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3-16 07:31
《投資者網》 衞加冕
去年9月10日,「小酒館連鎖第一股」海倫司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倫司」,09869.HK)在聯交所正式上市,發行價為19.77港元,掛牌當天股價最高漲幅為30.25%達到25.75港元,至收盤市值299.83億港元,對應PE(市盈率)高達300多倍。
而按照其招股説明書披露,當時海倫司僅有528家門店,如果依據總市值估算,平均每家店估值為6170萬,顯然無法支撐起如此規模,二級市場的股價隨即一路下行,估值逐漸迴歸到理性水平。
截至今年3月14日,受整體市場下跌影響,海倫司收盤價格為9.84港元,市值僅125億,較發行價已近腰斬。如此疲軟的二級市場表現,是海倫司主打性價比的商業模式走不通了?還是主打年輕客户羣體的基本面發生了巨大變化?
大舉開店與上市融資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數據,國內酒館行業規模達千億,目前共有3.5萬家酒館,市場格局高度分散,其中95%以上為獨立酒館。按2020年收入統計,中國酒館行業CR5(五個企業集中率)僅佔行業市場份額的2.2%,而海倫司以1.1%的市場份額穩坐頭把交椅。
中國酒館行業CR5
參考Euromonitor和民生證券行業研究數據,日本、韓國、英國酒吧行業CR5,在2020年分別達到 8.8%、3.3%、44.5%,可以看到,成熟酒館市場,呈現向少數連鎖龍頭集中的趨勢。
日本、韓國、英國酒吧行業CR5(按營業收入)
通過上市融資,其實海倫司佔據了一個極為有利的位置,依託先發優勢、擴大門店規模與品牌效應,不斷提高市佔率,可以逐漸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
在2021年8月份,海倫司提交的招股説明書上就提出,2021年底要達到772家門店的目標,在2023年底把門店數量提升到2000家。
截至今年2月23日,根據公司公告,已經達成初步目標,海倫司最新門店數量為821家,涵蓋26個省級行政區、146個城市,以目前的速度計算,到2023年底,平均每天就要開1.67家新店。
這也正是海倫司迫切想要上市融資的驅動因素之一,除了資本變現之外,最重要的是募集足夠的資金用於擴張開店,並打出品牌知名度。
其中,資本變現退出是黑蟻資本與中金等機構投資者的目標,屬於正常訴求;募集資金與增加品牌知名度則是海倫司大舉開店的「充分條件」。有了充足資金與知名度作為后盾,再配合海倫司制定統一拓店流程,其品牌擴張效率纔能有效提高。
公開資料顯示,海倫司上市后募集資金超25億港元,其中70%都將用於門店開拓,一家新店從完成選址到具備開業條件通常只需2-3個月的時間。但爲了管控成本,新店所需要的的員工多為外包人員,截止2021一季度,外包人員佔總員工數量的73.77%,這也為海倫司帶來了更多的運營管理風險。
大舉開店后面臨運營壓力
根據海倫司2月23日公佈的盈利預警,其2021年總收入將達到約18.33億元至18.53億元人民幣,較2020年總收入8.18億元增加約124%至127%。
但由於其大舉拓店的影響,海倫司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經調整淨利率進一步下滑。由2018年-2020年的9.4%、14.0%、9.3%,2021年進一步下滑至4.9%-6.1%。
同時,在盈利能力不穩定的情況下,海倫司的資產負債率也一直居高不下,2021年一、二季度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6.3%、84.34%,2021年一季度賬上現金也僅剩2622萬,租賃負債高達8.21億。
開店擴張固然是海倫司的必經之路,但現在的「疾速追店」是否過於激進?
類似開店擴張的路徑,在大型火鍋連鎖企業海底撈的身上,同樣上演過。
2020年初,餐飲行業受到新冠疫情突如其來的打擊,一蹶不振。但海底撈做出了逆周期拓店的決定,開啟擴張之路。截至2020年底,海底撈新增門店數達544家,全球門店總數達到1298家,是2019年新開門店的近1.8倍,平均每天新增1.5家門店,與現今的海倫司開店速度不相上下。
但這一逆勢擴張很快就為海底撈帶來了「消化不良」的后果,首先是餐廳翻檯率大幅下跌,財報顯示,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海底撈翻檯率分別為4.8次/天、3.5次/天、3次/天;其中2021年上半年新開餐廳翻檯率僅僅達到2.3次/天。其次,淨利潤方面也接着受到波及,今年2月21日,海底撈發佈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實現收入超過400億元,但淨虧損約38億元至45億元。
這是海底撈由2015年公佈財務數據以來,首次出現的全財年虧損。半月前,主導逆勢擴張的海底撈創始人張勇,也退居二線。
回到海倫司,海倫司與海底撈一樣,也陷入了翻檯率觸頂的困境。其有效營業時間為晚八點至次日凌晨四點,雖然2020年的2.32次翻檯率已遠高於行業平均的1.5次,但是在經營時間和慢節奏夜生活特點的限制下,翻檯率的提升對酒館生意來説絕非易事。
海倫司翻檯率
而海倫司的策略又是針對下沉市場主打低價產品,截止2021年9月24日,二三線城市門店佔比高達87.16%,店內所有的瓶裝啤酒售價均低於10元/瓶。衆所周知,一個品牌的調性往往由高端兼容低端容易,但由低端向高端拓展是複雜的難題。所以提價對於海倫司來説也並不實際。
但值得慶幸的一點是,海倫司的毛利率依然處於高位,第三方酒飲以及自營酒的毛利率分別達到53.8%與81.8%。其酒飲獲利能力優秀。
海倫司第三方/自營酒飲毛利率
因此,在這樣增收不增利、負債壓力急速膨脹、走量與提價兩條路均無法走通的背景下,如何維持酒飲獲利能力,保證店鋪的經營效率,成了海倫司當下最主要的問題。
總的來説,不論從門店數量還是收入,或是運營體系的成熟度,海倫司基於年輕羣體打造的酒館品牌,作為酒館行業的帶頭「一哥」,應是當之無愧。
不過,資本市場給出的反應似乎並不看好海倫司繼續拓店的成果。但據海倫司在2月底召開的2022年發展會議,其大幅上調了2023年的開店計劃數量,從630家上調至900家。從這個計劃來看,海倫司已是破釜沉舟。
對於海倫司的未來,財通證券評價認為,酒吧門店標準化程度高,進而保障擴張速度,疊加海倫司同時推進高毛利自有產品及滲透下沉市場,海倫司后續的拓店速度及單店盈利能力都具備較大的想象空間。
那麼到底海倫司是成功涅槃,成為逆勢拓店的標杆,還是重蹈海底撈的覆轍?市場只能拭目以待。(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