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國產PA第一股唯捷創芯上市暴跌36%,華為、聯發科皆是其股東

2022-04-12 20:34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 環球老虎財經app 

  4月12日,新股破發潮中再迎一家」明星企業「——唯捷創芯,公司不僅頭戴「國內PA第一股」的光環,受到了國內智能手機四大廠「華米OV」的追捧,更是在上市前便已被聯發科「鎖定」了近30%的股份。然而,這樣一家含着金湯匙出生的公司卻被投資者質疑因盈利困難導致股價破發。

  4月以來,A股破發潮愈演愈烈,9只上市新股,目前有6只處於破發狀態,而這其中便有一家公司不但受到了國內智能手機四大廠「華米OV」的追捧,更是在上市前便已被聯發科「鎖定」了近30%的股份。

  4月12日,唯捷創芯科創板首掛上市便低開近30%,面臨破發窘境。根據公司招股書數據顯示,公司發行價格66.6元/股,截至收盤,公司股價報42.60元/股,跌幅高達36.04%。

  這也意味着中籤的投資者一簽的虧損或將過萬,而對比其0.04%的中籤率而言,更是讓不少網友吐槽道「現在虧錢也是要憑運氣了呀」。

  對於這種情況,有投資者認為,「唯捷創新之所以破發主要系公司連年虧損所致。數據顯示,2018年-2021年期間,公司累計虧損金額達2.1億元」。

  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乘聯發科「東風」,

  唯捷創芯成功上市

  公開資料顯示,公司成立於2010年,由「山寨機女王」榮秀麗一手創辦,主營業務為射頻前端芯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產品應用於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穿戴設備等移動終端。

  根據公司招股書資料顯示,公司創立的時間並不長,但公司的產品已經成功導入國內智能手機四大廠「華米OV」之中,同時,這些知名智能機廠商還是公司的股東。

  招股書顯示,華為旗下哈勃投資持股為3.57%,OPPO移動持股為3.39%,小米基金持股為1.74%,昆唯管理持股為1.5%。此外,中芯海河、華芯投資也是股東。

  而這些股東之中的聯發科可以説是唯捷創新乃至是榮秀麗的一生的「貴人」。

  2002年,榮秀麗正式成立了北京天宇郎通通信設備有限公司,欲求進軍國內手機市場。在創立之初,由於天宇郎通在技術方面的落后,一度導致榮秀麗虧損了近8000萬元。

  經歷了這樣的重創后,榮秀麗明白了技術的重要性,拉來了富士康與聯發科一起合作,採用貼牌生產的方式經營。

  在質量有保證的情況下,天語手機一度成爲了當時的「爆款」,2008年天語手機出貨量達到1700萬台;2008年,榮秀麗更是以42億元的財富登上了胡潤IT富豪榜,位列第11位。

  然而,隨着3G手機的浪潮來臨,天語手機並沒有趕上這波智能化的浪潮,這也導致后來的天語手機為時代所拋棄。

  雖然,天語手機走向了沒落,但榮秀麗並沒有言敗,2010年,唯捷創芯橫空出世,專研PA模組領域。

  公司在創立初期,並沒有獲得過多的關注。直到這幾年,公司再度牽手聯發科,成功導入「華米OV」后才廣泛的受到了資本的青睞。

  2019年4月30日,唯捷創芯與聯發科旗下子公司Gaintech簽署《Gaintech增資協議》,約定唯捷創芯新增股份1909.8萬股,佔增資擴股后公司總股本的40%,全部新增股份由Gaintech以4000萬美元或等值人民幣認購增資價格為2.09美元/股,按實際付款日匯率折算,即人民幣14.70元/股。

  即便公司目前已經破發,但以唯捷創芯4月12日的收盤價計算,聯發科手中的公司股份的浮盈比例仍然高達289.8%,可謂是獲利頗豐。

  值得注意的是,聯發科的獲配價格遠低於同批次參與增資的其他機構的增資價格,而公司也因此遭到了監管的問詢。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這種低價引入戰略投資者的行為似乎可以理解。由於目前我國PA市場的競爭較為激烈,引入有實力的戰略投資者則成了從中脫穎而出的「祕方」。

  聯發科作為全球著名的手機芯片製造廠商,無疑是唯捷創芯最好的「入場券」。憑藉聯發科其行業地位,唯捷創芯相關產品在手機廠商中的推廣應該順暢很多。」

  事實也正是如此,2019年,公司成功導入華米OV四大手機廠商。根據公司招股書數據顯示,Vivo、OPPO、小米、聞泰、華勤、龍旗等六家客户佔公司營收的95%。

  藉此,公司2019年的營收也迎來了質的飛躍,根據招股書數據顯示,2018年-2021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8億元、5.8億元、18.1億元和17億元,其中,2018-2020 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52.48%。

  根據招股書中公司所選擇的具體上市標準顯示,公司將「預計市值不低於30億元,且最近一年的營業收入不低於3億元」納為上市標準,而在引入聯發科、將產品導入「華米OV」前公司並不滿足該上市標準。

  可以説,沒有聯發科就沒有今天的唯捷創芯。不過,唯捷創芯雖藉由聯發科成爲了國內PA領域的巨頭,但如果光靠PA模組這單一產品,唯捷創芯的路並不能走的很遠。

  PA業務「內憂外患」,

  唯捷創芯盈利困難

  根據公司招股書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的營業收入全部來源於主營業務收入,而其主營業務收入構成包含了PA 模組以及射頻開關芯片及 Wi-Fi 射頻前端模組。

  不過,相較於PA業務的收入佔比,公司另外兩塊業務的貢獻十分有限。數據顯示,2020年,PA 模組銷售佔比已經高達99.20%,這也導致公司的業績將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PA模組業務。

  雖然,近年來,全球的PA模組行業增長穩定,根據 YoleDevelopment 的預測,2025 年全球移動射頻前端市場規模有望達 到 254 億美元,其中:射頻功率放大器模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 89.31 億美元。

  但整個PA市場仍為海外廠商主導,根據YoleDevelopment數據顯示,2018年,Skyworks、Qorvo、Broadcom佔據了93%的全球PA市場份額。

  這也導致國內PA模組廠商的生存環境仍然較為惡劣,需要以低價的策略進行搶佔市場。這也導致公司的毛利率相較於同行公司都低了不少。

  根據招股書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分別為21.89%、18.04%、17.92%以及26.61%。而同期同行企業的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為37.11%、36.23%、33.08%以及39.1%。

  而毛利低下的最終結果便是公司始終盈利困難。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 -4028.32萬元、 -3295.44萬元、-1.008億元、 -1.65億元。

  另一方面,公司毛利率較低的4GPA模組產品佔主營業務收入佔比較高也是一大問題。

  招股書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4GPA模組收入佔比分別為92.16%、96.09%、88.59%和71.57%,是銷售收入的主要來源;2020年及2021年1-6月,5G PA模組收入佔比分別為10.54%和25.70%。

  目前,國內5G網絡已經全面鋪開,4G已逐步成為過去式,而唯捷創芯的主營收入仍然是以4GPA產品為主。而隨着4G產品的逐步淘汰,公司如果無法擁抱5G時代,不但要面臨4GPA產品的毛利率將進一步下跌的風險,本屬於公司的5G PA市場份額也將會被別的企業蠶食。

  但是在向5G轉換的過程中,唯捷創芯的研發並沒有進一步突破。在招股書顯示,唯捷創芯申請的專利里面並沒有關於5G的專利,而且專利都是以前年度的,近年並未形成核心專利。

  也就是説,表面上看,導致公司破發的原因是公司始終盈利困難,但追本溯源后可以看到,公司受到海外廠商的擠壓、低端產品佔比較高所導致的公司毛利率難以回升纔是破發的本質。

  此外,公司還面臨着國內PA模組行業內后起之秀的追趕,可以説,公司目前的處境屬於「內憂外患」。

  目前,國內知名的功率放大器設計企業主要有唯捷創芯、飛驤科技、紫光展鋭、昂瑞微、慧智微等,其中飛驤科技在今年6月進入科創板上市輔導。

  另外,國內射頻開關廠商、二級市場中市值超千億的卓勝微,也開始涉足PA領域,已經研發出WiFi PA,可用於手機、路由器、物聯網模塊等終端產品。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