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2-24 22:07
原標題:四季度淨利下滑五成仍「派糖」2.5億,晶豐明源業績高增能否續寫?
晶豐明源掏出淨利潤36%分紅2.48億
2021年全球半導體芯片供需錯配下的「缺芯潮」,能為A股相關上市公司增收「幾鬥米」?伴隨年報披露,答案逐步揭曉。
2月23日晚,電源管理芯片企業晶豐明源(688368.SH)披露科創板首份半導體企業年報。2021年,該公司實現主營收入23.02億元,同比增長108.75%;歸母淨利潤6.77億元,同比增長883.72%;扣非后歸母淨利潤5.79億元,同比增長1993.67%。
業績高速增長的同時,在少見大手筆分紅的半導體上市公司中,晶豐明源拿出真金白銀大把「派糖」: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40元(含税),共計分紅2.48億元,佔歸母淨利潤比重36%。
儘管全年業績增速亮眼,但第四季度全球半導體周期下行,仍對晶豐明源的業績產生了明顯影響——單季度營收淨利分別環比下滑37.15%、56%。目前,半導體行業內部結構已經松動,消費類模擬芯片價格逐步迴歸歷史均值,在前年度業績高基數下,消費類模擬芯片企業2022年保持業績高增的壓力並不小。
四季度業績明顯下滑仍分紅2.5億
2021年,全球半導體芯片行業上游產能供應不足,需求端因汽車銷量增加、新冠疫情催生出的居家辦公需求增加而爆發式增長,行業整體處於供需失衡的狀態。
晶豐明源主營LED驅動芯片、電機驅動芯片、AC/DC電源芯片、DC/DC電源芯片等產品系列,目前研發重心是AC/DC芯片和為CPU/GPU供電的大電流DC/DC芯片。在主要營收來源LED照明產品需求旺盛、滿產滿銷的推動下,該公司去年業績大增。
從細分產品來看,隨着智能家居應用場景增多,智能LED電源驅動芯片的銷量增速大超通用LED產品,前者佔整體銷售收入比例,也由上年同期36.78%增加至46.19%,增加9.41 個百分點。
其中,智能LED驅動芯片產量 24.11億粒,產銷率96.96%,銷售量比上年增長81.15%,通用LED驅動芯片的銷量同比減少1.47%,為41.55億粒。晶豐明源表示,公司對LED照明產品結構進行了優化,提高了智能LED照明驅動芯片的交付優先級。
另外,晶豐明源的電機驅動產品銷售收入雖較上年同期增長近70%,但規模尚小,為3813.75萬;內置和外置AC/DC電源芯片的部分產品成功量產,尚未對業績形成明顯貢獻。同時,單價提升及產品結構優化、參股公司投資收益增加等,也推動晶豐明源2021年業績大幅增長。
基金持股方面,根據2021年報,重倉晶豐明源的基金共10家,其中持有數量最多的基金為睿遠成長價值混合A,該基金去年四季度增持12.33萬股。易方達價值成長混合基金新晉為第七大股東,持股數量為34萬股。華夏科創板50ETF、東方紅睿元三年定開靈活配置混合基金,分別在第四季度減持26.25萬股、9.39萬股。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晶豐明源第四季度的業績出現了明顯的下滑,這或也印證了本輪半導體高景氣度周期,在去年四季度出現了下行拐點。
2021年第四季度,晶豐明源的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環比下滑37%、56%,分別為4.77億元、1.04億元,當季度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額為-400萬元,是全年唯一經營現金淨流出的季度。
漲價紅利結束或臨增長壓力
從業績預披露來看,頭部半導體芯片股業績同比大增是普遍現象。但在這輪芯片缺貨漲價潮中,有芯片股賺得僅僅是產品溢價的錢,也有企業乘着高景氣度,進一步穩固了在客户供應鏈體系中的地位。
二級市場方面,在高景氣與國產替代帶動下,半導體行業去年雖有波折,但整體收益率仍領先主要指數。作為去年半導體板塊的一隻大牛股,晶豐明源股價曾在三個多月時間內實現翻番,最高漲至580元。此后半導體快速進入深度調整,晶豐明源區間最大回調幅度一度超過50%,但全年累計漲幅依然不俗,達86.57%。截至2月24日,晶豐明源股價報239.83元,今年累計下跌25.08%。
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多位半導體業內人士認為,2022年半導體行業景氣度總體仍然向上,行業內部結構調整下,細分賽道分化或會加劇。
「供需錯配的需求大增和單品漲價,是推動去年半導體板塊階段大漲的主要邏輯,科創板個股波動較大,有板塊流動性不足的因素。拉長時間看,高景氣不再或者説景氣度難超預期,是半導體芯片股近階段持續回調的原因。」一位TMT行業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説。
就模擬芯片企業來説,相比英飛凌、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等海外巨頭,國內企業規模相對仍小,業績增速變化跟隨行業景氣度波動更大。「從全球半導體行業資本開支、需求和庫存來看,2022年半導體行業景氣度將逐步向周期后期過渡,汽車智能化、電動化、光伏等需求保持高增的子板塊,仍會面臨供給偏緊的情形。」該分析師説。
該分析師還稱,按照模擬芯片賽道產品穩定性分級,晶豐明源主營的LED照明驅動芯片賽道屬於消費電子級,要求低於工業通訊級和汽車電子級。「去年二三季度的業績高基數下,今年很難看到消費類模擬芯片企業有超預期業績的表現,行業內部供給結構已進入調整,消費類相關芯片由於供給逐步恢復價格會有所回落,‘缺芯漲價’紅利期已結束。」他對記者説。
事實上,工業通訊級和汽車電子級對產品質量苛刻性的要求,也附加了更大更穩定的價值,是國際大廠保持可觀的收入規模與增長的「利器」,國內這方面的技術儲備,距離海外企業仍有較大差距。
以德州儀器為例,根據IC Insights的數據,該公司來自工業和汽車電子的收入佔比分別由 2013年的24%、13%提高到2020年的37%、20%,消費電子和通信收入的佔比分別由2013年的37%、16%,下降到2020年的27%、8%。期間,德州儀器的淨利潤規模由人民幣130億元人民幣增長至人民幣365億元。
「伴隨國際大廠逐步退出低附加值的中低端消費電子市場,為國內相關企業快速成長提供了機遇。目前,國內電源管理芯片前十的企業合計市場份額佔比不到10%,業績增長和估值增長的主邏輯還是國產替代。」前述分析師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