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4-11 19:15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閲號:techsina
來源:連線Insight
企鵝電競關停的背后,是傳統遊戲直播行業一個時代的逝去。
4月7日,騰訊旗下移動電競內容平臺「企鵝電競」發佈退市公告,稱「因業務發展策略變更,將於6月7日23時59分終止運營。」面對這一停運結果,熟悉遊戲直播的用户,並不覺得意外。
早在一個月前,便有不少中、大型企鵝電競主播陸續離開企鵝電競,並在社交平臺發佈離別感言,一時間有關企鵝電競即將關停的傳聞四起。彼時企鵝電競對外迴應「正常運營中,一切以官方通知爲準」。
除了此前關停苗頭初顯,企鵝電競本身的尷尬地位,也讓外界早已預測其最終走向盡頭的結局。
去年7月,虎牙與鬥魚合併案被市場監管總局叫停后,騰訊將企鵝電競的遊戲直播業務權益轉讓給鬥魚的計劃,也隨之擱淺。
最終未能與虎牙、鬥魚合併的企鵝電競,漂流近一年后,在騰訊降本增效的壓力下,成為「優化」對象。一位熟悉騰訊IEG(互動娛樂事業羣)的知情人接受財新採訪時便直言:「企鵝電競效益並不算好,無法實現盈利,因而沒必要繼續和鬥魚、虎牙比賽燒錢。」
不同於其他遊戲直播平臺,對於誕生於行業爆發期的企鵝電競黯然退場的這一結局,多位遊戲直播從業者評價為「一個時代過去了」。
從2013年遊戲直播行業興起,到2016年行業爭鬥進入高潮期,最終到如今只剩鬥魚、虎牙。這十年,出現過太多勾起玩家回憶的遊戲直播平臺:熊貓直播、龍珠直播、戰旗直播、觸手直播……它們早已消失在歷史長河。
企鵝電競退場的劇本,也早已暗暗埋伏在遊戲直播市場的這十年資本故事之中。
傳統遊戲直播平臺只剩虎牙、鬥魚「絕代雙驕」,但它們也疲態盡顯、負重前行。這場無聲的戰爭一直在持續,更大的危機來自B站、抖音等「后浪」的虎視眈眈。屬於傳統遊戲直播平臺的時代,終究還是落幕了。
百播大戰興起
從2013年興起到2016年井噴式爆發的四年時間里,遊戲直播行業像是一條流淌着金錢、慾望的大河,沿途分出的支流,都無法阻擋它的洶涌之勢。
尤其是2016年,對於中國遊戲直播行業來説有着標誌性的意義。當年遊戲直播行業被資本捧上風口,虎牙、鬥魚、龍珠、熊貓、戰旗、觸手、全民直播等大量遊戲直播平臺,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崛起。
那時,同期存在的直播平臺不下一百個,外界將此現象形容為「百播大戰」。
手遊產業的爆發和4G網絡的興起 ,為遊戲直播行業提供了成長土壤,鬥魚、虎牙、戰旗、龍珠、熊貓等第一批直播平臺,誕生了。
2014年1月鬥魚剛問世時,當時市面上唯一拿得出手的遊戲直播平臺,只有YY遊戲直播(即虎牙前身)。YY遊戲直播,是項目負責人古豐(真名為陳羅金),在2012年帶着十幾人小團隊,擠在一個小房間里內部創業摸索出來的,到了2013年,YY遊戲直播已經算是遊戲直播的頭號玩家。
YY在遊戲直播領域有先發優勢,也與其背后的主體公司歡聚時代密不可分。2012年,歡聚時代赴美上市,2014年已經是泛娛樂直播領域的巨頭。
而鬥魚來勢洶洶。剛一成立,就拿到了2000萬天使投資入場,同年9月又獲得紅杉基金2000萬美元的A輪投資。一年連續拿兩輪融資並不是一件簡單事,當時的融資環境是,大多數投資人看不懂遊戲直播,僅有部分資本想要試一試。
拿到資金的鬥魚,一入場便藉着重金招募主播、出色的營銷技巧等激進打法,迅速在玩家內傳播開來,並把戰火燒到了YY遊戲直播家門口,不少YY知名主播被鬥魚挖走。
那時的YY遊戲直播處於內憂外患下,幾乎每一場回擊都慢了半拍。當時的YY內部兩種不同聲音:一種是YY遊戲直播與娛樂直播並行,作為核心業務;另一種是YY遊戲直播作為娛樂直播的輔助工具,轉化流量。
徹底讓YY下定決心將遊戲直播作為一項獨立業務是在2014年8月,當時亞馬遜以9.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網絡遊戲直播平臺Twitch。幾個月后,YY開了一場發佈會,宣佈繼娛樂、教育之后的第三項平臺型業務——遊戲直播平臺。
歡聚時代把YY直播重新做了劃分,開始以虎牙直播獨立品牌,深耕遊戲直播領域。
更名后的虎牙直播,開始逐漸拉近與鬥魚的距離,雖成功挽回部分用户,但也失去了霸主的位置。隨着鬥魚與虎牙的酣戰,遊戲直播行業迎來全面爆發,也出現了新平臺,如騰訊投資的龍珠直播。
由電競賽事起家的龍珠直播,來勢異常兇猛。剛入場,其創始人陳琦棟便下令,把龍珠的炮火集中對準鬥魚,挖走大量鬥魚英雄聯盟主播,即便挖不到也要把價格抬上去。而且龍珠憑藉《英雄聯盟》職業聯賽、《穿越火線》電視職業聯賽等多項知名遊戲賽事的獨家直播權,也開始佔據市場一席之地。
2014年年末和2015年,虎牙發力從鬥魚挖來Pis、周寶龍等人,並以高價挖來知名單機遊戲解説主播敖廠長,並且還和龍珠等平臺聯合挖走鬥魚高人氣主播洞主、蛋糕、餅乾以及油條等人。
即便這幾大遊戲直播平臺互相挖人,但也是小打小鬧。整個市場大盤中,鬥魚以略微優勢領先,龍珠直播、虎牙直播等平臺情況,幾乎拉不開差距。
直到王思聰入場,真正引爆了市場。2015年9月5日,王思聰在對戰周杰倫戰隊后,自己在1600多萬粉絲的新浪微博上稱,他創立的直播平臺熊貓TV(后改名熊貓直播)即將上線,並將由他本人出任熊貓TV的CEO。
由於王思聰的高關注度,熊貓直播一度排到行業前三。王思聰將熊貓TV的運營中心設在瞭望京SOHO,成立早期,幾乎每天都會有員工來這里辦理入職手續。
企鵝電競就是在這羣雄逐鹿的背景下誕生的。
企鵝電競創立前一年,也就是2015年,騰訊曾嘗試將已經是行業第一梯隊玩家鬥魚、龍珠直播合併。但最終合併計劃失敗后,不久,2016年下半年,企鵝電競以騰訊「嫡系」的身份,正式邁進了遊戲直播行業。
抱着要在直播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的野心,騰訊在企鵝電競成立之初,就為其注入了大量資源,想要佔據市場的一席之地。
騰訊企鵝電競上線后,坐擁騰訊旗下《王者榮耀》《CF手遊》等多款遊戲的直播版權,以及電競職業賽事資源,還有騰訊遊戲等多個產品引流。企鵝電競間接將遊戲直播的混戰推向高潮。
三足鼎立,遊戲直播平臺二八效應凸顯
在2016年羣雄逐鹿頭部主播的光景里,作為騰訊「親兒子」的企鵝電競,憑藉騰訊的頂尖資源和主打移動電競,奪得了新賽道的先機,迅速吸引一大批對移動電競有極大熱情的新主播加盟。
但它想要在已經進入成熟期的直播行業,佔據一席之地,沒有那麼容易。
另一邊素有「校長」之稱的王思聰在電競圈和娛樂圈有豐富的人脈,並且有充足的資本。基於這些優勢,熊貓直播開始用高價挖主播,導致各大平臺不得不加入那場堪比千團大戰的燒錢火葬場中。
多年后,陳琦棟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還忍不住感嘆「突然王思聰等人帶着資本殺入,一下子把行業搞得很混亂,並且不計成本爭搶主播,從2016年開始主播薪酬大幅上漲。」
2016年,主播們的薪酬呈幾何倍數上升,頭部主播收入堪比一箇中小企業CEO水平,達到年薪百萬甚至千萬。這場燒錢大戰持續一年時間,也被從業者稱為直播行業最昏暗的時期,很多遊戲直播公司資金流斷裂,相繼被曝出欠薪。
龍珠直播也不例外,到2016年年底,已經欠下3.8億鉅債,賣身給蘇寧后,淡出了遊戲直播的戰場。
約九成的遊戲直播公司在2017年那場燒錢大戰中成為炮灰,只剩行業第一陣營的玩家還在牌桌上。
虎牙和鬥魚依靠較為穩健的商業模式,得到了騰訊等多家投資機構的支持,度過那段燒錢大戰,在市場一馬當先。第二梯隊還有熊貓直播、全民直播、觸手直播、戰旗直播等,以及苦苦追趕的企鵝電競。
在遊戲直播行業鼎盛期誕生,且享受騰訊頂尖資源的企鵝電競,在上市一年后,市場表現並不理想。國內直播平臺下載量排行榜中,2017年企鵝電競下載量僅有5949萬,位居第六。可以對比一組數據是,當時排名第一、第二的虎牙和鬥魚,下載量分別為40266萬和35900萬。
腰部直播平臺勢頭消退的背后,行業頭部效應愈加明顯,但淘汰賽遠未結束。
如果説2017年淘汰了大批的小型直播平臺,2018年掉隊的則是一些沒有賺錢能力、融不到資的中型直播平臺。
熊貓自創辦后便開始瘋狂融資、瘋狂砸錢以及瘋狂挖人,爲了挖來SKY李曉峰、PDD等主播榜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熊貓開出千萬級年薪。
但很快,資本寒冬來襲。2018年,資本寒冬成為投資人間的高頻話語。泰合資本的調查顯示,2018年中國資本市場最活躍的15家大PE和5大戰略投資人中,有一半以上的明確表示要大幅收縮投資。大量VC/PE對於遊戲直播行業的投資驟減,投資規模和企業獲投輪數,迅速降低。
一邊是資金鍊緊缺,一邊是相關監管開始強勢介入。
熊貓直播長達22月未拿到新資金注入,2018年春節,它的融資耗盡了。同年11月,全民直播宣佈停止運營。幾個月后,熊貓直播宣佈關停、觸手TV停服、戰旗TV銷聲匿跡……
觸手直播主要以手遊直播內容為主,導致其內容板塊具有侷限性;熊貓在初期挖來的優秀主播,沒有能力在平臺內部持續孵化新主播,最終導致用户隨着主播一起流失。可以説觸手倒在了內容上,熊貓則倒在運營上。
至此,「百播大戰」偃旗息鼓,也是在這一時期,電競直播行業進入了「騰訊系」時代。騰訊通過投資集齊了虎牙直播、鬥魚直播,加上自身孵化的企鵝電競,佔據了電競直播行業的大半壁江山。
並且騰訊一路護送虎牙、鬥魚,直至兩方最終上市。2018年5月,虎牙在紐交所上市,成為第一家遊戲直播上市公司,2019年7月,鬥魚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而熊貓直播等其他玩家的退出,也讓企鵝電競擺脫之前四面楚歌的尷尬處境,接收到了不錯的主播資源。
2019年,企鵝電競陸續簽下德雲色、夢淚、帝師、小智等多個平臺的頭部主播,陣容堪稱豪華。並且,企鵝電競開始發力遊戲之外的直播板塊,例如音樂、户外等。
不過,千帆競逐的遊戲直播賽道迴歸平靜,只剩寥寥幾家時,這個賽道也沒有故事可講了。
遊戲直播十年激盪,玩家仍在掙扎求生
繞了一大圈后,遊戲直播行業似乎又回到了原點。
大量中小平臺的倒下,並未給企鵝電競「騰出」發展空間。熊貓TV、龍珠直播等老對手相繼掉隊后,變成了企鵝電競、虎牙、鬥魚三家直播平臺之間彼此競爭,逐漸演變為騰訊系的內耗。
騰訊持有虎牙51%的股份,同時持有鬥魚37.2%的股份,為兩家公司的最大股東,企鵝電競是騰訊嫡系出身。雖均為騰訊商業版圖,但作為行業老三的企鵝電競,市場地位頗為尷尬。
艾媒諮詢顯示,2021年6月,虎牙、鬥魚的月活數據分別為2703.7萬、2378.3萬,企鵝電競月活數據還不如前兩者的1/3。
企鵝電競始終無法更進一步,超過虎牙、鬥魚的市場份額。雖然依靠重金簽下了數位頭部主播,但新用户轉化率上,並沒有取得外界給予的期望。
其實面對業績直下的生存狀況,企鵝電競也曾掙扎過。2019年底,以6000萬元人民幣獨家拍得2020年英雄聯盟職業聯賽(LPL)S檔直播版權,包括全部場次的版權,以及2路OB的製作權。虎牙以及鬥魚直播在競標中拿到了較低層級的A檔直播版權。
而騰訊爲了協調三家資源、控制整體消耗,在2019年初成立的新部門——遊戲直播業務部,但種種動作,都沒有讓企鵝電競有明顯起色,其在2019年開播量市場佔比下跌至5%。並且隨着抖音、快手、B站等平臺對遊戲直播業務的投入加大,企鵝電競的發展空間再次被壓縮了。
含着金鑰匙出生的企鵝電競,成了最先掉隊的那一個。
爲了結束內耗,騰訊開始推進鬥魚、虎牙合併計劃。2020年10月,騰訊撮合鬥魚和虎牙合併,同時騰訊計劃把企鵝電競遊戲直播業務以5億美元價格轉讓給鬥魚。不過在2021年7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認為這一合併案會對相關市場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緊急叫停了。
企鵝電競的結局此時已經基本註定,企鵝電競不再是那個備受寵愛的「嫡子」,反而可能成為棄子。
賣身失敗的企鵝電競,漂流近一年后,最終成為騰訊「優化」對象。一名接近騰訊IEG的知情人接受財新採訪時透露,企鵝電競停運后,入口流量有可能會給到虎牙,變相實現「合併」。
大批企鵝電競主播早在官宣停運消息前,已經紛紛跑路。比如在企鵝電競連續數年拿下最佳主播的吃雞主播「沫子」,在3月加入虎牙。若風去了鬥魚,德雲色入駐B站,還有一些主播去了抖音和快手。
從「百播大戰」到虎牙、鬥魚和企鵝三足鼎立,再到如今虎牙、鬥魚的雙領先格局,傳統遊戲直播平臺經歷了大浪淘沙般的洗禮。不過,虎牙、鬥魚也並不能高枕無憂。
鬥魚自從2019年營收規模被虎牙超過后,就一直未能翻盤,始終被虎牙壓制。
最新財報顯示,鬥魚去年總營收約91.65億元,同比下滑4.5%,全年淨虧損6.202億元;虎牙去年總收入113.51億元,同比增長4%,淨利潤為5.83億元,同比下滑33.9%。也就是説,虎牙淨利下滑,但仍保持盈利節奏,鬥魚則處於虧損狀態。
B站、快手、字節跳動等中短視頻平臺的不斷進擊,也在分食虎牙、鬥魚的蛋糕。東方證券研究顯示,2021年1月,快手遊戲主播開播數量已經超越鬥魚、虎牙和企鵝電競主播開播數量總和。
B站也不甘示弱,一邊喊着「去遊戲化」的口號,一邊打造遊戲全產業鏈閉環,從遊戲研發與發行到下游的直播,爭奪遊戲直播市場的決心可見一斑。
外來搶食者,明顯給老玩家們帶來更大壓力,企鵝電競退市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遊戲直播行業的十年發展變遷中,鬥魚與虎牙之間的纏鬥貫穿全程,雙方都在遊戲直播行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屬於傳統遊戲直播的故事,翻篇了,它們都要在新的時代里,繼續掙扎着活下去。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