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3-14 07:53
「脱粉」事件頻出,小米做錯了什麼?
原創 吳楠 財熵
圖源網絡
作者|吳楠
主編|谷越
版式|九五
導讀:
曾經,小米(01810.HK)依靠極致的性價比與用户體驗,積累了一批忠實用户;但現在,伴隨着公司的不斷成長壯大,「脱粉」的用户卻越來越多。小米究竟做錯了什麼,以致傷了「米粉」的心?
近日,B站up主「源一YUANKING」宣稱,因吐槽小米(01810.HK)而被創始人雷軍拉黑微博。作為曾經的5年「米粉」,這個結局讓他感到「破防」。
隨后,「源一YUANKING」在其發表的視頻底下,附上了一條「你還會買小米產品嘛」的投票動態。最新結果顯示,在4000多個投票中,80%的人選擇了「不會」這個選項。
資料來源:B站
儘管有米粉表示這是「友商行為」,但「源一YUANKING」向財熵表示,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近兩年來小米手機問題「層出不窮」,失望至極的他如今已對小米「脱粉」。
「源一YUANKING」對小米產品的詬病並非個例。今年8月17日,自稱是8年米粉的UP主「cloud米米」在B站發佈了一條視頻,核心內容是「控訴」小米社區無緣無故把她踢出了內測羣,同時揭露了小米產品存在的種種問題。由於「cloud米米」的視頻內容詼諧且容易引發米粉共鳴,被網友們譽為「小米聖經」。不過,由於「不可知」的原因,該視頻僅存活了5個小時就被火速下架。
有意思的是,此次視頻下架卻讓「小米聖經」意外出圈。不少用户在B站紛紛吐槽使用小米產品時遭遇的種種BUG,掀起了新一輪「小米聖經」狂潮,甚至有網友調侃小米是「每天1個MIUI(小米系統)小bug,永遠不重樣」。
提到小米,大家可能首先會聯想到「為發燒而生」這句宣傳語。小米號稱「為發燒而生」,是爲了突出自身較高的配置,配得上發燒友的喜愛。但如今看來,這句口號卻顯得很諷刺。
曾經的小米,很注重粉絲的用户體驗,也正因如此,小米的粉絲粘性很高。但隨着商業版圖的不斷擴大,如今的小米可以説是「越走越遠」,「脱粉」的小米用户似乎也越來越多,這是為什麼?
「富二代」小米前傳
與品牌定位不同,在創立之初打着「專注性價比」旗號的小米,是個妥妥的「富二代」。當然,小米的實力離不開創始人雷軍的積累。
作為小米的靈魂人物,雷軍的性格其實有些「矛盾」——當初因為追求平穩報考了武漢大學,但他的分數遠高於清華、北大當時的分數線;之后又因為創業的夢想,「激進」地將大學四年的課程壓縮在兩年內完成,早早出去闖蕩。
雖然當初選擇計算機專業是「跟風」行為,但雷軍在計算機方面很有天賦,大學時總結的筆記被編寫進書里成為教材。而在大學畢業之前,雷軍就通過開發加密軟件、殺毒軟件在計算機行業打響了名聲。畢業一年之后(1992年),雷軍受「中國第一程序員」求伯君的邀請,加入知名計算機公司——金山軟件(03888.HK)。
在金山工作的16年間,雷軍遭遇過現實的打擊——歷時三年研發的盤古組件銷售無路;也曾取得過輝煌的成就——開發出家喻户曉的金山詞霸;最終卻選擇在金山上市的兩個月后轉身離去。
從表面上看,雷軍的離開是「功成身退」。但事實上,歷經8年長跑才得以在2007年成功上市的金山,早已被阿里巴巴(09988.HK)、百度(09888.HK)等互聯網新貴遠遠甩在身后。后來的雷軍曾坦言自己的「不服氣」,彼時的他,心中或許已經埋下了「要干一番大事業來證明自己」的種子。事實上,他也有這份底氣與實力。
離開金山的雷軍,已經擁有了普通人幾輩子都賺不到的財富:除了金山上市給他帶來的資產增值之外,2004年雷軍以7500萬美元的價格將其主導創立的卓越網賣給了亞馬遜,按當時的匯率計算,摺合人民幣6億多元。雖然雷軍本人在卓越網的股權佔比沒有公開披露,但曾有媒體報道稱其佔股10%。如果消息屬實,那麼當時的雷軍可以説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
后來雷軍的天使投資生涯或許也可以佐證這一點。從2004年開始,雷軍先后投資了拉卡拉(300773.SZ)、歡聚時代(NASDAQ:YY)、UC、迅雷(NASDAQ:XNET)、獵豹移動(NYSE:CMCM)等多家互聯網公司,而這些公司的成功發展,也讓雷軍賺得盤滿缽滿。
從金山離開之后,踏入不惑之年的雷軍,開始思考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通過多年來對互聯網企業的投資、學習,以及總結當初被馬雲、馬化騰等「晚輩」趕超的教訓,雷軍深刻地意識到:凡事要順勢而為。
到了2009年下半年,雷軍終於看到了他的「勢」:移動互聯網與智能手機。
2010年是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迎來井噴式發展的一年,當年僅前三季度的智能手機銷量就達到了2220.3萬部,和2009年全年銷量基本持平。
從當時市場的品牌格局來看,搭載Symbian系統的諾基亞手機一直佔據着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主導地位,但隨着智能手機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移動互聯網普及增速,用户對於手機開放性操作系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隨着蘋果、HTC等品牌相繼進軍大陸市場,IOS系統以及Android系統市場份額急速擴張,其中Android系統替代Symbian系統,成爲了當年人氣最旺的系統。
看到了「風口」的雷軍,以手機系統作為切入口,一頭扎進了智能手機的發展潮流。2010年4月6日,在北京銀谷大廈,小米科技誕生了。
互聯網時代的性價比王者
小米從一出生,起點就比別人高,不僅資金背景雄厚,研發實力在當時也是堪稱一流。因為小米的創始人,不僅有年少成名的雷軍,還有曾擔任過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四大副院長之首的林斌;后來雷軍還挖來了自己在金山的得力干將黎萬強,林斌也找了原來微軟的舊部黃江吉與谷歌的下屬洪峰,以上這5個人,就是小米公司最早的創始人。
2010年小米
創立,雷軍與創始團隊一起喝小米粥。圖源網絡
「小米」的由來也頗具戲劇性,當初公司差點取名為「紅星」,只不過因為與其他公司「撞名」才作罷。后來有個合夥人的太太建議起個「白米飯」的名字,大家喜聞樂見。最終取名「小米」,一方面是取自移動互聯網英文名Mobile Internet的縮寫「MI」,象徵着這是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另一方面則藴含着「小米加步槍」的創業奮鬥精神。
「揹負着奮鬥之意」的小米不負眾望,公司誕生同年8月16日,小米第一個產品「MIUI」就重磅出爐。這是一款基於Android系統深度優化、定製、開發的第三方手機操作系統。
MIUI第一次內測開始時只有100個用户,但憑藉公司對社區的經營,與用户進行互動,小米很快就積累了一批忠實的粉絲。到了2013年01月09日,MIUI全球聯網用户已經突破了1000萬。
而小米正式進軍手機市場,是在推出MIUI系統一年之后。2011年8月16日,小米推出了第一款手機——小米手機1,這是國內首款雙核1.5GHz手機,可搭載小米自主研發的MIUI操作系統,定價僅為1999元,且只在線上銷售。極高的性價比優勢以及全新的互聯網售賣模式,讓小米手機在發佈之際就一炮而紅。
2011年12月18日正式開售時,30萬台小米手機在5分鍾內被一搶而空。
2012年3月,小米手機出貨量突破100萬台,全年銷售額突破10億美元。
2013年,小米推出了799元的紅米手機,此舉不僅成功「消滅」了中國的「山寨」手機,同時也助力小米擠進當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前三行列。
2014年,對於小米而言是極具標誌性意義的一年,當年小米手機出貨量突破6100萬台,登上中國大陸智能手機銷量冠軍的寶座。而此時,距離小米公司成立僅過去4年的時間。
小米之所以能取得這麼快速的成長,離不開互聯網時代發展的紅利。「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在小米創辦一年后,雷軍曾這樣總結他多年來創業的心得。
小米科技園門口的飛豬造型。圖源網絡
顯然,小米就是那隻站在風口的「豬」。不過雷軍后面還有一句話卻鮮少為人提及——「我們自己稍微長一個小翅膀,肯定能飛得更高」。
回過頭來看,當時小米的「一雙翅膀」,或許就是其「以用户為核心,以口碑為王」的服務信念。
雷軍曾分享過他創辦小米的思路:「我們像同仁堂一樣做產品,貨真價實,有信仰」,「向海底撈學用户服務,做超預期的口碑」。
基於這兩點,小米在創立初期做了兩件事:
一是提高配置的同時降低價格。在成本端小米並不節省,處理器用高通,屏幕用夏普,組裝找了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好在小米採用的是互聯網銷售模式,基本沒有營銷和中間成本。此外,小米的商業模式是通過硬件業務為軟件業務賦能,所以可以做到性價比最高。
二是開創社區論壇,讓用户有「參與感」。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曾透露,小米成功的祕訣就是「與粉絲互動」:「小米讓粉絲參與產品研發、市場運營。這種深度介入,滿足了粉絲全新的參與式消費心態」。
通過重視用户體驗、滿足用户需求的方式,小米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和眾多忠實用户——「米粉」。之后小米又通過創辦「爆米花」(用户的見面會)、「米粉節」、「同城會」等線下活動,提高粉絲的忠誠度與情感歸屬。而米粉,無疑是小米產品最好的推廣者。很多米粉會將自己體驗過的小米產品,推薦給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從而形成了營銷裂變的效果。時至今日,小米的粉絲文化仍為人津津樂道。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小米能夠走到今天,離不開米粉的擁護。但如今,小米卻越來越令粉絲失望了。
「粉轉黑」的心路歷程
up主「源一YUANKING」告訴財熵,當初之所以成為米粉,一方面是因為小米的產品極具性價比優勢;另一方面是覺得MIUI的系統優化做得不錯。但從去年開始,小米的這兩項優勢正在逐漸消失。
2020年2月13日,在新冠疫情肆虐的特殊時期,小米首次採用了網絡直播的形式,向公眾發佈了小米10、小米10pro手機。小米10系列手機搭載全新的旗艦性能,被譽為小米衝擊高端之作。
從銷量上看,小米10系列手機取得了亮眼的成績。小米財報顯示,2020年三季度(12月小米11發佈),公司國內平均售價同比提升14.7%,主要得益於中高端機型的較好表現。前10個月,定價高於3000元(中國大陸)及300歐元(海外)的智能手機,全球銷量超800萬台,其中小米10系列為貢獻主力。同時帶動小米智能手機業務營收從2019年第三季度的323億元,增至2020年第三季度的476億元,同比增長47.5%。
如果單從數據上看,小米衝擊高端之路似乎大獲成功,但是在光鮮靚麗的財報背后,卻難掩隱憂。
小米10系列手機在投入市場不久之后,就爆出了一系列品控問題,比如5G斷網、wifi斷流、「葫蘆屏」、「快板門」等。作為「小米十年集大成之作」,這樣的性能難免讓米粉失望。隨着用户吐槽增多,小米10系列在京東平臺的好評率也跌至91%,遠低於同行業旗艦手機95%以上的水平。
關於5G性能問題,有部分專業博主通過測評分析,發現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出在芯片上。小米10系列採用的是外掛高通865芯片,由於芯片工藝落后,且小米自身的科技實力無法駕馭能耗高的芯片,最終導致小米5G性能「翻車」的情況。
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用户認可小米10系列手機的性能,認為在同等價格水平的手機品牌中,小米10系列凌駕於行業平均水平之上。但小米手機存在的種種問題,並未伴隨着用户的反映得到解決,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
up主「源一YUANKING」向財熵反映,2020年8月小米發佈的搭載天璣1000plus的紅米K30 Ultra就存在續航差、系統無法升級等問題,與官方宣傳的「9小時續航」、「全面旗艦」等嚴重不符。
此外,財熵瞭解到,當初小米在紅米K30 Ultra手機詳情頁中明確表示,該款手機將於2020年12月底進行5G雙載波聚合更新,但至今未履行承諾。無奈之下,不少消費者前往黑貓消費者服務平臺投訴小米涉嫌虛假宣傳,並以此要求退貨退款。
消費者在黑貓消費者服務平臺的投訴詳情。圖源網絡
如果説紅米K30 Ultra因為屬於中低端系列,性能不足可以「理解」,那麼后來走高端路線的小米11系列,則暴露出了小米更深層次的問題。
小米11系列是小米主打的旗艦機型,開售時一度受到米粉的哄搶。但不久之后,小米11系列出現大量翻車案例,其中燒wifi、燒主板、發熱嚴重、無故黑屏等,是用户集中反映的問題。
關於小米11燒wifi的情況,曾有維修人員表示,可能是因為驍龍888處理器發熱嚴重而導致CPU虛焊問題。對此,小米也給出了相應的補償措施,比如換機、延保等。然而更換新機的做法並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小米11系列暴露出來的缺陷,折射出的是小米在覈心技術上的不足。
此外,「源一YUANKING」向財熵透露,除了上述問題之外,小米的MIUI系統BUG也越來越多,對用户體驗影響極差。
過去小米MIUI系統的優化,離不開米粉的建言獻策,然而今年8月16日,小米卻突然把大批米粉MIUI清除出內測羣組。與UP主「cloud米米」的經歷一樣,當天有大批MIUI開發版用户突然被告知,因未能完成MIUI內測考覈,內測資格被取消。其中被踢出內測組的不乏為MIUI系統優化積極獻策的資深米粉。
小米在未提前告知的情況下,擅自將部分資深米粉移除內測資格,此舉令不少米粉「脱粉」,甚至倒戈成「米黑」。
老本還能吃多久?
或許有人認為,小米10系列以及小米11系列產品出現問題,是小米近年來發展壯大過程中,尤其是在多元化之路上必然會經歷的「陣痛」。但事實上,在之前衝擊高端的路上,小米就已經吃過一次虧。
2015年初,小米發佈了首款旗艦手機——小米Note,這款手機被定義為小米向高端手機市場投石探路的產品,但最終卻因為缺失指紋識別、處理器嚴重發熱等問題得不到市場的認可。
可以看到,無論是2015年的小米note,2020年的小米10系列,還是如今的小米11系列,小米在品控層面幾乎「毫無長進」。而在國內各大友商的衝擊下,小米手機的性價比優勢似乎日漸式微。
小米在對手機探索的同時,也在努力出圈。
早在2013年,雷軍就開始致力打造「小米生態鏈」,然而小米生態鏈圈層的「護城河」,主要還是「小米」這個品牌。誠然,在未來萬物互聯的時代,小米構建的LOT生態鏈是有發展潛力的,但想要在物聯網紅海中取得最終勝利,單純依靠小米品牌的紅利是遠遠不夠的。從小米手機的「脱粉事件」可以看出,產品,纔是留存客户的關鍵。
這一點,雷軍意識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