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3-18 17:01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閲號:techsina
來源:連線Insight
經歷多次「狼來了」之后,「狼」終於還是來了。
3月的深圳春意盎然,與暖和的天氣相反,電子煙行業「寒流」正在這里席捲。深圳作為「世界電子煙生產的中心」,有上千家電子煙上下游的企業盤踞在這里,供應着全球90%以上的電子煙設備。但最近一紙新規的下發,讓電子煙行業開始處在暴風眼中。
一周前,電子菸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終於落下。
3月11日,國家菸草專賣局發佈《電子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要求,「禁止銷售除菸草口味外的調味電子煙和可自行添加霧化物的電子煙」。換句話説,電子煙將僅限菸草口味,這讓不少電子煙從業者和消費者悲觀認為「電子煙市場的天塌了」。
一個電子煙門店的負責人宋金門直接放棄繼續開店的想法,電子煙口味的縮減,直接導致行業整體銷量下降。「水果味煙彈佔煙彈總銷量的95%,不讓賣水果味煙彈,甚至連薄荷口味都不讓賣了,無疑是砍掉了我們賺錢的‘命脈’。」 宋金門表示。
除了口味受限,《辦法》還規定,電子煙專賣店不能只銷售一種電子煙產品、企業上市需經相關部門審查同意……
《辦法》頒佈,不是一個令人意外的事情,但來得太快了。
讓宋金門和眾多電子煙門店主們措手不及的是,《電子煙管理辦法》3月頒佈,5月1日便生效,比市場預期提前了將近半年,緩衝期沒有了。
於是,在過去一周時間里,電子煙產業鏈條上的上下游都經歷着魔幻的一幕。
生產端小心謹慎,爲了儘快消化煙彈庫存,不少廠家已經停工國內生產線;經銷商、代理商爲了能在新規實施前撈到最后一把金,不惜從其他同行手中溢價收購、高價賣出;為避免之后無水果味煙彈可買,大批電子煙消費者開啟瘋狂囤貨模式,少則數十盒,多則上百盒。
但嚴管之下,並不意味全軍覆滅,金字塔頂端的上游廠家經過數次大起大落后,早已開闢掉頭轉向的空間。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菸草市場,《2021年中國電子煙產業全景圖譜》顯示,目前,全球95%的電子煙產品都產自中國,其中,90%以上產品用於出口。
Boulder鉑德電子煙合夥人兼CMO方輝向連線Insight坦言,「《辦法》主要着眼於國內市場行業規範,雖然對於出口方面也有一些新的規定,但對海外業務的影響肯定沒有對國內大。目前已經有部分企業準備放棄國內市場,轉而主攻海外市場。」
但宋金門和其他國內電子煙同行知道,屬於自己的生存空間無幾,新規實施日期逼近,他們每天都很焦慮,「關了專賣店后,自己下一份工作能做什麼?」
政策落錘,從上游生產商到下游門店,每個被裹挾其中的人都在找一條應對之策。只是相比之前的猶豫和不捨,現在的他們,轉身更加決絕。
倒計時開始:
用户搶購囤貨,店家轉讓店鋪
「干不下去了。」
若不是房租今年10月纔到期,宋金門想今年5月就收手,陸續關掉他的電子煙店鋪。在這個四線城市的小縣城里,雖開店壓力要比市區同行小,但四個門店租金,加上員工成本、水電費等各項開銷,每月底宋金門拿到的利潤已經沒多少了。
其實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門店銷量下降,宋金門就有點吃不消了。過完春節,他立馬辭退所有員工,讓老婆、小舅子、堂弟負責照看剩余三家門店。
宋金門清楚地記得,2021年12月初,《電子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佈。他明白2022年新規出臺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但電子煙從業者和專家都推測監管落地之前,政府部門會給5-7個月的過渡期,讓從業者有收縮業務的時間。
但新規早早出台,像一顆沒有發射信號的導彈,突然在電子煙行業爆炸了。
微信羣里恐慌在蔓延。《辦法》公佈后的當天,宋金門在的區域行業交流羣里,300多家門店負責人,都圍繞「禁售水果味煙彈」討論。「水果味煙彈不讓賣了,以后靠什麼賺錢?」「5月1日之前,庫存清不完怎麼辦?」。
新規限制電子煙口味,等於掐斷零售商的「現金牛」。高復購率的煙彈,是電子煙銷售額的大頭。
《辦法》牽扯到多少家電子煙從業者生死?可以參考一組數據,2021年12月17日發佈的《2021電子煙產業藍皮書》顯示,中國電子煙製造及品牌企業超過1500家,電子煙供應鏈和周邊服務企業有近10萬家。這些企業創造了直接就業人數近150萬人,間接從業人數有400萬人,總計約550萬人。
宋金門也發現,最近幾天,轉讓門店的同行越來越多,「之前微信羣里也有轉讓門店的信息,原因大多是虧錢,現在是不少門店老闆直接放棄,批量轉讓店鋪。」
一邊是同行的退出,另一邊,宋金門店鋪的客户反而越來越多,且一次性購買量加大。「之前顧客大多按顆買,現在大多以十盒為單位下單。像葡萄、檸檬等暢銷口味,早就斷貨了。」
宋金門也不打算進貨、囤貨,儘快把手里的貨品賣完是最要緊的事。「第一,廠家已經沒有貨可以發給我們了,第二,即便能進貨,5月1日賣不完,庫存都廢在我自己手里了,風險太大。」宋金門向連線Insight表示。
正如宋金門所説,限制電子煙口味的規定一出,柚子、魔笛等叫得上名字的廠商們,紛紛發佈通告,宣佈庫存消耗結束后,停止水果等風味產品,並儘快發售研發的新品。
5月1日,這一生死期,一邊壓迫着所有電子煙從業者的神經,另一邊也刺激了消費者囤貨熱情,對於不少店主、代理商來説,這是行業最后窗口期。他們想在暴富神話結束前,撈最后一把金。
當宋金門仍堅持原價出售煙彈,距離2000公里之外的北京,一家悦刻專賣店正在出售120元/盒的電子煙彈。若顧客想享受99元/盒的原價優惠方案,必須搭配一支159元/只的煙桿。事實上,《辦法》並未對煙桿進行售賣限制。
連線Insight向悦刻客服求證漲價一事,對方告知,「若看到任何‘RELX悦刻決定漲價’信息,都不是悦刻官方發佈的,要以悦刻官方發佈的消息爲準。另外,顧客還可舉報私下漲價的門店,悦刻會立即進行處理。」
掌握大量渠道資源的省級、市級代理商,也想在最后階段大賺一筆。「抓緊囤貨,庫存告急!7天一顆,建議囤貨30盒;5天一顆,建議囤貨45盒……」一時間成為眾多代理商的標配朋友圈文案。
連線Insight發現,一位小野代理商不僅出售小野煙彈,還同時售賣悦刻等多個品牌的煙彈。但即便是代理商,也無法從廠家拿到足夠的資源。
上述小野代理商向連線Insight坦言,「小野家的任何口味煙彈,現在都能調到貨。其他品牌需要根據客户需求,動態查詢庫存是否足夠。」
據另一位代理商透露,現在廠家停止水果口味煙彈的生產,整個市場都非常缺貨,他們只能高價從其他代理商手中購買,再溢價售出。他自己賣的悦刻煙彈,已經高達150元/盒,且十盒起售。
就連隱祕的微商,也加快了卷錢的速度,試圖割最后一波韭菜。
一位微商告知連線Insight:「悦刻已經由原來的65元/盒,漲至95元/盒,「之后不會降價了,你現在不買,以后再也買不到了。」
為何漲價,也有大量消費者為其買單?一位累計購入30盒水果味煙彈的用户向連線Insight解釋:「電子煙已經成為自己社交場合的標配,水果味更容易給對方帶來舒適感,我要趁着沒禁售,能囤多少是多少。」
政策落定后產生的衝擊波,從生產廠家、品牌方、經銷商,到最末端的零售店店主,乃至消費者,都無一倖免,他們又像是有默契一般,引發了這場浩蕩的搶購風波。但這不過是迴光返照罷了。
命運跌宕的電子煙
電子煙在中國市場的命運就像過山車,有起有伏。
2018年之前,電子煙的市場主要集中在海外。作為世界電子煙生產基地的深圳,國外客户拎着成袋現金來此地尋找加工廠,訂單也如同雪花般砸到當地的電子煙工廠。電子煙毛利高,來錢快,於是當時一大批深圳電子煙創業者,早早實現財務自由。
造富祕籍到了2018年,被徹底公開。2018年12月,華爾街日報報道了萬寶路製造商入股電子煙公司Juul,估值達到380億美元。
同時,Juul還豪擲20億美元發年終獎。於是,一個巨大的造富機會擺在眼前——成為中國的Juul。一大堆中國創業者,入場了。
低門檻、低成本和高毛利,電子煙企業一時間成為創投圈趨之若鶩的香餑餑。
2019年開始,電子煙從小眾市場走向大眾,被稱作電子煙元年。
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錘子二號人物朱蕭木、「同道大叔」創始人蔡躍棟,以及煎餅果子品牌黃太吉創始人赫暢等諸多互聯網「網紅選手」,都在這一年轉戰電子煙市場。
大批創業團隊也聞風入場,黃宏普便是其中一員。在北京從事機械生產行業的黃宏普,發現身邊不少朋友用上電子煙,並且煙不離手,一番調研后,他覺得這個市場有搞頭。於是聯繫幾個朋友湊了一筆啟動資金。
在行業淘金熱的吸引下,像黃宏普這樣的跨界選手如過江之鯽。
天眼查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期間,每年電子煙新註冊企業數均超過1000家。2019年電子煙賽道爆發后,新增電子煙企業2000家以上,僅上半年電子煙產業的投資案例超過35筆,投資總額至少超過10億元人民幣。
在彼時尚未被嚴管的大環境下,電影院、KTV、酒吧、飯店等高客流量場所,成為電子煙爭奪市場份額的熱門渠道。不論是門店招牌,還是店內貨架,花花綠綠的煙桿一時間成為街邊一道亮眼「風景」。
低調的電子煙突然成為創業者的「天堂」,不可避免被監管層注意到。
潮漲潮落,總是一瞬間的事情,國內的監管風開始颳起。2019年10月3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菸草專賣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其中要求線上禁售電子煙。
線上渠道禁售時,黃宏普的電子煙還在深圳某代工廠的生產車間。隨后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席捲全國,國內企業幾乎全部停擺,他和幾位合夥人的電子煙夢還未開始,並被扼殺在搖籃里,前前后后虧了數十萬。
像黃宏普這樣跨界闖進電子煙行業、又被線上禁售政策打回原地的創業者,是大部分中小型電子煙創業公司的縮影。
線上禁售后,依舊存活的品牌們轉而靠大量鋪設線下店,獲得了市場份額。一時間電子煙線下戰場,打得卻極為激烈,電子煙行業「第二春」開始了。
傳統的經銷代理制、高額補貼,成為品牌推進擴店計劃的關鍵。
2020年,悦刻制定了「361計劃」,即三年內通過補貼6億元開出1萬家門店;2021年初,YOOZ提出「萬店」計劃,開店補貼最高達118萬,同年,小野計劃通過10個億補貼,年底完成開設1萬家專賣店。雪加也在2021年3月宣佈向代理商發放股票,鼓勵代理商多開店。
也是那段期間,可觀的開店補貼讓宋金門心動了。他辭去市區一份國企工作,準備All in大干一場。
當時,一位電子煙的省代勸宋金門多開專賣店,形成區域壟斷效應,「縣城里只有你獲得授權,開4家店,整個縣城城區的客户都是你的。」省代口中的市場效果,對宋金門太有吸引力了,他於是在2020年年底一氣簽下4家店。
在宋金門看來,開4家店並不多,他認識的市級加盟商大多開6-7家店,且加盟時間大多集中在2021年年初。那時正是各家品牌的一線城市市場佔有率趨近飽和,在三四線城市,甚至更下沉的縣城里,瘋狂跑馬圈地的時候。
下沉市場,到處瀰漫着賺快錢的氛圍。
但市場的熱情很快被不斷推出的各種意見稿,打擊得煙消雲散。2021年3月,工信部聯合國家菸草專賣局起草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菸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徵求意見稿)》,提出「電子煙等新型菸草製品參照本條例中關於捲菸的有關規定執行」。三個月后,新版《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規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
2021年11月30日、12月2日,《電子煙》國家標準(徵求意見稿)和《電子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先后推出,對電子煙的生產、批發、零售、出口等環節做出規定。
此外,對電子煙口味、尼古丁含量也有了明確的指標要求。意見稿採用白名單制,把122種電子煙添加劑視為合法產品。徠米、鉑德、YOOZ等品牌,當時針對政策,對高於2%尼古丁含量標準的煙彈、水果薄荷口味煙彈,進行了下架處理或停產。
《電子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截止日期設在12月17日,《電子煙》國家標準(徵求意見稿)明確指出「在發佈后3-5個月正式實施」。因此,大多數電子煙從業者當時樂觀認為,距離具體的政策落地有半年的緩衝時間。
沒想到,政策風雲變幻,《辦法》出乎所有人意料,只能賣菸草味電子煙。
這讓電子煙服務商的林蕭懊惱至極,他調研了半年的市場,今年年初才下定決心入行。「第一,大家都沒預測到《辦法》這麼快便推出;第二,沒想到電子煙僅限定在了‘菸草口味’;第三,根本沒有預料中的過渡期。」在他看來,水果味煙彈禁售,會減少70%的電子煙市場銷量。
新規之下,一場電子煙行業洗牌,即將到來,同時也給這個行業的野蠻生長畫上了句號。
新規加速行業洗牌,
去年各大廠商已加速出海
很多人都絕望了。
「今年4月房租到期,你説我續租還是退租?」宋金門的一位朋友在《辦法》出臺后的當晚,失眠了,第二天找宋金門商量解決辦法。
商量了半天,兩人也沒找到穩妥的解決方案,宋金門表示,「我都不知道怎麼處理自己的爛攤子,現在國內的線下店老闆應該都很焦慮。」
更讓宋金門焦慮的是,他粗略算下來,四家店開業一年多,都還沒有回本。「在我們這邊縣城,每家店第一年的固定成本約9萬,但我在第一年實際總營收纔不到10萬。今年第二年纔開始真正賺錢,結果新規出臺了。雖然廠商方面安撫我們已經在找解決方法,但我可能等房租到期,就轉行了。」
政策下達后,受影響最大無疑是電子煙銷售渠道,尤其是最末端沒有議價能力的零售店。商家的關注焦點,已經不是這兩月能賺多少錢,⽽是如果不做電子煙,他們能做點什麼?
電子煙品牌徠米霧電總裁赫暢向連線Insight進一步解釋:「行業有政策出臺的準備,但是沒有落地時間的準備,再疊加最近的經營壓⼒和疫情的反覆,不論之前有何心理準備,這⼀次新規落地,還是造成了市場恐慌。」
並且,赫暢發現,不少行業商家可能把新規解讀為「繳械」,情緒消極。零售店店主希望可以有一些緩衝期,能夠讓壓力慢慢釋放。
當下,除了銷售端生存空間被嚴重擠壓,少部分資金支撐不起轉型的廠家也可能會消失。
但合規並非絕路。一些位於行業金字塔頂端的廠家,已經開始轉戰海外市場。
悦刻母公司霧芯科技去年年底,便宣佈悦刻進軍東南亞市場半年后,其佔據了當地電子煙市場首位。此外,悦刻還成立負責海外業務的新公司「悦刻國際」,再度提速全球化發展。
方輝向連線Insight透露,近期已經有部分企業準備放棄國內市場,轉而主攻海外市場。
據方輝介紹,截止2021年,鉑德在美國已超過3萬家零售賣點。2020年9月,鉑德便向美國FDA提交了硬件及煙油PMTA申請,成為唯一一家提交煙油PMTA申請的中資電子煙企業。目前,鉑德在繼續拓展海外市場業務。
赫暢也坦言,「徠米其實從一年前,就開始調整自己的經銷模式和產品方向,提前做了⼀些準備。新規落地,加速了這些工作的推進。並且,出海是每⼀家中國電子煙企業都必須做好的戰略。」
海外市場雖條件寬松,但也並非藍海。中國電子煙是從海外市場發家,后來纔在國內興起。因此,電子煙品牌出海,在幾年前就存在。成功案例不少,失敗的故事也比比皆是。
不過對電子菸廠家來説,轉型和尋找新出路,都是必須做的事。
一位關注電子煙行業的投資人向連線Insight表示,行業洗牌加速后,幾家頭部品牌可能會佔據80%的市場份額,剩余80%的玩家瓜分剩下的20%。」
「暴富」神話即將徹底終結,新規之下,電子煙將停止野蠻生長,逐漸走入規範化。下半場,行業會有新的生存之道,這也考驗着電子煙從業者的應變能力。
(應受訪者要求,宋金門、黃宏普為化名。)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