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3-30 21:37
財聯社(深圳 記者,成孟琦)訊,3月28日,包括海通國際在內的5家在港上市中資券商子公司同日披露業績,再加上之前已發佈業績的交銀國際,2021年中資在港券商上市子公司交出成績單,幾乎全部面臨營收與淨利潤下滑的命運。其中海通國際利潤下滑84%,成為降幅最大的券商。
值得注意的是,除以上6家外,還有兩家雖未單獨上市卻常參與國際業務比拼的券商。華泰證券年報顯示,國際業務實現了連續兩年的高速增長,2021年其國際業務收入更是創下63億歷史新高,同比增61.5%。令人意外的是,「券業一哥」中信證券卻未在年報中單獨披露國際業務營收。
2021年,香港資本市場表現慘淡,恆指全年跌超14%,恆生科技指數全年累跌33%;中資美元債價格指數降38%;香港IPO市場融資金額按年跌19%,全球排名跌至第四。在港中資券商上市子公司的收入滲淡也全在意料之中。
債券類資產淨值下跌成為去年在港中資上市券商子公司收入大幅下降的共同原因。中泰國際研報提到,去年香港權益及固收產品收益均表現不佳,港股表現慘淡,多個採取高周轉高槓杆模式民營房企離岸美元債出現違約,全年高收益地產美元債回報率達到-27.6%,這給參與做市及投資的在港券商帶來很大挑戰及壓力。
2022年在港券商仍持續面臨壓力。受俄烏衝突、美國加息、本土疫情以及部分中概股退市風險上升等原因,22年第一季度,港股創出六年新低,高收益美元債跌勢難止,中泰國際認為,在港中資券商交易與投資板塊收入仍會出現大幅縮水。
6家中資在港券商披露業績,2022年考驗加劇
具體看來,國泰君安國際2021年度收入為39.72億港元,同比降19%;歸股東利潤達10.95億港元,下降30%;撥備減值下降39%至2.21億港元。
海通國際全年收入52.52億港元,同比降37%;股東應占溢利3.01億港元,同比大降84%。在已公佈業績的6家香港上市中資券商子公司當中,海通國際的營收排名第一。
申萬宏源香港2021年收入7.30億港元,同比下降12.6%;股東應占虧損9575萬港元,上年同期溢利1.76億港元;每股基本虧損6.13港仙。
申萬香港解釋,收入下降主要源於下半年境外中資美元債券市場疲弱的表現,拖累了機構服務及交易業務。2021年,集團由盈轉虧,其原因主要是機構服務及交易業務的債券類產品預期信用損失撥備進一步增加所致,而該預期信用損失並非實際已發生損失。
另外兩家小型上市中資券商子公司西證國際與興證國際卻一個虧損有所收窄,一個扭虧為盈。
西證國際證券2021年全年營業額1.3億元,按年跌48.4%。虧損收窄至6378.6萬元,上年同期蝕1.38億元;每股虧損1.742仙。
興證國際去年全年營業額6.36億元,按年升10.3%。虧轉盈賺4009.36萬元,上年同期蝕4.93億元;每股盈利1仙。
海通國際業績滑坡樣本,在港中資券商普遍窘境
2021 年,海通國際收入52.52億港元,淨利潤3.01億港元。截止2021年12月31日,海通國際總資產規模為1050億港元,較年初下降28%。槓桿率由2020年底的4.45倍下降至3.33倍,為201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當中,佣金及手續費業務收入32.57億港元,創歷史最高紀錄,成為營收的主要來源。而受下半年市場波動影響,海通國際的年度股東應占溢利同比下滑約84%。交易及投資收入大降92%至2.5億港元。
海通國際表示,利潤減少主要由於集團持有的若干投資基金的淨值受第四季度市場波動影響而顯着下降。
中泰國際研報指,海通國際全年淨利潤驟降 84%,遜於市場預期,主因為持有的若干投資基金淨值受 21 年 Q4 市場波動影響而下降。中泰認為海通國際來自機構服務及交易業務的債券類資產淨值按公平值計量大幅下跌是主因,造成交易及投資收入出現大額虧損,利息收入亦受市況下跌及貸款融資規模縮降影響至少下降 50%;佣金及手續費則收入保持穩定。
海通國際哪些業務可圈可點?
海通國際2021年費類及利息收入總額達49.98億港元,佔收入的95%。海通國際表示費類及利息收入可覆蓋總成本且產生盈余,標誌着費類業務轉型升級取得階段性成果,且盈利模式日漸穩固。
同時,海通國際近年來在向以提升費類業務的 3.0 發展模式轉型,費類收入32.57億港元,佔總收入的 60.8%,當中增幅最顯着的是企業融資,實現費類收入 17.81億,較去年同期的13.17億港元同比增 16.8%。然而前三季度的企業融資費累收入曾大增46%,無法維持增速主要由於下半年港股新股數量和籌資額下降明顯。
另外,資產管理與環球市場2021年的費累收入皆實現了正增長。資產管理分類收入為3.84億港元,同比增3.7%;環球市場費類收入為5.9億港元,同比增27.7%。但過去一年曾發力的財富管理業務,因為處於向家族辦公室業務轉型和投入期,費類收入為 5億港元,同比降近30%。
從業務劃分上來看,企業融資收入增速最明顯,由2020年的13.19億港元增長至2021年的17.87億港元,增幅達35.48%;而2021年曾持續發力的財富管理業務收入則由19.94億港元降至14.08億。
海通國際表示其發展策略為尊行投行業務一體化,並於2021年上線私人財富管理業務。 2021年8月,其在香港成立私人財富管理環球家族辦公室,力爭令高淨值企業家客户在傳統的股債交易之外,可體驗私募股權投資、資產投顧、證券研究及ESG投資等投多種服務。
2021 年,海通國際在香港市場完成39單IPO項目,按發行數量計,於所有投行中名列第 2。其中,海通國際參與了2021年香港市場前十大 IPO(以集資規模計)中6單,保薦香港 IPO項目(不含介紹上市)8 單,名列在港投行第 4 名。去年,海通國際還在美國及印度等市場共完成10單股權融資項目,其中印度團隊助力多間印度本地企業完成融資及 IPO項目。
中信證券國際業務未在年報中披露
往年海外營收與海通證券一起常年霸佔榜單前兩名的中信證券,則未在2021年報中單獨披露國際業務營收與利潤。2020年,其海外業務收入64.46億人民幣,淨利潤8.19億元;2021年上半年,中信國際實現營收約人民幣41.3億元,淨利潤約14.2億元。
中信證券董事長張佑君在業績會中談到,2021年,中信證券境外業務收入超過61億元,目前該項收入在總營收中的佔比為8%左右。同時,2021年中信里昂創下自2013年收購以來的最佳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