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3-17 13:21
原標題:「一猴難求」!買家喊價超15萬元,不到四年價格漲10倍
近日,據財政部網站發佈的《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實驗用食蟹猴採購項目中標公告》,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採購食蟹猴數量為30只,成交金額為366萬元,每隻食蟹猴單價高達12.2萬元。
有行業人士對「V觀財報」(微信號ID:VG-View)透露,12.2萬元的採購價格已屬於「良心價」,目前普遍「求猴價」已超15萬元。同時,食蟹猴「有錢也難買」,「V觀財報」向多家食蟹猴養殖基地工作人員去電,對方普遍表示,目前食蟹猴只供給此前下訂單的穩定客户,暫不接受新訂單。
受限於食蟹猴緊缺,有藥企高管對「V觀財報」表示,從過年后一直在為食蟹猴資源東奔西走,手頭的項目只能被迫中止。何以至此?
不到四年價格漲10倍
據公開資料,食蟹猴又名長尾猴、爪哇猴,主要產於東南亞,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其生物學特性與人類極其相似,常被建立人類疾病動物模型。據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藥物安全性評價研究中心此前發表的論文,食蟹猴是國際公認的用於單抗、ADC和細胞因子等生物大分子藥物非臨牀安全性評價研究的動物種屬。
「V觀財報」注意到,據東吳證券研報,非人靈長類動物食蟹猴單價在近年來持續上漲,由2017年13800元上漲至2020年9月的42000元,複合年均增長率近45%。
另據中國政府採購網,2018年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也曾進行食蟹猴採購,中標金額為183.6萬元,採購數量為136只,採購價格為每隻食蟹猴1.35萬元,供應商為廣西桂東靈長類開發實驗有限公司。這意味着,不到四年時間,食蟹猴的價格漲了近10倍。
食蟹猴「供不應求」的狀況也可從公開信息中窺見一斑。據中國政府採購網,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曾進行食蟹猴採購,在2021年12月,其發佈公告稱,由於至投標截至時間,對磋商文件作實質響應的供應商不足三家,項目招標失敗。此后,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採取單一來源採購。
為何「一猴難求」?
「藥企必須在具有用猴子做實驗的機構進行試驗,通常難以單獨購買拿回。相關機構業務大幅增加,排序有所選擇,緊急的、高利潤的、周期相對較短的項目更被優先選擇。實驗費用提高對企業來説增加了研發費用,但是新葯研發成功的回報更高,所以藥企會在一定程度內願意承擔。」上述藥企高管説道。
他告訴「V觀財報」,食蟹猴的緊缺現狀與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密切相關,首先,疫情對於食蟹猴的生產與繁殖有影響;其次,疫苗研發等也需要使用食蟹猴;最后,生物製藥在近年來熱度極高,需猴量也大幅上升。
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的《2020年度藥品審評報告》,2020年藥審中心完成中藥、化學藥、生物製品各類需技術審評的註冊申請8606件,較2019年增長26.24%,其中,化學藥註冊申請為6778件,較2019年增長25.22%;中藥註冊申請418件,較2019年增長39.33%;生物製品註冊申請1410件,較2019年增長27.72%。
另一方面,上述藥企高管也表示,項目能否推動也與猴子的使用方式有關:「藥物安全性評價,藥物代謝及分佈研究的,需要解剖后檢測諸多數據,實驗猴只能用一次。部分藥理藥效研究的實驗用猴可后續再用於某些研究,這些項目就可能推進的快一些。」
那麼,能否不用實驗猴進行臨牀前實驗呢?根據歐盟在2017年更新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在生物醫學研究、產品和設備的生產和測試中的需求》,其中表示,大多數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用於安全評估研究,以滿足監管要求。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只能在沒有替代品的情況下使用,並且科學證明安全性測試中常用的其他非齧齒動物物種都不適合研究目的。
行業人士也對「V觀財報」表示,以后使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臨牀前實驗只會多不會少,同時,由於食蟹猴屬於二級保護動物,從事實驗猴飼養和售賣需要經過審批,由此短時間內,食蟹猴的供給緊張關係仍然難以緩和。
「得猴者」得天下?
「V觀財報」注意到,緊張的供需關係下,高昂的食蟹猴價格也體現在開展生物醫藥臨牀前綜合研發服務CRO企業的直接成本中。
據美迪西2020年度年報,該公司主營業務成本中直接材料比例為32.80%,同比上漲56.88%。公司稱,直接材料大幅增長的原因在於實驗用食蟹猴價格以及數量持續上漲,同時試劑、耗材等直接材料成本也在上漲。美迪西表示,如果未來相關供應商無法滿足公司快速增長的原材料需求,可能導致公司無法獲取穩定的供應來源,從而對公司的業務和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昭衍新葯在其2020年年報中披露,其營業成本同比增長72%。同時,昭衍醫藥表示,公司主要向第三方採購實驗動物資源用於非臨牀研究,若供應商不能保證穩定的供應或提高實驗動物的銷售價格,則會影響公司項目的順利進行或增加公司的項目成本,最終對公司的經營業績帶來不利影響。
另一方面,與「猴」的連接度也成為CRO企業的競爭力來源。在2020年年報中,昭衍新葯表示,靈長類動物模型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的地位和良好的發展前景,也是未來靈長類動物的發展趨勢。擁有靈長類動物模型資源或技術將會贏得市場主動權,甚至可以作為戰略資源進行壟斷。
據昭衍新葯2020年年報,昭衍新葯在對動物設施及實驗室容量進行大幅度投入,昭衍(蘇州)2019年完成的10800平米動物設施以及3500平米的實驗室在2020年得到充分利用,提升了動物飼養量以及業務服務通量和效率。
2020年初,藥明康德全資子公司蘇州康路生物完成對廣東春盛(猴場)的收購。據國金證券發佈的研報,廣東春盛佔地約1300畝,有完善的動物飼養區、實驗區、檢疫區、飼料加工區、動物醫院、生活行政區及其他相關配套設施,目前食蟹猴飼養規模達2萬余頭。
2021年4月,康龍化成宣佈以購買股權及增資的形式收購新日本科學旗下肇慶創藥50.01%控股權,肇慶創藥主要經營範圍馴養繁殖國家二級野生動物獼猴和食蟹猴。
在投資者問答表中,康龍化成表示,肇慶創藥有18年的實驗動物飼養歷史,擁有經驗豐富的實驗動物飼養團隊和先進規範的設施,致力於促進實驗動物的人性化管理和科學飼養。通過本次收購,康龍化成將加強與新日本科學在實驗動物飼養方面的合作,雙方同意進一步增加肇慶創藥的實驗動物種羣和存欄數量,為保障雙方實驗動物供應打下良好基礎。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