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4-11 07:58
漫威新劇《月光騎士》上月底在流媒體平臺Disney+上線后獲得不錯反響,相比之下,索尼旗下的超級英雄電影《暗夜博士:莫比亞斯》本月初上映后,口碑和票房不甚理想。
這兩部力推「新人」的超級英雄片熱度是否能追平《洛基》《蜘蛛俠:英雄無歸》等老英雄,情節會不會被詬病「老一套」——超級英雄影視劇是否式微又成為媒體和影迷關注的焦點。
超級英雄的「雙重人格」
《月光騎士》和《暗夜博士:莫比亞斯》講述兩名超級英雄的起源故事,同超人、蝙蝠俠和蜘蛛俠一樣,他們平常人的外表下隱藏着超能力和另一重人格。《月光騎士》首季6集,男主角史蒂文白天是博物館禮品店的員工,性格温和有禮,但夜晚他就化身不苟言笑的「月光騎士」馬克打擊犯罪。
《月光騎士》前段,這種雙重人格和混沌感困擾着主人公和觀眾,劇集在懸疑氛圍下逐漸揭開人格的從屬關係,背景交代完畢后,后幾集場景才切換到埃及,開始真正的探險。因為主角擁有雙重人格,這對奧斯卡·伊薩克的演技提出更高要求——上一秒他還在牀上玩魔方,下一秒就在千里之外的國度飆車。此外伊桑·霍克飾演的反派和劇情背后的古埃及神話,也給觀眾帶來解密樂趣。
觀眾對新英雄充滿好奇
漫威在打造《月光騎士》時,採用與《鋼鐵俠》《雷神》等之前作品不同的娛樂性,更加黑暗和暴力,在媒體看來,頗有向《蝙蝠俠》等DC作品靠攏的趨勢。爛番茄給《月光騎士》打出86%的新鮮度,Metacritic網站均分68,《舊金山紀事報》盛讚該劇「把控住了混亂狀態,演技高超,動作戲令人滿意,幽默感和恐怖感也點到為止」。《獨立報》認為《月光騎士》的風格「更像是《木乃伊》而不是《復仇者聯盟》」。
不過《好萊塢報道者》認為「主人公人格差異表現得不夠細緻,純粹靠演員出面強行解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則擔心劇集過於混亂和複雜,后續可能讓觀眾興趣降低。Samba TV網站稱,《月光騎士》首集的美國本土收視率不錯,上線5天共有180萬家庭用户觀看,這個數據僅次於《洛基》的250萬,與《獵鷹與冬兵》持平,高於《旺達幻視》(160萬)和《鷹眼》(150萬)的首播成績,説明觀眾對「月光騎士」這個新英雄充滿好奇。
《暗夜博士》導演自我反省
相比之下,晚一天上映的超級英雄電影《暗夜博士:莫比亞斯》目前口碑和票房雙輸,直接影響后續電影製作,能否融入索尼的「蜘蛛俠宇宙」也成了未知數。《暗夜博士:莫比亞斯》講述普通人類變身超級英雄的「起源之路」:天才科學家莫比亞斯爲了治療自己的血液病,冒險注射從吸血蝙蝠中提取的血清,變成具有超強體力、治癒能力,同時像吸血鬼般危險的怪物,而他的發小則偷了血清后徹底墮落成反派。
《暗夜博士:莫比亞斯》雖然由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得主傑瑞德·萊託擔綱,也擁有不錯特效和動作場景,但媒體和觀眾並不買賬。據Boxofficemojo網站統計,《暗夜博士:莫比亞斯》上映8天本土票房4980萬美元,全球票房才勉強過億,該片爛番茄新鮮度和Metacritic網站評分僅有17%的和35,在近幾年的超級英雄片中近乎墊底。
CNN認為,同爲「蜘蛛俠宇宙」延伸出的反英雄新角色,《暗夜博士:莫比亞斯》比《毒液》略好,但情節發展仍顯蒼白。《波士頓環球報》評論該片「即使片長只有104分鍾,依舊讓人看得疲憊不堪。」《綜藝》、美聯社乾脆批評該片「劇本需要重寫」「主創壓根不知道怎麼處理人物」。面對指責,《暗夜博士:莫比亞斯》的導演丹尼爾·伊斯皮諾薩表示,自己也在「自我反省」。
目前看來,漫威的《月光騎士》和索尼的《暗夜博士:莫比亞斯》還不足以為今年超級英雄題材影視劇的發展定調,畢竟1個月前DC的《新蝙蝠俠》憑藉「黑色超英電影」的創新叫好又叫座,目前全球票房突破7億美元,暫居年度榜首。
超級英雄影視劇需要突破和創新,這一點得到公認,暗黑化、惡搞化、反英雄和多元宇宙都值得嘗試和鼓勵,而一旦主創想要偷懶、照搬舊套路,就會被市場拋棄,《暗夜博士:莫比亞斯》就是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