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阿里「史詩級回購」引來股價暴拉,當前百家港股回購,誰會是下一個阿里?

2022-03-24 10:12

阿里巴巴史詩級回購聲勢浩大地拉開了中概股的回購大潮,騰訊、小米與B站的回購再次進入投資者視線。回購擴容彰顯着公司對未來信心,宣佈回購公司的股價也隨之攀升,市場關於下一家宣佈回購或加碼回購公司的猜想愈來愈熱,剛剛公佈業績的騰訊進入了預期回購名單的榜首。

2022年港股回購額達84億

2022年的進度條只拉了不到四分之一,港股上市公司已頻繁掀起回購潮,據財聯社星礦數據,截至3月22日,港股已有100家上市公司用真金白銀展開回購,回購額已達83.6億港元。

另外,過去三年的港股回購額不斷攀升。2021年整年,港股上市公司回購額為382.46億港元;2020年為161.54億港元;2019年為138.38億港元。2021年港股的回購金額是2020年的2.37倍,且2021年的回購金額規模是200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雖然2021年的港股回購額頗為壯觀,但回購主要發生在下半年,截至目前,2022年第一季度的已回購金額遠超去年同期。

從回購金額排名來看,騰訊控股、中國燃氣、中國移動、藥明生物與三生製藥的累計回購金額位居前五。另外,進入回購榜前十的港股上市公司還包括:小米集團、友邦保險、天倫燃氣、敏華控股與易大宗。

小米連續三年登上回購榜單前列

3月22日,阿里巴巴宣佈將股票回購規模從150億美元擴大至250億美元。受此利好影響,阿里巴巴港股、美股在22日收盤均錄得超過10%的大幅上漲。

22日晚間,小米集團公佈財報后,同樣宣佈了最高100億港元的股票回購計劃。3月23日盤中,小米股價一度大幅上漲近9%,最終收漲4.08%。

其實,小米可謂近兩年港股的「回購王」。其曾在2019年9月和2021年3月,分別批准了高達120億、100億港元的回購計劃。2021年更是以近84億港元的回購金額排名港股第一,回購額是第二名藥明生物與第三名騰訊回購總額的1.5倍。2020年,小米也以近50億港元的回購額在港股中排名第6。

也就是説,小米集團自2020年以來已經在回購上花費了至少136億港元。據野村證券研報,小米股價自去年5月以來已累跌52%,對比恆指同期累跌為26%。

雖然回購金額居高,但小米的股價增幅「水花」不大,近期更是有不少機構下調了小米的目標價。

野村證券維持小米「中性」評級,目標價由31元下調近一半至16港元,野村料今年硬件業務付運會迎來挑戰,由於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該行目前估計小米今年的出貨量可能只有1.9億或更少,預計2022年小米的電視出貨量可能會達1300萬台左右。

持同樣觀點的瑞信表示,由於地緣政治緊張、持續的供應中斷和安卓系統,將小米2022和2023年智能手機出貨量預測下調7%至2.07億元和2.28億元人民幣。該行維持小米評級「跑贏大市」,目標價由24.2元下調至22.5元。

哪些公司大額回購可能性高

觀察2020年來的港股回購,回購金額排名靠前者均為市值較高的行業龍頭公司。從行業劃分來看,實施回購的港股公司大多來自房地產、醫藥、生物科技、互聯網及建築工程等行業。

對於何種公司最可能開啟大規模回購,有業內人士表示,利潤、市值較高的行業龍頭公司,如果遇上股價波動較大的情況,啟動大規模回購計劃的機會較高。

格雷資產張可興表示,回購從管理層角度來説,表明公司確信其股票價值是被低估的,可以認為公司對未來有非常強大的發展信心。但是對於不同的公司回購,我們也要區分對待,比如回購比例相對總市值來説非常低的公司,雖然不能判定公司的價值不被認可,但此種狀況下的回購可能是公司處於股價維穩等意圖而進行的。同時,像阿里巴巴這種大比例的回購,肯定是對整個公司未來前景預期的提振。

下一個回購者會是騰訊嗎

隨着回購效應的不斷彰顯,市場對於下一個可能開啟大額回購的公司充滿了期待。而剛剛公佈業績的騰訊,因為接連的股價震盪與開年以來的大規模回購行為進入了猜測名單的榜首。

3月23日盤后,萬衆期待的騰訊公佈業績。其第四季度營收1,441.9億元,預估為1453.1億元;網絡廣告收入215億元,預估234.6億元;增值服務業務收入719億元,預估727.3億元;個人電腦客户端遊戲收入106億元,預估104億元。騰訊2021年全年淨利潤2248.2億元,預估1619.9億元;網絡廣告收入886.7億元,預估905.4億元;增值服務業務收入2915.7億元,預估為2928.5億元。

同時,2021年年第四季,騰訊未成年人遊戲總時長同比減少88%,佔本土市場遊戲總時長的0.9%。未成年人總流水同比減少73%,佔本土市場遊戲總流水的1.5%。

在眾多港股公司中,騰訊確有開啟大規模回購的動機與實力。自2021年1月騰訊股價觸及高位751港元之后,其股價便持續震盪走低。2022年3月15日,騰訊港股更是一度跌至297港元,距離高位僅余四成,有網民調侃,「Tencent跌成了Fivecent」。隨后,騰訊股價迎來反彈,截至3月23日收盤報389港元,市值距2021年高位仍縮水近4萬億港元。

同時,對持有近400億美元現金及等價物的騰訊而言,開啟新的大規模回購亦非難事。實際上,根據財聯社星礦數據,截至今年3月22日,騰訊2022年已經回購了483萬股自家股票,花費近22億港元,佔開年所有港股公司回購金額的四分之一。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