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走進上市公司|信源小貸:樹行業標杆 讓普惠金融更有温度

2022-03-17 21:51

海財經・證券導報記者郭靜瑜

「小貸公司只要能定下心,規規矩矩,踏踏實實掙‘辛苦錢’,完全可以實現長期經營、可持續發展。」海南信源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信源小貸)董事長黃召華用最質朴的話語道出了小貸公司的生存之道。

2015年7月24日,信源小貸(832905)正式獲得新三板同意掛牌的批覆,成爲了海南首家成功登陸新三板的小貸公司。

信源小貸緣何不懼行業壓力及激烈競爭?在行業監管趨緊的背景下,這家公司又如何突破困境進行創新?公司未來如何發展?

3月10日,海財經・證券導報「走進上市公司」調研組走進信源小貸,探尋這家小貸公司的成長軌跡。

全力向前創造佳績

「相比2015―2017年鼎盛時期,如今小貸行業黯淡了很多,目前海南81家正常運營的小貸公司中,能夠實現盈利的還不到三分之一。」黃召華説。

根據央行發佈的《2021年三季度小額貸款公司統計數據報告》,截至2021年9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6566家。而2021年6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6686家,一個季度就減少了120家。

黃召華表示,面對複雜的經濟環境,信源小貸可以活下來,並且活得還不錯,靠的是公司的管理、銷售、經營團隊一起努力。「我們的團隊成員有許多都具有豐富的金融從業經歷,大家出來創業,靠的是相同的價值觀,共同的目標。今天的成績,是一步步拼出來的結果。」

經過持續艱鉅的爬坡,信源小貸也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我們每年給股東提供兩次分紅,這在資本市場上是很少見的,讓股東們通過分紅,得到了較為豐厚的現金回報。」黃召華説,這也是信源小貸跨入資本市場以后的進步和貢獻。

信源小貸披露的2021年第三季度報顯示,公司實現了業績的平穩增長,前三季度營業收入與去年基本持平,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長14.88%,這種逆勢增長,足能讓信源小貸格外耀眼。

為中小企業搭建「綠色」融資通道

堅持「共創、共贏、共成長」原則,服務於銀行難以覆蓋到的羣體,是小額貸款公司獲得長足發展的着力點。黃召華説,小貸公司的初心是規範運用民間資金,去服務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和「三農」,作為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補充。

到大型金融機構貸款,手續複雜、放款周期長,對貸方各種資質要求特別高。這就讓很多中小微企業主「知難而退」。但企業發展階段,資金周轉又是經常性需求。小貸公司發揮自身優勢,幫助客户梳理財務,提供靈活、便捷、快速的服務,真正解決中小微企業及「三農」的「燃眉之急」。

「我們非常理解民營中小企業求‘金’若渴的心情。」黃召華説,當中小企業需要擴大業務的時候,我們錦上添花,助一臂之力;當中小企業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就雪中送炭。「我們最快的當天就能放款,員工接到借款需求后,不分上下班時間,第一時間調查評估。」

「在放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了解企業、企業主本身,也會了解他所從事的行業,瞭解評估企業的投資是否能實現資金回報。」黃召華介紹,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信源小貸里很多員工都成為「產業專家」,各個產業發展情況、產業鏈上有多少家企業、產業面臨哪些風險,都瞭然於胸。

截至目前,信源小貸的業務覆蓋全省,涉及酒店服務業、食品加工、建材五金、橡膠加工貿易、果蔬林業、農漁養殖、農資生產流通等各行各業。

海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海南開放型經濟研究院院長李世傑表示,信源小貸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提供了「一攬子」解決方案。在面對小微、三農企業時,信源小貸設身處地為這些企業想方法、謀未來,而不是簡單的「談錢」,這種運營模式為其他企業提供了參考。

發展路徑日益清晰

隨着互聯網普及、數字科技進步和具有場景的大數據技術運用,金融科技成為潮流。監管部門對於鼓勵合法合規創新的態度從未改變,只有擁抱監管的創新才能走得更遠。

「我們希望在下一步的業務經營過程中,可以把金融科技引入到公司的決策里來,藉助金融科技、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助力降低業務風險。」黃召華表示。

其次,從地方性小貸定位來看,還是要以服務當地實體經濟為主,其發展前景也必然要立足本地,滿足當地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的融資需求,對本地企業「精耕細作」、貼身服務。相較於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小貸公司也具備靈活性優勢,對於不同層級的客户可與銀行實現錯位競爭。

針對小貸公司后續的發展,黃召華表示,小貸公司不僅要給企業「融資」,更要「融智」。「除了提供融資,我們還提供如法律、現代管理諮詢、會計、税務等方面的服務,幫助他們分析投資機會、投資風險,促進他們穩健經營。在很多時候,我們會對客户具有風險的投資項目及時喊停,幫助他們保護自己的利益。」黃召華説。

諾亞控投有限公司海口分公司總經理唐太峰表示,信源小貸目前的發展節奏和發展質量,都非常不錯,可以以更大信心擁抱資本市場,從而進一步增強自身的服務能力,在助農、小微企業等方面開展特色業務,滿足各層次主體的需要。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