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光伏玻璃行業研究:需求可期供給擴張,成本優勢企業有望突圍

2022-03-23 19:0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報告出品方/作者:中信建投證券,楊光,黃海)

一、超白壓延玻璃是光伏組件的主流選擇

1.1 光伏玻璃位於產業鏈中游,是光伏組件的必需品

光伏玻璃具備高透光率和高強度的特性,保障組件高效穩定運行。單體太陽能電池片較薄,機械強度差, 在户外的嚴苛氣候條件下易損壞、氧化和腐蝕,因此需要通過封裝膠膜(EVA)密封在光伏玻璃和塑料背板中 間構成光伏組件。爲了保障光伏組件的高效、穩定運行,光伏玻璃首先需要滿足透光率高、吸收率和反射率低 的性質,一般而言厚度 3.2mm 透光率在 91.5%以上。此外,光伏玻璃需要具備耐腐蝕、耐高温、抗衝擊、熱膨 脹係數低等特性,保護光伏電池在風壓、積雪、冰雹等惡劣氣候條件下的正常運行。

隨着組件技術的升級,雙 玻光伏組件的滲透率不斷提升,使用光伏玻璃替代塑料背板可增加光伏組件背面的透光能力,進而增加發電功率。雙玻組件從節約成本的角度考慮可以不使用鋁邊框,用兩塊玻璃就可將電池片固定,但無框設計會影響到 雙玻組件的安裝,並增加組件彎曲變形的風險,造成電池片隱裂和玻璃爆裂,因此一些雙玻組件生產企業會加 裝窄鋁邊框。

光伏玻璃位於產業鏈中游,長期需求主要受光伏裝機量影響。光伏產業鏈上游主要是指原材料的加工,包 括光伏玻璃製造所需的純鹼、石英砂等原材料;電池片製造所需的硅料、硅片、銀漿的生產加工;背板製造所 需的 PET 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合物)、氟膜等材料。產業鏈中游是指光伏組件及其構成,包括提供保護及透光作用的光伏玻璃、發電核心設備電池片、起保護及絕緣作用的背板、包裹及粘結作用的封裝膠膜等。產業鏈下游是指與電網相連並向電網輸送電力的光伏發電系統,包括組件支架、保障發電輸出相對穩定的逆變器、保障光伏組件有序連接的匯流箱、將高峰時期電能儲備的蓄電池等。從產業鏈角度看,光伏玻璃的長期需求將主要受到下游光伏裝機量的驅動。

光伏玻璃需求受組件開工率的直接影響,對下游議價權偏弱。產業鏈向下,組件作為光伏發電系統的核心, 其成本佔發電系統的 50%左右,對於光伏系統最終發電成本的影響巨大。組件成本的降低是光伏系統初始投資 成本下降的重要推手,根據 CPIA 數據,2016-2020 年,組件成本從 3.3 元/W 下降至 1.57 元/W,推動初始投資 成本從 7.3 元/W 下降至 3.99 元/W。投資成本的降低進而推動度電成本的降低,最終推動光伏裝機量的提升。在全面平價上網的大趨勢下,組件成本只有持續下降,才能使光伏成為更具競爭力的電力產品。產業鏈向上, 組件的成本構成中電池片佔比達到 67.5%,硅料及電池片產能直接影響市場價格,對組件施加成本壓力。一旦 超過組件調價空間,組件廠商的開工率將受到影響,進而對光伏玻璃的需求帶來延伸影響。

光伏玻璃的成本主要由燃料成本和材料成本構成,上游多為石油化工類企業。光伏玻璃行業的上游是純鹼、 石英砂以及石油化工類等行業,主要原材料為純鹼、石英砂,主要燃料是石油類燃料、天然氣等。2018 年上半 年福萊特公司光伏玻璃,直接材料成本佔總成本 40.65%,燃料動力成本佔總成本 41.43%,合計共佔 82%;2021 年上半年彩虹新能光伏玻璃,直接材料成本佔總成本 41.51%,燃料動力成本佔總成本 36.89%,合計共佔 78%。因此,天然氣等燃料價格的波動以及獲得原材料的成本將直接影響玻璃企業的生產成本及毛利。

1.2 不同工藝路線差異顯著,超白壓延玻璃為主流產品

應用於光伏組件的玻璃主要分為超白壓延玻璃與超白浮法玻璃,二者工藝路線差異顯著。①超白壓延玻璃 工藝:生產線主要由原料配料系統、玻璃熔化系統、壓延成型系統、退火系統、檢驗裁切系統以及后續的精加工系統組成。由於光伏玻璃對於透光率的要求極高,因此在原料配料系統中需嚴格控制鐵含量。合格的配合料 在玻璃熔化系統中經過高温加熱熔融,形成透明、純淨、均勻的玻璃液。隨后玻璃液由池窯沿流道流出,冷卻 過程中,在壓延成型系統中用帶有圖案花紋的輥軸壓制形成玻璃製品,再送入退火爐退火,以滿足玻璃的應力 要求。從退火爐出來的連續玻璃基板,經過檢驗、切邊、切割等工序,為后續精加工提供符合質量要求的原片。在玻璃原片基礎上進行鍍膜、鋼化等深加工處理最終形成成品。覆蓋在光伏組件上的光伏玻璃經過鍍膜后,可以確保有更高的光線透過率,使太陽能電池片可以產生更多的電能;同時,經過鋼化處理的光伏玻璃具有更高 的強度,可以使太陽能電池片承受更大的風壓及較大的晝夜温差變化。②超白浮法玻璃工藝:通過錫槽成型系 統形成玻璃板。在該系統中,來自池窯的玻璃液在錫槽中漂浮於熔融錫液表面,完成攤平、展薄、拋光、冷卻、 固型等過程。由此可見,不同生產類型企業的轉產存在工藝限制。

組件蓋板選擇方面,超白壓延玻璃的透光率具有競爭優勢,有利於提高光伏組件發電效率。太陽能組件電 池片接收的太陽能輻射強度與封裝玻璃的透光率有重要關係,高透光率可提高太陽能電池的發電效率。相關研 究表明,相同厚度下,壓延玻璃透光率高於浮法玻璃,兩者平均透光率相差 3.87%。浮法玻璃的透光率受到厚 度影響較大,而壓延玻璃在 1.6mm、2.0mm、2.5mm 三種厚度下的透光率表現穩定。此外,壓延玻璃對於不同 波長範圍輻射的透光率基本保持在 91%以上的水平,而浮法玻璃對於 700-1100nm 波長範圍輻射的透光率性能顯著下降。目前,普通超白壓花玻璃透光率可達 91.7%,在其表面鍍制一層增透膜后,其透光率可達 94%。一些 浮法玻璃生產企業也在通過調整配方,增加雙層鍍膜等工藝,將超白浮法玻璃透光率提升至 94%以上,不過還 未得到下游組件廠商的廣泛應用。

組件背板選擇方面,能夠兩面發電的雙面組件成為主要趨勢,透明背板可選材料包括壓延玻璃、浮法玻璃、 透明有機材質背板等,其中壓延玻璃為主流選擇。

(1)壓延玻璃相比於浮法玻璃具備性能優勢及產能政策優勢。2018 年工信部發布《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 換實施辦法》,對平板玻璃新建產能實施嚴格限制,必須實行等量或減量替換。2020 年,隨着光伏新增裝機的 快速增加,光伏壓延玻璃產能嚴重短缺,為應對供給緊張局面,工信部對產能置換辦法進行調整,對光伏玻璃、 汽車玻璃放開產能限制,光伏壓延玻璃供給的釋放逐漸推動其價格迴歸合理水平。在光伏壓延玻璃供給緊張時 期,價格持續上漲,一些浮法玻璃企業轉產光伏玻璃,採用超白浮法玻璃替代玻璃背板以緩解供給緊張問題, 但隨着產能釋放,光伏壓延玻璃仍是組件廠商的首選,大部分浮法玻璃企業迴歸傳統行業。差異性政策影響下, 大批量光伏壓延玻璃將投產,光伏玻璃供給持續短缺的局面將不太可能出現,浮法玻璃滲透驅動力不足。

(2)壓延玻璃相比於透明有機材質背板具備耐久性優勢及成本優勢。隨着組件面積的增大,組件的重量也 隨之提升,增加了運費及安裝費用,透明有機材質背板成為解決該痛點的一個選擇。透明有機材質背板主要由 透明 PET 基材和透明氟膜組成,材料的差異使得透明有機材質背板具備更輕的質量。不過,一方面透明有機材 質背板是否能通過大量户外真實環境實驗及長期測試仍待檢驗,另一方面其生產製造成本高於壓延玻璃。此外, 壓延玻璃也在向更輕、更薄、強度更高的趨勢發展,透明有機材質背板未來的應用可能更多集中在對重量要求 嚴苛的部分屋頂光伏上,全面替代壓延玻璃的可能性不高。

未來玻璃背板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根據 CPIA 的預測,在降本增效的趨勢下,雙面組件的市佔率將不 斷提高,由 2020 年的約 30%提升至 2025 年的約 60%。其中玻璃材質背板的市佔率將不斷提升,由 2020 年的約 28%上升至 2025 年的約 47%,平均每年提升 3.8%;透明有機材質背板的市佔率由 2020 年的約 2%提升至 2025 年的約 13%,平均每年提升 2.2%。(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二、雙碳政策持續提振光伏玻璃需求,組件升級激發新的增量空間

2.1 光伏相關政策密集出臺,整體裝機量將快速提升

雙碳政策體系下,我國光伏產業鏈將長期保持快速增長態勢。2020 年 9 月 22 日,在第 75 屆聯合國大會上, 我國首次提出碳達峰與碳中和承諾,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 2060 年前實 現碳中和,顯示出我國低碳轉型的決心。作為重要的清潔能源,光伏產業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2021 年, 我國更新了國家自主減排貢獻目標,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目標由20%提升至25%,並提出2030 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 12 億千瓦以上。除頂層設計外,《關於 2021 年新能源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 項的通知》、《智能光伏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等一系列重磅政策密集出臺,引導光伏行業健康 發展。未來,以光伏為典型代表的清潔能源已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將不斷推進規模化替代化石能源進程。

整縣分佈式光伏開發不斷推進,構建多能互補的新型能源系統。2021 年 6 月,國家能源局印發《國家能源 局綜合司關於報送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方案的通知》,並於 9 月公佈試點名單。各省市共報 送 676 個試點縣,全部列為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明確了不同類型屋頂的安裝比例:黨政 機關 50%,學校、醫院、村委會等公共建築 40%,工商業屋頂 30%,農村居民屋頂 20%。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 地方政府積極響應,名單外新增上百縣市區推進分佈式光伏,部分地區仍給予分佈式光伏補貼;國家電投等電 力集團以及中石化、中石油等傳統能源央企也加入分佈式光伏開發陣營,分佈式光伏迎來高速發展時期。

展望未來,全球光伏裝機容量將穩步提升,我國繼續鞏固行業領先地位。根據 CPIA 數據,2011 年至 2020 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由 30.2GW/年增長至 130GW/年,CAGR 為 17.61%;預計到 2025 年,保守情景和樂 觀情景下,全球新增裝機容量將分別提升至 270GW/年和 330GW/年,CAGR 為 15.74%和 20.48%。

2011 年至 2021 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由 2.7GW/年增長至 53GW/年,CAGR 為 34.68%;預計到 2025 年,保守情景和樂觀情景下,我國新增裝機容量將分別提升至 90GW/年和 110GW/年,CAGR 為 14.15%和 20.03%。我國光伏新增容量在全球的比重也在快速提升,由 2011 年的 8.94%快速提升至 2017 年的 51.96%。

光伏新增裝機量的快速提升將成為光伏玻璃需求的基本驅動力。根據光伏產業鏈的分析,下游光伏發電系 統的裝機容量提升將帶動整個產業鏈的擴張,考慮到技術進步及規模效應因素,光伏發電成本有望繼續下降, 進一步推動光伏發電系統的裝機容量提升,形成產業鏈良性循環;作為光伏產業鏈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光伏玻 璃需求也將因此受益。

2.2 光伏組件降本增效,為光伏玻璃帶來新的增量空間

光伏系統的降本增效對於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至關重要,光伏玻璃也在組件升級趨勢下獲得新機遇。過去 十年,光伏系統成本的降低是其快速發展的主要推動因素,而組件等硬件成本的下降是驅動過去十年光伏系統 整體價格下降的主要因素。在未來,硬件成本的下降空間逐步減小,光伏系統價格下降的新驅動力將來自組件 功率上升帶來的效益,這也是未來光伏組件產業升級的新方向。在此趨勢下,大尺寸、雙玻組件將是組件企業 降本增效的選擇,光伏玻璃企業將獲得新的增量空間。此外,2020 年底發佈的《光伏發電系統效能規範(NB/T 10394-2020)》對容配比採取了新的規定,也為組件及光伏玻璃需求提升帶來新動力。

2.2.1 大尺寸趨勢

大尺寸高功率組件成為近年來光伏組件一大發展趨勢,顯著降低了 BOS 成本及度電成本。2012 年之前, 硅片尺寸以100mm、125mm 為主,2012 年-2018 年,硅片尺寸升級到 156mm、156.75mm,2018 年之后,尺寸 迭代速度加快,166mm、182mm 和 210mm 尺寸硅片相繼推出並快速佔領市場。大尺寸硅片推動光伏系統成本 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大尺寸硅片可以在不增加額外工藝、設備和人力消耗的情況下,增加設備的產能, 進而降低組件所需要攤銷的人力、折舊、管理等成本;第二,採用大尺寸硅片的組件由於電池佔組件面積增加, 因而在電池片效率相同的情況下,提高組件功率;第三,由於功率的提升,單位 BOS 成本(Balance of System, 是指除了光伏組件以外的系統成本,主要由逆變器、支架、電纜等主要設備成本,以及土建、安裝工程、項目 設計、工程驗收和前期相關費用等部分構成)也將下降,與 166mm、158mm 尺寸組件相比,採用 182mm、210mm 尺寸的組件單位 BOS 成本將會下降約 16.9%-28.6%。大尺寸高功率組件的發展最終將會進一步降低度電成本, 推動光伏產業持續降本增效。根據第三方機構 Fraunhofer ISE 評估,與 166mm 尺寸組件相比,210mm 尺寸組件 的度電成本最高將下降 7.7%。

未來大尺寸組件佔比有望進一步提升,182mm 和 210mm 規格組件將成為市場主流。根據 CPIA 的預測, 2021 年,160mm-166mm 組件市佔率保持在 45%左右,與 2020 年基本持平。但隨着主要廠商大尺寸硅片的產能 擴張,182mm 和 210mm 尺寸組件的市佔率將在未來快速提升,2023 年佔比均將超過 40%;到 2025,210mm 尺寸組件的市佔率將進一步提升至 50%以上。

大尺寸組件在提高轉化率的同時也增加了尺寸,對於玻璃製造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光伏玻璃產線寬度在 設計時就已固定,尺寸的變化可能會導致切割產生的廢邊增多造成不經濟。以傳統 650t/d 窯爐為例,一般爐口 寬 2.4 米,可一切兩片生產 72 片組件(166mm)、72 片組件(182mm)、55 片組件(210mm)等目前市場主流 尺寸的光伏玻璃。不過隨着大尺寸高功率組件市佔率的提升,對於寬度超過 1.3 米光伏玻璃的需求將會大增, 超過現有窯爐的最佳經濟切片寬度,新建玻璃產線才具備大尺寸玻璃供應能力。

2.2.2 雙玻佔比提升

雙玻組件通過增加組件背面接受的反射和散射光,有效提升了發電效率。相關研究選取低緯度(吉隆坡)、 中緯度(迪拜)和高緯度(阿姆斯特丹)代表性廠址分析雙玻組件發電增益效果。結果表明,對於固定支架光 伏電站,雙玻組件發電增益分別達到 3.3%、3.6%、5.2%;對於跟蹤支架光伏電站,雙玻組件發電增益分別達到 6.0%、5.2%、6.8%。國內學者對國內國家電投河北電力有限公司張家口分公司在戰石溝電站二期建設項目的月 度發電對照跟蹤研究。結論表明,在實際生產運行中雙玻組件的發電增益均值達到 5.14%,與國外相關研究基 本一致。

除發電增益外,雙玻組件在耐久性、機械強度、透光性等方面具備優勢,佔比有望逐年提升。作為無機材 料,玻璃具備很好的耐久性,可以有效避免自身老化帶來的組件功率衰減或失效;雙玻組件採用兩面玻璃的對 稱結構,機械強度進一步提升,不易產生隱裂,同時也避免了施工安裝過程中背板劃傷的風險;此外,雙玻組 件具備透光性能,未來在光伏建築一體化(BIPV)領域有望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根據 CPIA 的數據,2020 年, 隨着發電系統端對於雙玻組件發電增益的認可,以及美國對雙玻組件 201 關税的豁免,雙玻組件市佔率快速擴 大至 29.7%。預計隨着光伏玻璃供應能力的快速提升,雙玻組件的應用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到 2023 年市佔率將 達到 50%左右,到 2025 年市佔率進一步提升至 60%左右。

雙玻組件的推廣在提升光伏玻璃需求的同時,也對玻璃厚度和質量提出更高要求。傳統單玻組件的前蓋板 厚度一般為 3.2mm,在考慮實際人工安裝重量限制的情況下,雙玻組件需採用更薄的玻璃以滿足輕量化要求。2018 年及之前,雙玻組件的玻璃厚度多為 2.5mm,在 2019 年之后,雙玻組件主要採用 2.0mm 玻璃,組件整體 重量與 3.2mm 單玻組件差異不大。組件輕量化發展趨勢對玻璃的強度要求更高,現有的風冷鋼化技術只能用於較厚的玻璃,2.0mm 組件玻璃採用半鋼化工藝亦可滿足機械載荷要求。在屋頂光伏的推廣中或將對組件重量提 出更加嚴苛的標準,如何提升 2.0mm 以下光伏玻璃的鋼化性能成為未來光伏玻璃製造企業面臨的新課題。

2.2.3 容配比適當提高

行業規範中對於容配比的修訂在降低度電成本的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光伏組件的需求。容配比是指光伏 系統安裝容量與額定容量之比。其中,安裝容量是指光伏發電系統中安裝的標稱功率之和,計量單位是瓦峰;額定容量是光伏發電系統中安裝的逆變器的額定有功功率之和,計量單位為瓦。2020 年底,國家能源局批准了 《光伏發電系統能效規範(NB/T 10394-2020)》,相比於老版標準,將容配比限制由「1:1」提高至「1.8:1」,規 定Ⅰ、Ⅱ、Ⅲ類太陽能資源地區的容配比分別不宜超過「1.2:1」、「1.4:1」和「1.8:1」。同時根據不同地區水平面 總輻照量的差異,推薦了不同類型組件的容配比值。適當提高容配比,可以提高逆變器利用率,進一步降低度 電成本,同時使得電站輸出更加平穩。新版標準首次提出「額定容量」的概念,並以此定義光伏電站裝機容量, 與火電、水電、風電等其他發電形式保持一致,更加科學合理。容配比的放開,將進一步提高組件的出貨,光 伏玻璃行業需求空間也將隨之擴大。

我國不同地區水平面總輻射量差異顯著,整體呈現西高東低,北高南低的分佈特徵。其中,新疆東部、西 藏中西部、青海大部、甘肅西部、內蒙古西部水平面總輻射量超過 1700kWh/m2,太陽能資源最豐富;四川東部、 重慶、貴州中東部、湖南及湖北西部地區水平面總輻射量不足 1050kWh/m2,為太陽能資源一般區。造成該分佈 特徵的原因包括以下兩點:第一,太陽直射點在南北迴歸線之間移動,因此緯度越高,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越少;第二,大氣層中的雲和氣溶膠將會影響太陽輻射,因此降水多、沙塵多、霧霾多的地區太陽輻射會相對較少。

現階段我國的光伏裝機主要集中在光能資源豐沛或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未來隨着「大基地時代」的開啟, 西部地區的光伏裝機有望快速提升。根據國家能源局的統計,截止 2021 年 6 月,我國光伏累計裝機容量 2671GW。累計裝機容量超過 100GW 的省份包括河北、山西、山東、內蒙古、江蘇、浙江、安徽、河南、陝西、青海、寧 夏、新疆、貴州。由於經濟發達、用電需求巨大,加之政策推動,我國東部沿海省份的裝機容量佔比較高。盡 管西部地區太陽能資源更為豐富,但由於前期電源建設與電網規劃脱節,當地消納能力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 了大規模光伏電站的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推進大型清潔能源基地的建設工作,大型光伏基地項目建 設進程明顯加快,首批大型光伏基地項目在青海、內蒙、甘肅、寧夏等地陸續開工建設,未來西部地區裝機容 量有望快速提升。

不同類型支架的推薦容配比存在差異,我國未來仍將保持以固定支架為主,跟蹤支架為輔的佔比結構。固 定支架在設計時便計算好支架傾斜角度,組件位置在安裝固定后不再調整,而跟蹤支架則增加一套跟蹤系統, 使得光伏組件可以跟隨太陽角度變化而變化,保證太陽始終垂直輻射組件,以達到最大發電量。由於跟蹤式支 架具備更高的發電效率,因此在容配比推薦值上有所降低,即更少的組件裝機容量便可滿足同等規模的發電需求。不過跟蹤支架前期投入會比固定支架高 7%-10%,並且后期維護費用較高,因此我國光伏市場中仍以固定 支架為主。根據 CPIA 的預測,到 2025 年,跟蹤支架的市佔率將有所提升,但增速較低,市佔率從 2021 年的 18%提升至 2025 年的 25%,固定支架仍將是光伏發電系統的主要選擇。

2.3 光伏玻璃需求空間巨大,大尺寸玻璃增速突出

結合行業大尺寸、雙玻及容配比提升等趨勢,研究構建預測模型對不同組件需求進行預測,進而分析光伏 玻璃需求。模型中,首先根據單雙玻佔比、不同尺寸佔比、固定跟蹤支架佔比的預測參數分拆不同組件類型的 裝機容量,之后充分考慮不同類型組件容配比、轉化率、雙玻增益、玻璃比重、良品率等差異,計算不同尺寸 不同厚度的光伏玻璃需求。

2.3.1 組件類型預測模塊

組件類型預測模塊中,研究以 CPIA 對於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的預測數據為基礎,按照單玻/雙玻組件佔 比、不同尺寸組件佔比、固定式/跟蹤式組件佔比等預測數據,對不同組件類型額定容量進行拆分,同時結合《光 伏發電系統能效規範(NB/T 10394-2020)》標準中對於不同組件容配比的推薦值,進一步計算不同組件類型的 理想安裝容量。

在保守情景下,到 2025 年全球光伏組件額定容量 CAGR 為 15.74%,不同類型組件發展趨勢差異顯著。根 據模型預測結果,2025 年固定支架 210mm 雙玻組件、固定支架 210mm 單玻組件、固定支架 182mm 雙玻組件、 固定支架 182mm 單玻組件將成為市佔率最高的組件類型,佔比分別達到 31.9%、20.4%、13.7%和 8.7%。

在樂觀情景下,到 2025 年全球光伏組件額定容量 CAGR 為 20.48%,不同類型組件發展趨勢與保守情景一 致。根據模型預測,2025 年,年新增裝機容量比保守情景提升 22.2%,各類組件的新增裝機容量也同等比例提 升,進一步抬高了光伏玻璃需求的天花板。

2.3.2 玻璃需求預測模塊

玻璃需求預測模塊中,研究各類組件安裝容量預測數據為基礎,考慮不同類型組件的轉化率及玻璃厚度, 計算安裝端所需的玻璃體積,再基於玻璃比重、良品率等參數,計算生產端所需的玻璃產能。

在兩種情景下,未來四年光伏玻璃需求都將保持年均 10%以上增速,樂觀情景下 2022 年增速將超 30%。兩種情景下,光伏玻璃未來四年需求 CAGR 分別為 15.78%、17.98%。2021 年由於指標下發滯后、原材料價格 上漲等因素光伏裝機容量 53GW,不及預期。隨着硅料等原材料價格的回落以及利好政策的持續推進,2022 年 光伏裝機容量有望快速增加,並帶動光伏玻璃需求。根據模型預測,2022 年保守情景和樂觀情景下光伏玻璃需 求分別為 36391t/d 和 45489t/d,同比分別提升 18.9%和 31.2%。

在未來,光伏玻璃需求呈現結構性分化特徵,大尺寸玻璃需求將快速提升。由於大尺寸、雙玻組件的市佔 率提升,不同類型的光伏玻璃需求顯著不同。對於傳統尺寸光伏玻璃(166mm 組件玻璃),未來需求將快速減 少,2024 年將從市場退出;對於大尺寸光伏玻璃(182mm 及 210mm 組件玻璃),未來需求將大幅提高,保守情 景和樂觀情景下,未來四年 CAGR 分別為 38.4%和 41.1%,2022 年需求同比分別提升 111%和 113%。(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三、光伏玻璃產能快速擴張,成本控制優勢企業有望突出重圍

3.1 國內廠商成為全球光伏玻璃供給主力,雙寡頭格局形成

隨着技術突破及成本優勢,國內光伏玻璃廠商產能逐漸提升,保持在 90%佔比。2006 年之前,我國並不具 備光伏玻璃國產化技術,市場基本由聖戈班、皮爾金頓、旭硝子、板硝子四家外國公司壟斷,進口價格高達 80 元/平方米以上。2006 年,福萊特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建立第一條光伏玻璃產線,在市場需求和利潤的驅動下,國 內光伏玻璃行業快速發展,由於成本優勢,國內企業迅速佔據市場份額,國外企業紛紛退出光伏玻璃市場,到 2018 年,國內企業生產的光伏玻璃全球市佔率接近 90%。

現階段,我國光伏玻璃行業雙寡頭格局形成,信義、福萊特產能佔比超 50%。兩公司均在國內產業成長初 期進入,福萊特通過收購外資公司進軍光伏玻璃行業,2006、2007 年分別投產一條 100t/d 的玻璃產線,並在隨 后繼續擴大產能,2010 年福萊特光伏玻璃產能達到 1290t/d,市場佔有率超過 20%,成為全球第一大光伏玻璃制 造企業。2008 年信義集團在東莞投產第一條 300t/d 生產線,2009 年在蕪湖基地投產 500t/d 生產線,2011 年分 別在天津基地、蕪湖基地投產三條 500t/d 產線,產能佔比超過福萊特位居全球首位,雙寡頭格局開始形成。隨 后的 10 年間,兩家公司憑藉前瞻性戰略佈局以及優秀的企業管理持續擴大市場份額,到 2022 年 2 月,信義和 福萊特的在產產能分別達到 12000t/d、12200t/d,市佔率合計達到 52.9%。

3.2 眾多企業入局,名義產能面臨過剩風險

由於行業景氣度提升以及光伏玻璃產能政策的調整,許多企業加速產線佈局。雙碳目標提出后,清潔能源 對化石能源的替代已是大勢所趨,光伏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2020 年下半年起,隨着疫情穩定,需求集中爆發, 光伏玻璃供給出現巨大缺口,價格快速上漲,利潤增厚。2020 年底工信部修訂了《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 辦法》,對光伏玻璃產能置換實施差別化政策,新上項目不再要求產能置換。在市場和政策的共同驅動下,老牌 企業持續擴大生產、新企業不斷湧入,產能預計將在 2022 年集中爆發。

與需求端對比,2022 年下半年后光伏玻璃或將出現整體產能過剩。本研究對現有產線及未來擬投產產線進行梳理,2022 年上半年,預計有 27 條新增產線點火,新增產能共計 25530t/d;2022 年下半年,預計有 35 條產 線點火,新增產能共計 36850t/d。在全部產線按期投產,並假設 2014 年之前點火的窯爐冷修的情況下,到 2022 年底,我國光伏玻璃產能將達到 112300t/d,同比增長 123.2%。對比第二章對於光伏玻璃需求的預測,結果表明, 在考慮 2014 年及之前的窯爐冷修情況下,2022 年下半年起供給將大幅過剩,超出需求天花板 25.5%,2023 年 上半年供給過剩幅度繼續擴大,超出需求天花板 76.2%。

傳統尺寸光伏玻璃供給過剩情況嚴峻,大尺寸光伏玻璃產線短期存在競爭優勢。近兩年,組件尺寸升級呈 加速趨勢,182mm 和 210mm 的大尺寸組件將快速佔據市場,對於大尺寸光伏玻璃的需求也快速增加,而傳統 尺寸光伏玻璃的需求則持續萎縮。從供應端分析,2020 年及之前投產的窯爐設計時基本以傳統尺寸玻璃為標準, 因此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風險。2021 年及之后投產的窯爐產線爐口寬度基本考慮了組件尺寸的升級,保留改造 空間。通過對比不同時期的供需情況可以看出,2022 年上半年,適合大尺寸玻璃的產線無法完全滿足組件需求, 部分傳統產線可能生產大尺寸玻璃,填補供給缺口。但 2022 年下半年后,大尺寸玻璃將達到供需平衡狀態並逐 漸演變為供大於求,傳統產線面臨更加嚴峻的生存挑戰。

為適應組件升級,部分傳統產線需進行升級改造,進而產生額外技改成本。產線升級改造涉及範圍較廣, 包括壓延工序、磨邊工序、鍍膜工序、鋼化工序、清洗工序以及堆垛工序等,改造周期一般為 2-5 個月,每條 線改造成本合計約 1400 萬。在新增產能快速擴張以及傳統尺寸玻璃需求萎縮的大背景下,是否對傳統產線進行 改造成為企業的兩難選擇。

現實情況下,供給過剩的局面或不致如此嚴峻。一方面,由於玻璃生產工藝的特點,一旦點火就不能間斷, 只能連續生產,面對可能的庫存壓力,一些企業可能會延迟新產線的點火。另一方面,儘管《水泥玻璃行業產 能置換實施辦法(修訂稿)》不再要求新上項目產能置換,但同時也提出建立產能風險預警機制,論證項目建設 的必要性、技術先進性、能耗水平、環保水平等,未來可能有新的政策防止產能無序擴張。

光伏玻璃企業提價驅動力不足,預計行業整體呈現銷量增長、價格下行的趨勢。光伏玻璃是同質化產品, 且在光伏產業鏈中技術變革相對較小,議價能力有限。觀察近年來光伏玻璃價格變化趨勢,我們可以發現其價 格主要由產能供給和下游組件需求決定。2020 年下半年,隨着疫情得到控制和雙碳政策的推動,組件需求旺盛, 而光伏玻璃供給受到產能置換政策的限制,價格在供需緊張的推動下快速上漲,3.2mm 鍍膜玻璃價格一度上漲 到 43 元/平方米,漲幅超過 75%,2.0mm 鍍膜玻璃價格最高上漲至 35 元/平方米,漲幅超 55%。高價吸引大量 浮法玻璃轉產光伏組件的背板玻璃,一定程度上補充供給,同時由於硅料價格的猛漲,光伏組件迫於成本壓力 開工率不斷下滑,2021 年上半年僅完成不到 10GW 的新增裝機,需求端快速萎縮,光伏玻璃價格自 2021 年 3 月份起快速回落。儘管 2021 年后半年組件需求端有所上升,但隨着光伏玻璃產能限制政策的放開,新產能不斷點火投產,有效補充了供給缺口,使得當年並未出現 2020 年底大幅漲價的情形。

我們判斷,隨着產能的釋放,2022-2023 年行業將進入價格競爭階段,企業間更多的比拼在成本。行業整 體呈現銷量增長、價格下行的趨勢。在這一階段,具備成本優勢的企業仍可獲得合理利潤水平,保持擴張速度, 而成本管控能力較差的企業將面臨被出清或者削減原有產能擴張計劃的處境。在經歷這一階段的行業洗牌后, 供需達到相對平衡,價格有望開啟新一輪上漲,具備成本優勢的企業將享受量價齊升的周期上行過程。因此, 成本優勢是這一階段光伏玻璃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3 成本管理成為紅海競爭中企業得以生存的關鍵

寡頭企業毛利率顯著高於其他企業,在市場價格低迷時期仍有一定利潤空間。研究選取以光伏玻璃為主營 業務的典型上市公司(信義光能、福萊特、彩虹集團亞瑪頓安彩高科)進行比較,信義光能和福萊特的毛 利率位於第一梯隊,顯著高於其他上市公司,2021 年上半年,兩家公司的毛利率分別達到 51%和 50%,高於其 他公司超過 20 個百分點。通過營業成本及銷量數據,我們計算了典型企業光伏玻璃的生產成本。以福萊特為代 表的第一梯隊公司 3.2mm 光伏玻璃生產成本約為 14 元/平方米,而第二梯隊公司生產成本則接近 20 元/平方米。

企業生產成本成為行業洗牌過程中的關鍵,成本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目前 3.2mm 鍍膜玻璃的價格持續保持在 25 元/平方米的低位區間,基本接近第二階梯企業盈虧平衡點。我們判斷,未來一年,3.2mm 鍍膜玻璃的價 格仍將保持低位波動,甚至在產能如期釋放的情況下進一步下探,一些光伏玻璃企業經營或將面臨較大困難。光伏玻璃的生產成本受到窯爐規模、產線匹配度、原材料、企業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我們將對比分析 各個方面表現優秀的企業,並以此判斷未來可能出現的競爭格局。

3.3.1 窯爐規模

窯爐規模影響着單位能耗水平,大型窯爐的生產成本更具競爭優勢。我國光伏玻璃產業起步初期,以小噸 位為主,例如我國首條光伏玻璃產線為福萊特 100t/d 產線,到 2010 年左右規模逐步提升,例如信義光能在 2009 年在蕪湖基地投產 500t/d 生產線,隨后產線規模持續擴大,2018 年之后建設的基本為 1000t/d 左右窯爐,近年 來部分企業將窯爐規模進一步提升至 1200t/d。窯爐規模的大型化將從三個方面降低成本:第一,大型窯爐單位 面積的生產效率更高,規模優勢帶來單噸玻璃液能耗水平下降,降低生產成本,通過國家標準中對於不同產能 光伏壓延玻璃單位產品能耗限額,也可以側面反映大型窯爐在產品能耗強度方面的優勢;第二,大型窯爐的成 品率更高,可以壓出面積更大的原片,切邊面積佔比更低,再次投入窯爐的玻璃碎渣較少,目前一線企業 1000 噸日熔量的窯爐成品率可達 85%,二線廠家成品率約為 70%-80%;第三,產能的增加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折舊 和固定成本分攤,減少單位產量建設投資。

寡頭企業的平均窯爐規模顯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成為高毛利的原因之一。儘管信義光能、福萊特在我國 光伏產業起步之初就進入市場,但在隨后的發展中,保持快速擴張和升級步伐,淘汰低產能產線,擴大高產能 產線。2021 年,兩家企業的平均窯爐規模分別為 863t/d、938t/d,分別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48.8%、61.7%。一般 而言,1000t/d 生產線的單位成本較 650t/d 低 10%-20%左右,即其他小窯爐相比於信義光能、福萊特的生產成本 高出約 2.5 元/平方米。

窯爐大型化成為光伏玻璃企業的發展趨勢之一,新入局企業的平均窯爐規模具備后發者優勢。未來新建產線以 1000t/d 以上的大型窯爐為主,這將對光伏玻璃行業帶來以下三個方面的影響。

第一,光伏玻璃生產企業的 平均窯爐規模有所提升,有望提升行業整體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到 2023 年,若所有規劃產線均如期點火, 光伏玻璃企業平均窯爐規模有望達到 758 t/d,與 2021 年相比提高 30.7%。第二,光伏玻璃大窯爐趨勢使得單線 投資規模變大,每條產線投資成本在10 億以上,投資門檻加大,頭部上市公司將進一步拉開與中小企業的差距。到 2023 年,信義光能、福萊特的平均窯爐規模水平進一步提高,分別達到 908 t/d、1030 t/d,窯爐規模上仍然保持行業第一梯隊。第三,新入局企業缺少歷史包袱,在平均窯爐規模上具備后發者優勢。旗濱集團之前未有 光伏壓延產線、南玻集團僅有 4 條小產能產線,旗濱集團規劃建設 1 條 1200t/d 超白浮法產線及 4 條 1200t/d 壓 延玻璃產線、南玻集團規劃建設 5 條 1200 t/d 的光伏玻璃產能,計劃於 2022 年點火投產,屆時這兩家企業的平 均窯爐規模將分別達到 1200 t/d、867 t/d,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3.3.2 產線匹配度

新產線在設計時考慮大尺寸組件的匹配性,將在與傳統產線競爭中取得成本優勢。近兩年,組件尺寸升級 加速,對於大尺寸光伏玻璃的需求快速增加,而 2020 年及之前投產的窯爐設計時基本以傳統尺寸玻璃為標準, 爐口寬度一般為 2.4m,生產 1.3m 寬度的光伏玻璃時無法實現一切二,造成廢邊增多,成本上升。而新增產線 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大尺寸的發展趨勢,爐口寬度也進行了調整,生產效率更高,在與傳統產線競爭中取得更 大的成本優勢。通過對各企業產線梳理,我們發現到 2023 年,伴隨着近兩年產能擴張,主要企業 2021 年及以 后新增產能佔比基本超過 50%,其中旗濱、南玻、福萊特的擴產能戰略最為激進,到 2023 年,三家企業新增產 能佔各自企業總產能的比重分別為 100%、77%、68%。

3.3.3 原材料

純鹼市場供應充足,各企業採購成本差異不大。光伏玻璃企業生產成本中原材料佔比超過 40%,是決定生 產成本的核心因素之一,其中主要原材料為純鹼和超白石英砂。純鹼行業壁壘較低,市場供應充足,並且光伏 玻璃純鹼消費量佔純鹼總供給量的比重較低,因此純鹼預計不會成為光伏玻璃行業高速發展的限制。從各企業 採購成本差異看,規模較大的企業具備一定的採購成本優勢,單噸純鹼採購成本差距在 100 元左右,一噸光伏 玻璃需要 0.2 噸純鹼,則單噸光伏玻璃成本相差 20 元,以 3.2mm 玻璃為例,由於純鹼採購成本差異帶來的每平 米光伏玻璃成本差異為 0.026 元。

超白砂礦在我國主要分佈在四大地區,在光伏玻璃產能急劇擴張的情況下或將成為制約因素。透光率是光 伏玻璃的核心性能指標之一,要實現高透光率,就需要使用含鐵量較低的超白砂礦。在我國,超白石英砂礦較 為稀缺,主要分佈在安徽鳳陽、湖南、廣東河源、廣西和海南等少數地區。目前,我國石英砂企業約千家,大 多數產能不超過 100 萬噸,格局較為分散。未來隨着光伏玻璃產能的擴張,超白石英砂或成為相對緊缺的資源, 出現供不應求,價格可能會大幅上漲,進而對光伏玻璃企業產能負面衝擊,影響企業盈利水平。

自有超白砂礦的光伏玻璃製造企業具有原材料成本優勢,未來該優勢將會被放大。優質和穩定供應的超白 砂是光伏企業持續擴張的保障,也成為企業重點佈局的戰略方向。福萊特在安徽鳳陽儲備有 1800 萬噸超白石英 砂礦山,自供比例約 50%左右,並於 2021 年 10 月購買安徽鳳砂礦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大華礦業 100%股權和 三力礦業 100%股權,兩家公司共持有年產 240 萬噸玻璃用石英岩採礦權。信義光能 2020 年一季度正式啟用北 海硅砂礦,自供比例將達 50%。信義光能、福萊特等企業自有超白硅砂礦並在純鹼採購中具備成本優勢,我們 預計每平米光伏玻璃可節約 1 元左右的成本。對於新進入者,旗濱集團於 2021 年 4 月投資建設年產 57.6 萬噸 的超白石英砂,可供兩條千噸級產線;南玻在安徽鳳陽投資建設年產 60 萬噸的超白石英砂生產基地,可供兩條 千噸級產線。自有超白砂礦有利於控制和穩定主要原材料的品質及價格,在超白砂供給趨緊的大背景下,未來 優勢將會被進一步放大。

3.3.4 企業管理能力

企業運營和管理能力亦是核心競爭力之一,在成本管控中發揮着重要作用。考慮到一些浮法玻璃企業開始 擴展光伏玻璃業務,我們選取了部分典型的光伏玻璃企業和浮法玻璃企業,通過對比人均創利、期間費用率等 指標側面反映其運營與管理能力的差異,識別在光伏玻璃行業和浮法玻璃行業管理能力突出的企業,這些企業 或未來光伏玻璃市場競爭中具備一定優勢。

光伏玻璃和傳統浮法玻璃的龍頭企業人均創利高於其他企業。在光伏玻璃行業,近三年信義光能人均創利 均保持在 50 萬元/人的水平,2021 年上半年人均創利 50.33 萬元/人,福萊特人均創利在近兩年也快速上升,2021 年前三季度人均創利 49.91 萬元,與信義光能基本一致,顯著高於其他企業。在浮法玻璃行業,近三年信義玻 璃人均創利保持在 30 萬元/人的水平,2021 年上半年人均創利 31.21 萬元/人,旗濱集團人均創利呈現快速上升 趨勢,2021 年前三季度人均創利提升至 43.50 萬元/人,展現了優秀的增收節支和人員管理能力。

典型光伏玻璃企業中,信義光能的銷售費用率較低,主要得益於其全國化生產基地佈局及自建碼頭對運費 的降低作用。信義光能近五年銷售費用率位於 3%上下,較同業公司具備優勢。集團在廣西北海、安徽蕪湖和廣 東均設有自己的碼頭,方便原材料採購和玻璃成品對外運輸。水運運輸費用遠低於公路運輸,同時通過海運和 河運也擴大了銷售半徑。

典型浮法玻璃企業中,旗濱集團的銷售費用率處於領先水平,近三年銷售費用率保持在 2%以下。旗濱集 團主要生產基地株洲生產基地位於交通樞紐地區,且緊靠湘江,企業擁有自建碼頭,漳州基地位於福建東山島, 便利的海運大幅降低其運輸成本。行業龍頭信義玻璃由於其海外業務佔比較高,因此運輸成本提升帶來銷售費 用率較高。

典型光伏玻璃企業中,福萊特管理費用率分別位於領先水平,體現出公司較好的運營效率。管理費用主要 包括管理層和行政人員的員工成本及福利、辦公物業及設備折舊開支等。近三年福萊特管理費用率保持在 2%-3% 之間水平,相比同業公司具有 1-3pct 的費用優勢,體現出公司較好的費用管控能力和較高的運營效率。企業人 工費用率 2019 年起開始下降並達到較低水平,折舊攤銷率常年維持在 0.5%之下,顯著領先於其他公司。

典型浮法玻璃企業中,旗濱、南玻、耀皮位於第一梯隊。2018-2020 年間,三家企業管理費用率在 5%-7% 之間,比福耀、信義玻璃高 4pct 左右。其中,旗濱、南玻、耀皮的人工費用率均保持在較低的水平,2020 年起, 由於旗濱集團規模擴大以及對員工業績獎勵提升,導致其人工費用率開始呈現上升趨勢。旗濱、耀皮的折舊攤 銷率保持在較低水平且呈現下降趨勢。

3.4 行業集中度或將提升,競爭格局有望進一步優化

3.4.1 信義光能

信義光能控股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玻璃製造商,公司專業從事太陽能光伏玻璃的研發、製造、 銷售和售后服務,為全球主要的國內外太陽能組件廠商提供太陽能光伏玻璃產品。公司 2013 年於香港聯交所主 板上市(股票代碼:00968.HK)。公司業務圍繞光伏產業鏈,包括太陽能玻璃、太陽能電站及電站 EPC 安裝施 工業務。EPC 服務收入佔比逐年下降,太陽能發電業務比重增加,2021 年太陽能玻璃收入佔比 81%,太陽能發 電佔比為 19%。

信義光能擁有六大生產基地,分別位於安徽蕪湖、廣西北海、天津、張家港(建設中)、雲南曲靖(籌建中)、 馬來西亞馬六甲,目前擁有總計日熔化量 13800 噸的太陽能光伏玻璃生產線(含兩條冷修產線,目前在產產能 12000t/d),佔有全球超 30%的市場份額,主要為下游組件廠商提供太陽能光伏蓋板、背板玻璃等。2022 年公司 規劃點火 8 條 1000t/d 光伏玻璃產線(包括江蘇張家港 4 條產線、安徽蕪湖 4 條產線),若按期點火,公司到 2022 年底產能將達到 20000t/d,同比增加 67%。

2021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60.65 億港元,同比增長 30.44%;淨利潤 49.24 億港元,同比增長 7.97%;毛利 率 46.99%。過去兩年公司營業收入均保持在 30%以上的增速水平,淨利潤不斷提升,特別是 2020 年,淨利潤 同比增加 88.74%,主要由於光伏玻璃在 2020 年下半年價格一路走高,盈利性大幅提升。

3.4.2 福萊特

福萊特是綜合性玻璃製造企業,主營產品包括光伏玻璃、浮法玻璃、工程玻璃、家居玻璃四大領域,以及 玻璃用石英砂的開採和太陽能光伏電站的建設,其中光伏玻璃收入佔比接近 80%,是公司最主要的產品。2005 年 12 月,公司改制設立福萊特股份有限公司,次年開始生產光伏玻璃,成為國內第一家取得瑞士 SPF 認證的 光伏玻璃企業。2015 年 11 月公司首次公開發行 H 股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06865.HK)。2019 年 1 月,公司 在上交所掛牌上市(601865.SH)。

福萊特在國內擁有三大生產基地,分別位於安徽鳳陽、浙江嘉興,越南海防市,目前擁有總計日熔化量 12200 噸的太陽能光伏玻璃生產線,全部在產。2022 年公司規劃點火 7 條 1200t/d 光伏玻璃產線(包括浙江嘉興 2 條 產線、安徽鳳陽 5 條產線),若按期點火,公司到 2022 年底產能將達到 20600t/d,同比增加 69%。

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63.37 億元,同比增長 57.78%;淨利潤 17.17 億元,同比增長 111.50%。2021 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 48.04%,其中光伏玻璃毛利率 50.29%。過去三年公司營業收入均保持在 30%以上 的增速水平,淨利潤不斷提升,一方面由於公司光伏玻璃產能在過去三年中快速釋放,另一方面光伏玻璃在 2020 年下半年價格一路走高,盈利性大幅提升。

3.4.3 旗濱集團

旗濱集團成立於 2005 年,2011 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 A 股上市(股票代碼:601636.SH),是一家集浮法玻 璃、節能建築玻璃、低鐵超白玻璃、光伏光電玻璃、電子玻璃、藥用玻璃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創新型國 家高新技術企業。

公司在湖南醴陵、湖南郴州、廣東河源、福建漳州、浙江紹興、浙江平湖、浙江長興、馬來西亞森美蘭州 擁有 8 個浮法原片生產基地,26 條在產優質浮法玻璃生產線、日熔化量 17600 噸。此外,公司在產日熔量 65 噸的高性能電子玻璃產線 1 條,日熔量 25 噸的中性硼硅藥用玻璃素管產線 2 條。

2019 年旗濱集團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一體兩翼」的戰略方向,一體是指推進浮法規模擴 張計劃,鞏固和擴大規模化優勢,通過穩健的財務管理手段、兼併收購重組與投融資策略完善區域佈局、產品 佈局、產業鏈(上下游)佈局,爭取 2024 年末浮法原片產能規模比 2018 年增加 30%以上、節能玻璃產能規模 增加 200%以上;兩翼是指產品優質化、高端化。圍繞一體兩翼,公司先后佈局電子玻璃、藥用玻璃。

隨着光伏玻璃需求的快速增加,旗濱集團於 2020 年及時轉產部分產線用於生產光伏背板玻璃,並開始建設 1 條 1200t/d 超白浮法產線及 4 條 1200t/d 壓延玻璃產線,計劃於 2022 年點火投產,未來三年有望成為行業內第 三或第四的光伏玻璃製造企業。

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07.66 億元,同比增長 64.24%;淨利潤 36.50 億元,同比增長 200.44%;公司毛利率 54.72%。公司的毛利率與浮法玻璃市場行情緊密相關,2021 年浮法玻璃價格大幅上漲帶動企業業績 及盈利水平大幅提升。

3.4.4 南玻集團

南玻集團成立於 1984 年,1992 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000012.SZ),是中國最早的上市公司 之一,也是中國玻璃行業最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企業。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公司擁有節能玻璃、電子玻 璃及顯示器件、太陽能光伏玻璃三大產業鏈。公司主營業務包括研發、生產製造和銷售優質浮法玻璃和工程玻 璃,太陽能玻璃和硅材料、光伏電池和組件等可再生能源產品,超薄電子玻璃和顯示器件等新材料和信息顯示 產品,提供光伏電站項目開發、建設、運維一站式服務等。

公司在東莞、成都、廊坊、吳江、咸寧共擁有 10 條浮法玻璃原片生產線、2 條太陽能壓延玻璃原片生產線 以及 12 條太陽能玻璃深加工生產線。2021 年浮法玻璃原片日熔量超 7000t/d,光伏玻璃原片日熔量 1300t/d。在 光伏玻璃需求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公司規劃建設 5 條 1200t/d 光伏玻璃生產線(其中 4 條位於安徽鳳陽,1 條位 於湖北咸寧),將補齊公司在光伏玻璃業務產能方面的短板。

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02.47 億元,同比增長 37.20%;淨利潤 15.37 億元,同比增長 105.24%;公司毛利率 37.53%。2021 年玻璃市場需求總體向好,產品價格同比大幅上漲,帶動企業業績及盈利水平大幅提 升。

3.4.5 未來行業格局判斷

行業龍頭優勢明顯,雙寡頭集中度或將進一步提升。信義光能、福萊特兩家企業在我國光伏玻璃行業成長 初期便進入市場,十余年里,憑藉優秀的企業管理能力,在光伏玻璃優質賽道快速崛起,成長為市值千億的公 司,2021 年兩企業合計產能佔比超 50%。在未來,兩家企業的產能佔比有望進一步提升。我們持續看好兩家公 司的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在雙碳背景下,兩家企業均在積極佈局新建產能,保持強勢擴張勢頭。2022 年,信義光能、福萊特 分別規劃點火 8 條 1000t/d、7 條 1200t/d 產線,若按期實現點火,到 2022 年底兩公司產能將分別達到 20000t/d、 20600t/d,增幅達到 67%、69%。

第二,企業成本管理優勢明顯,在光伏玻璃價格低迷期依然保持可觀的盈利能力,有能力穿越行業下行周 期。由於在窯爐規模、原料成本、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優勢,兩家企業毛利率顯著高於同行業其他企業,在競爭 趨於激烈的情況下,成本優勢將會被進一步放大。

第三,最早進入光伏玻璃行業,積澱了大量生產經驗及合作廠商,渠道優勢或將成為未來行業洗牌過程中 的重要競爭力。兩家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憑藉穩定優質的供貨能力與光伏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 系,保障了原材料的獲得和產品的消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未來企業運營中的供應鏈風險。

新進入的優質企業有望在快速擴張的光伏玻璃行業獲得發展機會。面對持續高速增長的優質賽道,部分傳 統浮法玻璃製造企業積極開拓光伏玻璃市場,旗濱集團此前未有光伏玻璃產線,2022 年計劃投產 1 條 1200t/d 超白浮法產線及 4 條 1200t/d 壓延玻璃產線;南玻此前僅有四條小窯爐產線,合計產能 1800t/d,2022 年亦計劃 投產 5 條 1200t/d 產線。在未來,兩家新進入的優質企業有望在此行業獲得新的增長機會。我們看好兩家公司的 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兩家企業新產能佔比高,窯爐規模大,具備后發優勢。兩家企業新建產線均為 1000t/d 及以上產線, 產線點火投產后,兩家企業的平均窯爐規模均超過行業平均水平。一方面大窯爐可以有效提高生產效率,降低 生產成本,另一方面新建窯爐可以滿足寬幅生產,無需再進行改造。

第二,兩家企業已在浮法玻璃行業證明了自身優秀的管理能力,且同步建設配套了超白砂礦生產基地,在 光伏玻璃生產成本上有望達到第一梯隊的水平。與浮法玻璃其他企業相比,兩家企業在人均創利、銷售費用率、 管理費用率等指標上有着優秀的表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管理能力。進入光伏玻璃行業后,一方面兩家企 業可以利用自身在浮法玻璃業務龐大的純鹼採購量獲得集採成本優勢,另一方面兩家企業同步配套了超白砂礦 生產基地,超白砂的自供率將達到 40%左右,接近行業龍頭水平。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