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俄烏衝突,美國及其盟友背后的軍火商笑了

2022-03-04 15:21

  俄羅斯-烏克蘭第二輪會談結果公佈后,美國股市震盪下行。3月3日收盤,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道瓊斯指數跌0.29%,報33794.66點;標普500指數跌0.53%,報4363.49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1.56%,報13537.94點。

  從近五日股價水平來看,道指漲1.55%、標普漲1.15%、納指漲0.39%,美股大盤在震盪中依然實現了正收益。美國軍工股則明顯跑贏大盤,洛克希德·馬丁等不少美國軍火商和國防承包商都成為俄烏緊張局勢和軍事衝突背后的贏家。

wind截圖

wind截圖

  從近五日股價水平來看,除波音(NYSE: BA,跌6.09%)外,洛克希德·馬丁(NYSE:LMT)漲13.31%、諾斯洛普·格魯門(NYSE: NOC)漲13.66%、通用動力(NYSE: GD)漲8.95%、雷神技術(NYSE: RTX)漲5.76%,均遠遠跑贏大盤漲跌表現。

今年以來,美股整體下挫,美國主要軍工股多數實現逆勢上漲 雪球網截圖

今年以來,美股整體下挫,美國主要軍工股多數實現逆勢上漲 雪球網截圖

  從行業情況來看,近年來由於ESG問題 (環境、社會和治理)日益受到投資者關注,美國國防股普遍承壓。以F-35戰機生產商洛克希德·馬丁為例,2021年全年其股價整體位於下行通道。但顯然此番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尤其是俄烏直接軍事衝突給了其股價強勢逆轉的機會。

  美股2月23日,洛馬股價報388.9美元。2月24日,俄羅斯決定在頓巴斯地區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到3月1日,洛馬已經飆升到456.61美元的近年高位,漲17.41%。這樣的情況絕非孤例:全球最大的雷達製造商諾斯洛普·格魯門2月23日報每股386.08美元,到3月1日已經升至456.1美元,漲18.14%。

 洛克希德·馬丁近期股價表現 谷歌財經截圖

洛克希德·馬丁近期股價表現 谷歌財經截圖

  美國軍工股的上漲行情不是突然發生的。早在今年俄羅斯-烏克蘭爆發軍事衝突之前,美國軍火巨頭們早已紛紛揚言稱,俄羅斯-烏克蘭的緊張局勢將幫助公司獲利。

  《當今時代》(In These Times)是成立於1976年的美國政治進步雜誌。該出版物聚焦於揭露企業和政府的不法行為。它曾在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報道美國軍隊蓄意破壞伊拉克水處理廠等新聞。

  據《當今時代》今年1月17日報道,雷神和洛馬公司公開對投資者宣稱,俄烏緊張局勢加劇有利於其商業發展。幾乎與此同時,他們的產品經由美國政府之手被運往烏克蘭。

 《當今時代》雜誌報道截圖

《當今時代》雜誌報道截圖

  據報道,1月25日雷神公司CEO海耶斯(Greg Hayes)在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節目中露面,他表示該公司可以在武裝美國盟友方面發揮作用,比如提供愛國者導彈系統和雷達系統等,「雷神公司的武器可以提供一種威懾力量,有助於防止戰爭。」他還表示,軍備威懾是爲了防止戰爭,因為熱戰(軍事衝突)會讓雙方都付出高昂代價。

  但在美國媒體和諮研公司看來,事情絕非海耶斯説的這般簡單。

  在同日的電話財報上,海耶斯表示,東歐和南海的緊張局勢都會對美國的國防開支造成壓力,「我完全希望我們可以從中受益。」無獨有偶,洛馬CEO泰奇萊(Jim Taiclet)1月25日也在其財報會議上對投資者聲稱,「大國競爭」意味着洛馬將迎來更多的業務。

雷神今年1月電話財報會議截圖

雷神今年1月電話財報會議截圖

  綜合路透社消息,當地時間1月25日,一架載有「標槍」反坦克導彈等軍事裝備的美國飛機25日降落在基輔,這是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的價值2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中的第三批物資,目的是支持烏克蘭應對俄羅斯可能的「軍事進攻」。而「標槍」的生產商正是雷神和洛馬。

「美國飛機將標槍導彈及其發射器運往烏克蘭 」 路透社報道截圖

「美國飛機將標槍導彈及其發射器運往烏克蘭 」 路透社報道截圖

  在學界看來,美國政府四處拱火,渲染他國軍事威脅,背后受益者都是軍工複合體。

  據布朗大學「戰爭成本項目」2021年揭露,自阿富汗戰爭以來,美國五角大樓的支出總額已經超過14萬億美元(約合88萬億人民幣)。若以美元計,這一數字相當於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日本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5.1萬億美元)的2.75倍。

  其中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資金流向了軍事承包商。在歷年五角大樓的軍事合同中,其總數的三分之一流向了五家美國軍火巨頭:洛馬、波音、通用動力、雷神和諾斯洛普·格魯門。

 布朗大學報告截圖

 布朗大學報告截圖

  布朗大學報告稱:「在過去的二十年里,美國武器製造商在政治遊說上花費了25億美元,在過去五年中,平均每年僱用超過700名遊說人(已經超過美國國會議員數量)……隨着美國縮減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事活動,誇大中國帶來的所謂軍事挑戰已成為將五角大樓預算保持在歷史高位的新理由。軍事承包商將繼續從這種虛增的支出中獲利。」

  在外界看來,拱火東歐局勢,成為美國軍火商此輪牟利的來源。

  反戰組織「公正外交政策」執行董事斯珀林(Erik Sperling)對《當今時代》表示: 「華盛頓的每個人都知道,武器製造商正在助使美國政府的政策走向軍國主義(militarism),但他們通常會盡量不那麼明顯……美國正在向烏克蘭‘傾倒’武器,軍火商們正在利用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緊張局勢牟利。」

  對於整個西方世界而言,在俄烏衝突中受益的不僅僅是美國軍火商。

  年初至今,英國乃至全歐最大的國防公司貝宜系統(LON: BA)漲24.88%,德國軍火商萊恩金屬(RHM.DE)漲75.19%,法國國防供應商泰雷茲(EPA: HO)漲14.01%。

  與美國的情況同出一轍,跑贏大盤。

  年初至今,泛歐斯托克600指數(廣泛反映發達歐洲股票市場水平的綜合指數)下跌了10.74%。按市場區分,年初至今英國富時100指數下跌3.55%,德國DAX指數下跌10.5%、法國CAC指數跌11.62%。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