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重倉大宗商品股纔是抗通脹抗經濟衰退的明路嗎?

2022-04-13 10:47

今天的文章咱們就來看看大宗商品,為什麼我們今年繼續看好大宗商品的個股,以及有哪幾個大宗商品上市公司財務基本面強勁,還會有上漲空間呢?

首先,對於大部分投資朋友來説,大宗商品這個詞兒雖然很熱,但是並不是很熟悉到底是什麼是大宗商品,那就更別提去投資大宗商品股了。

其實大宗商品是指一些有廣泛需求的工業和農業產品,我們要注意「廣泛需求」也就是大家都需求,你也可以這樣理解,我們吃的用的剛需的東西才叫大宗商品,你説文物可以算大宗商品嗎?當然不是,因為大家不是都必須擁有。像農產品里面的大豆,棉花,小麥等,工業類,我們經常在新聞里聽到的「黑色系」比如説焦炭,焦煤,螺紋鋼,鐵礦石等等。還有有色金屬比如,鋅,鋁,鎳等等都是大宗商品,此外還有黃金,原油,天然氣等,這都屬於大宗商品,可以説對我們的生活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片

大宗商品漲價一定不好嗎?我看未必,因為這是明顯的經濟復甦的表現,但是對於我們來説那就是通脹!因為它們要被工廠加工變成消費品,最終由我們來消費,比如汽油上月價格創下歷史每加侖4.32美元的價格,這不就是典型的通脹的主要指標嗎?

而在一個月前看好的4只抗通脹抗加息的農產品股。分別是鉀肥生產商 $MOS$LXU$NTR 和農業設備 $DE ,到目前為止,MOS上漲了50%,LXU 上漲47%,NTR 上漲23%,以及DE上漲了16%。

圖片

這幾隻股,我們都是經過大量的研究選出來的,它們具備非常好的財務基本面,而且在消息面上,俄烏事件導致全球出現糧食短缺,為股價上漲增添更多的動力,詳細分析可以回看那個視頻。

那接下來的幾個月,宏觀分析層面上,大宗商品的走勢如何呢?想要知道未來的走勢是什麼樣的,那麼我們有必要知道歷史上大宗商品的表現。

回顧歷史,我們發現大宗商品往往在通脹高企且不斷上升的時期表現最佳。當物價水平持續上漲但經濟活動出現停滯時,就會出現滯脹。此時,大宗商品同樣是理想的滯脹對衝工具,配置大宗商品可以顯著改善投資組合回報。

在1970年代,出現了滯脹,黃金就是表現最好的資產之一。當時通脹預期不斷走高,淺藍色的線代表通脹,深藍色代表黃金價格,我們可以看到,黃金和通脹率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圖片

當通脹預期穩定時,黃金在最佳年份的年回報率為30-40%,但在通脹預期不穩定時,黃金回報卻翻了一倍多,表現明顯優於標普500指數。

圖片

我們把時間拉回到現在。華爾街頂級投行紛紛看漲大宗商品,投行高盛在3月31日發佈的報告中指出,今年迄今為止,由於市場對商品市場可能出現的供給中斷產生擔憂,所以大宗商品的表現明顯好於大市,回報率高達224%,創下1915年以來的最強開局。而這讓已經居高不下的通脹水平雪上加霜,因為食品和能源價格的飆升會對更廣泛的經濟結構產生影響。

圖片

大宗商品顧名思義就是商品,那商品的價格會受供求關係所影響。隨着現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金屬出口量大幅減少,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關鍵的基本金屬供給將出現明顯收縮,而這將迅速破壞需求。鋁和鎳承擔的風險最大。目前這種情況已經發生在一級鎳市場中,這是首個出現供給短缺的金屬,導致歷史性逼空的上演。

圖片

而一級鎳的短缺可能會影響電動車的生產,並且會衝擊高質量不鏽鋼的生產,這對基礎建設至關重要。此外在未來幾年,鋁、鋅和銅等金屬也或將面臨缺貨的風險,因為它們在環保經濟的支持下需求強勁,但是供應卻由於多年投資不足難以同步增長。這供小於求的局面必將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除了供求關係國際局勢也是影響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摩根大通策略師表示,俄烏衝突以及西方制裁攪亂了市場,提振從原油到小麥等商品價格上漲,刺激了已經高企的全球通脹和更強硬的美聯儲貨幣政策,這也促使投資者重新調整其投資組合中的股票、債券和原材料的資產比重。

如果投資者增加對大宗商品(原材料)的配置,大宗商品可能會飆升40%,遠遠超過當前的最高紀錄,雖然對大宗商品的配置似乎高於歷史平均水平,但超配比例不是非常高,這表明原材料仍有上漲空間。

此外,全球最大的對衝基金橋水的首席投資策略師帕特森表示,隨着利率上升,投資者應該撤出債券,並通過投資於農產品、石油和金屬等因俄烏危機而面臨供應中斷

我們都知道,要在已經上漲了一輪的大宗商品股票里面,再挑選出值得投資的個股,非常難,因為好的公司大概率都漲到了很高的價位,沒有漲起來的公司,那或多或少是公司本身有問題,纔不備認可。所以,我們美股投資網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調研並使用了量化大數據選股模型,為大家精選出來了三隻在大宗商品領域被投資者忽略的,而本身基本面很好的公司,重點是,股價還沒漲太高。

加拿大能源巨頭泰克能源(TECK)

加拿大能源巨頭泰克能源 $TECK ,公司從事鍊鋼、勘探、開發煤炭、銅、鋅和能源。是北美洲最大的焦煤生產廠、全球第二大海運焦煤出口商和全球最大鋅精礦生產商。

我們看好該公司有以下幾個原因

  • 第一:需求持續強勁

到 2022 年第三季度,銅和鋅的需求將會依然強勁。金屬行業將繼續從疫情的打擊中恢復,被壓抑的消費者支出、政府刺激、以及能源轉型的加速,都將會繼續推動需求、價格和勘探預算的提高。此外,電動汽車推動的能源轉型也將帶來進一步的需求。也就是説,一直到2025年,金屬價格的前景仍將保持樂觀。

  • 第二:金屬價格繼續上漲

摩根大通3月27日的一份報告顯示,所有的基礎金屬價格在2022年二季度比比一季度更高。

圖片

同樣,美國銀行的分析師對金屬價格給出預測,2022年的第二和三季度,鋁,銅,鉛等金屬價格繼續大幅度上漲。

圖片
  • 第三:祕魯局勢動盪

世界第二大銅,鋅生產國祕魯國內局勢動盪。受能源和糧食價格上漲影響,祕魯爆發了大規模抗議遊行。我們要明白的是斯里蘭卡和祕魯的騷亂並非偶然,新冠疫情的衝擊下,世界各地的小國窮國,日子都不好過。從而影響了金屬的生產和出口。

圖片

從這張營收圖上我們可以看到,2021 財年TECK 13.2%的毛利潤來自鋅銷售,鍊鋼用煤佔其總毛利潤的55%,銅佔其總毛利潤的34%。因此,鍊鋼用煤和銅加起來約佔其總毛利潤的90%。而且公司有不錯的股息派發。

  • 第四:歐盟當前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煤炭,而這導致了歐洲煤炭價格再次上漲至創紀錄水平,而TECK公司超過一半的毛利潤是來自鍊鋼用煤的銷售。
圖片

以上各種的利好將讓主要大宗商品生產商加倍受益。在我們美股投資網看來,TECK 可以更好地滿足市場對於大宗商品的需求,因為動亂總是會導致不確定性和供應中斷的風險,其客户也將逐步尋找拉丁美洲賣家的替代商——這是TECK主要的運營增長機會。

技術面上,TECH 經歷了一個多月的箱體整理區間,當前價格在39美元,價格去年一直震盪上行,在38美元附近較強的支撐,合適的進場價格39美元附近,目標價先看50-60美元區間。這些消息我們也同步到了我們的vip社羣,並且給出了看漲的理由。

黑石礦業公司(BSM)

黑石礦業 $BSM 是美國最大的擁有並管理石油和天然氣礦產權益的公司,這是一家有着廣闊足跡的礦業公司。這家位於休斯敦的能源公司擁有超過2000萬英畝的土地,遍佈40個州,擁有60個生產基地。

公司的主要業務是通過積極管理使其現有礦產和特許權資產的價值最大化,並通過收購額外的礦產和特許權權益擴大其資產基礎。

該公司基本面很好,2021年營業收入3.59億美元,同比4.82%,淨利潤1.82億美元,同比增長49.39%。下圖我們可以清楚看到2021年BSM每個季度產生的平均收入。

圖片

較高的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將其2021年第四季度的運營現金流提高到7350萬美元,達到了自2020年第二季度以來的季度最高水平。

圖片

展望未來,即使沒有石油和天然氣在2022年第一季度飆升,這種情況也可能持續下去,因為價格回升和隨后流向其財務業績之間存在滯后性。

除此之外2021年第四季度,BSM的礦產和礦區使用費產量連續增長7%,達到3520萬桶/天。該季度總營收達到1.61億美元。該公司的可分配現金流為7,130萬美元,這是支付股息的關鍵指標。

這些現金流支撐了每股27美分的股息。這比第三季度增加了8%,也是過去兩年來第四次增加股息。自2020年第四季度以來,BSM將股息提高了54%。當前支付的年化利率為1.08美元,收益率高達8%。華爾街預計本財年全年銷售額將達到 4.9億美元。

2022年2月20日,BSM報告本季度每股收益為0.60美元,比市場普遍預期的0.19美元高出0.41美元。股本回報率為29.37%,淨利潤率為50.66%。去年同一季度,該公司公佈的每股收益為0.12美元。

圖片

公司過去幾年把債務從 4億美元減少到幾乎為零,預計今年將產生很多現金流。

圖片

總結一下,我們可以肯定的是BSM將在全球經濟持續復甦,能源的需求持續上升的背景下受益,當前BSM的經營業績已經顯示出改善,這得益於大宗商品價格的反彈,以及整個公司生產活動的增加。

技術面當前價格已經不斷走出新高,均線多頭排列,在4月4日時放量突破,形態十分好看。

圖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