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3-21 16:25
想要了解米高梅為什麼在很多年前就想把公司賣掉,首先要了解一下米高梅的歷史。米高梅這幾年來一直面臨着很多困難。在2010年時,米高梅就申請破產了,當時有很多激進的對衝基金在米高梅破產前就通過債務持有大量該公司的股票,這其中就包括被稱為「華爾街之狼」的卡爾•伊坎等激進的投資者,這幫人認為在米高梅破產后,還有機會通過重組該公司來繼續賺錢,卡爾•伊坎曾大力推動米高梅與競爭對手獅門影業(Lions Gate)的合併,但最終未能實現。
大家也都知道,雖然很多大片都出自米高梅,但其在財務方面一直以來也存在很多問題,所以這也成了很多試圖迅速從其身上獲利的對衝基金的目標,而管理團隊也知道公司在財務方面存在的這些問題,但這些問題從申請破產后到現在還是沒有改變。比如在2018年,米高梅的時任首席執行官Gary Barber在未經董事會批准的情況下,就試圖祕密的將公司賣給給蘋果(AAPL),結果在事情敗露后,立即被開除了。
好在疫情期間人們對流媒體內容需求的急劇增長以及對線下電影院需求的急劇下降,為米高梅再次賣掉自己創造了一個機會,最后,亞馬遜(AMZN)出價最高,所以就賣給亞馬遜了。
從亞馬遜的角度來看,收購米高梅也是出於戰略方面的考慮(收購后可以在流媒體行業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因為近年來隨着Disney+和Apple TV的崛起以及行業競爭的加劇,亞馬遜Prime早就想找一個可以讓它獲得快速增長的收購標的了,而米高梅正好符合他們的目標。
從總體上看,米高梅最大的價值在於涵蓋了4000多部電影、17000集電視劇、180項奧斯卡獎和100項艾美獎。以及擁有特許經營權和最大收入來源的25部詹姆斯·邦德系列電影。其他著名的電影包括《機械戰警》、《洛奇》、《粉紅豹》、《古墓麗影》和幾部著名的電視劇,比如《維京傳奇》、《冰血暴》等,相信很多大家都看過。
而亞馬遜Prime在收購米高梅后,可以直接擁有Netflix(NFLX)等競爭對手一直以來難以擁有的好萊塢經典電影。而這將會對亞馬遜Prime和整個流媒體行業產生重大影響,關於這一點,我們將會在下面詳細介紹。
從上面的數據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亞馬遜對米高梅的收購支付了很高的溢價。在這個行業中,TV(交易價值)/收入和TV/息税折舊攤銷前利潤分別為3.00倍和12.30倍。而在亞馬遜收購米高梅的案例中,這一倍數已經達到了5.32倍和17.46倍。
如果你將3.0倍的收入倍數應用於米高梅,它的年收入應該在28億美元左右。亞馬遜卻花了85億美元來收購米高梅,這突顯出亞馬遜對米高梅的出價明顯過高。
猛獸財經認為,米高梅在被亞馬遜收購前債務不斷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它在2017年收購了流媒體平臺EPIX(從其2017年的債務激增就可以看出),其次是它在內容方面的投資,因為它試圖增加其在內容方面的節目和劇集數量,在2017年至2019年間,米高梅已經將它的節目數量從21集增加到了41集了。
雖然目前還不清楚這筆收購的具體交易細節(債務和股票組合),但亞馬遜在未來肯定會消減米高梅的債務,這種方式可以是通過出售不太知名的特許經營權來實現(這些特許經營權可能沒有流行或延續的前景)。
迪士尼(DIS)在2009年以38億美元收購漫威電影宇宙旗下系列電影的特許經營權就是這個行業的一個經典案例,雖然電影公司和漫威電影宇宙的收入分成是一半對一半,但這項收購還是為迪士尼帶來了超過220億美元的總收入。
然而,就米高梅的特許經營而言,其特許經營似乎很難擴大規模。我們就以詹姆斯·邦德系列電影為例,當其他公司在推出詹姆斯·邦德系列電影的商品或遊戲時獲得的授權是非常有限的。
內容的授權和獨家性問題將是亞馬遜在收購米高梅后需要面臨的第一個關鍵問題。是應該繼續簽署米高梅的授權合同(犧牲亞馬遜Prime平臺本身的獨家性和核心競爭力)來換取米高梅授權帶來的收入,還是應該繼續保留米高梅所有內容的獨家性(犧牲米高梅的授權收入)來換取亞馬遜Prime訂閲用户的增加?
這些對亞馬遜來説都是非常艱難的決定,沒有明顯的答案。即使亞馬遜真的決定採用其中一種選擇,這個選擇是否會產生預期的后果,也要在多年后才能看出來。
美國的流媒體行業目前正處於一個分水嶺階段,在多年來將市場份額置於盈利能力之上之后,現在這些公司正在向盈利方面轉變,併產生了很多盈利模式,比如迪士尼+等公司正在考慮通過降低用户訂閲成本,並在其平臺上投放廣告的方式來賺錢。而Netflix已經排除了在其平臺上投放廣告的可能性,而是會通過提高訂閲價格的方式來賺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猛獸財經」(ID:mengshoucaijing),作者:猛獸財經,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