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錦欣生殖沒能留住張坤的心:輔助生殖行業競爭激烈 失敗率高

2022-04-11 07:16

行情圖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作者 | 王穎

  來源 | 讀數一幟

  輔助生殖是個好行業,但是留給民營企業的其實只有一條夾道。

  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催生」的焦慮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嚴重。「三孩」政策放開后,國家各種配套產業政策相繼落地,都讓輔助生殖行業風口效應顯現。

  3月30日,國內最大的民營輔助生殖機構錦欣生殖(1951.HK)發佈了2021財報,一掃2020年受疫情影響業績下滑的陰霾,恢復增長,唯增速較2019年前已大幅收窄。

  2021年,錦欣生殖實現營收18.39億元,同比增長29%;歸屬普通股東淨利潤3.4億元,同比增長35%;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經調整淨利潤4.55億元,同比增長22.3%。

  財報解釋,業績增長主要由於集團業務自COVID-19疫情中迅速恢復以及患者對生育治療的需求不斷提高所致。

  事實上,在2019年之前,錦欣生殖業績一直保持穩定增長。營收從2017年的6.67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6.62億元,淨利潤則從0.99億元增長至4.10億元。

  尤其是在上市的2019年,公司營收增長79%,淨利潤大增146%,這主要得益於2018年底收購了美國加州排名第一的輔助生殖機構HRC,這家機構有30%的患者來源於中國。

  錦欣生殖是公立醫院經員工集體持股改制設立,起家於成都,隨后通過收購,將業務版圖擴張至深圳、武漢、昆明、中國香港,以及美國加州和老撾。目前公司63%的營收來自試管嬰兒業務,其中成都醫院、HRC、深圳醫院為前三大收入貢獻來源。

  對於錦欣生殖交出的2021年業績答卷,市場並不買賬。財報披露后次日,錦欣生殖股價下跌8.36%。

  行業格局分散

  輔助生殖醫療是一個競爭激烈,且公立醫院佔據絕對主導地位的市場。

  中國人口協會、國家計生委聯名發佈的《中國不孕不育現狀調研報告》顯示,中國不孕不育患者人數約為5000萬,其中願意接受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的不超過20%,也就是説市場總量約為1000萬。

  儘管不孕不育羣體龐大,但是這一市場主要為公立醫院主導,市場份額超過九成。

  數據顯示,截止至2020年6月末,中國經批准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共523家,人類精子庫醫療機構共27家,獲批機構以公立醫院為主,民營醫院附屬或民營資本注入的機構僅有42家,佔比不足10%。

  這就意味着,錦欣生殖需要同時面對公立醫院以及其他民營機構的激烈競爭。

  IPO上市之前,錦欣生殖在國內按照收入計算的市場份額為3.9%,在民營機構中位列第一,但是相對於整個市場來説,這一比例顯然太低了。

  市場諮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2018年,錦欣生殖完成IVF(試管嬰兒)2.1萬例,同期中信湘雅醫院完成4萬例,按IVF周期數計算,前者市場份額5.8%,后者市場份額3.1%。

  數據同時顯示,這一市場高度分散、競爭激烈。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2018年IVF前10名和20名提供者分別佔市場份額的26%和36%,頭部單個市場參與者平均市場份額僅為2%上下。

  有分析人士指出,高度分散的格局,不僅暗示市場競爭激烈,同時也意味着這一行業的參與者缺乏顯著的差異化競爭優勢。當然,樂觀來説,這一數據這也意味着頭部玩家潛在的市場增長空間。

  但激烈的市場競爭最終會影響價格,進而影響公司盈利,毛利率的下降就是反映。

  財務數據顯示,錦欣生殖的毛利率從2019年的49.55%下降至2021年的42%;股東回報方面,錦欣生殖2021年更高的收入反而實現了更低的淨利潤。

  此外,對於毛利率2021年相比2020年的小幅回升,財報解釋,受益於「COVID-19疫情恢復時的規模經濟效應」。

  約50%的失敗率

  某種程度上,試管嬰兒最終變成了概率的推算。知乎上有熱心網友貼出了「三步算出你的試管成功率」這樣的博文。

  試管嬰兒是個技術難度很高的領域,對於患者來説,成功率是核心指標。招股書披露,2018年國內輔助生殖醫療機構的成功率僅為45%。站在患者的角度,這意味着失敗率超過50%。

  多方面因素影響成功率指標,如患者年齡、女性卵巢身體狀況,甚至在不同民族羣體之間也會有差異,錦欣生殖財報中披露了不同類型患者羣體的潛在影響。

  不可否認的是,成功率指標的背后,也涉及人才、管理體系等一系列因素。有接受試管嬰兒技術的患者表示,醫生的經驗很重要,「做得好的醫生可能很快就被挖走了」。

  錦欣生殖的成功率稍微高一點,2018年這一數據為54%。公司2021年財報並未披露這一最新數據,但從其分醫院披露的數據看,最低49.2%,最高56.2%,數據在年度間有升有降。

  2021年報錦欣生殖旗下各醫院的IVF治療成功率

  應當承認,即使是56.2%的成功率,對於患者來説,依然意味着接近一半的試錯概率。

  高昂的治療費用擺在許多求醫家庭面前。

  據招股書披露,單次取卵周期價格約3.5萬元-4萬元。一旦失敗,就是至少3.5萬元的花費打了水漂,患者還需要付出相當的時間、身體,乃至精神準備。

  對於很多患者來説,做一次未必能懷上,需要兩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才能成功。這意味着育齡女性成功受孕的平均花費至少在10萬元左右,甚至更多。

  問題是,如果最終還是不成功呢?

  還有一些因素也會影響試管嬰兒技術的推廣,比方傳統觀念上的禁錮,擔心傷害身體等。

  或許正是這樣的原因,導致了這一服務在國內較低的滲透率。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7年-2020年,輔助生殖治療佔不孕不育夫婦比例分別為1.03%、1.19%、1.21%和1.36%。滲透率提升的速度很慢,每年不到0.2個百分點。

  綜合來看,錦欣生殖處於一個很好的賽道位置上,產業前景廣闊。作為持牌醫療服務機構,更是凸顯其價值。國內從事輔助生殖,首先要拿到入場券——輔助生殖牌照。

  挑戰也是現實的,如何更好地提高技術實力,提高成功率,降低患者費用憂慮纔是獲取未來更大市場蛋糕的制勝之道。

  也有利好消息傳來,部分區域輔助生殖進醫保了。2月21日,北京醫保局對外公佈將1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甲類報銷範圍。平安證券指出,此次進入醫保能覆蓋約8000-11000元。

  錦欣生殖也曾是公募一哥張坤舊愛。高峰期時期旗下通過兩隻基金持股數量超過1.6億股。不過,2021年下半年以來一路減持,目前持股數量合計僅剩60萬股,幾近清倉。

  市值方面,近兩年,錦欣生殖的走勢呈現出過山車般的走勢。公司於2019年6月登陸港交所,其股價一度從8.54港元的發行價漲至23港元附近。但好景不長,其股價從2021年6月下旬開始震盪下跌。截至2022年4月1日,已跌至6.07港元,較23港元的高點跌幅達74%,市值僅剩152億港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