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陝西省富平縣:干「柿」業、發「羊」財 譜寫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2022-03-08 06:00

  曹村鎮柿農在加工柿子。

  到賢鎮大方天璽農業標準化柿子加工區。

  陝西聖唐奶山羊生態養殖基地。

  新莊村農民文化演出。

  富平,取「富庶太平」之意,地域遼闊,富饒膏腴,風景優美,自古至今都是關中名邑。近幾年,陝西省富平縣委、縣政府發揮資源優勢,帶領全縣人民擼起袖子干「柿」業,放眼全球發「羊」財,凝心聚力打造了「富平柿餅」和「富平羊乳」兩張世界級特色名片,創造了「紅」與「白」兩個規模位居全國前列的特色產業。

  去年以來,富平縣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先后榮獲全國脱貧攻堅先進集體、平安中國建設示範縣、「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先進縣等榮譽。

  走進這方土地,看富平八景、品富平柿餅、喝富平羊乳、聽紅色傳奇……今日富平,城鄉融合,產業興旺,環境宜居,掀起了干「柿」業、發「羊」財的熱潮,精神文明之花遍地盛開,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已然徐徐展開。

  齊心干「柿」業 尖柿基地規模居全國前列

  富平地處渭北高原,總人口82萬,是陝西省第一人口大縣。其自然條件優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量雨量適宜、土地肥沃,是中國最優越的農業生態區之一,具有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

  富平縣有2000多年栽植柿子的歷史,是聞名世界的尖柿優生區。富平尖柿是柿樹中的名優品種,富含14種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其中每百克含鈣量163毫克,居國內同類產品之首,被專家譽為「制餅珍品」。在日本吉野市柿子博物館里有這樣的記載:「世界上柿子的主產國為中國,柿子的優生區在富平。」

  2001年8月,富平縣被原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名特優經濟林之鄉——中國柿鄉」稱號。其獨有的大尖柿品種以及傳承千年的柿餅製作工藝,使富平柿餅以軟、糯、香、甜又無核的特點聞名海內外。富平柿餅製作技藝因此被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富平尖柿被原農業部認定為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產品,富平柿餅獲評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近年來,富平縣堅持因地制宜,把尖柿產業作為一項支柱產業來抓,圍繞「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標準化生產」目標,制定出台了《關於全面推進尖柿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動尖柿產業健康發展。一批柿子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快速建成,富平尖柿基地進一步擴張,規模躍居全國前列。

  截至目前,富平縣柿子種植總面積達到36萬畝,掛果面積13萬畝,年產鮮柿25萬噸,加工柿餅6萬噸,年產值50億元。取得SC認證的柿子加工企業達82家,建成冷庫儲存能力50萬噸。近年來,富平柿餅不僅暢銷我國大江南北,還出口到韓國、日本、俄羅斯、新加坡等國家,深受消費者青睞。在2021中國品牌價值評價榜單中,「富平柿餅」位居中國水果區域公用品牌好感度第二名,品牌價值達51.59億元。

  與此同時,富平縣新型經營主體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富平永輝現代農業、天璽農業、雲集柿業、華麗柿子、洋洋柿子、沐梵農業、新農人等一大批尖柿龍頭企業聲名鵲起;104家柿子專業合作社、1336個家庭農場你追我趕,風頭正勁。

  隨着富平柿子品牌知名度的不斷提高,其帶動力也明顯增強。在增加就業崗位方面,柿子產業從業人數達12萬人,佔全縣農業人口的20%,從業人員由原來的種植、加工、銷售,擴展到包裝、運輸、技術培訓、社會化服務等領域;在招商引資方面,近3年來,尖柿產業拉動固定資產投入近10億元;在拓展市場方面,柿醋、柿冰酒、柿脯、柿干、柿糕、柿糖等柿子系列產品紛紛上市成為市場新寵,「柿子紅了」「柿柿紅」「陽洋柿餅」「柿餅哥」「富柿花」「合柿」等企業品牌受到消費者認可和追捧。如今,尖柿產業已成為富平縣農民羣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人均純收入達到1.5萬元以上。

  富平尖柿品種純正、規模大、分佈廣,特別是形成了曹村鎮、莊里鎮尖柿兩大產業集羣,從事尖柿生產加工户達1萬多户,柿子晾曬棚面積逾200萬平方米,柿子產品冷庫34個。在莊里鎮三河村,村黨支部書記莫代武介紹,2017年以來,依託蘇陝扶貧資金和縣政府的支持,三河村尖柿種植面積達2300畝,建成投用村級柿餅加工小區一個。現在全村年產鮮柿300萬斤,可加工柿餅600余噸。柿子產業已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徑,約佔人均純收入60%以上,2020年人均純收入19510元。

  富平永輝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引進全球先進的現代化柿子加工設備,憑藉多種柿餅加工核心關鍵技術,實現了柿子鮮果光電智能分選、全自動削皮和智能潔淨烘烤脱水,保證加工包裝等生產過程全程清潔無塵化。該公司年加工柿餅3000噸,產品遍佈全國1000多家永輝超市

  富平縣天璽柿子小鎮,隨着2021年10月30日「中國柿子交易中心」在此正式落地,擁有5000畝柿子標準種植園區的大方集團天璽農業趁勢成立了專家工作站,培育太空柿種,構建新型特色農業研發、生產、經營體系,促進富平尖柿產業升級,並以集體入股、家庭承包、土地流轉、園區務工、產業投資等多種途徑,帶領當地農民共同致富。

  以文化賦能柿子產業,富平縣先后建起柿子博物館、柿子非遺傳承館、柿子展示館,連續舉辦「富平尖柿節」,開發「中國柿鄉」主題鄉村旅遊,打造「小柿人」「柿公主」知識產權文創產品……如今,富平柿子產業欣欣向榮,三產融合蓬勃發展,新的市場增長點正在加快形成。

  「隨着富平柿餅知名度不斷提高,柿子文化旅遊也蓬勃發展。從柿子博物館到‘小柿人’等文旅產品,柿子文化正逐漸成為富平文化的新代言。」富平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耀武表示。

  同心發「羊」財 大力建設「國際羊乳之都」

  富平奶山羊養殖始於1904年,羊乳加工始於1958年,品種培育始於1971年,育成於1990年。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加上干羣共同努力,現在的富平已成為關中奶山羊養殖的發源地和培育基地,奶山羊的存欄量、產奶量和加工量均穩居全國首位,被稱為「奶山羊之鄉」,在行業內享有「中國羊乳之都」和「世界奶山羊產業發展示範區」的稱號。富平奶山羊入選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目錄,品牌價值62.9億元;富平羊奶粉獲評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品牌價值80.55億元,品牌價值雙雙進入全國前50名。

  世界羊乳看中國,中國羊乳看陝西。在陝西省提出培育千億級奶山羊產業的目標后,富平縣緊抓機遇,出臺了《全面推進奶山羊產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從種業發展、規模養殖、乳品加工、設備購置、品牌建設等8個環節,以項目補助等形式給予資金支持,全力打造300億元級奶山羊全產業鏈。

  截至2021年底,富平縣奶山羊存欄80萬隻,年產羊乳21.5萬噸。建成奶山羊產業示範園區4個,100只以上養殖場(小區)、家庭牧場600多個,30只以上的適度規模養殖户3000多户,建設機械化擠奶站168個。發展10萬隻養殖大鎮2個,省級奶山羊良種繁育示範村20個。建成紅星美羚、金牛、聖唐等羊乳加工企業6家,年加工乳製品能力超過10萬噸,形成了集良種繁育、規模養殖、智能加工、現代流通、文旅融合於一體的全產業鏈佈局,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羊乳生產基地。奶山羊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00億元,直接或間接帶動4萬戶農户20余萬人增收致富。

  據介紹,富平縣現有6家智能化羊乳加工企業,富平出產的嬰幼兒配方羊奶粉,中老年、女士及兒童等各類配方羊奶粉,液態奶、羊奶酪、羊乳清粉、羊奶食品及羊奶日化用品等產品,不但暢銷全國各地,還出口到中東、東南亞等10多個國家及地區。聖唐乳業被國際山羊協會授予「世界羊乳加工樣板工廠」稱號,聖唐乳業工業旅遊園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年接待遊客兩萬人次。

  特別令人期待的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陝西紅星美羚乳業正在衝刺主板IPO上市。「紅星美羚產業化二期」「金牛羊乳深加工」「聖唐乳業羊奶產品加工園」「樣樣祥乳業年處理10萬噸液態奶」「美可高特羊乳製品技改擴建」5個羊乳深加工項目正在緊張建設。這些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全縣可增加46.8萬噸鮮奶的處理能力。

  為打造優質奶源基地,富平縣創建了「生產經營規模化、羊場建設科學化、設施設備現代化、飼養品種優良化、生產管理規範化、生產技術標準化」等健康養殖「九化」標準,着力推廣「TMR飼餵、機械擠奶、自動飲水、自動消毒」等先進適用技術,全面提升標準化養殖水平。2021年全縣共新建奶山羊健康養殖示範場20個,示範帶動了全縣規模養殖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富平縣還建起奶山羊產業綜合服務中心,為養殖户提供育種、飼養技術指導及隨叫隨到的「獸醫120」服務。依託檢驗檢測中心,建成國家級奶山羊乳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具備乳及乳製品、嬰兒配方食品等6大類15個產品256項參數檢驗檢測能力,產業發展有了科技支撐。

  完善的產業鏈,健全的服務體系,吸引着越來越多的高層次人才和社會資本投入到奶山羊養殖行業。作為劉集鎮本地人,富平縣天之潤奶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高良在外經商多年,2016年返鄉,先后投資700多萬元建起了羊場,現存欄奶山羊1000余隻,運營良好。張高良説:「很看好富平奶山羊養殖前景,想為家鄉奶山羊產業盡一份力。」

  依託奶山羊產業,富平縣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作用,建立了自主發展、託管代養、協議種草、勞務就業、扶貧資金代管、項目帶動6大扶貧帶貧模式,助力脱貧攻堅,累計帶動2078户原建檔立卡貧困羣眾脱貧致富,富平縣奶山羊產業扶貧範例入選省農業農村廳產業扶貧推廣模式。據紅星美羚生態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的工作人員介紹,該園區通過「託管分紅、帶動就業、送羊入户、優價收奶」4種產業扶貧模式,發揮產業帶動作用,已經幫助當地眾多曾經的貧困户脱貧致富。

  「富平有兩張特色名片,一張是‘柿餅’,一張是‘羊乳’。我們這兩個‘拳頭’產業,就是城鄉羣眾致富奔小康的‘加速器’。」富平縣政府黨組成員詹輝信心滿滿。

  推行「紅黃旗」 打造「中國北方最美縣城」

  富平縣自然條件優越,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蒸蒸日上。在積極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富平縣堅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致力於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

  近年來,富平縣圍繞打造「中國北方最美縣城」目標,不斷加大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深入開展人居環境提升五年行動,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嚴格落實「紅黃旗」考覈制度,夯實「四包」責任制,實行季度觀摩與常態化觀摩、日常督查和交叉檢查、平時考覈和季度考覈相結合的方式,重拳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出臺富平縣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打造富平整治標準、形成富平經驗。

  從2015年開始,富平縣已投入6.34億元,從治理村莊佈局「雜亂散」、環境衞生「髒亂差」入手,定規劃、抓建設、建機制、強管理,建成美麗鄉村核心區。目前,全縣通村路硬化率達到100%,巷道硬化率達到90%以上,林木覆蓋率達到32%,農村電網改造、安全飲水工程、村文化廣場建設實現全覆蓋,112處非正規垃圾場全部整治復墾植綠,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90%以上,完成農村改廁9.9萬戶,衞生廁所覆蓋率達到72%,創建「美麗鄉村·文明家園」示範村170個、省市級美麗宜居鄉村33個。

  「圍繞‘打造中國北方最美縣城’目標,我們全面推行‘紅黃旗’制度,每兩周開展交叉觀摩,每季度組織集中觀摩,邀請代表委員打分排名,召開全縣落實‘紅黃旗’制度觀摩評比總結會,頒發‘紅黃旗’,真正為先進撐臉、讓落后出汗。富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正在逐步實現從‘運動戰’到‘持久戰’、從清髒到治亂、從政府引導到羣眾自覺的良好轉變。」富平縣鄉村振興服務中心主任劉建雄説。

  在探索鄉村建設新路徑方面,富平縣劉集鎮大張村順應農民期盼、尊重農民意願,按照「騰退空宅院、集中建社區、聚力壯特色、建設幸福村」的「未來鄉村」發展思路,實行整組搬遷,騰退土地240畝;推行「社區+產業+項目」模式,建成現代化奶山羊健康養殖園區、生豬養殖場等,吸納200多名搬遷羣眾穩定就業;同步推進智慧農業建設和職業農民培育,實現羣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劉集鎮大張村「閒宅荒院盤活利用」典型做法獲評「鄉村振興優秀案例」。

  與此同時,富平縣還加強鄉村文化建設,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堅持鄉村振興既塑形、又鑄魂,大力挖掘鄉村傳統文化,全面提高社會綜合治理能力。

  特別是弘揚富平紅色文化,講好紅色故事,當好紅色傳人,加大陶土、石刻等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縣級及以上文明村、文明鎮佔比穩步提升,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100%;紅色旅遊、生態休閒旅遊及文化旅遊深度融合,文明鄉風日益濃厚,農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滿足。持續開展「懷德富平 孝善誠和」德治工程,選樹身邊典型,大力發掘評選表彰「最美富平人」、道德模範、文明家庭等典型示範。目前,全縣縣級及以上文明村佔比達到21%,縣級及以上文明鎮佔比達到50%,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100%,鄉村旅遊人次達到300萬人次以上。

  走進富平縣莊里鎮王莊村,只見村道寬闊筆直、乾淨整潔,兩旁栽植的景觀樹郁郁蔥蔥,煞是好看。村委會門口「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牌子格外顯眼,小廣場上各種運動器材一應俱全。該村村民自豪地説:「王莊村是富平縣莊里試驗區的美麗鄉村示範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感覺很幸福。」

  本版文字由肖胡撰寫 圖片由富平縣提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