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精選> 正文
2022-03-25 15:24
作者:Simon
中國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比亞迪股份(01211.HK)近期隨大市反彈走高,但當前觸及了關鍵的阻力位置。截至發稿,股價自230港元一線的阻力大跌超6%。相關閲讀:《技術派 | 關鍵阻力出現!比亞迪下周能「一飛沖天」嗎?》
比亞迪在去年股價一度創出新高,市值也逼近萬億大關。但在2021年Q3業績后,股價隨后開啟了大幅回撤。至今年3月中旬,股價距離高位最大回撤幅度超過45%,接近腰斬。
來源:華盛證券
儘管一方面有恆指大市持續疲軟、俄烏衝突外部因素干擾等利空消息影響,但在去年Q3業績后股價才全面轉弱,顯然投資者重新審視了比亞迪的財務表現。
下周二(3月29日),比亞迪將公佈2021年Q4及全年業績,屆時能否給予投資者正面反饋,並助推股價向上突破阻力,再次挑戰萬億市值關口呢?
一、Q3「爆雷」,股價深度回撤
在去年公佈Q3業績后,許多媒體用「爆雷」二字來形容比亞迪的業績表現。確實,彼時比亞迪股價正試圖衝擊萬億市值,但財報顯示公司2021年Q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僅有12.69億元,同比還下降了高達28.43%。
來源:公司公告、華盛通整理
而縱觀2021年前三個季度整體表現,累計淨利潤也僅有24.43億元。而以比亞迪季均高達超400億的營收來説,其淨利潤率則僅有2%上下。這種情況其實一直都存在,其表現最好的2020年Q2,淨利潤率也僅有3.92%。
增收不增利,成爲了比亞迪的「魔咒」。在新能源車市場火速發展的2021年,比亞迪旗下的新能源車銷量節節攀升,但利潤表現卻難以服眾。就2021年前三季度來看,汽車、手機業務的成本暴增51.81%達到1263.54億元,也拖累了整體的利潤表現。
來源:公司財報
事實上,比亞迪股份整體業務包含了6大產業羣:電池事業羣、電子事業部、乘用車事業羣、商用車事業羣、軌道交通事業羣。而比亞迪的主要利潤來源、也是投資者最熟悉的事業羣只有兩個:電子事業部的比亞迪電子以及乘用車事業羣。
雖然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在國內稱雄,但造車燒錢的事實比亞迪也逃不開。2021年Q3,汽車業務環比Q2實現扭虧為盈達到約5億元(中信證券預計),已經是一個重要的飛躍。而另一項主要的利潤來源——比亞迪電子,在2021年Q3利潤環比大幅減少38%至約3.4億元,因此比亞迪總體淨利潤表現「難看」。
二、Q4會有好轉嗎?
市場給予比亞迪股份的總體估值多半還是來自於汽車業務,我們首先還是來看看這部分在去年Q4的表現。
從銷量上來看,比亞迪在2021年Q4再進一步。其中新能源車的銷量在11月突破9萬台,並在12月得以保持,同比增長均高達200%以上。12月的新能源車銷量相比於7月份,出現了超80%的增長。
來源:公司公告、華盛通整理
也就是説,在Q3汽車業務扭虧為盈的情況下,Q4整體銷量環比Q3進一步增長了約57%!在Q3汽車業務利潤超越手機和電子業務之后,Q4公司將進一步受益於汽車銷量增長帶來的規模效應,利潤有望進一步提高。
根據此前數據顯示,在去年年中時比亞迪的單車均價已超15萬元,因此可大致估算Q4汽車業務營收至少可達到450億以上。
再看看手機和電子業務,估計依然不容樂觀。首先是安卓手機在Q4的需求繼續低迷,到2022年纔有諸如榮耀Magic4、OPPO find X5等旗艦機型問世,而這些都是比亞迪電子的重要客户。
榮耀Magic 4系列,比亞迪電子提供后蓋、中框、組裝等業務 來源:網絡
不過缺芯、限電等情況在Q4有了明顯的緩解,這使得公司環比Q3可能出現一定的改善。特別是汽車智能系統業務,增速可能繼續超出預期,因智能化、電動化趨勢將持續推動其增長。
總體來説,手機、電子業務將繼續貢獻利潤,但同比可能繼續放緩,到2022年可見明顯回暖。而汽車業務則逐漸成為比亞迪最主要的營收和利潤來源,且這部分增長極快,環比Q3可能有驚艷的表現。
三、機構如何看比亞迪后市?
安信證券認為,比亞迪汽車銷量遠超行業整體,在中國市場持續保持領先,核心產品需求強勁。看好公司電動化的領先優勢和全產業鏈的佈局優勢,繼續維持公司目標價340港元的買入評級。
中信證券則認為,公司在2021年11月配售了5000萬股H股,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公司研發能力,保持行業領先地位。隨着公司車型矩陣持續完善,新能源車競爭力持續得到驗證,公司智能化+出海有望成為新的亮點。此外,動力電池外供加速、儲能電池出貨提升,供應鏈價值凸顯。維持買入評級,繼續重點推薦。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