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千億美元級的「戰爭財」:俄烏衝突美西方軍火巨頭獲利報告

2022-04-06 19:15

  原標題:千億美元級的「戰爭財」:俄烏衝突美西方軍火巨頭獲利報告|新京智庫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經波蘭梅萊茨機場中轉,向烏克蘭輸送武器。圖/新華社

  俄烏衝突以來,難民潮、能源危機、糧食危機等接連不斷,其負面影響波及全世界,為疫情下的全球經濟復甦又蒙上一層陰影。

  然而,對西方國家的軍火商而言,其經濟發展的前景則要樂觀得多。正如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軍事專家塞繆爾·佩爾洛-弗里曼在分析俄烏衝突以來西方軍售情況時所説:「戰爭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除了軍火商。」

  俄烏衝突爆發至今,美西方軍工巨頭們從大量的軍售訂單中賺得盆滿缽滿。

  美西方軍工巨頭已獲近400億美元訂單

  俄烏危機一個多月以來,美西方不斷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和軍事裝備,其軍援規模之大,事實上已然超出西方軍工企業的現有產能。

  據一位軍工遊說人員對國會山報透露,要實現這種規模的軍備輸送,美國必須「從自己的庫存中拿出一部分(去援助烏克蘭),這樣一來,五角大樓就可以從軍火商那里購買更多武器了。」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3月29日透露,由於「庫存嚴重不足」和「保密原因」,日前美國政府已經要求雷神科技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加速生產「毒刺」防空導彈和「標槍」反坦克導彈等武器,以補充美軍彈藥庫。

  這種「清庫存」式的軍事援助在俄烏危機中並不鮮見。彭博社3月3日報道,德國向烏克蘭提供的軍事援助物資中出現了2700枚前蘇聯時期的防空火箭炮。而加拿大和挪威宣佈向烏克蘭提供的M72輕型反裝甲武器也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產品。

  而估算軍援數額對於理解這筆「大生意」的規模具有參考價值。

  根據目前歐洲各國披露的信息,其對烏克蘭運輸的武器主要包括反坦克武器(反坦克火箭炮等)、防空武器(「毒刺」便攜式防空導彈等)、單兵裝備(突擊步槍、防彈衣等)、后勤補給物資(燃料、野戰口糧等)五大類。

  目前,法國、意大利、拉脱維亞等13個國家並未公開其軍援的種類和數額,就已確認援助的武器種類和數量進行保守估算,歐洲國家向烏克蘭提供的軍事援助總價值至少有22億美元。

  4月4日美國國防部透露,俄烏危機以來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數額超過16億美元。

  也就是説,美西方國家在俄烏危機期間向烏克蘭輸送的武器設備價值至少38億美元。鑑於美西方國家對烏克蘭軍事援助打着「清理庫存」、「更新裝備」的小算盤,這一數額可被看作是評估美西方政府補充自身庫存、擴充軍備總額的參考「下限」。

  ▲俄烏衝突以來,美西方軍工巨頭們至少獲得397億美元軍售訂單。圖/新京報製圖

  據相關搜索,俄烏危機以來,全球排名前25的軍火供應商中,有5家企業公開表示已收到了新增軍火訂單,其中3家披露了具體數額:雷神技術公司與美國海軍達成31.5億美元的雷達合同;L3Harris科技公司將向美國海軍提供價值36.9億美元的便攜無線電設備;雷多斯公司將向美國國防信息系統局提供價值115億美元的國防飛地基礎設施。這些軍火商披露已接收的訂單總價值約為183.4億美元。

  另外,據美西方國家政府方面發佈的採購信息,德國政府已表示將購買35架F-35戰鬥機,其總價值約40億美元;儘管尚未正式簽署合約,加拿大也宣佈即將購買88架F-35戰鬥機,並公佈其交易總額超過150億美元。德國還表示將花費20億歐元引進美國和以色列聯合制造的「箭-3」導彈防禦系統。意大利政府近日宣佈購買萊昂納多等企業約4.23億美元的航空設備,對其C-130J機隊提供工程支持。

  這些西方政府公開的採購訂單總價值達到214.23億美元,其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戰鬥機的銷售額佔190億美元。其余20多億美元的反導系統、航空設備等軍備訂單,則由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美國波音公司、萊昂納多公司等軍工企業獲得。

  也就是説,綜合上文軍火商和政府採購兩方面披露的信息,俄烏衝突爆發至今,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雷神技術公司為首的美西方軍工巨頭們至少從中獲得397億美元軍售訂單。

  美西方軍費增加,年增百億美元軍火市場

  近來,美西方國家大幅度提高了2022年之后的軍火出口、國防採購的預算,從而提高了軍工行業在全球的遠景預期收益。

  2022年3月28日,拜登政府向國會提交了總額為8133 億美元的2023年國防預算申請並表示,該預算用來「對我們龐大的聯盟和夥伴關係網絡維持全球領導和責任」。

  俄烏衝突以來,美國國會也逐漸開始審查和重新修訂美國的武器出口政策,為進一步擴大軍售做準備,國會中支持更寬松武器出口政策的聲音越來越強。在3月舉行的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邁克·羅傑斯等共和黨人紛紛要求放松武器出口審查力度,批評現政策使得美國武器出口「數量太少、時間太晚」。

  此外,俄烏危機以來,美西方通過凍結企業資產、限制交易等制裁手段打擊俄羅斯軍工企業的生產和經營,這在客觀上為西方軍火承包商們進一步佔領更多市場份額創造了有利條件。

  綜合美國國防部和北約網站披露的數據,2021年,美國共花費8111億美元用於軍事支出(當年實際軍費預算僅為7405.6億美元,最終花費超出預算超過700億美元),其中29.4%用於軍備採購。2022年3月28日,拜登政府向國會提交了8133 億美元的次年國防預算申請,以2021年採購口徑計算,2023年美國採購軍備總額將達到近2385億美元。

  就其它北約國家而言,2021年北約(除美國以外)軍費總額為3642億美元,佔其GDP總額的1.69%。

  俄烏衝突以來,德國、羅馬尼亞、丹麥等歐洲國家紛紛將調高國防預算到2%標準,波蘭甚至宣佈提高至3%。如果以美國提出的北約軍費支出佔GDP2%的要求為標準,北約國家的軍費支出將再增加近670億美元,達到4310億美元左右的總規模。以2021年24.3%的軍備採購口徑計算,之后北約國家的軍備年採購額或高達1047億美元左右。

  也就是説,俄烏危機之后,美西方國家年度採購軍備武器的金額規模可能高達3433億美元,比2021年多出近163億美元。而這些武器裝備的採購項目訂單,未來最終還是會落到各大軍火巨頭企業囊中。

  金融市場收益已達數百億美元

  訂單量激增、市場擴張、遠景預期走強,這三大「利好」不僅讓武器供應商因實體交易量大幅提升而獲得鉅額利潤,也讓這些公司在金融市場表現亮眼。

  ▲雷神科技、洛克希德-馬丁、貝宜系統、諾斯洛普·格魯曼的股價在2月24日前后的變化趨勢。圖/谷歌財經截圖

  2022年以來,歐洲、美國金融市場受新冠疫情影響,三大指數長期不振,多次下跌。然而,俄烏衝突爆發之后的一個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雷神技術公司、貝宜系統公司、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等美西方主要軍火供應商,股價均出現大幅上漲且遠超同期標準普爾指數等股指。

  其中,洛克希德-馬丁股價上漲13.6%,市值增加約146億美元,超出其2020年收益額62.5億美元一倍多;雷神技術股價上漲近8%,市值增加約112.4億美元,超出其2020年收益額70多億美元;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股價上漲15%,市值增加94億美元,是其2020年收入額的3倍。英國的貝宜系統股價上漲近19%,市值增加約49億美元,是其2020年收益額的兩倍多。

  此外,德國萊茵金屬公司、意大利萊昂納多公司、法國泰雷茲公司、瑞典薩博公司等歐洲的主要軍事企業股價也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漲幅均大於30%,其中,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股價在俄烏衝突一個月內上漲超過100%。也就是説,俄烏危機以來,美西方國家的主要軍火供應商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收益至少已有數百億美元。

  俄烏衝突的爆發,對美西方軍火商來説是一筆大生意:近期收益(俄烏衝突期間激增的訂單)、遠期收益(美西方國家大幅提高的未來軍備採購預算)、金融收益(軍火商在金融市場上獲得的超額收益),這三筆」戰爭財「規模總額據估已達到千億美元級別。

  美西方國家紛紛擴充本國軍備,做大軍火經濟,也將加速區域軍備競賽的惡性循環,加劇本就不算穩定的歐洲安全局勢,增大區域衝突的可能性,最終受益者是軍火供應商及其利益集團。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