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3-03 15:04
智通財經APP獲悉,2022年以來,跨境電商行業接連迎來利好政策:全國新設立27個跨境電商綜試區,綜試區範圍進一步擴容;3月1日起,財政部等八部門聯合優化調整后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正式實施。
在中國品牌爭相出海的當下,跨境電商已經迅速發展為萬億市場規模的熱門賽道,成為名副其實的電商新貴。在此背景下,各路玩家加速湧入跨境電商賽道,令本就炙手可熱的市場風雲再起,未來跨境電商賽道的走向着實讓人期待。那麼,2022年,跨境電商將迎來哪些新趨勢?
跨境電商賽道「八仙過海」
近年來,跨境電商增速迅猛,它打破了全球市場壁壘,為中國本土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全新機遇,已成為我國外貿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過去兩年間,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跨境電商迎來爆發。根據海關統計,2017年以來,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規模5年增長近10倍,2021年進出口額達到1.9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
跨境電商賽道不僅增長喜人,近期又迎來政策利好。2月8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在鄂爾多斯等27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這是該試驗區近7年時間里的第6次擴圍,至此範圍已擴至全國132個城市和地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的落地,將給這些城市和地區帶來跨境電商發展新機遇。
「以廣州為例,自從2016年獲批跨境電商綜試區以來,廣州跨境電商規模優勢連續多年領跑全國」,廣州市商務局電子商務處處長寧霞近日在微盟(02013)舉辦的ShopExpress招商會上表示,面向跨境電商獨立站藍海,政府會繼續全方位政策支持,助企業進一步開啟合規化經營、高質量出海之路。
在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看來,作為中國外貿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跨境電商發展不僅取得了顯著成就,在中國外貿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未來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特別是在今年中國外貿增長面臨新的矛盾和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進一步發揮跨境電商在進出口中的作用對穩定外貿增長十分重要,因此,政府層面才高度重視跨境電商的長遠發展。
好賽道向來不缺選手。一直以來對電商「情有獨鍾」的騰訊近期也傳出正測試一款名為「雲逛全球」的小程序,形式類似於類似於京東海囤全球和天貓進口國際超市,這被看作是微信小程序在跨境電商領域的新嘗試。跨境電商也是字節跳動謀求新增長曲線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在海外市場擁有Tik Tok小店和「TikTok Storefront」構成的內容電商體系。
互聯網大廠將視線齊齊聚集海外,一方面是由於國內電商市場日益飽和,頭部玩家增長趨緩,新進玩家則很難在巨頭林立的格局中嶄露頭角,而海外市場則是一片藍海,新老玩家起點基本一致,機會更多,這也意味着,未來跨境電商賽道的競爭無疑將更加激烈。
與此同時,資本也悄悄盯上了跨境電商這一風口。根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與網經社跨境電商台共同發佈的《2021年中國跨境電商投融資數據報告》,2021年跨境電商融資事件數77起,同比增長133.33%;融資總金額207億元,同比2020年同期70.9億元上升191.96%。不僅融資筆數大幅增長,融資金額也屢創新高。今年,跨境電商融資依舊熱度不減,僅1月份就有4家平臺及服務商獲得融資,融資總金額超過11.4億人民幣。
從產業鏈來看,跨境電商產業鏈主要玩家包括三類,一類是進口跨境電商如天貓國際、京東國際,騰訊此次內測的「雲逛全球」大致可以歸為此類;一類是出口跨境電商如專注出海的快時尚電商品牌SHEIN;還有一類則是跨境電商服務商,例如ERP領域的馬幫。可以説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其中,跨境電商服務商領域也是當前投資熱門。《2021年中國跨境電商投融資數據報告》顯示,在2021年77起跨境電商融資事件中,有50起來自跨境電商服務商領域,融資金額總計超71.5億元。
細數這50起融資事件的投資方,其中不僅有紅杉、軟銀、創新工場等知名投資機構,「服務商」投「服務商」的情況也十分常見,例如2021年3月,由微盟集團與華映資本共同設立的華映微盟基金完成對馬幫軟件的A+輪融資。微盟是國內SaaS行業領先的服務商,希望藉此次投資進一步拓展其在跨境電商 SaaS 領域的業務,加速推進「國際化」戰略佈局。除了微盟,To B企服領域的光雲科技、聚水潭、拉卡拉、店小祕等服務商亦在2021年跨境電商服務商融資事件的服務商之列,跨境電商領域聚集起了一大批企業服務商。通過投資跨境服務商,To B領域的服務商拓展的業務版圖,也進一步推高了自身業務的天花板。
獨立站需求爆發 「中國的Shopify」未來可期
跨境電商語境下,不能忽視的一個趨勢是,2021年全球跨境電商行業受后疫情影響,外貿線上化加速發展,激活了跨境電商「去中心化」的私域DTC之路,由此也催生了大量的獨立站建站需求。據相關機構預測,2025年以獨立站為主體的全球去中心化的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5579億美元。
所謂獨立站,是指基於SaaS技術平臺建立的擁有獨立域名,內容、數據、權益私有,具備獨立經營主權和經營主體責任,由社會化雲計算能力支撐,並可以自主、自由對接第三方軟件工具、宣傳推廣媒體與渠道的新型官網。Anker、SHEIN等跨境電商行業的頂頭大賣家無一不是獨立站大佬,獨立站年銷售額在幾千萬到上百億不等。除此之外,通過獨立站快速崛起的品牌更是不在少數。在北美,Shopify依靠獨立站業務,為電商賣家提供搭建網店的技術和模版,管理全渠道的營銷、售賣、支付、物流等服務,突破了亞馬遜在電商市場的「壟斷」,成長為市值千億美元的巨頭。
放眼中國,雖然在SaaS領域已經走出了微盟等去中心化的企業服務商,但就跨境電商服務賽道而言,體量與市場規模還遠不及Shopify。獨立站的成功標杆Shopify珠玉在前,我們不禁感慨:中國品牌出海能否有自己的獨立站服務商?
2021年,一場席捲中國跨境電商的「封號潮」突然來襲。從4月開始,多家中國跨境電商賣家店鋪被關停。掀起這場風暴的亞馬遜表示,封號的主要原因是被平臺審查出「不當使用評論功能」、「向消費者索取虛假評論」、「通過禮品卡操縱評論」等違規行為。「封號潮」之下,數以萬計的跨境電商賣家受到衝擊,中國跨境電商產業由此蒙受巨大損失,不少頭部商家也因此遭受重創。近期,Newegg、澤寶、有棵樹、帕拓遜等跨境電商企業的A股控股公司相繼預披露2021年度業績情況。據不完全統計,已發佈業績預告的A股跨境電商概念股出現不同程度的業績預虧、盈利下滑,不少企業都提到了2021年「亞馬遜封號」事件對旗下跨境電商業務的不利影響。
亞馬遜封號事件加劇了亞馬遜站內流量的競爭,品牌跨境電商營收利潤愈發受到擠壓,佈局獨立站成為大勢所趨。在微盟ShopExpress國際事業部業務中心總經理吳雲看來,平臺電商雖然體量大,但經營成本愈發高昂,難以構建牢固的護城河,而一旦獨立站真正運作起來,就能真正建立品牌的護城河,利潤的護城河,幫助品牌實現長效經營。吳雲認為,DTC跨境電商需要構建四大核心能力,第一要講好品牌故事,第二要做好用户觸達,第三要打造經營閉環,第四要構建私域運營。
正是基於這樣的市場洞察,2021年7月,微盟發佈了首個面向出海品牌的獨立站產品:ShopExpress。對標Shopify,ShopExpress提供SaaS獨立站系統,打造貼合海外消費者購物習慣的獨立站,同時對接了海外主流社交媒體、搜索引擎等渠道,可提供海外媒體精準引流以及品牌營銷策略、廣告投放策略、店鋪運營等一站式服務。根據微盟披露的數據,截至2021年底,ShopExpress已經累計上線產品功能350+,推出女裝、首飾、小家電、運動、美粧、數碼等數十個行業裝修模板,成功服務跨境業務的商家超過1000+,可見獨立站發展勢頭之強勁。
不僅如此,ShopExpress充分集成微盟沉澱多年的技術框架和中臺能力,圍繞跨境電商串聯起產業上下游眾多的服務商,如跨境物流、跨境支付、店鋪管理、海外營銷等,打造了一條完整跨境獨立站服務鏈,與連連國際、通途ERP、店小祕、遞四方、AfterShip等50多個海內外跨境電商產業夥伴達成合作。
以跨境電商知名ERP服務商——馬幫軟件為例,有了此前投資方與被投方的淵源,微盟與馬幫在2021年9月正式達成合作,在店鋪運營管理、數據互聯、數據安全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共同助力跨境商家實現品牌商城的高效運作,加速中國品牌數字化出海進程。投資人也樂見這樣的合作。華映資本合夥人熊向東表示,馬幫ERP一站式的產品功能和豐富的行業經驗沉澱,與ShopExpress集引流、建站、運營為一體的全鏈路數字化出海解決方案完美契合。
前段時間,Shopify與京東集團戰略合作,試圖將更多有競爭力的電商商家納入Shopify生態,可見跨境電商的戰火已經引至國內出海品牌。業內分析,Shopify聯手京東的動作顯示,全球最活躍的電商賣家羣體——中國賣家,依然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在這一點上,一些來自中國本土的獨立站服務商正在嶄露頭角,比如微盟旗下ShopExpress。雖然它們的規模不如Shopify,但在瞭解中國賣家的需求和問題這一方面,其有着更好的「親緣」優勢。
跨境電商百舸爭流,在幫助中國品牌成為世界品牌的跨境出海之路上,顯然微盟是做好了充分準備並且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