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3-05 06:30
摘要: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已確立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羣的戰略定位。
初春,上海張江生物醫藥產業園區一派生機,剛剛啟用不到一年的勃林格殷格翰中國生物製藥基地二期的生物製藥合同開發生產(CDMO)車間里,3條2000升一次性不鏽鋼生物反應器生產線「火力」全開,上海本土創新生物製藥企業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腫瘤抗體藥物「百澤安」,將從這里走向翹首以待的病患。
「與勃林格殷格翰合作,不僅能確保藥品的高質量生產和穩定供應,對方還能為該藥在更多癌症適應症領域的臨牀試驗提供支持。」百濟神州總裁吳曉濱説。
這項成功合作還可從上市公司年報窺見一斑,2021年,百澤安在中國的銷售額約16億元,同比增長56%。
昔日,由於缺乏資金、生產線等支持,本土創新生物製藥企業被迫將新葯技術廉價賣給有生產能力的企業,這種被業內稱為「賣青苗」的現象,也是上海做大做強生物醫藥產業亟須破解的「瓶頸」。
2013年,為助推本土創新生物製藥企業實現「上海研發」向「上海研發+上海製造」轉化,上海張江生物醫藥基地開發有限公司與全球領先的生物製藥合同開發生產服務商——德國製藥巨頭勃林格殷格翰簽訂戰略合作協議。2017年,勃林格殷格翰中國生物製藥基地(一期)啟用。2019年底,他們為百濟神州生產的腫瘤抗體藥物「百澤安」成功獲批上市,併成為國內首個上市許可持有人採用合同生產模式,並獲得上市批准的創新生物藥。
「CDMO行業在中國起步的時間還不長,但在歐美等成熟市場,製藥企業生產外包比例已佔整個生產過程的20%,一些跨國製藥巨頭即使擁有自己的生產基地,仍會通過CDMO進行生產。」勃林格殷格翰生物藥業(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彬説,「對企業來説,把產品開發、升級、商業化生產和質量控制環節外包后,可大大縮短產品商業化時間,對於希望第一時間用上全球創新葯物的患者來説,更是福音。」
抗新冠病毒治療藥物作為疫情「終結者」,更需要搶速度。
2021年11月6日,勃林格殷格翰在第四屆進博會上宣佈,將為上海之江生物原創研發的新冠雙特異性抗體藥物SYZJ001提供工藝優化及生產製造服務。王彬表示,合作目前已經進入實質性啟動。
「十四五」時期,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已確立圍繞「研發+臨牀+生產+應用」全生命周期及上下游產業鏈,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羣的戰略定位。作為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一環,據瞭解,繼勃林格殷格翰中國生物製藥基地之后,更多「后浪」正涌向這條新賽道:
今年2月,臨港新片區傳來消息,總投資15億元的上海碧博生物醫藥大規模綜合CDMO平臺開工,未來將引入全球首條3萬升最大規模哺乳動物細胞生產線;去年6月,奉賢區宣佈,要推動「東方美谷」成為中國生物醫藥CDMO「產業、資本、人才和創新成果最集聚」的區域,未來3年將推出6000畝土地、400萬平方米物業用於生物醫藥的產業承載;另有國內知名民營生物醫藥企業三生製藥去年年底在上海宣佈加碼CDMO業務,上海晟國醫藥發展有限公司作為獨立運營平臺,三生製藥旗下國內外6大基地將全力支撐……
業內專家指出,CDMO行業在上海多點分佈,形成良性競爭,會促成更多創新生物製藥企業扎堆,明顯放大上海生物醫藥產業能級。
欄目主編:吳衞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