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3-22 10:59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只是用手機瀏覽了某些網站,未留下電話,卻莫名其妙接到了相關行業的推銷騷擾電話。
在今年的央視315上,就曝光了這樣的亂象。由於每個人手機上對應着一個MAC號(手機識別碼),可以匹配到手機。所以用户只要瀏覽網站,就算沒留電話,也可以給用户打電話。而一些公司會提供外呼系統和線路的技術服務,幫忙那些需要給用户打電話的客户隱藏真正的主叫號碼,防止被投訴,由此攫取豐厚收入。
在央視點名公司中,一家叫做容聯七陌的公司引起了關注。容聯七陌經理表示,「如果是陌生拜訪,我們也有陌生拜訪的線。在我們平臺跑三萬多家客户,肯定有一部分是做陌拜的。(「陌拜」即騷擾電話的掩飾稱呼)」
網友們紛紛表示,助紂為虐,與作惡之人一樣可惡。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容聯七陌」,但「容聯雲」卻是頗有名氣,號稱「中國SaaS企業在美上市第一股」,背后有紅杉資本加持,曾經經歷過上市首日暴漲200%的神話,但出道即巔峰,自此之后股價一路大跳水,從最高股價59美元跌至如今的1.85美元,整整97%的跌幅,可以説就剩一個零頭了。
那麼,這一切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
01
SaaS企業在美上市第一股,6個月暴跌90%
容聯雲的創始人叫做孫昌勛,1998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數學系,清華大學MBA畢業。早先是在一家叫做高陽聖思園的公司工作,2006年出任副總裁,負責公司IMS融合通訊產品、視頻產品、遊戲等移動互聯網產品。
在容聯雲之前,孫昌勛先后做過系統集成、通訊APP,但紛紛以失敗告終。碰壁幾次之后,他摸索出了適合自己的方向——趁着移動應用的風口,提供融合通訊解決方案,號稱要「讓通訊技術成為您應用的基石」。
於是,2011年,容聯雲就此誕生,他的商業模式就是將語音驗證碼,機器人語音留言,社交機器人回覆,傳統短信驗證碼等通訊功能融合在一起,打包成API接口與SDK,讓企業可以通過簡單的開發就能直接嵌入系統。
說白了,就是在運營商和企業之間做轉售。
在美國,已經有了對標的獨角獸公司——通訊雲企業Twilio。這家公司成立於2007年,2013年就獲得了7000萬美金D輪融資,估值達到十幾億美金。2016年,Twilio成功上市,上市當天,15美元的發行價翻倍,5年股價更是達到了近400美元/股。
風口之下,容聯雲也是拿錢拿到手軟。2013年11月拿到了紅杉資本 400 萬美元的A 輪融資投資。此后又陸續引入了摯信資本、新東方、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藍藤資本等股東,累計融資9輪。
2020年疫情更是讓容聯雲發生了質變級別的爆發,居家隔離+遠程辦公,刺激企業增加雲使用量在2020年規模突破40億美元。其中,增長最快的就是PaaS層,四年符合增長超過20%。而這也是容聯雲最早切入行業的方式。
2021年2月,容聯雲風光上市,登陸了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首日股價報收48美元/股,上漲200%,市值最高超過600億元人民幣。
容聯雲上市儀式上,創始人孫昌勛信心滿滿地表示,「容聯雲會是一個大格局的生態公司,容聯雲要為投資人帶來高回報。」
可是,打臉總是來的很快。容聯雲巔峰過后便一路暴跌。6月,容聯雲發佈Q1財報,股價已經跌至8美元上下,但這一狀況仍未停止,Q2財報后,股價至今跌至4美元上下,總市值為7.94億美元相較於上市第一天的79億美元,容聯雲僅僅剩下了一個零頭。
6個月的時間,容聯雲就已經跌去了市值的90%!為此,有憤怒的投資者揚言要起訴上市公司。
02
燒了10億,一直為運營商「做嫁衣」
表面上是高光無比的獨角獸,但實質卻是燒錢不止的「毒角獸」。這些年來,容聯雲一直是「增收不增利」,虧損面在持續擴大,據2018-2021中報,虧損分別為1.39億元、1.75億元、4.92億元、2.7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疫情期間,容聯雲無法到客户現場交付產品,近5億鉅額虧損我們尚且可以理解。但2021年,全球互聯網通訊雲市場規模增速達到59.5%,中國還是疫情恢復最快的國家,但容聯雲仍然虧掉了營收的一半!
如此慘淡業績,也無怪乎資本市場要「用腳投票」了。
歸根到底,還是容聯雲業務模式的問題。別看他服務了上萬家客户,涵蓋教育、電商、金融保險、生活服務、政企服務、交通、醫療、社交等多個行業,卻高度依賴電信運營商,賺的再多也是「為別人做嫁衣」。
從容聯雲的收入成本來看,大部分都耗費在了電信資源成本上。2018-2020財年,容聯雲的電信資源成本分別為2.31億元、2.93億元、3.29億元,收入成本佔比分別為73.7%、76.4%、71.4%。在這之中,來自CPaaS的收入成本分別為1.87億元、2.46億元、2.84億元,收入成本佔比分別為59.9%、64.3%、61.7%。
無論是短信,還是語音呼叫,容聯雲想要為客户提供雲通訊的解決方案,就必須從運營商處獲得電信資源,而面對運營商「三巨頭」,容聯雲是沒有啥話語權的。
而且從市場需求來看,隨着各大雲平臺都陸續推出相應的模塊化功能產品,搶食者越來越多,容聯雲以往依靠從通訊企業大規模購買產品接口所帶來的成本優勢,正在被削減殆盡。
根據財報數據推算,這部分業務的毛利大概在25~30%之間,離其他企業動輒超過50%的業務毛利還有很大的距離。
容聯雲的數據也顯示,他的用户數量在不斷流失。2018-2020財年,容聯雲基於美元的淨客户保留率分別為135.7%、102.7%、86.8%。
雪上加霜的是來自「雙減政策」的暴擊,這些動輒上萬甚至十幾萬費用支出的在線教育客户,曾是名列容聯雲最核心的大客户名單之一,他們的衝擊必然會「殃及池魚」。雙減政策發佈當天,容聯雲就下跌了13.51%,市值損失約1.23億美元。
面對投資者重度套牢的熊熊怒火,容聯雲通訊創始人孫昌勛揚言要「尋求改變,追求卓越」。現在的容聯雲正在以收購CRM品牌過河兵為抓手,加速拓新的高利潤服務項目,但這條轉型之路卻實屬艱難。
一方面,過河兵的整體體量尚小,容聯雲想要做大要面臨騰訊投資的頭部CRM企業的競爭,難度較大;另一方面,容聯雲更擅長定製CRM產品,標準化產品的缺乏便意味着賺錢能力的不足,處處要實現個性化服務,便不能通過規模效應來實現平臺式的盈利。
隨着時間的推移,315風波給容聯雲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會慢慢消散。但真正麻煩的是,容聯雲如何才能扭虧為盈,來應對來自資本市場的拷問纔是頭等大事。
在激烈競爭的互聯網江湖中,留給他的時間,可能真的不多了。
參考資料:
節點財經《市值從79億到7.9億,「腳踝斬」的容聯雲上市半年在做什麼?》
數科社《容聯雲被低估了嗎?》
科技新知《CRM不是容聯雲的第二曲線》
互聯網金融電訊《容聯七陌服務電銷公司掩護騷擾電話應對監管遭央視315曝光,母公司上市一年股價跌去97%中國銀行興業銀行廣發銀行等多家大行為合作方》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