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3-31 21:2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原標題:CIS芯片供應商思特威IPO:多家客户及供應商入股 研發費用率持續下降
近日,思特威(上海)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特威)科創板IPO註冊申請獲得中國證監會同意。思特威主要從事高性能CMOS圖像傳感器(CIS)芯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擬通過IPO募集資金28.20億元。
2018年-2020年及2021年1月-3月(以下簡稱報告期),思特威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25億元、6.79億元、15.27億元、5.41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66億元、-2.42億元、1.21億元、6862.90萬元,收入規模逐年擴大併成功於2020年扭虧。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報告期內思特威剔除股份支付后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4.45%、9.05%、6.94%、6.71%,呈現下滑趨勢,且從2019年起,該數據低於同行業上市公司。
目前,CMOS圖像傳感器行業競爭日趨激烈,思特威能否進一步提高研發效率快速響應市場需求,還有待觀察。
大華股份、海康威視等客户入股
思特威成立於2017年4月,實際控制人為徐辰。徐辰首次創業成立的企業為江蘇芯加電子設備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芯加),主要從事FSI結構的100萬及以下像素CIS芯片產品的研發設計;智感微電子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智感微)則生產、銷售江蘇芯加設計的芯片。
思特威前身思特威有限成立時為香港智感微的全資子公司,並承擔芯片研發職能,2017年末江蘇芯加業務關停。2017年6月,思特威為引入外部投資人開始搭建紅籌架構,以香港智感微、思特威有限作為核心業務經營主體。紅籌架構於2020年9月拆除,考慮到A股上市計劃等因素,香港智感微和思特威有限進行了母子公司間的職能調整,香港智感微成為思特威有限全資子公司。
除了紅籌架構拆除的重組步驟相關股東,2020年9月至10月,思特威還新引入了20位股東,不久后的2021年1月下旬,思特威簽署了IPO輔導協議並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
對此,中國證監會在註冊階段詢問了「申報前引入大量投資人的合理性」。思特威迴應稱,公司在拆除紅籌架構后引入的投資人分別為國家級產業基金、與公司產業鏈上下游有合作或潛在合作關係的投資人、知名財務投資人;前述投資者的引入,與公司的資金需求、產業鏈合作與協同需求、公司治理提升需求相匹配,具有合理性。「入股價格公允,不存在以與公司開展業務合作作為入股附加條件的安排或約定。」思特威表示。
記者注意到,思特威存在部分客户、供應商直接或間接入股的情況,包括大華股份、杭州海康智慧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海康智慧投資)、Hubble Ventures等,對應的客户及供應商包括大華股份、杭州海康威視科技有限公司、三星電子代理商擎亞科技等。
其中大華股份於2020年9月入股,報告期內一直是思特威前五大客户,而且是第一大直銷客户,銷售金額分別為728.42萬元、1.63億元、3.61億元、1.19億元。海康智慧投資則是在2020年10月參與增資,海康威視(002415,SZ)持有其60%出資份額,2020年、2021年1月-3月思特威對海康威視有少量銷售。
報告期內研發費用率持續下降
思特威主要產品為CIS芯片,報告期內營業收入主要來源於安防監控領域,收入佔比分別為98.44%、92.62%、82.13%和75.88%。對於這一領域的未來市場,招股説明書(註冊稿)引用Frost&Sullivan統計數據,安防監控領域CIS預計2025年出貨量和銷售額將分別達到8億顆和20.1億美元,預期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3.75%和18.23%。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思特威在安防領域的CIS產品定位於高中低端全系列,但低端產品收入佔比最高。報告期內低端產品收入佔比83.59%、58.57%、40.75%、37.67%,中端產品收入佔比分別為5.24%、17.64%、21.55%、25.82%,高端產品收入佔比分別為11.17%、23.79%、37.70%、36.51%。
思特威表示,目前中高端產品已成為公司安防領域的主要產品,未來高端市場的產品佔比將更加顯著。但思特威也承認,「在安防監控領域和機器視覺領域,公司雖已佔據一定市場地位,但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份額相較於國外高端廠商依然具備提升空間。」目前公司在安防監控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索尼、北京豪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豪威科技)等均有較深佈局,並且在整體資產規模、資金實力上和公司相比有一定的優勢。
第一輪審覈問詢函回覆顯示,中低端CMOS圖像傳感器產品的競爭日趨激烈,市場對於高端產品的需求也逐漸增加。因此,思特威表示,會進一步提升先進技術的實力、增加高端產品的供貨。
但值得注意的是,思特威的研發費用率在不斷下滑,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9336.08萬元、1.22億元、1.08億元以及3625.41萬元,剔除股份支付后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4.45%、9.05%、6.94%、6.71%。而同行業上市公司研發費用率平均值分別為7.77%、9.85%、8.83%、8.21%,從2019年起,思特威剔除股份支付后的研發費用率低於同行上市公司。
除了安防監控領域,思特威還在向機器視覺、汽車電子、智能手機等領域進行拓展。其中,機器視覺領域是公司第二大收入來源,報告期內收入佔比分別為1.56%、6.80%、11.38%、17.72%,思特威在這一領域定位於高端及超高端。
而在汽車電子和智能手機領域,報告期內思特威通過實現低端產品的銷售進入市場,中高端產品主要處於研發、驗證和市場導入階段。智能手機領域一直是CIS產品最大應用市場,思特威表示,公司產品線尚未健全,需儘快補齊面向高端旗艦機用的高階產品。
承接專利是否仍存潛在訴訟風險?
豪威科技是思特威主要競爭對手之一。記者注意到,在創業設立江蘇芯加之前,徐辰曾在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擔任OmniVision Technologies,Inc.公司(豪威科技前身,以下簡稱美國豪威)資深研發設計工程師。自2017年10月以來,豪威科技(涉及主體還包括豪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均稱豪威科技)以系徐辰自美國豪威離職1年以內申請故屬職務發明為由提起專利權權屬糾紛訴訟。
目前,江蘇芯加已註銷完畢。而豪威科技方面曾與江蘇芯加存在多起專利權權屬糾紛、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等訴訟事項,其中江蘇芯加作為被告5項,作為訴訟第三人2項,作為原告2項。由於徐辰為涉訴專利申請人,部分涉訴專利在訴訟發生時均已由江蘇芯加轉移至思特威名下,因此豪威科技在部分訴訟案件中將徐辰、思特威也列為被告。
對於豪威科技與江蘇芯加的訴訟情況,思特威表示,報告期內,豪威科技與發行人存在3起專利權屬糾紛,截至2020年9月,該等訴訟均以豪威科技撤訴告終;鑑於相關訴訟已終結,法院未作出對江蘇芯加、公司的不利判決或裁決,截至回覆出具之日(2021年10月12日),公司與豪威科技不存在因前述江蘇芯加或公司專利、產品產生的潛在糾紛或其他風險。
不過在江蘇芯加相關訴訟撤訴時,江蘇芯加、徐辰、思特威與豪威科技間不存在和解協議或其他約定。
在註冊階段問詢回覆中,思特威方面表示,就曾涉訴專利,即使豪威科技或美國豪威直接提起針對徐辰或公司的專利權權屬糾紛訴訟,其勝訴機率較小;此外,從其經驗來看,豪威科技或美國豪威再次提起類似訴訟的可能較小。因此,公司因承接江蘇芯加專利面臨的潛在訴訟風險較小。
為應對潛在的訴訟風險,思特威擬進一步採取措施,包括加快公司產品的更新迭代、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措施、避免與競爭對手間產生不必要的知識產權爭議或糾紛等。同時徐辰承諾,若從江蘇芯加受讓的知識產權被認定無效、侵權而給思特威生產經營、產品銷售造成的任何損失,由其對公司進行補償。
對於IPO相關事宜,3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思特威併發送了採訪郵件,但截至發稿未獲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