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特斯拉設計師吐槽蘋果造車:痴人説夢,缺乏創新

2022-02-10 19:12

儘管特斯拉和蘋果看似是完全不相干的公司,且處於不同的領域,但兩者一直看對方不順眼。這其中除了兩家公司CEO間的「愛恨情仇」以外,蘋果涉獵汽車行業或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2022年2月10日(本周四),特斯拉首席設計師霍茲豪森在接受採訪時便吐槽蘋果的產品缺乏創新,並表示蘋果在這一方面不會再有什麼突破。 

特斯拉設計師吐槽蘋果缺乏創新

弗朗茨·馮·霍茲豪森於2008年正式擔任特斯拉的設計總監,在加入后的9個月內便設計出了特斯拉的首款車:Model S,為特斯拉汽車設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是馬斯克的左膀右臂,也是特斯拉首席設計師,如今主要負責把控特斯拉的整體設計方向。

在接受Spike Car Radio採訪時霍茲豪森表示,蘋果在設計上缺乏創新。在被問到他從哪些公司的產品獲得靈感時,霍茲豪森毫不猶豫地表示是蘋果。他甚至還説自己就戴着Apple Watch,因為它能監測健康狀況。但除了這個功能,他表示Apple Watch並沒有其他亮點。

霍茲豪森提到,自己一直都非常關注蘋果的動態。對於蘋果如今的設計,他評價道:「蘋果所謂的創新就是在同一個地方三番兩次的調整而已,沒什麼新意」。

 「相愛相殺」何時休

這並不是特斯拉方面第一次吐槽蘋果。在去年特斯拉的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兩度吐槽蘋果,並表示他們在電池中使用的鈷簡直比特斯拉的還要多。馬斯克稱:「我認為蘋果公司在他們的電腦、手機以及筆記本產品中使用了接近100%的鈷,但我們在磷酸鐵電池組中並未用到鈷,而且在基於鎳的化學成分中也沒有用到鈷「。他還説道,蘋果圍繞App Store建立了一個圍牆花園(Walled Garden),即嚴格控制在App Store中上架的軟件,其中「圍牆花園」表示互聯網公司在商業上的競爭行為。

在車載系統方面,特斯拉一直拒絕使用蘋果的CarPlay甚至是Apple Music,轉而選擇了Spotify。如今支持CarPlay的車型在全球已推出了600多款,對於蘋果而言,若特斯拉使用CarPlay將會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對於特斯拉來説,儘管CarPlay對於用户體驗有利無害,但一旦蘋果正式推出自動駕駛汽車,可能會對它造成威脅。

特斯拉和蘋果之間的糾葛並不是沒有緣由。在2020年12月21日開盤前,特斯拉正式被納入標普500指數,成為標普500指數中最重要的成分股之一。然而在當天,特斯拉股價卻一路下跌,收盤價下跌6.5%。據猜測,這是因為蘋果被曝可能會在2021年推出汽車。這一消息曝出之后,蘋果一時間股價大漲,漲幅超過3%,與特斯拉的慘淡局面形成鮮明對比。

當然,許多人認為,兩家公司不對付最重要的原因在於CEO本身。馬斯克表示,在2018年Model 3項目最為艱難的時候,他曾想讓蘋果以600億美元收購特斯拉,然而當時的CEO庫克卻拒絕會面,甚至挖走了特斯拉的高級副總裁兼主管道格·菲爾德。這對於特斯拉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特斯拉的「恨」不無道理。

圖源自@elonmusk

儘管兩家公司勢如水火,但在某種程度上,它們卻意外的擁有相似之處。特斯拉和蘋果均在各自的領域佔據重要地位。同時它們非常重視研發,均以先進的設計而聞名。因此,在蘋果表示將在2025年之前推出自動駕駛汽車后,兩家公司的競爭將愈發強烈。那麼在未來特斯拉和蘋果還會有什麼大動作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參考資料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VM4NISD0534KRDY.html

https://9to5mac.com/2022/02/09/tesla-cybertruck-designer-criticizes-apple/

https://9to5mac.com/2022/01/23/apples-self-driving-car-project-hits-another-speed-bump-as-engineering-manager-departs/

https://ishare.ifeng.com/c/s/v002rwxFrTINNS7MMEhseHOOkkNmUvDKcvPeJBKx1uE27EQ__

https://ishare.ifeng.com/c/s/v002TWt0iOkDyod3uF9LqU2kxQ1oLcHw24oQAgaGMeEUKS8__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