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一季度排產大幅領先行業,海爾空調開局不俗

2022-03-18 13:36

  過去一年,中國家用空調行業承受了大宗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製造成本急劇抬升,以及終端消費市場需求疲軟的雙重擠壓,最終實現了小幅增長。但從全年來看,增長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后市場持續低迷,面對國內外市場的風雲變幻,行業向上發展的不確性正在不斷加大。據產業在線監測,2022年一季度家用空調排產為4146萬台,同比去年同期的排產增長2.5%,其中內銷同比下滑7.4%,出口同比增長11.9%。

  在整體需求不足,行業承壓的背景下,企業間競爭愈發激烈,格力、美的、海爾等頭部企業在有限的市場里拼實力、拼品牌、拼渠道、拼產品,拿出了最好的戰略定位,但終端消費反饋依舊不給力,消費疲軟成為全行業必須要面對的現實。在這種複雜局面下,作為三巨頭之一的海爾空調錶現亮眼,在一季度海爾家用空調的排產計劃中,生產端同比同期排產增長23.0%,內銷排產同比增長27.0%,出口排產同比增長16.7%,成為拉動行業增長的重要力量。

  2022年中國家用空調行業排產與海爾空調排產走勢對比

  內銷市場:新品追加新需求,打造健康環保新主題

  從國內發展環境來看,是存量市場的競爭。面對終端消費疲軟化、利潤空間縮小化等挑戰,海爾智家通過產品創新,發展智慧場景等方式逆勢突圍。

  新品引領,需求細化,打造健康環保新主題。在海爾健康空調節啟動時,首發搭載3D除菌艙、創新雙臂傳動、PKC倍速變頻、全空間不吹人的海爾機械師空調,以及三股風全維舒適的卡薩帝鑑賞家等一系列健康新品、健康空氣方案等,海爾空調新產品迭代的速度持續提升,各項「黑科技」的應用也在不斷打造更加「健康」的空氣環境,滿足消費者需求。未來,海爾空調將持續以創新科技領跑健康空氣賽道,引領行業進入健康空氣時代。

  線上線下相融合,打造市場新零售。海爾家用空調堅持健康、智慧的產品主線,引領行業從分銷向零售轉型、積極拓展線下網絡與線上渠道融合、推進工程渠道建設,有效提升零售份額增長。2021年,海爾空調線下、線上份額逆勢雙增:線下零售額份額14.7%,提升 2.2 個百分點;線上零售額份額 11.2%,提升 2.4 個百分點。

  健康場景賦能行業,觸點網絡實現套系發展。海爾旗下場景品牌三翼鳥進一步深度綁定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渠道,共計劃新增觸點706 家(居然之家346 家、紅星美凱龍360 家);並深度賦能卡薩帝品牌,實現結構優化;通過拓展觸點網絡,升級場景庫,打造 1+N 服務能力等措施,加速三翼鳥場景品牌的發展。資料顯示,2021年海爾智家的空枕聯動場景就帶來8萬套的出貨,同時賦能雷神者Ⅱ睡眠空調捕獲15萬用户芳心。

  運營智家大腦體系,打造智慧生活高粘性。智慧家庭建設方面,通過建設智家感知決策系統,打造海爾智家大腦體系,實現無處不在、自然交互、安全可靠、主動貼心的家庭服務;通過智家 APP、三翼鳥 APP、分佈式語音、多屏等多入口,打造高粘性的智慧生活交互入口。

  外銷市場:三位一體佈局推動全球化進程

  外銷市場方面,作為中國品牌出海的代表企業,海爾智家已經成為海外市場領先的世界級品牌。目前,海爾智家在全球有10+N個研發體系,29個工業園,122個工廠,海外年產能超兩千萬台,並且在東歐、西歐、中東非等多地加速佈局,不斷向新的目標邁進。2021年海爾家用空調出口同比增長17.8%,為行業增長貢獻了重要力量。

  看準潛力市場,加快新品投放。近年來,亞太地區疫情修復、歐美地產周期及居家慣性仍將對海外家電市場提供需求支撐,海爾空調通過持續拓展渠道、上市創新產品擴大市場份額、靈活借勢線上營銷帶動本土化競爭力的提升。同時,國內工廠在第一時間復工復產,保證了重點市場的訂單需求,支持海外本土創牌的發展。

  全球協同疊加三位一體的本土化戰略,提高利潤率和市佔率。海爾空調在研發、採購、生產等方面實現了全球化的協同效應,有望實現降本增效,帶來毛利率和淨利率水平的提升,並帶來終端零售份額、產品結構升級與本土化運營效率提升。

  產品鏈接用户與自身,高端場景市場持續發力。疫情對於全球市場的影響,主要是用户健康意識的不斷加強,高端、健康空調需求的不斷增長,成為空調海外市場的顯著特徵。海爾空調聚焦健康環保賣點,在海外上市兩款空氣除菌場景化解決方案,拉動海外市場訂單需求。

  海外業績的增長,離不開海爾自身對高端品牌戰略的長期堅持。海爾空調加速智慧健康空氣場景生態的全球化進程,最終落地意大利。在電力緊張的巴基斯坦,海爾UPS空調斷電不停機。在泰國,海爾研發出適用於高温高濕環境的自清潔空調,針對公寓和高校落地5G智慧健康生態空氣解決方案。充分展現出海爾空調在全球各地市場針對個性需求,推動高端市場發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