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比亞迪半導體,配得上「車芯第一股」嗎?

2022-03-03 08:4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錦緞

  過去一年多時間里,缺芯,是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切膚之痛。小到電池里面的管理芯片,大到電機動力系統的IGBT,供給端的脆弱性,使人意識到車芯的自主可控是何等重要。

  這一背景下,今年1月末,來自比亞迪旗下第三個IPO項目——比亞迪半導體,順利在科創板過會。號稱「車芯第一股」的比亞迪半導體,一時吊足市場胃口。

  它能夠擔負起救得市場於水火的重任嗎?作為終端汽車整車廠,比亞迪將觸手伸至汽車芯片,又意味着什麼?

  01

  「車芯第一股」的由來

  比亞迪半導體公司的發展過程,是一部給自家汽車業務「打輔助」的奮鬥史。

  2002年,比亞迪公司成立芯片設計部,主攻電池保護IC研發;2004年,正式進軍IT行業微電子及光電子領域;2005年,成立微電子項目部及光電子項目部;2007年,成立LED項目部;2010年,完成LED全產業鏈佈局,正式成立照明品牌;2014年,公司完成微電子與光電子部門的整合;2020年,公司正式更名為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 

  這一過程里,比亞迪半導體逐漸積累起來了幾乎全套的車規級半導體的供給能力。主營業務上分為五個板塊:

  功率半導體:包括IGBT模塊和SiC模塊在內的,從芯片設計、晶圓製造、模塊封裝與測試到系統級應用的全產業鏈IDM模式製造。

  智能控制IC:主要是工業級和車規級MCU芯片。MCU芯片俗稱單片機,相當於一個小型計算機,可以用編程來實現系統控制。目前採用的是Fabless生產模式。

  智能傳感器:CMOS圖像傳感器、指紋傳感器、電磁傳感器。用於檢測光線、指紋及電磁變化。目前採用的是Fabless生產模式。

  光電半導體:LED產品及精密光電器件等。這部分主要是生產車燈和LED面板。

  製造及服務:為客户提供功率器件和集成電路的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和LED照明管理服務。由於公司具有自主晶圓產品線,本業務基本可認為是代工生產。

來源:招股書

來源:招股書

  在半導體行業中,生產模式分為三種。這三種分別對應公司在所處產業鏈的位置和技術掌握能力。

  Foundry(代工生產):只負責製造、封裝或測試的其中一個環節;不負責芯片設計;可以同時為多家設計公司提供服務,但受制於公司間的競爭關係。比如臺積電、中芯國際等。

  Fabless(只設計芯片):只負責芯片的電路設計與銷售;將生產、測試、封裝等環節外包。例如華為海思、聯發科等。

  IDM(全包):集芯片設計、芯片製造、芯片封裝和測試等多個產業鏈環節於一身;早期多數集成電路企業採用的模式;目前僅有極少數企業能夠維持。例如三星、德州儀器、比亞迪半導體的功率半導體業務。

  在功率半導體業務上,比亞迪半導體打通了芯片設計到落地。可以利用IDM模式的優勢,實現越造越好的期望。

  比亞迪車規半導體IDM生產中,主要分SiC(碳化硅)材料、IGBT材料( 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等。在IGBT領域,比亞迪半導體2019、2020連續兩年在新能源乘用車電機驅動器廠商中全球排名第二,國內廠商中排名第一,僅次於全球龍頭英飛凌。

  所謂中國「車芯第一股」,發跡及成長曆程大致如此。

  02

  高增長的「真面目」

  報告期內——也就是截至2021年上半年期,比亞迪半導體營業收入已經逼近前幾年全年整體水平。 

來源:根據招股書整理

來源:根據招股書整理

  2018-2021年上半年,公司上述五大項主營業務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均在97%以上。其他業務收入主要為受託研發服務和原材料及廢料處置收入,佔收入比重較小。綜合毛利分別為26%、30%、28%、33%。

  202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顯著回暖,汽車智能化配置提升。比亞迪半導體的第三代半導體產品順勢進入商用期。傳導到業務上,主營業務收入增長32.49%。

  在2021年上半年,得益於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回暖,加上全球芯片緊缺和國產芯片需求增加影響。車規級芯片通過驗證批量出貨,工業級芯片量價齊升,業務增長迅速,帶動收入增長。 

來源:招股書

來源:招股書

  比亞迪半導體在報告期收入增長風風光光,反映的是比亞的汽車銷量的向好。

  2021年,比亞迪EV車型和DM車型累計銷量,分別達320810輛和272935輛,全年銷售汽車730093輛。 其中比亞迪EV車型和DM車型累計銷量,分別達320810輛和272935輛。混動車型和新能源,對應比亞迪半導體的DM模塊投產。

  在SiC模塊上,搭載了SiC模塊的漢EV拿下了單車型87000+輛的戰績。要知道,「蔚小理」三家新勢力在全年分別的總銷量也在九萬以上,不到十萬這個水平。比亞迪半導體作為比亞迪汽車的「御用」車芯供應商算是跟着大哥吃了一大口肉。

  當然,比亞迪半導體業務範圍不止車規半導體。除了車規半導體,比亞迪半導體在工業、家電、新能源、消費電子領域都已經實現產品量產。但涉足領域的廣泛,仍不難通過草蛇灰線看到增長的「真面目」:

  汽車芯片銷量的騰飛,靠的是比亞迪汽車自供給的「湯喝」。

  創業板上市委曾對比亞迪半導體提出的問題之一就是關聯交易。比亞迪半導體在報告期內向比亞迪集團銷售商品等的金額分別為9.1億元、6.01億元、8.51億元、6.7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7.88%、54.86%、59.02%和54.24%。功率半導體、光電半導體產品、製造及服務主要向比亞迪集團銷售,且關聯銷售的毛利率較高。 

來源:招股書

來源:招股書

  雖然比亞迪半導體提到自己也已進入小鵬和宇通汽車的供應鏈。但信息披露期內,小鵬只買了60萬元的傳感器芯片,宇通汽車也只購買了240多萬元的IGBT模塊。

  在公開的報告期主要客户中,除了比亞迪汽車之外,採買功率半導體的客户只剩下中銘電子和天河星這兩家公司。而這兩家公司是主要是做分銷業務,並不涉及實際產品生產。

  比較起關聯交易等若干問題,產能不足,是比亞迪半導體當前更大的困擾。

  2021年早期,比亞迪汽車即曾因產能問題向消費者公開致歉。最近隨着新能源市場的火爆,2019年比亞迪簽約常州基地,后面又陸續簽約合肥基地,鄭州基地。乘用車板塊纔開始復甦,進行外擴。但是新基地不可能一開始就貢獻產量。這導致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比亞迪汽車的實際產能小於銷售訂單量。 

來源:招股書

來源:招股書

  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子公司只賺比亞迪的錢,那不叫本事,拆出去賺市場的錢那才叫本事。」從王傳福的標準看,顯然比亞迪半導體還任重道遠。

  03

  華袍里的蝨子

  按理來説,在比亞迪半導體的採購中應該是主要是以電子元件居多的。畢竟它在傳感器和IC部分採用的是Fabless模式。但從實際採購情況來看,採購金額最大的竟然是晶圓。

  一個問題隨之而來:既然比亞迪半導體在功率半導體上宣稱可以完成IDM模式,那為什麼會出現對外採買的情況呢?最淺顯的原因是技不如人。

來源:招股書

來源:招股書

  在SiC和IGBT的生產工藝中,都離不開晶圓。功率半導體的製造方式與CPU、GPU等芯片製造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半導體在的特性——在特定條件下導電。在生產過程中,原材料(沙子)先製成硅錠,再切成一片片的硅片。這些硅片經由刻制之后就變成了晶圓。

  但晶圓並不能直接使用,需要把刻好的每個芯片單元切成晶粒,在進行測試,最后就能封裝好作為芯片使用了。SiC半導體和IGBT的半導體部分都是如此生產的。 

刻好的晶圓,圖片來源:網絡

刻好的晶圓,圖片來源:網絡

  目前用於新能源汽車上的半導體芯片的難點主要在兩個部分。第一是要滿足汽車行駛環境中的顛簸和冷熱,芯片需要「絕對性」的保證功能安全。第二則是生產商擁有晶圓製造設備,比如在硅片到晶圓的過程中就有二十多道工序。

  比亞迪半導體的晶圓生產是來自於2008年收購的中緯積體電路(寧波)有限公司,后改名叫寧波半導體。這家公司成立於2002年,一度被認為是浙江半導體的希望,不過后來卻證明是個「爛攤子」。

  雖然分次投資2.49億美元,但其引入的都是臺積電淘汰下來已經用了快20年的生產線。在實際運營后經常出問題,機器故障始終未能解決,導致產能一直在每月一萬片。最終因為營收不能平衡而破產。

  這就意味着雖然比亞迪半導體在晶圓產能上確實是真實存在,但這部分產能難堪大用。

  另外比亞迪目前擁有的產能是6英寸的晶圓產品線,在產能上同樣堪憂。6英寸以上的晶圓需要把半導體需要從晶圓上切下來,再進行封裝。然而從圓形的晶圓上切出方方正正的晶粒,這就是道數學問題了。

  以假設生產英飛凌的第四代IGBT,117.5A型號。六英寸的晶圓大約能切出109片,而8英寸能切出205片晶粒。若再考慮IGBT的基本構造,每片需要6個三極管,那麼最終6英寸每片只能產出18個IGBT,而8英寸可以產出34個。兩者效率差了一倍。再考慮到寧波半導體的設備老化問題,看來比亞迪雖然有產能但還是要從外面進口晶圓回來加工,還是有必要的。

圖:一種IGBT的構造方式,晶圓切片數量計算公式,來源網絡

圖:一種IGBT的構造方式,晶圓切片數量計算公式,來源網絡

  爲了解決這個麻煩問題,比亞迪在2020年在長沙收購了第二個晶圓廠。隨后在2021年收購濟南收購富能半導體,具有8英寸和6英寸產線。但問題是現在這兩個工廠,加上比亞迪在線成立的半導體研發中心都還尚未營業。

  種種剪不斷、理還亂產能邏輯嵌套之下,比亞迪半導體在公司架構整合上有種「遙遙無期」的味道。

  根據招股書現實,比亞迪半導體IPO的募資用途是爲了繼續研發車規級半導體。根據HIS的報告,國內市佔率第一的斯達半導,其自研FS芯片領先比亞迪1-2代。但因為國內競爭者的斯達半島相比,IDM模式的比亞迪半導體會得益於業務的閉環能夠越跑越快。 

  來源:招股書

來源:招股書

  但比亞迪剛剛在2021年9月收購併成立濟南分公司。隨后開始濟南比亞迪半導體的功率半導體產能建設項目,投資規模約49億。該項目在2021年和2022年折舊攤銷費用分別為0.25億和2.8億。

  在半導體這個資本密集型的產業中,50億可能不算是個特別大的項目,但寧波半導體前身的前車之鑑還懸在比亞迪半導體的頭頂上。如果不能成功整合,就算是有比亞迪汽車這個大哥帶路,前景依舊難料。

  正如之前所説,現在比亞迪半導體,相當於是寧波半導體+節能科技(LED業務)一起拖着長沙、濟南、西安的三個子公司,如履薄冰地向前行進。

  時間回到2022年的今天,比亞迪半導體面臨着擴產、科研、統籌營業的三座大山。一切明面科研和財務數據看上去十分美好,但真實的現狀卻是顫顫巍巍。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