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4-07 22:19
每一個加密世界的原住民,應該都對Web3.0 這一概念並不陌生。
Web3.0 概念通常指將所有數據和內容都留存在鏈上、並由用户所擁有的下一代互聯網,支持者們認為這有助於我們建立一個更加去中心化、對用户更友好的環境,並可有效的反擊中心化的互聯網壟斷巨頭。
可以説,Web3.0的核心訴求是創造下一代互聯網,不過,其與傳統互聯網的爭鋒點除了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概念之爭,還有「價值和流量」的主導權之爭。
中心化的互聯網帶來了巨頭對流量的壟斷。據QuestMobile數據發佈的報告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户覆蓋率騰訊、阿里和百度分居前三位,佔據了整個互聯網80%以上的流量。
而Web3.0提倡的去中心化,核心便是對每一個能產生交易價值的個體和小機構賦能,利用「價值」去顛覆「流量」的主導權。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比特幣還是NFT都具有明顯的投資屬性。
換句話來説,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實世界其實早已經被巨頭和資本用流量分割完畢,而以Web3.0為代表的虛擬世界,則寄希望於創造價值,用不斷高漲的價格和炒作空間吸引世界公民。
那麼,如今Web3.0生態發展如何?又面臨着怎樣挑戰和機遇?今年一月,國盛證券發佈《Web3.0時代:開放、隱私、共建》為我們對其進行了詳細探索與分析。
Web1.0 和 Web2.0在用户互動性、參與性之上有巨大的差異。所謂的Web1.0即閲讀式互聯網,以瀏覽器為基礎,用户通過瀏覽器獲取內容信息,內容信息由特定編輯及維護人員推送。
Web2.0即交互式互聯網,每一個用户不再僅僅是互聯網信息的讀者,同時也成為互聯網信息的作者,類似微博、知乎等平臺的UGC模式,用户從之前被動地接收互聯網信息向主動創造互聯網信息發展。
不過,國盛證券認為,Web1.0 到 Web2.0雖然基礎設施到應用層面的創新不斷,但是流量為王的邏輯是不變的,流量背后,控制着用户流量的生態公司享有了最多的市場紅利。
不止如此,我們也看到,不同生態型的公司之間也早已經開始築起了壁壘,通過封閉運營畫地為牢,比如淘寶至今也不支持微信支付,而抖音、拼多多信息也被微信屏蔽。
可以説,在web1.0和web2.0時代,每一個exe\app都是一個個信息孤島。
將用户圈定在自己的生態當中,這無疑是違背了互聯網開放共享互通的原則。而對於被生態型公司圈住的用户而言,無論是數據還是創造性活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且無法獲得數據收益。
於是,一股致力於賦能用户的力量在虛擬世界被凝聚,驅動了Web3.0的誕生。
Web3.0即價值互通互聯網,「互通互融」后的互聯網。在Web3.0時代,不僅不同平臺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平臺進行交互與更新,用户在互聯網上還能擁有自己的可以掌握的數據,並因自己為平臺創造的價值獲得收益與分紅。
《Web3.0時代:開放、隱私、共建》報告中寫道,「Web3.0 的世界將充分開放化,用户在其中的行為將不受生態隔離的限制,甚至可以認為,用户可以(基於基礎邏輯)自由暢遊在 Web3 世界,用戶數據隱私將通過加密算法和分佈式存儲等手段得到保護。」
在Web3.0的世界,內容和應用將由用户創造和主導,將產生完全不同的互聯網模式和用户體驗。國盛證券對此表達了積極態度,認為Web2 時代佔據用户注意力的流量入口模式將發生一些有趣的變化。
其實,據社區營銷研究院瞭解,Web3.0的誕生不僅在技術上有了底層架構,在組織形態、價值理念上也有共識支撐。
底層架構即 「數字對象體系架構」,簡稱DOA(Digital Object Architecture),該架構由「互聯網之父」羅伯特·卡恩提出,其技術的核心是通過Handle系統把現實物品映射到數字空間,讓人們可以不依賴平臺來管理自己的數字物品。
DOA以及Handle系統為元宇宙和NFT平臺的建立提供技術理論基礎。而在利用Web3.0解決問題方面,逐步誕生了DAO(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的縮寫)的新概念。
DAO和DOA不同,作為一種全新的人類組織協同方式,DAO更像是Web3.0時代的解決方案,一套標準的共識。百度百科中有一個很形象的例子:
如果在A國的某人想跟B國、C國等國家的創始人一起創業,當前做個事情的過程非常複雜。不同的司法管轄區有不同的要求。決策所需的時間範圍也有所不同。例如,假設A國的某人只需一天即可正式成立業務,而在B國的那位需要3個月時間來啟動。顯然,在B國的人並不擁有跟A國的那位一樣的資源。
DAO(島)則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可以通過遵守一套標準規則,讓每個人都可以在同等條件下工作,而不用考慮所在的地理位置。本質上説,創建DAO(島)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是為組織的成立和運營提供平等的體系。
目前Web3.0 生態已經初顯雛形,除了DOA的技術基礎架構以及DAO的解決方案外,國盛證券在報告中也從應用角度做了總結:
據其在報告中發佈的Web3.0的生態圖景顯示,目前市面上Web3.0產品涉及隱私、應用、存儲和數據、遊戲、創作者經濟平臺、社交等,幾乎覆蓋 Web2.0 的大部分領域。
不過,儘管web3.0應用獲得了蓬勃發展,但國盛證券仍然認為這些應用在經濟模式、解決用户痛點方面存在着缺陷,可能最終大部分都可能是過渡期產品。
Web1.0和2.0時代,以互聯網巨頭為核心形成一個個生態圈,生態內核心互聯網公司「統治」着生態,壟斷着生態的數據、價值和網絡效應。
不過,在理想的 Web3.0 範式中,互聯網巨頭享有的生態、數據、流量價值等優勢將式微,取而代之的是開放、隱私和共建的互聯網新世界。
總結國盛證券發佈的報告,我們從中可以找到Web3.0和傳統互聯網相比,有三個一一對應概念。
首先是「生態」對應「開放」
傳統互聯網被巨頭生態壟斷,形成了中心化的網絡。而web3.0以中心化為目標,用户可以自由暢遊在Web3 世界,但 Web2.0 時代則因為控制權並不在用户手中,用户被牢牢地綁定在巨頭搭建的生態當中。
比如,用户利用一個區塊鏈賬户地址就可以登錄鏈上的應用,無須註冊許可,操作便利。用户還可以將自身喜歡的角色/形象自由植入到遊戲中去,甚至可以使得角色跨平臺/領域行動。可以説,Weib3.0可以讓用户在互聯網各種應用「領域」中可以享受到充分、完全的自由。
其次是「數據」對應「隱私」
相信大家都經歷過信息泄露的情況,考研考公期間,有數十家機構經常電話騷擾詢問是否需要上各種補習班。買房時,房產中介、家居店、裝修公司等打來數百通電話。每當下載APP,就會被要求允許訪問隱私如通訊錄、地址信息等數據。
在傳統互聯網時代,用户的隱私得不到保障。目前,世界也在通過加強法律保護、引入隱私計算等方式強化用户隱私保護。不過,在web3.0階段,用戶數據隱私將通過加密算法和分佈式存儲等手段得到更為徹底的保護。
國盛證券在報告中以Horizen、NuCypher 為例探討 Web3.0 隱私特點,前者可以為用户提供一個不上傳本地隱私數據前提下完成開發的基礎區塊鏈平臺,企業可以藉此為用户提供區塊鏈相關服務,但又充分保護了企業的隱私數據;后者為 Web3.0 用户提供了一個分佈式私鑰共享/託管平臺,不同於 Web2.0 時代中心化機構託管用户賬户的方式,讓Web3.0 的管理也可以去中心化地交給網絡。
最后則是,「流量」對應「共建價值」
傳統互聯網公司最大的盈利來源是流量變現廣告,但作為流量最大貢獻者---用户,卻始終無法從中獲得收益。雖然,目前很多互聯網應用都推出了「閲讀返紅包」「分享返返利」等功能,但他們更像招新引流的營銷手段,而非真正的將用户當作價值共建者。
不過,在Web3 世界當中,不僅內容和應用由用户創造和主導,用户還將分享平臺(協議)的價值,獲得平臺成長的利潤。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是各種新型應用(Dapp)。
這些Dapp的最大特點除了利用區塊鏈技術搭建外,最重要的是通過加密貨幣系統讓用户享受到了平臺發展的紅利。
國盛證券認為,Web3.0 將是當前熱議的元宇宙的底層網絡架構,在分佈式技術(區塊鏈)的助力下,Web3.0 將從開放、隱私和共建三個角度去顛覆 Web2.0 互聯網,打造一個由用户社區主導的去中心化世界,重構互聯網流量價值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