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簡單的動感單車,不簡單​的運動方式|GymSquare

2022-04-12 14:45

單車毫無疑問已經成了健身領域中最有活力,並同樣具有商業價值的運動方式。

比如13年前紐約SoulCycle動感單車風潮之后,美國家用單車設備商Pleoton提交IPO申請文件,甚至家電零售巨頭Best Buy百思買也宣佈,將在線上重點推出動感單車品牌FlyWheel的銷售。

從健身房,到家庭,再到電商售賣,十年一個輪迴。單車的風行,是大眾健身對健身入門和運動快樂的最佳方式。

■ 早期室內健身單車

大眾對這種運動方式的熱衷,源於這個健身運動方式的百年曆史。

1741年由踏板、飛輪、曲柄組成,被用於提升關節活動度的到第一個單車健身器械出現,1993年首個具備課程體系的健身單車品牌Spinning被推出,直到現在單車健身市場大熱。

從代步工具到健身工具,是人對單車需求的提升,也是對單車運動方式的一個考驗。

換句話説,以健身的方式用騎行單車,風險一直不可忽視。

■ Spinning

首先便是單車健身課程,導致的橫紋肌溶解案例正在不斷出現。美國運動醫學院指出,這種肌肉細胞壞死導致的腎衰竭症狀,更多地會在接觸新鍛鍊方式的人羣中發生。

其次是花式單車的「危險動作」,座椅高度和動作難度,在單車上運動的風險,很多程度上都大過地面。

這項最容易上手的運動本身,也是最容易受傷的運動之一。

風險並非不可避免,一方面更多的新手愛上騎動感單車,更多的新教練做單車教練,讓這件看起來簡單的運動方式,變得越來越不簡單。

■ SoulCycle

動感單車流行史

在健身房內外,單車似乎從未離開人們的視線。

1791年法國,根據馬車製造的兩輪代步木輪車,被認為是最早的單車,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成為外國人眼中的「自行車王國」,再到現如今「共享單車墳墓」的出現。

■ 「自行車王國」——中國

作為出行代步工具的單車,看似歷史悠久,卻依然比不上走進室內的健身單車。

一種名為Gymnasticon的器械,於1741年被發明。這種由腳踏板、手搖曲柄、飛輪組成的器械一度被應用於輔助治療肌肉萎縮、麻痺、關節風濕等症狀,甚至直接影響了19世紀后物理治療的發展。

■ Gymnasticon

但是,這和具備科學運動計劃的健身單車還存在一段距離。

直到1993年,南非自行車賽車手手Johnny Goldberg ,設計了一臺可調節阻力,以模擬真實路面狀況的室內健身單車,並基於它制定了一系列的運動課程,這也是動感單車品牌Spinning的起源。

從此以后,單車作為一種有效健身方式,開始走進室內成為趨勢。

■ Spinning課程

意大利《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曾研究單車健身對肥胖女性的影響,發現單車健身能較為有效的減去體脂。《2018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顯示動感單車課程,在所有團課品類中,受歡用户迎程度達到47.1%。

來源: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 單車健身對肥胖女性的影響

單車健身受歡迎,或許也和它對新手極為友好的運動模式相關。

室內健身單車的組成結構,極大程度地增加了用户運動時身體受到支撐的面積。並且單車健身,更多隻涉及人體在矢狀面的伸膝屈膝動作。

除了在功能性方面能符合健身新手鍛鍊需求,通過音樂、燈光、場地打造的沉浸式健身氛圍或許也弱化了健身反人性特點。

■ SpaceCycle

例如將音樂與運動結合的SpaceCycle着力於打造4D課程效果,Pure Fitness採用的萊美LesMills THE TRIP™單車課程,將科幻及實景視頻內容投影到270度環幕上,實現健身與音樂/圖像的同步。

其實通過聽覺、視覺衝擊以降低健身時對體感不適的關注,甚至提升運動表現,已經得到證明。例如美國《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最新研究發現,跑步時聽快節奏的音樂,能夠提升跑者的表現。

來源: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音樂提升運動表現

總的來講,無論是由單車設備構造決定的簡易運動模式,還是單車健身房為用户打造的沉浸式健身體驗,都在對健身新手們示好。

簡單的動感單車,不簡單的運動方式

單車健身對健身新手們的友好度,卻可能在莫種程度上放大了它暗藏的風險。

■ 橫紋肌溶解

國內因動感單車健身課程,而導致出現橫紋肌溶解症狀的案例絕不在少數。這是一種受損肌肉細胞崩壞后,釋放肌紅蛋白等產物進入血液,對腎臟造成損害,甚至導致腎衰竭的症狀。

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曾就指出,很久不鍛鍊后初次進行系統訓練,接觸新的健身方式並過度訓練,在鍛鍊過程中脱水,都將導致橫紋肌溶解。

■ 動感單車導致橫紋肌溶解

簡而言之,橫紋肌溶解症極易在訓練過度的人羣中發生。並且,通過觀察國內案例也可以發現,對健身知識較為缺乏的新手們,是橫紋肌溶解發生的重災區。

橫紋肌溶解症正成為被關注的單車健身風險之一,除此以外被稱為強調課程氛圍的「花式單車」似乎也正引起爭議。

隨着單車健身不斷風靡,國內也涌現出不同的單車健身體系,其中不乏出現強調,融入上肢動作,甚至根據音樂節奏起伏軀干的「花式單車」課程。

■ 「花式單車」

由於單車健身運動軌跡是固定的,當完成「花式單車」起伏動作時,極易對單側膝蓋造成過大壓力,同時大量的扭轉彎曲動作,將無法保持脊柱處於中立位,易造成腰椎損傷。

換句話説「花式單車」課程對身體各關節具有潛在風險,且伴隨體重增加逐步遞增。尤其對於身體控制力尚未完善的健身新手,其關節損傷風險更大。

《洛杉磯時報》以及《BUSINESS INSIDER》曾有個人媒體提出,SoulCycle的課程會導致運動損傷,且運動收益較低。

■ 來源:洛杉磯時報

■ 來源:BUSINESS INSIDER

因為SoulCycle結合上肢抗阻訓練后,不具備平衡性的單車健身或使髖膝關節受損。

同時融入低強度、低容量的抗阻訓練可能沒有任何效果,甚至一定程度上犧牲了正確騎行帶來的有氧運動效益。

過量運動造成的橫紋肌溶解症,以及「花式單車」易造成關節損傷,已成為單車健身潛在的運動風險,動感的單車,也需要科學地運動。

再次認識動感單車

在單車健身房內,密閉環境下運動造成人體大量脱水,以及不具備針對個體運動狀態的監測方式,可能是導致橫紋肌溶解頻發的原因。

美國衞生研究院曾根據11例橫紋肌溶解患者,進行研究發現,用户無法對自身是否運動過量進行有效評估,是症狀發生的一大重要原因。

可以看到,幫助用户在單車課程中瞭解自身運動狀態,或許是降低橫紋肌溶解症狀發生概率的方法之一。

例如Spinning體系課程在早期引入了心率概念,根據每個用户運動過程的實時心率調整騎行阻力,注重運動所需具備的個性化。

同時在單車健身面向更多人羣前,也應該避免「花式單車」帶來的潛在風險。

美國健身健康平臺IDEA曾發表單車健身須注意的安全事項,提出維持騎行過程中身體姿態的平衡,以及在課程前熱身,或能避免運動過程中肌肉或關節的損傷。

■ 單車健身安全事項 來源:IDEA Health&Fitness

臺灣中山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就對健身單車車把、坐墊高度,與單車運動健康之間的關係做出研究。發現,應在課程開始前根據個人身材調整車把與車座高度,避免給腕關節、髖關節帶來過大壓力,也需要確保單車設備在騎行狀態下的牢固性。

這樣看,課程教練或許是,降低用户在「花式單車」運動過程中,受傷概率的一大關鍵。

比如,在課程前應強調熱身環節,降低關節及肌肉受傷機率,避免上肢運動幅度過大破壞平衡,以及指導用户調解單車設備,確保單車設備在騎行狀態下的牢固性。

即便GuCycle的倒下十分遺憾,但動感單車在全球已經被證明是一項廣受歡迎的運動方式。在Peloton模式到達中國之前,動感單車可能將再一次成為全民的運動方式。

也正因為如此,這項簡單的運動方式中隱藏的風險,是動感單車在中國是否延續的前提之一。在它成為一代健身浪潮前,需要更多耐心。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GymSquare精練」(ID:GymSquare),作者:晟傑,編輯:GymSquare編輯部,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