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3-27 12:14
馬斯克曾預言,未來的空戰將是「自主無人機戰爭」,而不是傳統飛機的戰爭,並放言傳統戰鬥機時代已經過去。
三年前,波音公司和澳大利亞政府開始合作研發「空中力量編隊系統」,旨在打造一批性價比高、性能出色的無人機用於軍事目的。
這些無人機也被稱為忠誠僚機(Loyal Wingman)。也就是説無人機可以與其他戰鬥機進行編隊,充當有人戰鬥機僚機的作用。
忠誠僚機的核心是人工智能技術,按照預設程序自主飛行,與有人機飛行員進行配合的情況下,具備很強的態勢感知能力。
3月21日,澳大利亞國防部長Peter Dutton在皇家空軍基地安伯利舉行了正式命名儀式,宣佈忠誠僚機將在澳大利亞皇家空軍服役時被稱為 MQ-28A幽靈蝙蝠(Ghost Bat),這也是50多年來首種將在澳大利亞設計、製造的軍用飛機。
幽靈蝙蝠是一種澳大利亞本土哺乳動物,以成羣結隊進行探測和捕獵而聞名,這個名字也反映了飛機傳感器和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的獨特特性。
忠誠僚機
在空戰中,僚機作為長機的「左膀右臂」,主要負責觀察、警戒和掩護,與長機密切協同,共同完成任務。因此,僚機飛行員與長機飛行員之間的默契顯得格外重要。
不過隨着科技的進步,無人機也逐漸走上空戰的舞臺。
早在2015年,美國空軍就提出了基於「有人機/無人機編組技術」的概念,也就是忠誠僚機。
2019年3月,美空軍研究實驗室與克雷託斯無人機公司合作研發的XQ-58A女武神驗證機在亞利桑那州尤馬試驗場完成首飛,也標誌着忠誠僚機終於從概念走進現實。
就在女武神試飛成功的前幾天,2月27日,波音公司澳大利亞分部在阿瓦隆航展上首次展出了一種名為空中力量協作系統(ATS)的全尺寸模型,也是和澳大利亞按照「先進發展計劃」製造的一架概念驗證機,旨在為波音ATS的生產提供關鍵技術。
波音公司駐澳大利亞分部主要負責忠誠僚機的研發和生產工作,澳大利亞政府為其注資約2500萬美元,有4個州、超過35家防務企業參與該項目。
航展上的模型外形頗具科幻色彩,機身長約11.7米。航程達3700千米,機上搭載電子戰系統和各類傳感器,可執行情報、監視、偵察、作戰及護航任務。機頭長近3米,有充足的的空間來換裝包括武器、偵察傳感器在內的各種作戰設備。
波音公司希望將單機成本控制在200萬美元以內,不超過「戰斧」巡航導彈的價格。它在必要時也可充當「護盾」,犧牲自身來保護更昂貴的有人駕駛戰機免受敵方導彈攻擊。
在此之前,忠誠僚機的研發幾乎只有美國在做,而藉助ATS研製計劃,波音公司成功加入到原本由克雷託斯防務公司主導的美國空軍無人僚機市場中。
波音公司希望數十架廉價和可消耗性的無人機與昂貴的有人駕駛飛機一起飛行和戰鬥,比如波音F/A-18E/F超級大黃蜂或洛馬公司的F-35閃電II等戰鬥機。這也是未來的一種新的空軍結構,能夠有效增加空戰的殺傷力。
2020年5月,波音公司展示了三種原型機的照片,並宣稱將在2025年實現量產。
2021年3月,波音忠誠僚機原型機在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基地Woomera成功完成首飛測試。隨后,雙方簽署了價值1.15億美元的合同,波音公司將為澳大利亞空軍再提供3架忠誠僚機,總數為6架。同年11月,第二架原型機也完成試飛。
2021年9月21日,澳大利亞波音公司在昆士蘭州圖文巴的Wellcamp機場推出了忠誠僚機無人機的新制造工廠。
美國雖然作為最早研製忠誠僚機的國家,但是美國方面對忠誠僚機一直是保守態度,曾經的忠誠僚機項目調整為Skyborg項目,2021年僅選定了克拉託斯公司和通用原子公司承擔進一步的原型驗證工作。
2021年12月,美國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才透露,他們將在下一個財年購買能夠協同第五代(現役的F-22或F-35戰鬥機)和第六代戰鬥機的無人機;或者是與B-21轟炸機相配合共同構建遠程打擊系統。
除此之外,英國皇家空軍蚊子項目,法國、德國和西班牙三國聯合推進的「未來空戰系統」(FCAS)項目都在推進忠誠僚機的研究。
目前中國的忠誠僚機信息還不是很多,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展示的殲-20雙機編隊,證明了殲-20空中的機動和協同能力。
並且由於攻擊-11無人機和殲-20戰機在同一展區,就有網友猜測攻擊-11無人機就是中國的忠誠僚機。它的飛翼式佈局本身就帶有一定的隱身能力,如果未來和殲-20進行搭配,至少在這個飛行編隊中隱身性不會受到影響。
去年也有網友拍下了殲-20出來溜達的照片,旁邊有一臺類似攻擊-11的無人機,看起來是在進行伴飛測試。
而另一臺飛鴻-97無人機在外形上與美國的XQ-58A女武神高度相似,也具有優越的隱身能力,也能夠成為殲-20與鶻鷹飛行彈艙的忠誠僚機。
AI改變空戰模式
有一個軍事愛好者常常爭論的話題:飛行員和戰鬥機到底哪個更值錢?
前面提到,忠誠僚機的一個作用就是替飛行員和有人戰鬥機擋子彈,所以忠誠僚機基本就是一個消耗品。也就是説無人戰鬥機的價值肯定要比有人戰鬥機和飛行員小很多了,甚至要低很多。
在AI的加持下,無人機上的AI飛行員也可以通過「Ctrl+C」的方式隨時new一個。
因為無人機損失不存在人員傷亡的問題,如果能僅以無人機的損失而在戰略或戰術層面獲得較大優勢、甚至達成任務目標,那麼這一損失就是可以接受的。如果無人機的成本控制得當,甚至可以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戰術。
而忠誠僚機的發展離不開先進、可靠的人工智能技術。忠誠僚機目前在軟件層面的設計理念是,通過規範並開放人機接口、機機接口,能夠支持多類型無人機和有人戰機編隊協同,而不會對一套軟件或算法產生依賴。
但目前對無人機的操控應該是由來自有人戰鬥機或地面站的指令和自主操作組合而成的,更多是作為有人機的支持與補充,人工技能技術還遠遠達不到上戰場的要求。
訓練人工智能模型最重要的是什麼?當然是數據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數據,再好的模型也沒效果。
不僅需要大量的訓練數據,模型部署后,輸入的「特徵」肯定越多越好,如果能獲取其他飛機的數據,那AI就相當於有了掌控全局的能力。
2020年,美國空軍首次開展了四/五代有人戰鬥機同無人僚機的編隊飛行數據共享測試,這也是忠誠僚機類項目發展過程中的里程碑事件,預示着未來的有人-無人編隊飛行作戰方式向實戰化應用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美國空軍F-22猛禽戰鬥機、F-35A閃電II戰鬥機和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XQ-58A女武神無人機首次在美國陸軍尤馬試驗場進行編隊飛行測試,重在演示三型飛機之間的數據共享/傳輸能力。
説不定未來的空戰,就是比誰的AI模型更智能。
把對方的所有AI全部消滅就可以獲得勝利了,而沒有真正的人類傷亡,或許是另一種「和平」?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