專業能力(34%)、會為人處世(33%)、知識豐富(33%)、有事業(32%)、有朋友(30%)、堅持理想(28%)等。
由此不難看出,當代大學生是更加個性化、多元化的羣體,有較獨立的判斷和價值觀。
考研沒有捷徑
越來越卷,是大學生學習生活最鮮明的背景。
數據顯示,2022年,公務員國考報錄比近600:1、公務員省考報錄比近40:1、考研報錄比約4:1。
以考研為例,根據官方數據,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457萬,比2021年增長80萬,增幅達到21%,報名人數再創歷史新高。
「從教育部公佈的每年報考人數和錄取人數可以看到,近十年來全國研究生考試整體錄取率呈下降趨勢,考上的難度越來越大。」新東方大學事業部考研項目總監李琳介紹。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逐年增長,在畢業生就業壓力增長、研究生招生繼續擴張,尤其是留學難度增加等因素的刺激下,許多應屆畢業生以及往屆畢業生,為完善自己知識結構、提升自身就業競爭力,競相加入考研大軍。
「一個現實是,2022考研各學科門類國家線單科普漲3分左右,總分線普漲10分以上。隨着研究生招生方式多樣化,重點院校推免生比例居高不下,考入名校難度加大。」李琳説。
考研報告預計,2023年考研全國報名人數可能突破520萬。「而這只是保守的估計。」李琳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對新東方22考季考研學員的調研發現,七成以上的考生會選擇報考同層級或更高層級的院校。專業碩士報考人數持續走高,競爭增加,新東方22考季學員中有65%報考專業碩士。
「實際上,全部考研大學生中,約70%沒有參加任何培訓班,他們的備考主要通過自購真題、練習題,網上下載各類輔導視頻為主。培訓班當然不是唯一的備考方式,但自學備考也應該接受一定的指導,以提高效率。」李琳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考研備考沒有任何不需要付出和努力的捷徑可走,但我們依然希望能夠給大學生們更加清晰科學的規劃指導,竭盡全力掃清備考路上的障礙和困難。」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副總裁、新東方大學事業部總經理許順康表示。
來 源 | 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王峰)、南方都市報、北青網、瀟湘晨報、九派新聞、中國新聞網、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