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4-09 20:35
原標題:搞地產,大佬后退,少林寺上了
▍鹽財經
作者 | 閏然
在現代社會中,少林寺與商業化並非是對立的,但二者在人們的刻板印象中很難相提並論。
為什麼要搞商業化,少林寺不是淨土嗎?
釋永信説,和尚也要吃飯。
一時間,少林寺要進軍房地產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
起因是一塊地:2022年4月6日,鄭州以掛牌方式出讓了鄭東新區一宗商業、商務用地,河南鐵嵩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以底價4.52億元競得。
鐵嵩科技是家新公司,成立於2022年3月22日,註冊資本4.52億元,法定代表人為鮑夏。這家公司的經營範圍含酒店管理、餐飲管理、房地產開發經營、營業性演出等。
從股東來看,鐵嵩科技的兩大股東分別為河南鐵投綜合開發有限公司,以及河南沅翰實業有限公司,二者分別持股51%和49%。
河南鐵投綜合開發公司是河南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屬於地方國企。
沅翰實業則由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股70%,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持有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80%股權。
少林寺要進軍房地產的消息出來后,相關方在央視財經頻道中迴應了這則傳言:這是兩個企業的合資投資行為,不是少林寺直接投資,屬於兩個公司正常的商業行為。
央視新聞報道
鄭東新區的這塊地被規劃爲文化產業類用地,根據產業實施方案,建成后主要業態必須從事文藝演藝、文化展覽、文化創意產業辦公、酒店及服務型公寓。
河南的文化產業發展得很快,尤其是其具有特色的傳統文化產品在近幾年頻頻出圈,《唐宮夜宴》《元宵奇妙夜》等創新節目多次引爆了網絡。
在《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圍繞「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形象,實施中華文化超級IP工程,構建4+8+N中華文化超級IP矩陣。其中,「4」就是4個全球著名的文化IP,里面包括以太極少林為代表的中國功夫。
少林寺,地處河南鄭州下轄的縣級市登封的嵩山景區。如今,少林寺與當地國企共同開發文化產業園,其目的不言自明——推動本地文化傳播。
在推動文化傳播的過程中,傳統文化結合數字美學頗受讚譽,但少林與商業之間的平衡一直飽受質疑。
釋永信向來都是萬衆矚目的焦點。少林高僧,佛教文化的弘揚者,少林商業帝國的掌門人,這麼多重身份,讓他每隔幾年就會面臨一波強烈的爭議。
2017年,官方就曾公佈過網友舉報釋永信「七大問題」的調查結果,均證實有誤。其中就包括關於釋永信持有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股份問題。
面對爭議,釋永信曾在北京青年周刊的專訪中迴應,「我希望透過現代化商業經營的理念,能更有效地弘揚佛教文化,能讓更多人來參與佛教的建設」,「只要這些質疑還不是信仰層面上的,我都不會理會」。
在人們心中,值得尊重的出家人似乎該是除了唸經什麼都不做的,但釋永信直言,「和尚也要吃飯」,「不能一學佛就什麼都不管,餓了張口就要有飯,冷了伸手就要有衣,那不是作惡嗎?」
如何平衡商業與信仰?總結他過往的言論,釋永信的目的是要爭取為更多的修行者創造好的修行條件。
1981年,16歲的釋永信剛來到少林寺時,那里只有9個老僧人,靠着28畝薄田艱難地生活。1987年后,他開始接任少林寺管委會主任,全面主持寺院事務,也開始思考更多。
釋永信説,在少林寺有自己的產業之前,假武僧曾打着「少林」旗號在全世界招搖撞騙,假的「少林藥方」、「少林產品」漫天飛,就連「少林寺」牌火腿腸都出來了。搶注的「少林」商標幾乎覆蓋了所有的產品,非常影響少林寺的形象。
少林寺不願坐以待斃。1994年,釋永信主張與「少林寺牌火腿」打官司,開創了中國宗教界打名譽官司的先河。這場持續兩年多的官司,以少林寺勝訴告終。
面對遍佈各地被濫用的虛假少林,釋永信意識到了商業浪潮中少林寺將會面臨的品牌危機,他開始關注知識產權的問題,有了註冊商標意識。
釋永信稱,只有自己掌握並控制商業化行為,才能消除商業化帶來的消極影響。1996年,釋永信第一次接觸互聯網,回去后就立馬在少林寺連網,給少林寺申請了域名,建起了網站。
釋永信使用筆記本電腦(圖源:中國網)
1998年,釋永信的推動下,河南少林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這是中國佛教界的第一家公司。
至此,釋永信帶着少林寺開始不斷擴大自己的商業版圖,業務橫跨文化傳媒、餐飲、藥品、服飾、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
濫用少林之名的人漸漸少了,少林寺的品牌也在不斷升值。但從90年代至今,爭議、負面新聞就從沒有離開過釋永信,質疑的點更是涉及方方面面,除了「搞房地產」,還有「少林開連鎖店」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釋永信的持股問題。
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12月,釋永信、釋永乾、釋印松分別代少林寺持股80%、10%、10%,是少林寺融資和投資的主要平臺。
國家宗教局明確了所有的宗教活動場所不具備法人資格,所以在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的申請階段,少林寺曾經遞交過一份聲明,稱釋永信的持股是因為少林寺不是法人,不具備法人股東資格,因此委託釋永信等三位少林寺元老代持。
所以説,釋永信的持股屬於「代持」。依據公司章程,持股者簽署承諾書,承諾對股份沒有所有權、處置權和收益權,不分紅,不拿工資,不參與管理,因故離開少林寺或辭世時,要無條件將股權轉給少林寺。
少林寺這塊金字招牌在商業化中獲得了資金,主要有規模的收入來自於門票收入、授權開發和武僧演出三項。與此同時,少林寺也成為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對象,除了嵩山少林景區,少林寺在全國也甚至全球拓展了許多「下院」,傳播佛教文化。
2001年,少林寺在德國成立德國少林寺,將其定義為「少林文化中心」,開設少林功夫培訓道館。此后,少林寺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少林文化中心」。
嵩山少林景區則是少林寺的大本營,2017年的數據顯示,當年遊客接待量突破350萬人次,以每張門票100元計算,當年少林寺門票收入達3.5億元。其中,30%歸少林寺,剩余70%的51%歸港中旅,49%歸嵩山文旅集團。
上述三家公司一起成立了合資公司叫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遊有限公司。這一合資公司成立之初,還曾引發過「少林寺要上市」的爭議,釋永信則極力反對上市。
在門票收入分成上,他們曾發生過激烈的衝突。分成最少的少林寺被拖欠款項,還曾起訴嵩管委討要4970余萬元門票分成款。
釋永信曾表示,門票收入分成是少林寺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少林寺的常住院、塔林、初祖庵是世界文化遺產,這筆收入不僅是文物維修、殿堂重建等保護千年古寺、弘揚和發展少林文化的經費保障,也是維繫日常僧眾生活支出、開展佛事活動的經濟來源。
嵩管委內部人士稱,港中旅以5100萬元的出資拿走了少林景區的實際控股權,但起初承諾的三年內8億-10億元的投資額卻並沒有兑現。
雙方各執一詞,另一位港中旅內部人士則表示,整個景區的規劃發展涉及交通改道、周邊拆遷等工作,這些都是需要當地政府來推進的工程。且嵩山公司早期經營對港中旅的利潤貢獻並不高,2012年、2013年貢獻的利潤分別為445萬港元、188萬港元,屬於低迴報項目。
港中旅、少林寺以及嵩委會(和下轄的嵩山文旅集團)三方合作了近11年,在2020年疫情來襲后,港中旅選擇了甩賣少林寺股權,后續該部分股權被嵩山文旅集團以2.55億元的收購價收入囊中。
踏入商業世界,少林寺面對坎坷也是常事,少不了各種謀略和算計。
事實上,除了少林寺,很多寺廟都已經建立了龐大的商業化版圖。比如法門寺文化景區盈利模式主要來自宗教區與非宗教區,后者就包含了土地增值開發、户外廣告經營權等等。
根據中國佛教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現存32600座寺廟, 其中20%涉及商業化 ,商業化以漢傳佛教寺廟為主,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河南、四川、浙江等佛教文化盛行的省市。
和尚也要吃飯,但是這飯怎麼吃纔不受人詬病也是門學問。如今,寺廟文化新發展方式還在不斷探索中,畢竟新事物越來越多。
釋永信早在2018年開通了個人微博,這也是他在社交媒體上的首個個人賬號,他説是爲了能讓更多人瞭解和分享淵博的少林文化。
釋永信個人微博
「師父,您能談一下佛系青年嗎?」有位提問的網友曾被翻牌,釋永信答曰,「在他們身上能看到大乘氣象。」現在,他的微博已經有80萬粉絲了。
抖音火起來后,「少林寺」的個人IP帳號也多了起來,少林寺釋延澱、釋延高二位的粉絲量都已經超過了四百萬,少林武僧釋延高的標籤是「優秀格鬥領域創作者」。
少林寺還會不斷出現新的流量密碼。但如今遁入空門的這項事業也並不容易加入,寺院給出的福利制度越來越好,高學歷的和尚也越來越多,出家甚至還要懂科技、懂管理,修行不易啊。
作者為《鹽財經》記者|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