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第三次餐飲企業上市潮來襲:疫情倒逼資本化進程,大變局之下萬億餐飲行業的「狂奔」

2022-03-28 15:34

  原標題:第三次餐飲企業上市潮來襲:疫情倒逼資本化進程,大變局之下萬億餐飲行業的「狂奔」

  每經記者 陳晴  可楊   

  餐飲行業正在經歷新一輪變革。

  綠茶、七欣天、楊國福麻辣燙……隨着多家餐飲企業開啟上市之旅,2022年初,餐飲企業上市潮成為資本市場的新熱門話題。

  《2021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顯示,未來5年,可能會有一批淨利潤達數千萬甚至上億元的餐飲行業公司完成上市,餐飲行業有可能引領一波消費行業的IPO潮流。

  資本市場上紅紅火火之時,消費市場上的餐飲行業卻正在經歷「倒春寒」。隨着近期全國疫情多點散發,緩慢回血中的餐飲行業再遭重挫。

  疫情陰影之下,新一波餐飲企業上市潮將給行業帶來哪些變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疫情倒逼了餐飲行業的資本化進程;加上新的消費需求推動,從以往的拼產品、拼味道、拼價格,到如今的拼資本,萬億餐飲行業正在加速進階。

  資本熱情高漲,餐飲行業再迎上市潮

  如果沒有意外,綠茶集團預計3月末或4月初將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這一誕生於2008年的初代網紅連鎖餐廳品牌,可能成為這一波餐飲企業上市潮中的先行者。

  有人先行,有人跟進。

  「麻辣燙雙雄」之一的楊國福麻辣燙、「一鍋兩吃」的七欣天,以及退出美股二度衝刺上市的鄉村基等,近期也不約而同地選擇衝刺港股上市;此外,中式快餐企業老孃舅、老鄉雞則把目標瞄準了A股。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分析,相比A股,港股對餐飲類公司的財務合規性審覈方面簡單一些,其更注重於中介機構覈查,並要求中介機構承擔責任。不過,企業港股上市之后,市場投資者對於公司看好與否更重要,這直接決定了公司發行成功與否及估值水平。

  去年北交所的啟動運行,也給餐飲企業再開了一扇窗。華鼎團膳於2015年12月掛牌新三板,主營業務是團體供餐、食材銷售。公司董事長李清華告訴記者,公司有向北交所轉板的計劃。從和中介機構溝通了解的情況來看,從新三板轉板到北交所,程序相對比較簡單、成本也不算太高。

  王驥躍表示,A股方面,只要審覈通過,企業后續發行一般問題不大;而北交所對於企業在規模上的要求相對低一點,更加適合中小型企業。

  2022年初的這一波餐飲企業上市潮,並非歷史首次。記者注意到,此前也曾有過兩波餐飲企業上市高峰。第一次高峰是在2008年左右,全聚德、味千(中國)等企業上市;第二次高峰是在2015-2018年前后,呷哺呷哺和海底撈等企業實現港股上市。

  伴隨着第三波餐飲企業上市高峰,行業投融資也出現了明顯的增長。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與華興資本聯合發佈的《2021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從融資金額看,2018年以前餐飲行業的投融資呈現了整體增長的趨勢,自2018年開始投融資熱度逐漸下降,但是在經歷2020年疫情后,資本熱情再度高漲。截至2021年8月,中國餐飲行業投融資金額439.1億元,已經達到2020年的2倍。

  藉助資本的力量,一些餐飲行業新秀快速成長。過去兩年,周師兄、巴奴、珮姐等網紅火鍋品牌,均贏得資本青睞,接連拿下億元級大額融資。其中,「周師兄」火鍋還計劃未來5年內衝刺IPO。

  疫情衝擊,倒逼企業謀求上市融資

  即使曾經歷兩次上市潮,餐飲行業的上市公司並不多。

  根據截至3月24日Wind統計顯示,目前A股+港股共有50家餐飲上市公司。其中,A股4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僅有3家餐飲上市公司。最近一家是於2020年7月A股上市的同慶樓,距離全聚德2007年登陸A股已經相隔了13年。

  為何近期餐飲企業加快了上市步伐?「每家企業的內部運營情況和外部環境都有所不同,是否選擇上市肯定是各企業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決定。」近日,海底撈相關負責人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行業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餐飲收入較2020年正增長18.6%,但尚未恢復至疫情之前的2019年水平,而近期國內多個城市不同程度地受到疫情影響,同時全球經濟環境也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消費市場似乎正在經歷一場「倒春寒」。

疫情以來我國餐飲業收入波動變大 圖片來源:Wind,記者製圖

疫情以來我國餐飲業收入波動變大 圖片來源:Wind,記者製圖

  對於餐飲行業來説,疫情的衝擊是難以迴避的話題,但這也恰恰倒逼更多企業加速資本化進程。

  「沒有疫情的話,我們覺得自己是現金流行業,但疫情對我有很大的觸動。」曾經堅持不上市的西貝餐飲創始人、董事長賈國龍也對外表示,公司確定要融資,要進入資本市場,要把資本的能量用起來。他表示,其實自身的力量有限,(企業)想有大的發展,還是要用資本的力量。

  事實上,頭部企業爭相上市還可能會形成連鎖反應,更多企業爲了保持競爭優勢,會相繼加入上市大軍。

  另一方面,技術的發展也助推了近期的餐飲企業上市潮。「餐飲行業是一個傳統行業,大量餐飲企業是夫妻店形式,並且以現金交易形式為主,很難覈查收入和成本數據的真實性,這讓餐飲企業很難資本化走向上市。」「周師兄」火鍋創始人、董事長周永林(也名周到)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王驥躍也認為,因為財務規範性問題,餐飲企業上市一直相對比較困難。但近期電子支付普及之后,企業採購和銷售可覈查性大幅提高,這推動了一些規模化的連鎖餐飲企業申請上市。

  周永林還表示,近幾年,伴隨消費升級,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各行業推進數字化管理,不少餐飲品牌堅持開設直營門店、注重食品安全認證、注重品牌力、注重前期的顧客滿意度等,不斷獲得資本垂青,無疑餐飲行業迎來了時代發展的新機遇。

  上市熱背后:連鎖化是大趨勢

  資本化進程加速之下,大多數餐飲企業熱衷於擴店。

  例如鄉村基,公司稱募集資金淨額將主要用於擴展餐廳網絡、深化市場滲透並按需要翻新現有餐廳;加強供應鏈能力以支持公司的擴張;加強技術能力,以進一步提升運營效率等。

  餐飲企業熱衷擴張的背后,是連鎖化大趨勢的到來。《2021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中援引美團披露的數據顯示,2018-2020年國內餐飲連鎖化率分別為12.8%、13.3%和15.0%,行業連鎖化率在逐年提升。目前美國和日本的餐飲連鎖化率分別達54%和49%,而中國餐飲連鎖化率不到20%,較美日仍有提升空間。

  「新的消費需求正在推動餐飲行業變革,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新餐飲將朝着審美、品牌、消費體驗、產品等全面升級的方向發展,基於人們對健康及品質的追求和企業更加重視抗風險能力,中國餐飲連鎖化是未來趨勢。」海底撈相關負責人也表示。

  「其實餐飲類公司中,也是連鎖化、標準化的公司才更有可能去上市。」王驥躍分析,沒有中央食堂提供標準化配置之下,傳統餐飲企業品控往往更加難以保障,一旦一個門店出現問題就可能累及整個公司。相比之下,連鎖化、標準化經營的餐飲公司可複製性強、擴張能力強,以及規範性強也更容易覈查。「標準化的餐飲企業,其實本質上是食品加工企業,只是以門店零售的形式體現而已。」

  上市和擴張就意味着高枕無憂嗎?事實並不盡然。

  A股3家餐飲上市公司中,有兩家公司2021年預虧,即西安飲食(000721.SZ)和全聚德(002186.SZ)分別預虧1.5億元-1.9億元和1.55億元-1.68億元。此外,47家港股餐飲上市公司中,「火鍋一哥」海底撈(6862.HK)2021年虧損41.6億元,這也是海底撈自2018年上市以來首次年報虧損。

  虧損背后是大規模的關店。截至2021年末,海底撈在全球共有門店1443家,已有260家餐廳永久關閉,32家餐廳暫時停業休整。

海底撈近一年股價走勢 圖片來源:Wind截圖

海底撈近一年股價走勢 圖片來源:Wind截圖

  武漢餐飲業協會會長劉國樑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近些年,餐飲行業遇到疫情的挑戰,但是資本依然看好「高剛海」的行業。高頻、剛需、海量特點,是餐飲行業受到資本追捧的關鍵。但是,餐飲行業與資本打交道首先要提升自己的資本能力,纔能有共同語言,實現雙贏多贏。反之,就會是「同牀異夢」,導致餐飲和資本都「苦不堪言」。

  上市是企業發展加油站,也是「雙刃劍」

  根據《2021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顯示,疫情影響下2020年收入下滑之后,預計2021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將恢復至4.7萬億,2024年市場規模可達到6.6萬億。

  萬億餐飲市場的競爭也更加激烈。從餐館進階為公司甚至獲得投資和上市,除了產品競爭、門店競爭、品牌競爭、組織力競爭,他們還將面臨資本層面的競爭。餐飲企業如何才能更好地擁抱資本?

  「周師兄」火鍋誕生於火鍋之都重慶,資本助力之下,公司計劃實現全國佈局,並於去年進軍上海和深圳。

  對於公司這一佈局,周永林介紹,全國化擴張戰略的前提仍然是「穩健」。「未來‘周師兄’的戰略是在覆蓋部分一線城市基礎上,穩紮穩打向準一線城市拓展。」

  目前的周師兄火鍋在全國共有20余家門店,全部採用直營模式。在餐飲行業,這一門店規模並不算多。

  周永林表示,如果太過於注重規模,依賴加盟來實現快速擴張,企業管理可能難以跟上,食品安全也難以保障。另外,疫情並未結束情況下,公司希望穩紮穩打,確保每一個門店的人氣和合理利潤。

周師兄門店 圖片來源:公司供圖

周師兄門店 圖片來源:公司供圖

  疫情反覆,也促使餐飲企業創新運營模式。近期的周師兄火鍋推出了火鍋生包外賣和火鍋私宴定製化服務等,試圖挖掘顧客的個性化需求。

  《2021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外賣餐飲市場規模達到6646億元,同比增長15.0%。預計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環境下,外賣行業可能仍將持續強勁發展。

  「對資本,周師兄抱有歡迎態度。」周永林説,社會越發達,分工越細,但關鍵是把資本看作什麼?資本是企業發展的加油站,不能把資本當終點站,更不能把上市也當終點站,上市同樣也是企業發展的加油站。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上市對於餐飲企業而言是一把雙刃劍。上市之后,公司的受關注程度將大大提高,公司更需保持核心競爭能力以及整體的戰略佈局思維。「企業上市之后,仍將面臨門店運營能力、管理人員儲備、供應鏈完善等多方面的挑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