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4-02 05:35
去年12月,俄烏局勢升級直到爆發衝突以來,芬蘭、德國、加拿大等國陸續敲定訂購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戰機,僅這三國訂購的數量就達187架,涉及金額超過290億美元。然而,就在多國訂購F-35的同時,今年1月該型戰機接連在韓國、美軍訓練時發生兩起事故。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稱,F-35系列戰機迄今已至少發生9起事故。
齊魯晚報記者 趙恩霆 整理
加拿大一口氣採購88架
加拿大公務與採購部長塔西3月28日宣佈,加拿大政府在新一代戰機訂單競標企業中選定美國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訂購88架F-35隱形戰機。塔西説,新戰機訂單的競標者中排名最靠前的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加拿大與該公司的談判進入最終階段,將在接下來7個月內敲定合同,第一批新戰機最早有望於2025年交付。
加拿大已撥款約190億加元(約合150億美元)用於採購新戰機,以替換88架CF-18戰機。新戰機的主要任務是在北美防空司令部指揮下,與美國空軍共同在北美空域巡邏。北美防空司令部由美加共同組建,負責北美地區的空天預警和防禦。據法新社報道,新戰機可能還會承擔其他任務,包括幫助北約在歐洲地區加強防禦或參與其他海外任務。
塔西説,採購88架新戰機是30多年來加拿大空軍現代化進程的最大一筆投資。加拿大外長若利説,決定採購F-35戰機是「確保我方軍事實力得到加強的重要一步」,因為「世界在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開展特別軍事行動)這一天改變了」。
加拿大從2019年7月開始推進戰機招標,邀請四家企業提出競標方案,分別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瑞典薩博公司的「鷹獅」、波音公司的F-18「大黃蜂」和歐洲空中客車集團旗下空客航天設備公司的「颱風」。據美聯社報道,加拿大政府如果最終無法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達成協議,可能轉而與薩博公司談判,採購后者的「鷹獅」戰機。
空客在2019年退出競標,稱加拿大提出的共享情報要求過分、對美國競標企業有利。生產「陣風」戰機的法國達索飛機制造公司原本有意競標,但因無法滿足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情報共享「五眼聯盟」的技術要求而放棄。去年12月有報道説,波音公司被告知競標不符合加拿大方面的要求。
芬蘭德國也相中了F-35
3月14日,德國國防部長蘭布雷希特宣佈,已決定將購買35架F-35戰機(約50億美元),以替代德國「狂風」戰機,另外再添置15架「歐洲戰鬥機」。據德新社報道,「狂風」戰機定於2025年前后退役。「歐洲戰鬥機」由空客公司等方面聯合制造,有報道稱,德國將把它們用於電子戰和護衞行動等。
德國考慮購買F-35戰機給歐洲聯合開發另一型號戰機的前景蒙上陰影。德國、法國和西班牙正在聯合開發「歐洲未來空中戰鬥系統」(FCAS),原計劃在2040年前用這一系統替換法國產「陣風」戰機和德國、西班牙的老舊「歐洲戰鬥機」。為消解合作方的不安,德國總理朔爾茨2月底曾表示,「與歐洲夥伴一起打造下一代戰機和坦克對我而言重要」,聯合開發戰機項目絕對優先。不過,由於「旋風」戰機即將面臨淘汰,德國只能儘快找到替代品。
2月底,朔爾茨宣佈大幅增加國防開支,包括批准1000億歐元專項資金,並將今后每年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提高到2%以上。這是1990年兩德統一后,德國首次大幅追加國防預算,標誌着德國防務政策的重大轉變。自兩德統一后,德國外部安全威脅消弭,國內和平主義思潮佔據主導。德國聯邦國防軍從1990年的約50萬縮減至目前的18萬左右,2011年更是取消了義務兵役制。德國1990年的國防預算佔GDP的比重為2.52%,2016年這一數字縮減至1.15%。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執政期間,多次指責德國的國防預算未達到北約防務支出標準。迫於壓力,德國此后逐步增加國防預算,其佔比在2021年提升至1.53%。
與俄羅斯接壤的北歐國家芬蘭也瞅準了F-35戰機。早在去年12月,芬蘭就宣佈將採購64架F-35戰機以及武器系統,取代老舊的F-18「大黃蜂」戰機,交易總額為94億美元。芬蘭政府説,F-35戰機將從2027年起逐步服役。「這再次顯現芬蘭歷來對國防是何等重視。」芬蘭駐美國大使豪塔拉在一份聲明中説,「這是我們長期的計劃,與當前局勢無關。」芬蘭外長哈維斯托今年1月曾表示,眼下芬蘭無意加入北約。不過,芬蘭仍在採購與北約兼容的軍備,以便開展更廣泛的合作。
F-35至少出現9起事故
國際局勢敏感時刻,從北美到歐洲,多國戰機更新換代計劃選擇F-35。但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這一炙手可熱的五代機先前至少出現過9起事故。最近一起發生在今年1月下旬,美國海軍一架F-35C艦載機降落時撞上「卡爾·文森」號航母的甲板,飛行員被迫彈射逃生后被直升機救回,戰機墜海,事故造成7人受傷。
那起墜機事故是今年發生的第二起F-35戰機事故。今年1月初,韓國空軍一架F-35A戰機執行飛行訓練任務期間,航電系統出現故障,在韓國西部忠清南道瑞山一座空軍基地緊急迫降,但起落架因系統故障無法放下,以機腹着陸降落在機場,沒有人員傷亡,飛行員自行爬出戰機,韓國軍方隨即暫時停飛全部該型號戰機。
韓國2014年向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訂購40架F-35A戰機,2019年至今已接收超過30架。韓國空軍高級將領申憶哲披露,那架戰機在低空飛行,飛行員聽見幾聲巨響,繼而發現「除了飛行控制系統和引擎,所有系統都停止運轉」。飛行員決定緊急迫降而非彈射跳傘,戰機着陸前地勤人員在跑道上噴灑特殊泡沫,以防戰機機身與地面高速摩擦引發爆炸。
申憶哲説,這是F-35A戰機首次嘗試機腹着陸。韓聯社報道稱,這是美國開始出口F-35A戰機以來,媒體首次公開報道該機型機腹着陸。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稱,F-35A戰機着陸速度非常快,因此機腹着陸非常困難和危險。一名分析師説,他「非常驚訝於起落架應急系統沒有激活,或者沒有用上」。另外,去年11月,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搭載的一架F-35B戰機在地中海墜毀,飛行員彈射逃生。
因購買俄製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土耳其,再被美國禁止參與制造和購買F-35之后,轉而與俄羅斯商談合作,共同研發土耳其國產五代機TF-X。土耳其國防工業局局長德米爾去年透露,這款戰機定於2023年問世,現已確定發動機型號以及航電火力控制等系統。土耳其工業與科技部部長瓦蘭克先前表示,不排除從俄羅斯採購蘇-35和蘇-57戰機的可能性,但將重點放在研發TF-X戰機。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局長舒加耶夫也曾證實,俄土已就合作研製TF-X戰機展開磋商。
(資料來源:新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