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4-13 12:37
前些日子,一則股份轉讓交易公告在江蘇產權市場網發佈了:南京西祠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0.000100萬元(1元錢)的掛牌價轉讓500萬股股份。
看着雖然便宜,但根據最近一期的財報數據以及掛牌信息(截止到2021年11月,西祠資產總額186.8萬元,負債總額433.29萬,營收31.24萬元,淨虧損176.25萬元,外加四條被執行人信息,總金額為17.2421萬元),倘若真有人花了這1塊錢,實質等同接盤了四百余萬元虧空,再加上目前社區用户活躍度基本可以視為零,這筆買賣顯然不划算。
不同於一般的應用型產品,沒了就沒了,網絡社區多少寄託了些老網民的情感和青春記憶。於是獲知此消息的老用户們紛紛了發起緬懷,儘管他們很可能早都記不得自己上一次登錄西祠衚衕是什麼時候了。
然而從整個互聯網史的角度來觀察,西祠衚衕的衰落,只不過BBS社區產品這一整個產品類紛紛退出時代的冰山一角而已。過去幾年,天涯、貓撲、凱迪網、鐵血網等社區論壇接連走向沒落,如今帶有BBS屬性的產品中,也僅剩豆瓣、虎撲等少數幾個還在苦苦支撐。
為什麼會這樣?究竟是人們變得不需要社交了,還是社交衍變出了新的形式?
誕生到高光
西祠衚衕最初誕生在1998年,本是一個程序員爲了打發時間隨便寫出來的產品,沒想到一經誕生,便是高光。
一些數據可以佐證當時這款產品的火:僅僅兩年后的2000年,西祠衚衕在全球的排名就達到100多名,用户數超過百萬,甚至一度火到海外華人圈。而這還不算是鼎盛時期,在最火的2007年前后,西祠衚衕總註冊用户數達到了3000萬,自建討論版超過80萬個,成為交友、聊天、求職、電商等重要的信息發佈平臺。
相比天涯、貓撲等社區,西祠衚衕的最大特色,大概就是其在創立之初時緊緊抓住了「南京本地服務社區」的地域屬性,在成功聚集了一批南京本地網民之后,再在此基礎上由點及面向外延伸。如「e美食」、「敗家MM集中營」、「后窗看電影」等版塊從南京地區輻射開去,影響到整個江蘇地區,乃至全國不少網民。
「后窗看電影是我曾經非常關注的論壇,我從上面看過許多頗為專業的影評。據我所知,賈樟柯等知名電影人都非常關注這個影評社羣,一些非專業院校畢業的知名影評人也通過這個論壇進入了影視行業。」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洪濤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在楊洪濤看來,西祠衚衕興起的1998年前后,正是互聯網剛剛興盛時期,吸引了大批70、80后的年輕人建立社區、展開討論。這批「草根階層」有着大量的社交、宣泄情緒乃至爭奪話語權的需求,急需公共平臺來滿足。而西祠衚衕的出現,正好符合這一階層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這些網民以「草根」自居,但其實收入和學歷都不差。千禧年前后網民數量相對較少,經濟條件大都在平均線以上。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00年1月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彼時全國共有890萬上網用户人數,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佔據了總人數的84%,家庭人均月收入超過1000元的佔比達到64%,人均月收入超過2000元的佔比為28%。
而2000年,中國的人均GDP還不到1000美元。
這樣一批高淨值網民因為收入和文化水平相仿,容易達成共識,絕大多數人都有在西祠衚衕上灌水、交易甚至交友戀愛的經歷。據傳當年有人在西祠衚衕上銷售護膚品,月銷達到2至3萬元。對於他們來説,西祠衚衕已經是他們記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然而現在點開西祠衚衕的官網,會發現其首頁第一個帖子發佈於2021年8月25日,官方微信公眾號也於2021年7月停更,官方App也顯示已經下架。
一個良好的開局,為什麼會落得這般結果?
高光到衰落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眾説紛紜,對於局內人來説,處在不同的位置,自然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在其創始人響馬的角度,西祠衚衕的衰微無疑是管理層的能力問題。當年西祠衚衕大火后,因為用户越來越多,對服務器數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僅靠個人力量維持下去不現實。於是在2000年,響馬便將西祠衚衕賣給了藝龍(當時還叫e龍)。
藝龍收購后不久,就開啟了VIP收費策略,意圖將西祠衚衕從免費網站轉變為商業化的綜合BBS社區。這一方向最初收效頗為明顯,相關資料顯示,2003年西祠衚衕盈利就有數百萬元;2005年西祠衚衕註冊用户達到900萬人,其中收費VIP用户超過1%。
如今回頭看來,收費戰略進行得實在是有些早了,甚至有竭澤而漁之嫌。當年網民對互聯網的態度是「開放」,無論內容、社交、遊戲還是影音製品,一概都追求免費。再説本來也缺乏足夠高效的支付工具,能讓大量網民費半天勁去買點卡、插U盾、跑銀行的C端業務形態基本也就兩種:Q幣和網遊。
關於互聯網公司營收困難這一點,財經作家吳曉波在《騰訊傳》等書中皆有過描述:早年困擾互聯網公司的最大難題就在「如何收費且不導致用户流失」上。以騰訊為例,其一度實行的QQ號註冊收費制不光遭到了輿論的重大反彈,還讓朗瑪UC、網易泡泡、雅虎通等一大堆競品有機可乘;同「移動夢網」的合作儘管賺到了錢,但過於依賴他人,本質上不可維持。最后還是靠着QQ秀這一附加產品才逐漸摸索出了穩定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但在西祠衚衕這樣潛意識就講究「人人平等」的開放式網絡社區人為劃分權限,顯然並非明智之舉,某種程度上也妨害了社區文化的發展。
除了收費戰略之外,對自身定位混亂也是導致其衰落的原因之一。
而在發現「親生兒子」賣出去發展不佳后,響馬本人也一直在爲了奪回控制權而努力,2005年,西祠衚衕還確實經歷過一次為期6年的對原管理層短暫迴歸,直到2011年再次出走。2020年7月,響馬在接受採訪時表達了對西祠衚衕失敗問題的看法,表示2001年自己離開時,西祠衚衕網站平均在線人數7000多人;而2005年迴歸時,平均在線人數還是這個水平,4年時間西祠基本沒有任何發展。在經過自己重寫、改版、升級后,西祠衚衕的同時在線曾突破至12000人,並且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
而他2015年發佈的一條微博,算是比較清晰地給西祠衚衕的失敗定了性。那條微博中控訴道,藝龍不僅不允許西祠擁有自己的技術部門,還總試圖讓西祠衚衕給藝龍旅行網做流量導入,營收也拿來填補其在納斯達克上市后持續的虧損。在這樣並非獨立戰略定位下,西祠衚衕的失敗簡直就是註定的。
被時代淘汰
然而將視野從西祠衚衕本身移開,拉到整個BBS產品類目上來考察,不難發現一個事實:千禧年前后出現的所有BBS論壇,包括天涯、貓撲、凱迪網等,幾乎無一例外全部衰落或失敗。如此來看,西祠衚衕的落幕,很難單一歸因到管理者的運營水平上。
根據百度百科的詞條定義,「社區論壇」是「最具活力的社區是互聯網最具知名度的綜合性社區,擁有龐大核心用户羣體,主題涵蓋女性、娛樂、汽車、體育、文化、生活、社會、時事、歷史、文學、情感、旅遊、星座等各項領域」。該詞條顯然很久沒人維護更新過了,但這一定義卻較為精準地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於互聯網社交的理念——如廣場擺攤賺吆喝一般,開放且雜亂。
「綜合社區的缺陷就是不夠聚焦,啥都想做,啥都做不深。」貓撲前運營總監類延昊對中國新聞周刊評價道。
在類延昊看來,每個行業想要做深,都需要跟上下游的企業建立合作,而獲得用户認可都需要時間沉澱和浸潤,可綜合社區的娛樂屬性又很容易同垂類社區的商業屬性相互排斥。「貓撲當年爲了追求流量,做了太多娛樂化的內容,這就導致用户的消費力不夠,高淨值用户太少,那變現能力也會變差,像汽車、房產、婚假、母嬰這些用户的消費力要好很多。」類延昊表示。
除了不夠聚焦導致營收規模難以擴大外,對於一個網絡社區而言,內容質量和文化氛圍都是重中之重。但無論西祠衚衕還是貓撲,早年間都發生過數輪管理層乃至運營人員的大變動。以貓撲為例,其先是被千橡集團收購,許多盈利狀況較好的版塊,如遊戲、汽車、婚嫁、房產等都被獨立出來切分給了人人網,最后又整體打包賣給了上海高新計算機網絡。工作人員斷層使得內容質量下滑,也是導致用户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用户隨人走,圈子文化是互相影響的,一環扣一環,運營團隊流失,也會導致核心用户流失,決定社區文化的恰恰是核心用户,那文化也就流失了。所以社區的運營團隊一般比較忌諱大換血,可以留下精英,保住根兒,一點點換。級別低的動了還好,但社區的老運營,比如級別高的總監、業務核心骨干,一旦動了之后,新人對業務不熟,如果對之前的文化、產品功能不認可,就麻煩了。」類延昊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上述兩個點都快速發生了變化。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肉眼可見大趨勢是垂直化細分化,當年屬於BBS的功能被拆成了許多個碎片,前述百科詞條中定義的「女性、娛樂、汽車、體育、文化、生活、社會、時事、歷史、文學、情感、旅遊、星座等各項領域」開始土崩瓦解,紛紛劃片獨立拉起圍擋,構築起了垂直的「業務護城河」。
稍舉幾例:招聘、房產、汽車買賣等有BOSS直聘、獵聘、鏈家、貝殼找房,汽車之家等;電商有淘寶、京東、拼多多;美粧有小紅書;封閉社交體系有QQ、微信;金融科技有支付寶、財付通;遊戲有網易、騰訊;廣場話題社交有知乎、微博等,中間還經歷了人人網、博客、QQ空間等過渡形態……
在類延昊看來,貓撲的衰落經歷了兩個標誌性事件:其一是新浪微博的出現,早年BBS大多靠「推手」和運營來策劃一些網絡事件出圈,也成就了一批最早的互聯網紅人。然而從產品設計思路來考量,微博天生的傳播力就高出好幾個數量級,再加上其綁定了幾乎所有娛樂明星,使得輿論影響力迅速發生偏移。於是自從2012年開始,包括天涯、貓撲、西祠衚衕在內的其他所有綜合社區都再也產出不了熱門話題了。
其二是抖音、快手這種顛覆級的產品的出現,更是用算法從根本上改變了社區的運營邏輯——不僅是文化變了這麼簡單,而是徹底沒有了任何文化屬性。「頭條系開啟的算法分發這種極致的理念,很大程度上規避掉了過去靠運營驅動、靠人為因素影響的社區養成邏輯。直接徹底滅亡了BBS。」類延昊對中國新聞周刊評價道。
如今,B站、知乎等社區產品在內容推送上都實行關注和算法推薦齊頭並進的「雙輪驅動」邏輯,無論是迭代速度還是技術水平,都早已超過了西祠衚衕這種「上古生物」無數個身位了。
「遺老」們,該何去何從
如今,除了愛卡汽車、汽車之家、馬蜂窩等主打汽車、旅遊的垂類社區還保留一些BBS的古舊形態外,虎撲和豆瓣小組可能是僅剩的唯二具有BBS綜合社區遺風的產品。但仔細一看,虎撲牢牢抓住了體育,豆瓣牢牢抓住了書影音,儘管兩者看似參與的話題駁雜,立身的根基其實還是某個細分的垂直領域。
何況,兩者也都發展得頗為艱難。
今年以來,豆瓣私密小組引發了一系列爭議。有媒體分析,這是由於豆瓣文化節奏太「慢」,員工人手不足,導致對內容缺乏監管所致。其從建立之初就將權力進行了下放,每個小組的管理員都是由豆瓣用户自願擔任,有權決定小組成員的加入、開除,以及帖子的刪除加精等。當豆瓣還屬於「小眾」時,這套用户自治機制還能勉強保持社區穩定。但隨着用户越來越多,豆瓣的員工數量就無力滿足介入社區治理、內容審覈人員、提升相關算法技術等更新的需求了。
按照職場社交平臺脈脈上的公司介紹,豆瓣員工總人數在100到500人之間,遠低於員工數超2000人的知乎、超3000人的小紅書,以及在2020年就已經達到8646名員工的B站等。不過,好在豆瓣還有「文青」文化的沉澱,本身就是最大的護城河,其影視評分等產品短時間內還找不到取代者。
而回看虎撲,前進之路也頗為坎坷。2017年后,虎撲成立了電競事業部,與視頻網站合作籃球綜藝,在步行街版塊增加娛樂影視等內容,這一切舉動都是爲了「破圈」,嘗試傳統體育模塊外更多的領域。獲得中金的6.4億元投資后,程杭在媒體採訪中表示,虎撲2018年的目標是實現營收過10億元。
於是到了2018年,虎撲開始努力從一個體育社區轉型為覆蓋面更廣的「直男社區」,頻繁參與進了各種公共話題,接連「大戰」吳亦凡和蔡徐坤。然而這套打法雷聲大雨點小,並沒能收穫資方青睞:去年6月,中金公司發出公告,表示鑑於虎撲(上海)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虎撲)擬調整上市計劃,中金公司、東方財富證券、虎撲三方同意解除輔導協議,終止對虎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輔導工作。這意味着虎撲衝擊IPO之路二度失敗。
對此,有分析師評價道,虎撲之所以再度折戟,本質依然是產品形態太老,盈利前景缺乏想象力所致。
如今類延昊已經從貓撲離職多年,仍在創業,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對於現在一些新出現的亞文化,自己仍在努力學習:「做社區的話,要的不是考慮什麼70后、80后,而是要迎合一些95后、00后,甚至未來的10后們。但一些新產品那種氛圍,有時候我們也挺難理解的。舉個例子,我那天跟一朋友聊,他們做的二次元社區,專門迎合一些喜歡動漫的人羣,比如宅女、00后,那些‘黑話’什麼的就都挺難捉摸。」
有一點耐人尋味的是,無論人人網,還是天涯,還是西祠衚衕的創始人響馬,在社區夢破碎后都或深或淺地轉戰到了「區塊鏈」的風口上。或許互聯網浪潮變化實在太快了,唯有如此,這些PC時代的遺老們才能尋獲到一些不被拋棄的安全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