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4-02 13:33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梁冀 2022年4月1日,*ST艾格(002619.SZ)在連續跌停后停牌。此前一天,其公告因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1元,觸發退市規定,成為2022年首隻面值退市股。此前,觸及終止上市條件的還有*ST中新、*ST拉夏等多家*ST公司。
據新華社3月29日消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加強資本市場誠信建設。督促中介服務機構勤勉盡責,提升從業人員職業操守。嚴格執行強制退市制度,建立上市公司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機制。加強投資者權益保護,打造誠實守信的金融生態環境。
《意見》的出臺令資本市場上一眾*ST公司「打顫」。3月30日,A股一片漲勢之中,ST個股出現大面積下挫。當日,上證指數收漲1.96%,深證成指收漲3.10%,創業板指收漲4.03%;而*ST數知、*ST米奧和*ST濟堂等多隻風險警示股跌停,當日復牌的*ST新億更重挫72.82%。
申萬宏源策略分析師程翔表示,退市制度是註冊製成功實施的必要配套制度,優勝劣汰才能發揮註冊制優化標的質量結構的重要作用,才能實現資本市場投融資平衡,形成資本市場健康的內生循環,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環節。
在國泰君安分析師王政之看來,更為暢通的退市制度是全面註冊制順利實施的重要配套措施,能夠緩解註冊制下的市場擴容壓力,同時實現A股上市數量的動態平衡,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常態化的退市制度保障下,A股全面註冊制實施可期。
*ST公司「打顫」
3月31日,*ST艾格收報0.56元/股。其公告中稱,收到終止上市告知書后,可以根據規定申請聽證,提出陳述和申辯。深交所由上市委員會就是否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事宜進行審議,並根據上市委員會的審覈意見作出是否終止公司股票上市的決定。
此前一天,*ST中新發布2021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營收80.42萬元,淨利潤-4.29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為-23.89億元,且其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根據上交所相關規定,*ST中新已經觸及終止上市條件,公司股票將自3月31日起停牌。
無獨有偶,*ST拉夏也於3月30日發佈公告已收到上交所監管工作函,公司股票已觸及終止上市條件,自3月31日起停牌。據悉,上交所已於30日晚間分別向*ST中新、*ST拉夏發出擬終止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書和監管工作函,上交所將在15個交易日內作出相應終止上市決定。
此前,上交所已於3月22日公告,對*ST新億作出終止上市決定。證監會處罰決定書顯示,*ST新億2018、2019年連續兩年財務造假,追溯調整后其2018至2020年連續三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低於1000萬元,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成為2022年A股首家退市公司。
記者注意到,多家*ST公司在財報審計工作方面存在瑕疵。*ST中新、*ST拉夏年報均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ST新億此前所聘堂堂會計師事務所更因相關審計工作違規事項被證監會重罰。
證監會通報顯示,堂堂會計師事務所在明知*ST新億年報審計業務已被其他會計師事務所「拒接」的情況下,與*ST新億簽訂協議承諾不在審計報告中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並要求如果發生被監管部門處罰的情形,*ST新億應予補償。最終,證監會對堂堂會計師事務所採取「沒一罰六」的行政處罰,相關主體涉嫌犯罪問題將移送公安機關。
值得注意的是,*ST新億在退市過程中,不乏有股民積極「抄底」。Wind數據顯示,*ST新億2021年一季度末股東總户數為1.99萬,至年中增至2.38萬,至三季度末進一步增至2.41萬。
一位華東機構人士提示稱,如果投資者持投機心理炒作退市股,有可能成為「擊鼓傳花」遊戲中的最后一棒。他還表示,中小股東在信息獲取渠道和速度方面均不及機構投資者,在當前退市逐漸常態化的趨勢下,其權益極易受到損害。
退市機制常態化
今年以來,已有*ST新億、*ST中新、*ST拉夏和*ST東電面臨退市;此外還有*ST遊久、*ST綠庭、*ST中房和*ST騰邦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提示存在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而被終止上市的可能。
財通證券統計數據顯示,2001至2021年,A股共有111家上市公司退市。2008至2018年每年退市的上市公司數量均不超過4家;2018年7月,證監會發布《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增加了對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等強制退市類型;此后,A股退市上市公司數量明顯增加。2019至2021年,A股市場分別有10家、19家和20家上市公司退市。
不過,參考美股市場,1990年至2000年間,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兩市共有IPO公司近6500家公司,其中,截至2020年仍然存續的公司僅1180家,近5300家公司已經退市,整體退市率達到82%。申萬宏源研報指出,在退市的公司中,總體因為財務問題、市場流動性差、破產清算等情況被交易所強制退市的數量佔九十年代全體IPO公司的25.7%。另外,因港交所在退市方面並不是從經營業績的角度來評定的,所以其退市制度相較A股和美股而言更為寬松。
據申萬宏源研報,當前A股市場退市目前分為四類:一是上市公司存在重大違規行為,包括違規信披、IPO造假、財務造假和內幕交易以及操縱股價等,如果造成重大影響都將觸發退市風險;二是財務指標未達標將退市:包括上市公司的連續兩年淨利潤為負數同時總營收低於1億元,將會被終止上市處理,或者上市公司的總市值日均低於3億元也將被採取強制退市處理;三是上市公司股價連20個交易日內低於1元發行面值,將被強制被退市;四是年報出現重大異常,包括過半的董事對年報數據存在不保真的,或會計師事務所不肯出審計意見,或其他無法評估上市公司財務表現的,都有可能觸發退市。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荀玉根表示,A股退市逐步常態化。過去A股退市制度不健全,退市指標設置不合理,退市流程漫長且低效,導致本應退市的公司無法有效出清,這些公司逐漸被邊緣化而產生大量小市值公司,佔用了寶貴的市場資源。近年來A股退市逐漸常態化,對財務造假等行為實行「零容忍」,因財務造假而退市的公司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荀玉根還指出,退市制度是註冊制實施的重要配套制度,有助於保障註冊制下市場生態能夠實現優勝劣汰的自我淨化,實現A股上市公司數量的動態平衡,緩解上市公司發行給市場帶來的資金壓力,也有助於優化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
程翔也認為,總體來看,今年強制退市公司數量創歷年新高,常態化退市機制正在形成,「應退盡退」的理念逐步得到充分認可,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新生態逐步構建。退市新規對上市公司會起到震懾效應,有助於激勵上市公司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實現穩健經營。從整體來看,退市新規實施后取得較好效果,進一步淨化了資本市場環境。
制度建設強化退市監管
2021年7月,中辦、國辦聯合印發《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明確要求依法從嚴從快從重查處虛假陳述、財務造假等違法行為。
2022年2月,證監會發布《關於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滬深交易所、北交所、全國股轉公司和中國結算相應的發佈了配套的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明確掛牌要求與掛牌后的主要制度安排,解散、清算、被法院宣告破產的退市公司不得進入退市板塊,以及投資者門檻等。
事實上,早在2018年7月,證監會即發佈關於修改《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的決定。同年11月,滬深交易所發佈了《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明確了四類重大違法退市情形:首發上市欺詐發行、重組上市欺詐發行、年報造假規避退市以及交易所認定的其他情形。
據瞭解,現行制度下,投資者有諸多途徑維護自身權益。一是股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措施維護股東權利。公司存在虛假陳述等信息披露違法,投資者因此遭受損失的,可以以自己受到虛假陳述侵害為由,通過司法途徑尋求民事救濟或賠償。二是投資者與上市公司發生糾紛的,可以向投資者保護機構申請調解;或者在提起虛假陳述等證券民事賠償訴訟時,可以委託投資者保護機構作為代表人參加訴訟。三是即使終止上市后,公司股東仍然可以依法行使股東權利。公司被終止上市后,儘管其股票不在上交所市場交易,但其資產、負債、經營、盈虧等情況並不因此而改變。
華興證券(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龐溟預計,伴隨着退市制度的不斷優化和嚴格執行、配套機制與后續環節的逐步成熟和持續完善,未來A股退市企業數量—尤其是財務類指標退市、交易類指標退市公司、重大違法類退市等強制退市、被動退市、監管化退市的數量將不斷增加,而因為吸收合併、重組上市、出清式資產置換等重組退市、主動退市、市場化退市的數量也有望提高。A股上市公司的市場化、常態化上市機制與退出機制將有望真正做到能上能下、有進有出、優勝劣汰、吐故納新,IPO發行與退市的比例有望穩步向國際成熟資本市場看齊。
龐溟表示,加強資本市場誠信建設、嚴格執行強制退市制度,有利於提高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有利於幫助精準篩選優質標的,避免和防止逆向選擇,並向市場和投資者釋放明確信號、廓清價值發現尺度、抬升估值中樞,為優質企業拓展更多的資本空間和金融資源空間,讓價值發現策略和價值投資理念成為市場的共識與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