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國巴菲特」林園:自曝身價1400億,保姆司機身家過億

2022-03-28 01:01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雖是一句戲謔之言,但到底也是實情。在當下這個時代,賺錢並不容易,在保持工資這類穩定收入的同時,如何增加「睡后收入」,已經成了大多數人思考的問題。

據此前深交所發佈的《2020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國人的理財觀念正在發生變化。一方面,新入市投資者呈年輕化趨勢,平均年齡為30.4歲,較2019年降低0.5歲;另一方面,投資公募基金的投資者佔比為67.1%,較2019年上漲21.3%。

業內人士指出,公募基金投資比例上漲,也是投資思維趨於成熟的表現。畢竟與基金經理相比,大多數普通投資者的能力與認知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將資金交給專業人士來打理,無疑要比自己貿然進入股市更加穩妥安全。

當然了,依然有大量投資者更加青睞風險更大、收益更高的股市。據另一份數據顯示,我國個人投資者數量已達1.9億,其中持股市值低於50萬元的中小型投資者佔比高達97%。雖説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但靠炒股發家致富的案例也不在少數,有着「中國巴菲特」之稱的林園便是其中之一。

1963年,林園出生於陝西漢中,父母都是醫生,一家人的生活也算富足。在父母的安排下,林園進入陝西漢中衞生學校學習臨牀醫學,畢業后被分配至深圳一家紅十字會醫院做了4年醫生。

不過自始至終,林園對於學醫這件事絲毫不感興趣。與此同時,深圳作為創業潮的中心地帶,也讓林園深受影響,時刻尋找着下海的機遇。不過,林園沒有等來下海經商的機會,反而是在朋友的介紹下,一頭鑽進了股市。

1990年,林園拿着東拼西湊來的8000元錢,首次接觸到了股票。據林園本人日后回憶,初入股市,完全靠的是倒買倒賣。彼時國內的交易所十分簡陋,遠非當下的電子化市場,交易大廳中間設置一塊黑板,當中羅列股票的名稱和價格,股民們再按照黑板上的數據買賣股票。

當時的深圳共有4個網點,由於委託和交易都並非電子化,甚至同一只股票在這4個網點的交易價格都不同。林園便每天騎着自行車在4個網點之間「巡邏」,當有其他股民需要交易股票時便主動上前交易,賺取差價。依靠這樣的方式,林園每天都能賺到上百塊,也從中獲取了大量經驗。「和菜市場賣菜沒什麼區別,來回倒幾次,就能賺到錢」。

真正讓林園收穫第一桶金的,還是在深發展上的投資。「股價只有80元,派系就能派20多塊,至少比存銀行強多了,並且電視機未來一定有市場,為什麼不買」?短短几個月時間,深發展的股價就翻了數倍,林園也是靠着不斷地買賣交易,讓8000元本金滾成了12萬。此后,林園又成功選中了原野、深華新、瓊民源等多支大牛股,賺得盆滿缽滿。時至1992年,林園已積攢了千萬身家。

林園的成功,不僅在於自己獨到的投資眼光,也有一點運氣成分。賺取千萬身家后,林園選擇離開了股市,投資房地產。而就在林園退出之后,便迎來了一場大熊市,A股指數從1500點一路暴跌至600點。股災之后,林園重回股市試水,並再次於2100點成功逃頂回歸房地產,再次躲過了一場危機。「很多人説我熊市為什麼離開股市,實際上我也不知道」

2003年,林園認為房地產的利潤容易達到瓶頸,達不到自己的預期,便全面放棄房地產業務,徹底重回股市,並全倉買入貴州茅臺、五糧液。時至2006年,林園在股市上的資產已經突破了20億元,並於同年成立林園投資工資,從個人投資者轉變為私募大佬。此后,林園雖然也經歷過低谷,但卻總能在日后力挽狂瀾,比如2007年發行的第一支基金,2014年時淨值已跌破0.5,但最終卻收穫了500%的回報。

林園到底有多少資產?在去年6月的茅臺股東大會上,林原直接表示:「我持有茅臺2%的股票,對茅臺有深厚的感情,它上市的第二年我就買了,現在佔我總資產的40%,這麼多年我一股沒賣,接下來也不會賣,今年的分紅還沒有到賬,我就透支買入茅臺,分紅到賬后再還。」而按照當時茅臺的市值來計算,林園總身家應在1400億左右。不僅如此,林園還曾經高調錶示,親自教自己的司機和保姆炒股,現在自己的司機身家已經超過2億,保姆也超過8億。

曾有人請教林園的炒股祕訣,林園也是大方表示:「一點是壟斷,投一些壟斷的企業,然后把自己管好;二是做好資產配置,也就是老百姓講的東方不亮西方亮,把利潤鎖死,至少保住本金」。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