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歷時五年!中國鐵塔助力雄安新區打造5G「未來之城」全國樣板

2022-04-02 15:52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歷史性戰略意義的國家級新區,是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羣的重要一環,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2022年,「千年大計」進入提速階段,「未來之城」的輪廓越來越清晰。5年來,雄安新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成型,一批重大產業和疏解項目開始落地建設,高新技術企業加速聚集;「四縱兩橫」「四縱三橫」高速路網通達全國,架起京津雄「1小時交通圈」;重點區域、熱點區域5G網絡連續覆蓋,地上、「雲」上、地下三座「數字之城」正拔地而起。

在雄安這座被寄予厚望的新時代城市里,我們不僅可以找到高質量發展的「雄安答案」,也將從這里看到一個可複製的5G「未來之城」全國樣本。

一座「塔城融合」的未來之城

「未來之城」的定位,讓雄安新區自誕生起便與衆不同。這座城市承載着新時代的榮光、被給予新時代的夢想。在5G時代背景下,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應用必將超出我們的想象,而這一切都必須依託堅實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作為底層支撐。

雄安新區首席信息官張強表示,在雄安新區規劃伊始,就實現了通信網絡和城市的規劃合一,來保證通信網絡能夠成為城市建設的重要任務和重要組成部分,保證后續數字智能城市建設順利開展。作為5G新基建的主力軍,中國鐵塔河北雄安分公司(以下簡稱雄安鐵塔)在新區通信網絡建設過程中,從推動共建共享入手,發揮了組織、推動、引領的積極作用,在相關單位配合下,在新區已經基本實現機房、設備、網絡的共建共享,最大程度減少了重複投資。

在雄安,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未來之城」的發展底色。記者跟隨雄安鐵塔的建設足跡時發現,無論是在寬敞明亮的雄安市民中心,在洋溢着現代化氣息的雄安高鐵站,還是在樓宇林立的容東片區……手機信號始終是滿格,但環顧四周,在新建城區卻很難尋到印象中高聳林立的通信塔和盤根錯節的「蜘蛛網」亂象,這些信號究竟來自何處?

雄縣三中鍾樓

雄縣三中效果圖

雄縣三中效果圖

「雄縣三中的鍾樓頂部是一個水箱,我們將外牆內移增設夾層,夾層外側用玻璃鋼裝飾,通信天線佈置在夾層內,這樣既滿足了通信需求,又保持了鍾樓原來的外貌,校方對這個設計很滿意。」雄安鐵塔總監張輝對記者的疑問進行了解答。據張輝介紹,像雄縣三中這樣的「塔城融合」的案例還有很多。在城市建設風貌上,新區要求通信基站與城市建設完美融合,雄安鐵塔提出了天線倉、融合塔等「塔城融合」創新方案,「一塔一設計」,既滿足了通信基站與城市風貌和諧統一、降低了建站投資,還為社會節約了土地資源。

「一塔多用、共建共享」是雄安鐵塔優化城市環境、節約社會資源的又一重要舉措。5年來,雄安鐵塔新建、改造塔類項目4500余個,運營商共享率由80%提升至98%以上,新建項目100%實現共享,減少鐵塔重複建設1300個,節約行業投資2億多元,節約土地140余畝。「雄安鐵塔竭誠服務客户的理念,和努力為客户降本增效的務實舉措,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雄安聯通相關負責人説,「雄安鐵塔主動牽頭並推動新區通信規劃,將機房、傳輸管道、基站等通信基礎設施全部納入規劃,確保通信建設和城市建設同步進行,對經濟高效推進網絡覆蓋起到積極作用。在容東片區新建宏站和室分系統的過程中,經鐵塔公司協調全部採用直供電,每年可為我們節約電費近300萬元。」

截至目前,雄安鐵塔共完成5G宏站建設項目1700余個,100%共建共享。這一個個數字的背后,是雄安鐵塔人速度、效率以及智慧的集體結晶。雄安鐵塔「塔城融合」創新項目,在業界樹立了移動寬帶網絡綜合覆蓋的標杆,為其他城市綠色、經濟、高效的數字化轉型發展和打造「未來之城」提供了「鐵塔方案」。

一座「享你所想」的智能之城

民生領域的應用普及率和羣眾滿意度,最能檢驗城市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成果。如何將一座城市建設成老百姓「心向往之」「妙不可言」「享我所想」的智能之城,將智能化應用最大程度惠及民眾?雄安鐵塔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作為「未來之城」,雄安新區在城市佈局上也極具特色,除了地上一座城、「雲」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也為雄安智能城市的建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雄安新區地下這座城面積十分龐大,沒有導航方向感會很差,爲了解決人們在室內及地下的定位需求,致力於「塔城融合」的雄安鐵塔積極探索,提出了「北斗+無源室分」的解決方案,創新性地利用鐵塔公司室內分佈系統將北斗信號引入室內,為車輛導航、應急反應、物流配送等提供室內及地下的實時位置信息。

定位導航

「在已經交付的容東片區,地下面積約4.7平方公里,約有5.5萬個車位。在鐵塔公司各位專家和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在國內率先提出一套基於現有室內分佈系統的室內導航系統,這套系統能夠快速實現像容東這麼大區域地下停車場導航定位系統的部署,並且成本更低,便於商業化普及」,雄安新區數字交通實驗室負責人任大凱表示,「系統搭建完成后,‘5G+北斗’技術應用在雄安新區已廣泛開展,除了為老百姓提供導航定位服務外,還可以為自動駕駛的車輛提供室內導航定位服務。定位能夠精準到引導自動駕駛車輛直達樓梯口接上乘客,為整個雄安新區80/90的出行目標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020年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公網覆蓋工程完美收官

在被喻為「青蓮上的露珠」的雄安高鐵站,作為雄安新區開工建設的第一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總建築面積約47萬平方米,是京雄城際鐵路、京港高速鐵路、津雄城際鐵路、雄石城際鐵路、雄忻高速鐵路的交匯車站。在這里,你會為它的壯美所震撼,也會為刷臉過閘等便捷的智慧應用點贊。單向旅客日發送量不低於10萬人次/日的高鐵站內,如何實現5G網絡良好覆蓋?本着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開通的原則,雄安鐵塔於2018年10月份就已開展前期規劃工作,多次與鐵路方對接,協調機房、傳輸、電源、橋架、無源室分、有源室分和微站等7個專業的資源預留,最終採用「無源」和「有源」室分融合方案完成了對車站的移動寬帶網絡全覆蓋。

鐵塔能源換電櫃

另外,立足雄安新區未來綠色交通出行的需要,雄安鐵塔以新能源綠色出行為發展方向,面向外賣騎手、社區居民等不同羣體,加快建設低速電動車換電、充電等新型智能化基礎設施,解決低速電動車羣體充電慢、不安全、成本高、續航短等問題,打造惠民工程,助力新區「雙碳戰略」。這些智能換電櫃一部分共享通信基站站址,在部分時段換電櫃儲存的鋰電池也可作為基站備用電源使用。新鋰電池在換電櫃使用一段時間性能下降之后,可在基站梯次循環使用,積極踐行了新區綠色發展的理念。

目前,雄安鐵塔已在新區建設換電網點30多個,建設小區智能低速車充電樁4500余個,為社區居民提供集中充電場所,滿足了人民羣眾安全、便捷充電的需求,真正做到「享民之所想,辦民之所盼」。

2022年是雄安新區設立5周年,也是展現新區雛形、承接疏解落地見效的關鍵之年。雄安鐵塔將繼續深化共享,協同電信企業加快5G基礎設施建設,依託獨特資源優勢和技術創新能力,積極服務新區生態環境等社會各領域數字化治理,為數字雄安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