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13家銀行信用卡業務解讀:2021發卡量恢復性增長,資產質量好轉

2022-04-01 17:10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周炎炎 實習生 陳夏楠 上海報道 2020年不少銀行在信用卡領域戰略收縮,發卡和授信都較往年更加謹慎,而不良率也因為客觀環境的原因紛紛走高。一年之后的2021年,銀行信用卡業務「恢復元氣」了嗎?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整理了13家上市國有大行及股份制銀行的年報發現,多數銀行的發卡量個位數平緩增長,而多數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率出現了雙降,表明信用卡在持續戰略收縮之后出現了資產質量的好轉。

  由於浦發銀行華夏銀行尚未公佈2021年完整業績,本文納入比較的銀行包括工、農、中、建、交5家國有大行和郵儲銀行,以及招行、興業、中信、平安、光大、民生、浙商這7家股份制銀行。

  多數銀行發卡量增長不超5%

  2020年由於客觀環境的因素,信用卡線下交易減少,各家銀行也順勢調整了信用卡發行的節奏。而2021年繼續延續緩慢增長的節奏,13家銀行中7家的累計發卡量較年初增長率不超過5%。

  依舊保持5%以上增長幅度的是郵儲銀行(12.93%)、中信銀行(9.4%)、平安銀行(9.2%)、光大銀行(8.5%)、農業銀行(7.69%)、興業銀行(5.1%)。

  發卡量增長幅度最低的是大行中的工行,增長率為1.87% ;但其累計發卡量為1.63億張,依舊排在13家銀行之首。建行、中行、交行三家大行發卡量較年初增長率也不超過3%,常被稱為「零售之王」的招行信用卡發卡量增幅也不多,為2.9%。

  從累計發卡量一項數據來看,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工行、建行、農行、中行、招行。值得注意的是,中信銀行在2021年成為繼招行之后的第二家實現「億級」發卡的股份制銀行,目前股份行中僅有這兩家破億。

  從消費金額這一項來看,超過4萬億的僅有招行一家, 處於3萬億-4萬億之間的有平安、建行、交行這三家,中信、光大、興業、民生、工行、農行均在2萬億-3萬億之間,中行、郵儲銀行在1萬億-2萬億之間,浙商銀行低於1萬億。

  值得注意的是,13家銀行中4家銀行消費金額較上年下降,包括建行、工行、中行和浙商銀行,其中浙商銀行下滑了15.45%。消費金額實現兩位數增長的有三家,分別是民生銀行、中信銀行以及郵儲銀行,均超過14%。招行增長9.73%,大力向零售轉型的平安銀行增長9.8%。

  從透支余額一項看,突破8000億元的僅有兩家,建行和招行。較上年末增長率最高的是郵儲銀行,增長超過20%。除此之外,平安銀行、農行、招行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針對21世紀經濟報道對於信用卡業務的問詢,交通銀行回覆稱,經過兩三年的經營調整,信用卡業務從去年開始逐步實現恢復性增長。年初以來,信用卡業務發展延續向好趨勢,消費額和卡貸款余額的增速均快於上年同期水平。2022年將力爭做大信用卡消費規模,預計貸款增量將高於上年水平。

  招行在年報中稱,展望2022年,鑑於國內外疫情演變造成的短期衝擊,疊加同業各機構進一步加快對共債風險的識別和清退等因素,預計消費信貸業務 短期風險管控存在一定壓力。

  少數銀行披露了信用卡業務的收入。

  招行信用卡業務收入867.5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13%。其中利息收入596.4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87%;信用卡非利息收入271.0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57%。光大信用卡業務收入441.50億元,較上年末下降2.71%;浙商銀行信用卡業務收入11.85億元,較上年末下降11.83%。

  風險指標逐步恢復

  2020年年報業績顯示,多數銀行的信用卡業務資產質量下滑,不良資產總額和不良率雙升。而2021年這一情況實現了扭轉。

  根據記者整理,公佈信用卡不良數據的10家銀行中僅有2家不良率微升,其他8家均出現不良率下降。這其中,農業銀行、中信銀行的不良率均下降超過0.5個百分點。此外,2021年不良率最低的「績優生」為農行(0.99%)、建行(1.33%)、招行(1.65%)。民生銀行不良率最高,為2.95%,但已經較上一年下降了0.33%。

  招行副行長朱江濤針對不良率在業績報告會上稱,照監管的要求,信用卡逾期時點的認定由下一賬單日前置為本次賬單的還款截止日,平均提前約8天,還原這類因素后,「無論是個貸還是信用卡, 關注(貸款)和逾期(貸款)的額率比年初均是下降的,實質風險呈現下降趨勢。從信用卡早期資產質量指標來看,風險指標都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今年信用卡逾期規模會有一些變化,主要是因為我們逾期認定時點變化以后,會由於大小月份和節假日分佈等因素影響,信用卡的逾期規模在月度間可能會有些波動。」

  興業銀行則出現了信用卡不良率0.13個百分點的反彈。風險管理部總經理鄒積敏在業績報告會上表示,「按照我行的資源,完全可以做到信用卡不良‘雙降’,我行主動放緩處置的原因有:一是為支持新冠疫情防控、保護消費者權益,對受疫情影響客户適當放緩處置,鼓勵客户在疫情緩解后主動還款。二是考慮到2021年信用卡逾期認定標準趨於嚴格,需要給客户一定的適應期。」

  他提供了另外一組數據:截至2021年末,興業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生成率、新發生不良金額均同比顯著回落。2021年,信用卡不良貸款生成率4.17%,同比下降1.82個百分點;新發生不良額176億元,同比減少51億元,降幅22.43%。因此他表示,興業銀行信用卡總體風險可控,資產質量向好趨勢沒有改變。展望2022年,疫情緩解后消費仍然有較大增長空間,信用卡資產質量控制面臨新機遇與新挑戰。

  聚焦優質消費客羣

  招行副行長汪建中在業績會上表示,信用卡堅持短期嚴格控制風險,中期調整資產形態,長期調整客羣,整個策略在去年、前年都取得非常好的成效。信用卡的客羣質量進行大幅度的調整,對一部分客羣實行低價的政策,(年化)6% 到9%的利率;加大了訂單類產品投放,比如汽車分期等。

  民生銀行副行長林雲山也在業績會上表示,已根據外部環境來調整重點客羣經營選擇。在信用卡方面更加註重消費穩定型的客户,包括千禧一代客户、女性客户、高學歷等目標客羣,也更加註重有結算場景的客户經營。消費穩定型的客户佔比達到88%,比上一年提高2.4個百分點。

  光大銀行副行長齊曄也指出,光大進一步聚焦優質消費客羣,迭代升級重點產品,完善線上互聯網平臺和線下消費場景的用卡環境,提升獲客、活客質效。2021年新引入客户中優質客户佔比65%,較年初顯著提升;線上交易量同比增長超40%。

  他還提出要針對新市民提供優質信用卡服務,提升客户價值貢獻。聚焦年輕消費型優質客户的引入,完善年輕客户的產品、場景、品牌、觸達等建設,提升年輕客户佔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