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精選> 正文
2022-03-18 17:04
作者:Simon
周三(3月23日),騰訊將公佈2021年Q4以及2021全年業績,是否能夠給股民們一劑強心針呢?
一、遊戲業務:新遊亮眼,但仍有逆風
騰訊遊戲業務在2021年Q3營收達到449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同比、環比均錄得增長。遊戲業務作為騰訊的支柱之一,Q3營收佔總營收的比例高達31.5%。儘管同比增速在2020年Q3之后呈放緩趨勢,但絕對金額則再度創出新高。
來源:東方證券
不過在去年7月以后,國家新聞出版署版號發放暫緩。基於未成年人保護政策陸續出臺、進一步嚴格內容審查和技術審查、完善原本的版號審批規則和流程等原因,騰訊在第四季度未能獲得新版號,對遊戲業務開發和上線進程造成了一定影響。
但這並不會嚴重拖累騰訊遊戲業務的表現。重磅新遊《英雄聯盟手遊》在去年10月上線后,根據Sensor Tower的預估,首月流水即突破了11億,表現極為強勢。到12月,流水仍能貢獻9億+的水平,持續性得到驗證。
來源:Sensor Tower,國海證券
同時,《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頭部遊戲依然表現穩定,季度流水同比持穩。根據Sensor Tower的數據統計,2021年Q4騰訊國內重點遊戲流水同比仍能增長2%。
出海方面,根據App Annie去年12月《中國遊戲廠商出海收入排行榜》顯示,騰訊穩定位居榜單第三。在Sensor Tower 2021年12月中國手遊海外收入榜中,騰訊《PUBG MOBILE》位居第二;得益於12月中旬上線的第 11 賽季,《使命召喚手遊》也迴歸當月中國手遊海外收入榜單第三。
來源:國海證券
鑑於遊戲業務總體穩定稍有逆風的表現,國海證券預計2021年Q4騰訊遊戲業務營收409億元,同比增長5%,但環比可能下滑9%。
二、在線廣告業務逆風更為強勁
在廣告環境總體疲軟的背景下,騰訊廣告業務在Q3就開始了逆風。保險、教育、遊戲等行業廣告需求疲軟,2021年Q3騰訊廣告業務收入僅為224.95億元,同比僅增5.4%,環比下降1.5%。
來源:東方證券
到2021年Q4,騰訊的在線廣告業務可能面臨更為強勁的監管和宏觀逆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2021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僅增長1.7%,增速放緩、消費低迷、宏觀疲軟。
②《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發佈,加緊對某些行業廣告的審覈與監管,造成客户流失。
③2021年11月開始實施個人隱私保護法,廣告滲透率可能縮減。
④開屏廣告等廣告方式遭到持續監管。
不過根據APP Growing的數據顯示,2021年Q4騰訊廣告平臺TOP5投放行業為社交婚戀(16%)、遊戲(12%)、文化娛樂(11%)、房地產(10%)、綜合電商(8%)。 由於雙十一等電商節日和年底催婚季的拉動作用,騰訊在綜合電商和社交婚戀行業的廣告投入相較於Q3 明顯上升。
來源:國海證券
國海證券預計,2021年Q4騰訊廣告營收為216.45億元,同比下降12%,環比亦減少4%。招商證券(國際)同樣抱此看法,且認為這種逆風將持續到2022年上半年。但招商證券長期持續看好微信生態中(尤其是視頻號)的廣告潛力,截至2021年Q3,微信月活賬户數高達12.62億。
三、金融科技和企業服務:保持增長,同比增速或放緩
2021年Q3,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433.17億元,同比增長30.2%,環比增長3.4%。
來源:東方證券
其中,金融科技服務收入增長部分反映了移動支付使用的長期趨勢以及商業支付金額的增加。但在Q4,由於疫情明顯呈現反彈狀況,制約了線下商業支付交易金額的增長。不過由於支付互通互聯的進程進一步加快,微信支付的應用場景將進一步拓展。
Q3企業服務收入同比增長,主要由於日益加深的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及互聯網行業的視頻化趨勢。Q4,雖然諸如教育、遊戲行業等客户需求可能降低,但騰訊雲在金融、音視頻、智慧醫療等領域的SaaS佈局已頗具成效。
截止12月底,騰訊雲的服務覆蓋了金融全業務領域,包括150多家銀行、數十家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以及超過90%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和數量眾多的泛金融企業,在服務大型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方面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四、淨利或繼續下滑,靜待2022轉暖
2021年Q3,騰訊歸母淨利潤環比下降了7.2%,但仍有395.1億元,同比增2.5%。非國際準則下歸母淨利潤為317.5億元,環比同比均出現下降。
來源:東方證券
Q4由於廣告業務繼續承壓、遊戲業務特別是重磅新遊《英雄聯盟手遊》的遞延收益可能在2022年更能體現,因此這部分利潤也可能小幅下滑。
與此同時,騰訊保持了對外投資的熱情。截至2021年12月24日,騰訊2021年投資事件總計268起,再創新高。這或使得2021年Q4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國海證券預計Q4淨利為325.15億,同比下滑45%,環比下滑18%。非國際準則(經調整)淨利潤為254.77億元,同比下滑23%,環比下滑20%。
儘管淨利或表現不佳,業務也正面臨逆風,但並不妨礙投資大佬看好騰訊。段永平在前幾日繼續加倉騰訊,甚至賣掉伯克希爾、蘋果股票來買入騰訊。
來源:某股票社交軟件
國內券商也紛紛看好騰訊,認為此前股價下跌創造了買入騰訊的良機。包括國海證券、中金公司、東方證券、招商證券等眾多券商均給予騰訊「買入」評級,目標價普遍在600港元以上。
隨着監管清晰落地、宏觀環境或觸底反彈,騰訊在2022年后或重回高速增長。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